这篇文章是为了归纳捋顺12经络所做的总结,为了便于记忆和学习,具体也参照了经络书籍的部分,涵盖取穴,功效,保健方法还有穴位定义等内容。
后续有再整理的再继续发出。
12经络的第一始发经络,是肺经,所以先写肺经。
手太阴肺经(运行:早3-5点)
先说手太阴肺经的注意事项:
1、肺经的运行时间在寅时,早晨3-5点,这个时间如果醒来表示肺经的气血不足。
2、按摩时间可以在肺经工作时间,但睡眠会有影响,可以在同名经络,足太阴脾经,早9-11点进行按摩,按肺经和脾经都好。
3、肺部在古代意为华盖,就是马车上的伞盖,意为最高的,而肺脏其实非常娇弱,所以肺气会越来越少。
4、补气永远需要,重拍为泻,轻拍为补,所以要注意及时补肺气,每次轻拍1-3分钟就好。
5、肺经穴位有11个,左右侧各一边,共22个。
6、肺经上的疾病表现有4种:分别在经络、脏腑、情绪、皮肤上有所表现。
①经络病:肺经经络运行部分会肿通、麻木、发冷、酸胀等,位置会有锁骨上窝,上臂及前侧内则,拇指手臂处等。(表象)
②脏腑病:肺脏出现问题会咳嗽,气喘,气短,胸部疼,呼吸涉及口鼻处,也会鼻塞,感冒,流涕,怕冷,伤风等。(内状)
③情志病:五行中,肺属金,悲伤肺,所以肺气虚会伤心,自卑,心理压力大,容易哭泣,肺气过生盛泽会自负,狂妄等。(表象+内状)
④皮肤病:肺主皮毛,内有问题外必显现,皮肤上如过敏,起疹子,红色痘,色斑,暗沉,无光泽,以及湿疹,荨麻疹等均为其所出问题。(表象)
从始发穴中府穴开始整理:
1.中府穴:意为中焦之气聚集之地
主治:肺炎、哮喘、胸痛、肺结核、支气管扩张,咳嗽,气喘,胸闷痛和肩背痛。
位置:在胸部,横平第1肋间隙,锁骨下窝外侧,前正中线旁开6寸。
取穴:正坐或仰卧,将右手三指,食指,中指和无名指并拢,放在胸窝锁骨下方,中指指腹所在的锁骨外端下即是。/正立,双手叉腰,锁骨外侧端下方有一凹陷,该处再向下1横指即是。
用三指并拢顺时针按摩后再换手逆时针按摩,各1-3分钟。
功效:宣肺理气,止咳平喘,和胃利水。
保健方法:
①按摩:用大拇指按揉中府200次,每天坚持,能够防治上述疾病。
②艾灸:体虚中气不足的患者,用艾条温和灸5~20分钟,长期坚持。
③拔罐:肺热引起的鼻炎患者,用火罐留罐5~10分钟,隔天1次。
④刮痧:体质偏从热上的向患下者刮,天府拭3~5分钟,隔天1次,能泻热。
2.云门穴:表天地之气的门户,同行气的地方
主治:咳嗽、气喘、胸痛、肩痛、肩关节内侧痛等。
位置:在胸部,锁骨下窝凹陷中,肩胛骨喙突内缘,前正中线旁开6寸。
取穴:双手叉腰,锁骨外侧端下方的三角形凹陷处即是。
保健方法:
①按摩:用大拇指或中指按揉云门200次,能防治肺部疾患。
②艾灸:肺气不足,或寒饮伏肺的患者,用艾条温和灸5~20分钟,长期坚持。
③拔罐:胸痛、胸中烦闷患者,用火罐留罐5~10分钟,隔天1次。
④刮痧:有热证表现者,或呃逆患者,从上向下刮拭3~5分钟,以出痧为度。
3.天府穴:人体上部,肺气聚集的地方,也因人体上意为高处
主治:咳嗽、气喘、鼻塞、上臂内侧疼痛等。
位置:在臂前部,腋前纹头下3寸,肱二头肌桡侧缘处。
取穴:臂向前平举,俯头。鼻尖接触上臂内侧处即是。
保健方法:
①按摩:用大拇指或中指按揉天府200次,能防治肺部疾患。
②艾灸:因受风着凉引起上臂疼痛的患者,用艾条温和灸5~20分钟,每天1次。
③拔罐:上臂疼痛,或肩周炎患者,用火罐留罐5~10分钟,隔天1次。
④刮痧:经常鼻出血患者,从上向下刮拭3~5分钟,以出痧为度。
4.侠白穴:侠通挟,有保护之意,而肺主白色,也为保护肺脏的意思
主治:咳嗽、气喘、干呕、肋间神经痛,上臂痛。
位置:在臂前部,腋前纹头下4寸,肱二头肌桡侧缘处。
取穴:先找到天府,向下1横指处即是。
保健方法:
①按摩:用大拇指或中指按揉侠白200次,能预防上述疾病。
②艾灸:肺气不足咳喘的患者,用艾条温和灸5~20分钟,每天1次。
③刺血:用三棱针在侠白点刺放血1~2ml,隔日1次,能治疗花斑癣。
④刮痧:肺部有热的患者,从上向下刮拭3~5分钟,隔天1次,能清泻肺热。
5.尺泽穴:尺寸大小的水流湍急的沼泽,意为浅水低凹的地方
主治:气管炎、咳嗽、咯血、咽喉肿痛、过敏、湿疹、肘臂痉挛疼痛、膝关节疼痛,小儿惊风、吐泻、潮热。
位置:在肘部,肘横纹上,肱二头肌肌腱桡侧缘凹陷中。
取穴:将手臂上举,曲肘,手臂内侧中央有粗腱,腱外即是。
还可以把手臂前伸,仰掌向上微屈35°,以另一只手掌从下向上轻托肘部,弯曲拇指,指腹所在肘窝中一大凹陷处即是。
弯曲拇指,指腹按压穴位,每次各1-3分钟。
功效:清宣肺气,泻火降逆。
保健方法:
①按摩:用大拇指按揉或弹拨尺泽,能防治上述疾病。
②艾灸:肘痛、上肢痹痛,用艾条温和灸5~20分钟,每天1次。
③刺血:咽喉肿痛、咳喘,可在尺泽用三棱针点刺放血1~2ml。
④刮痧:从上向下刮拭3~5分钟,隔天1次,可用于治疗咳喘、胸满、心烦、呕吐及小儿惊风。
6.孔最穴:气血聚集在最旺盛的地方
主治:咯血、鼻出血、咽痛、肘臂痛、痔疾。
位置:在前臂前区,腕掌侧远端横纹上7寸,尺泽与太渊连线上。手臂向前,仰掌向上,尺泽与太渊连线中点向上1寸处。
取穴:手臂向前,仰掌向上,用另一只手握住手臂中段,拇指指甲垂直下压,即是。
拇指指甲垂直按揉,先左手后右手,每侧1-3分钟。
功效:肃降肺气,清热凉血,润肺湿气。
保健方法:
①按摩:用大拇指按揉或弹拨孔最,能防治肺部疾病。
②艾灸:前臂冷痛,用艾条温和灸5~20分钟,每天1次。
③拔罐:前臂酸痛、头痛,用火罐留罐5~10分钟,隔天1次。
④刮痧:发热无汗、咽痛、头痛的患者,从上向下刮拭3~5分钟,隔天1次。
7.列缺穴:分裂的缺口之处,有闪电裂痕的地方
主治:咳嗽、气喘、少气不足以息、偏正头痛、颈项僵硬、咽喉痛、伤风、项强、口眼歪斜、牙痛。
位置:在前臂,腕掌侧远端横纹上1.5寸,拇短伸肌腱与拇长展肌腱之间,拇长展肌腱沟的凹陷中。
取穴:两手拇指张开,两虎口接合交叉形相握,用右手食指压在左手桡骨茎状突起上部,食指尖所指位置即是。
用食指指尖掐按或指腹按揉,先左手后右手,每次1-3分钟。
功效:可止咳平喘,通经活络,利水通淋。
保健方法:
①按摩:用大拇指按揉或弹拨列缺,能清泻肺热。
②艾灸:桡骨茎突腱鞘炎,用艾条温和灸5~20分钟,每天1次。
③刮痧:从上向下刮拭3~5分钟,隔天1次,可用于治疗头痛、颈痛、咽痛、掌心热、小便热、阴茎痛等。
8.经渠穴:水流通行的沟渠,意为经气通过的管道
主治:咳嗽、气喘、咽喉肿痛、胸部胀满、胸背痛、掌中热、无脉症、手腕痛。
位置:在前臂前区,腕掌侧远端横纹上1寸,桡骨茎突与桡动脉之间。伸手,掌心向上,用一手给另一手把脉,中指所在位置。
取穴:伸左手,掌心向上,用右手给左手把脉,中指位置即是。
用中指按揉4-5分钟。
功效:止咳平喘,通经活络,利水通淋。
保健方法:
①按摩:用大拇指按揉或弹拨经渠,能防治肺部疾患。
②艾灸:前臂冷痛,用艾条温和灸5~20分钟,每天1次。
③刺血:咽喉肿痛、发热无汗,可在经渠用三棱针点刺放血1~2ml。
④刮痧:从上向下刮拭3~5分钟,隔天1次,可用于治疗咳喘、胸闷、呕吐、疟疾等疾病。
9.太渊穴:很深的水流,从高到低流出的源源不断的水流
主治:无脉症、脉管炎、咳嗽、肺炎、心动过速、腕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患、膈肌痉挛。
位置:在腕前区,桡骨茎突与舟状骨之间,拇长展肌腱尺侧凹陷中。掌心向上,在掌后第1横纹上,可摸到脉搏跳动处。
取穴:以一边手掌握另一手背,弯曲拇指指腹及指甲尖端垂直即是。
用拇指指腹和指甲尖垂直轻掐穴位,会有酸胀感,分别掐按左右手各1-3分钟。
功效:止咳化痰,通调血脉。
保健方法:
①按摩:用拇指按压太渊片刻,然后松开,反复5~10次,可治疗手掌冷痛麻木。
②艾灸:用艾条温和灸5~20分钟,每天1次,可用于治疗咯血、胸满、乳房刺痛。
③刮痧:从下向上刮拭3~5分钟,隔天1次,可用于治疗便血、咯血、目赤、发热等。
10.鱼际穴:隆起的形状如鱼的鱼腹,是手掌边缘处,为圆润似鱼
主治:咽喉肿痛、咳嗽、失音、发热、咳血、小儿疳积。
位置:在手外侧,第1掌骨桡侧中点赤白肉际处。一手轻握另一手手背,被握之手弯曲拇指,指尖垂直下按第一掌骨中点。
取穴:用一手轻握住另一手手背,弯曲拇指,指甲尖垂直下按第一掌骨侧中点的肉际即是。
按揉此穴,会有酸胀及痛感,每次按1-3分钟。
功效:清热利咽,散发脾热。
保健方法:
①按摩:用大拇指指尖用力掐揉鱼际,可治疗咳嗽、身热、咽痛。
②艾灸:用艾条温和灸5~20分钟,每天1次,可用于治疗牙痛。
③刮痧:从手掌向手指刮拭3~5分钟,隔天1次,可用于治疗咳嗽、咯血、咽痛、身热、眩晕等疾病。
11.少商穴:仅仅有一点的手部肺气之音,商为五音之一
主治:咽喉肿痛、咳嗽、中风昏迷、小儿惊风、热病、中暑呕吐、癫狂。
位置:在手指,拇指末节桡侧,指甲根角旁开0.1寸(指寸)。
取穴:拇指伸出,用另一手食指中指轻握,再将另一手拇指弯曲,以指甲尖垂直掐按拇指指甲边缘即是。
垂直掐按此穴位,有刺痛感,依次掐左右手穴位,每次1-3分钟。
功效:解表清热,通利咽喉,苏厥开窍
保健方法:
①按摩:用大拇指指尖用力掐揉少商,可治疗中风昏迷、中暑、小儿惊风。
②艾灸:神志恍惚,言语错乱者,用艾炷直接灸少商。
③刺血:咽喉肿痛,咳嗽气喘,中风昏迷,中暑,惊风或热病明显者,可在少商用三棱针点刺放血1~2ml。
④刮痧:从手指近端向远端刮拭3~5分钟,每天3~5次,可用于治疗咳嗽、咯血、咽痛、身热等疾病。
the end
爱养生,爱研究,HI,我是一个爱研究养生的小顽童,追求简单
养生知识,关注我,带你科普养生,欢迎点赞+**
三连一下,学习中医养生知识
爱我就帮我点击“点赞”+“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