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养生 > 正文

十年磨一剑——我的中医坎坷之路 (下):初步成就篇

写了这么多,其实大家可能觉得我水平太差了,这么多年来进步不大或者是进步太慢,其实这些年我水平是逐步提高的,很多常见病看起来毫无压力,现在很多疑难杂症也不在话下。

说实话,2010年时候,我对中医的理解大部分停留在理论上,主要就是阴阳五行脏腑理论,跟大多数中医初学者差不多:“理论”水平很高却无法落地,不会看病,确切地说是不会开方组药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疾病,所以一般让病人吃中成药,这样就不会暴露自己不会开方的“弱点”。现在网上这一类人最多,写的内容都是摘抄的,评论分析病症时候头头是道,一开方就露馅了,药方基本上是照抄经典方剂,“即所谓的某某大师就是用这个著名的某某药方治好了类似的病”,然后再详细讲一下每一药味的作用,各个药是怎么搭配的,君臣佐使是怎么样的……理论说得很好,但是吃了以后大部分都没有用。这些纸上谈兵的中医爱好者和入门者占据了网络的主流,对普通人来说迷惑性很大。因为他们说的都是中医基础,不可能错的,而且都是经过名医大家评述过或验证过的,怎么可能错?!唯一错的地方就是这个药方是否做到了方证对应,辩证是否符合这个病人的病症而已。医学尤其是中医学是极其依赖临床经验的学科,临床症状千奇百怪,南北方差异巨大,病因繁多,怎么可能都按照书上的“症状”生病呢?就像考试一样,怎么可能每次总是碰到老师讲的原题呢?大部分考题都是典型题变化而来的!

说了这么多,跑题了,回来说说这些年我看病的成就。就像上面说的,由于我父亲是中医,平时耳濡目染,同时我又是西医的重点大学毕业,学校时候也简单学习了中医,工作这么多年各类病人见得很多,临床经验也比较多,所以起点就很高,我开始深入学习中医的时候已经达到很多中医爱好者钻研好多年的水平了,只是我不喜欢张扬,一直默默研究,偶尔给亲戚朋友开个药方,极少给陌生人开方。讲一个“覆杯而愈”的病例。2012年夏天,一位朋友母亲淋雨后发烧,39度左右,她爱好传统文化,抗拒西医,不想输消炎药,平时知道我研究中医,就电话咨询我。我具体问了一下情况:就是打麻将后骑电动车回家时候遇到下雨,心存侥幸淋雨十几分钟,晚上就开始发烧,伴有畏寒头痛。吃了退烧药后过了两个小时又发作,第二天上午马上联系我。这么简单的病例,几分钟药方就开好了。朋友问需要吃几副?我说:其实一副就应该治好了,但是药房不会卖给你,你看情况拿两三副吧。如我所料,药房三副药起抓。下午熬好了药就马上趁热喝了。她母亲原话:“这药我闻了味儿一进嘴就知道病会好!”,确实如此,一碗药喝完就不烧了,后来又巩固了一碗,剩下的两副药都浪费了。这就是覆杯而愈的经典案例,中医最擅长的就是治疗这些外感性发热(伤寒)。

具体药方忘了,大概就是生姜桂枝制附子麻黄炙甘草杏仁之类,既不是桂枝汤也不是麻黄汤,更不是真武汤,而是几个药方的组合。为什么这样用又为什么敢这样用其实是有深刻的道理的:1.病因清楚:风寒袭表;2.症状典型:发热畏寒;3.除了这些表面现象,作为医生要考虑到病人已经60多岁了,阳气肯定不足;既然敢冒雨回家说明平时体质很好很少有病,应该能耐受重剂,所以才能用附子加强药效。当时还没有学习伤寒论,所以没有教条束缚,伤寒病治疗总原则就是以热治寒,贯穿这个治疗原则就不会有大问题。后来在这个前提下重新学习《伤寒论》时候就如鱼得水,理解透彻。这就是学习中医最关键所在:一定要在阴阳五行八纲辨证等宏观方面选择正确的方向,这样治病才能事半功倍!学习《伤寒论》一定要知道一个前提条件:这本书的主线是讲治疗外感风寒导致发热及其他伴随症状等一系列疾病的,总体原则是以热治寒,祛风除寒。在此前提下学习这本书就会理解张仲景为什么药方里最喜欢用姜桂附,为什么桂枝汤麻黄汤用得那么多那么重要……为什么很多人学习中医觉得各种流派众说纷纭,无所适从,关键是心中没有建立起中医的整体结构框架,容易被其他学说误导。

说远了,继续说疗效好的病例。2013年跟老婆回娘家,有一位70岁大爷前列腺增生在当地医院做的气化电切手术,术后3个多月一直尿道炎:尿频尿痛,尿中白细胞高。西医消炎一个多月没有好转,没有办法让病人自己回家调养。我第一次碰到这个病,亲戚的信任也推脱不了,只好勉为其难。平时大爷身体很好,除了尿白细胞高偶尔尿痛以外什么症状都没有,查找了各种古书,都没有类似的病案啊?!自己琢磨吧:久病必虚;年老体衰;有炎症说明局部有热,治疗原则就是壮阳补气行血,稍加去湿热的黄连(现在回想起来可能换成栀子更好)。半年后打听疗效才知道病人吃了3副药就彻底好了!

去美国访学前有一个女性朋友,无意中怀孕去做无痛人流手术,可能是平素体质弱,术中出现意外大出血800多毫升,本来是门诊小手术,马上急诊入院抢救,输血输液,折腾1周后出院回家。回家后依然觉得浑身无力,腰痛腿软,动辄满身虚汗,怕风怕冷,食欲差胃胀,失眠心烦……病人感觉要不久于人世了……电话咨询我开中药调理,我当然不能说没看过这个病,但是心里有数:人流手术容易伤肾,大量流血也伤肾,单纯补血效果不好,一定要补肾为主,然后健脾理气为辅。3副药吃了6天,病人一定亲自见我,怕我出国后无法当面感谢。说吃了这3副药后感觉又恢复到以前正常的生活状态了,各种不舒服的症状都好转了,为了见我第一次下楼出门……此后几年我又治好了几个小产或人流导致的各种后遗症,疗效越来越好,越治越有信心,可惜再有经验也没有用,这类病人是可遇不可求的。

在美国期间其实用中医药给人看病的机会很少,主要是自己钻研思考。前面也说了一个华人腰疼病例和香港小姑娘的痛经案例。回国后2016年初又去北京学习,期间的一些感悟让我完全转向,看到了黄元御的不足,跳出四圣心源,追寻更多的治疗思路与方法。

2017年开始将中医药广泛应用于肺癌食管癌的病人,无意中发现本是治疗肺癌的一个调气方居然对食管癌效果特别好,进一步研究发现是对“痰气交阻”型(最常见中医分型)食管癌效果特别好。2019年开始研究肺癌,从晚期肺腺癌靶向治疗的各种副反应的中医药治疗,到中医药辅助靶向治疗延缓耐药减缓脑转移骨转移发生,进而研究发现肺腺癌的中医本质,后来又发现早期肺腺癌磨玻璃结节的中医分型与CT影像学特点,现在致力于用中医药治疗磨玻璃结节,力求用中医药治愈磨玻璃结节或者延缓其发展为肺腺癌的时间进程;现今最流行的免疫治疗的中医本质与中医药预防副作用和增强抗癌作用;与中医科合作研究食管癌术后中医药辅助治疗预防复发转移及早期食管癌的中医分型并为中医药预防食管癌复发转移做铺垫。同时深入思考中医治疗癌症的效果参差不齐的原因,发现现代中医对于不同癌症依然满足于古人留下来的经验,未做系统性的分析,每个中医人都有自己的经验和方法,但是从整体宏观上没有建立系统性的框架和体系,后来者只能不停地探寻摸索,浪费大量精力时间效果也不好,我到肿瘤医院以后不停地思考分析总结,根据中医基本的外邪内伤理论初步建立了一个模型,试图细化各种不同癌症的病因发展过程和治疗方法。……深入研究到这个程度和阶段,尤其是关于早期肺癌和癌症体系框架的研究,我基本上进入了无人区:没有队友,看不到方向,后面也无人追赶,只能自己埋头钻研,在更多的病人身上得到验证,总结经验,提高癌症治疗效果。

平时有很多亲朋好友找我看病,我都是用中药解决的。偶尔遇到有缘的网友,我也会给他们解决问题(当然是付费的)。自己亲身试药这么多年,常用药的药性掌握得很熟练,有时候尝几口就能感觉到温凉寒热,自然应用起来更加得心应手。2018年有三个病例比较典型,一直没时间写出来:第一个是上面说的食管癌的专方,有一老爷子靠这个药方没有手术没有化疗撑了两年多,堪称奇迹;第二个是用纯中药保守治疗晚期肺癌,病人年老体弱,无法放疗化疗,胸闷和大量胸水,本来预期生存不到3个月,没想到用中药延长了将近1年,期间还恢复了正常的生活,要不是意外受凉导致病情突然加重,可能效果会更好;第三个是一位三十多年的老慢支慢性肺炎支扩肺脓肿的病人,平均每1分钟吐一口黄绿色脓痰,严重影响工作社交和休息,居然用中药完全控制好了。当年看到这么好的疗效确实很兴奋,但是随着疗效越来越好,越来越多的疑难杂症被解决,这种兴奋也没有那么强烈了。这两年最擅长的莫过于跟自己体质类似的各种虚证,尤其是长期体虚进而发展为阴阳两虚的这一类病人,以后会专门写一个关于阴阳两虚这个千古难题的专题,2020年治好了好几个病程超过10年的虚证,尤其是几个中老年女性,她们深受病痛折磨却无人理解,被家人当做抑郁症看待,更加郁闷。

十几年来从年少青涩、踌躇满志到迷茫彷徨,再到现在的信心满满,在攀爬中医高峰的道路上,毫无经验的我曾掉进了无数的坑,最后都从坑里慢慢爬出来,牢记教训总结经验,继续一步一步前行,慢慢往上爬,逐渐超过大多数同行者。现在我也不知道我爬到了哪里,爬得有多高,只知道向上望,只能依稀看到古人留下的攀爬痕迹,看看周围,目光所及之处都没有人,回头向下看,远远的看到一簇簇的人正在慢慢往上爬,人声鼎沸,甚是热闹。但是离我太远,虽然我很想大声告诉他们我是怎么样爬到这里的,但是太远了,他们听不到也看不到,虽然上山的路很多,但是通往顶峰的路很少而且道路崎岖很难爬,我知道只有极少数有毅力有智慧的有缘人才会爬上来,很多人走着走着发现是死路一条困在原地,甚至更多人半途折返,回去后散布谣言骂骂咧咧的说此路不通,古人都是骗子……

因为选择了一条独特的道路和方向,我注定要孤独地走完这一艰巨的行程,西医外科医生觉得我是怪胎,好好的手术不做研究什么中医呢?中医人则认为我是奇葩,外科医生这个外行人能把中医学好吗?做手术这么赚钱脑子有毛病才去搞不赚钱的中医呢!西医中医两边我都不讨好,没有赞扬和鼓励,只有羞辱和鄙视,我只能隐忍,一忍再忍,在没有疗效和把握之前不张扬不宣传,一年,两年,三年……到现在十多年了,经过无数次的实践和总结,改良后再实践再总结,终于达到了我现在的水平。未来我的主要研究方向有两个:1.完善癌症的中医体系框架,丰富其中的内容和细节,吸收西医的精华发展中医药的优势,让后学者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疗效确切,少走弯路,尤其是常见的肺癌、食管癌、胃癌和乳腺癌、甲状腺癌等常见癌种,同时将最新的靶向治疗、免疫治疗、抗血管生成等西医最新研究成果与中医理论相结合,提高癌症疗效。2.在常见病上主攻中老年妇女体虚型疾病,因为妇科与男性常见病有很大的不同,而且中国女性就业率高,工作生活压力更大,在孕产经带的影响下更容易患病,患病后没有机会“发声”,常被周围人误解为“抑郁症”而无法得到及时治疗,身心受到极大伤害。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中医及传统文化是无限的,能做到上述两点我已知足了!

====================================================================

你可能想看: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