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式152毫米加农炮,在有些资料里也称83式152毫米加农炮。它是我国研制的最后一型大口径加农炮,于1986年设计定型(1983年外贸设计定型出口伊拉克)。虽然其性能不俗,可惜其生不逢时,没能进入我国装备序列,最终被155毫米加榴炮所替代。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今天本菜为大家简单的讲讲这86式152毫米加农炮的故事,为大家补齐我国155加榴炮问世之前的一段历史。
1950年代中期,中国从苏联打包拿来了M46-130和M47-152毫米加农炮,并计划将其作为我国陆军军一级的压制火炮。因为M47-152的射程不如M46-130并且重量更大,所以最终我国陆军选择了射程远和重量轻的130毫米加农炮作为了我军的制式装备,M47-152在仿制成功之后,最终没有装备部队。不过152毫米炮更大的威力,还是让军方念念不忘的。
于是在59式130毫米加农炮定型之后,我国陆军提出了新一代152毫米加农炮的研制计划。最初新一代152毫米加农炮的指标被定为射程33公里,炮重12吨。1960年虽然按照这个标准做出了样炮,但是火炮过于笨重,行军长度达到了14米。对于当时缺乏重型牵引车辆,且路网交通还不完善的我国来说,这显然是太大了。在此之后,设计人员不得不将指标调低,新的指标为射程不小于30公里,炮重不大于12吨。当产品完成了设计,还未进入生产试验阶段时,该项目因为研制难度过大又被搁置了。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1965年152毫米加农炮重新上马,由于这一时期我国陆军在思想上面过于敢想敢干,所以这时152毫米加农炮的指标被调整为射程30公里,炮重小于9吨。以当时的条件来说,这样的指标研制的难度是非常大的,所以1968年再度下马。1969年当该炮再一次恢复研制时,指标调整的更加邻人发指。在性能基本不变的情况下,炮重要求小于8吨。不久之后,由于指标过于苛刻,研制工作进行不下去了。
1972年152毫米加农炮的研制重新组织进行,介于前面研制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性能指标较上一轮有所放宽,炮重要求小于10吨即可。针对之前全炮长度过大,难以牵引的问题,火炮采用行军状态向后回转180度并与大架固定的设计,将行军长度从12米降到了9.6米。在此后的10多年里,152毫米加农炮又先后攻克了炮尾焰重,大架强度不足等诸多难题之后于1986年正式批准 设计定型。
我国对于155毫米炮的喜爱,源于1970年代末。西方国家在1970年代开始推行39倍径155毫米榴弹炮,并将之前的老式155毫米榴弹炮和加农炮全部淘汰。采用长身管、小药室的西方155毫米炮可以较为完美的兼顾榴弹炮的小射程和加农炮的远射程,所以一向喜欢跟踪世界先进潮流的我国开始对手里的152毫米加农炮开始嫌弃起来。
1981年布尔博士来华推销45倍的GC-45更是让我国看到了一个较39倍155更好的155炮。45倍径身管,全膛底排弹的设计使其射程全面全面碾压当时尚处于试验中的152毫米加农炮。与152毫米炮相比,155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点。
首先在射程方面,45倍径155加榴炮,在兼顾与我国66-152毫米加榴炮相当的最小射程的同时,最大射程与在研的152毫米加农炮相当,并且弹道更加弯曲。
其次在弹药威力方面、西方155炮先进的装药压装工艺使得几乎同样大小的155毫米炮弹比我国152毫米炮炮弹多装了将近2公斤的炸药。
第三先进的底排弹技术使得45倍155的射程达到了前所未有的39公里,并且底排弹与传统的火箭增程弹相比,在射程增加的同时不是很影响炮弹的威力。
兵器工业部门在布尔博士访华之后决定引进155毫米炮,此时的军队对于155毫米炮引进的态度是不反对、不列装。因为从使用者的角度考虑155毫米炮火线高,对于平均身高较低的中国人来讲使用起来有些不方便;枣核弹精度不好,加工困难;还有就是该炮没有经过实战检验,真正效能不得而知。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不过兵器工业部门和军队在一点上达成了共识,这就是不管引进155装备与否,152加农炮存在的意义已经不大,可以作为科研项目走完整个研制过程,但生产列装已无必要。
在152毫米加农炮走完设计定型流程的最后阶段,恰逢两伊战争爆发。在GC-45尚未铺开的前夕,我国兵器工业部门在保证火炮基本可用的状态,于1983年进行了外贸定型并将其出口到了伊拉克。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