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段时间,全网都在热议一部电影《周处除三害》,它讲述罪犯陈桂林误以为自己寿命将尽,于是决心除掉通缉榜上排在自己前面的两大罪犯并借此扬名的故事。由于这种行为与著名历史故事“周处除三害”相似,故以此为电影名。
“周处除三害”的故事远比电影更玄幻,它记载于《世说新语》和《晋书·周处传》,讲述义兴阳羡(今江苏无锡宜兴县)人周处年轻时为害一方、鱼肉乡里,当地人把他和南山猛虎、西氿蛟龙合称为阳羡城“三害”,后来他洗心革面、改邪归正,并斩杀了猛虎与蛟龙。
此后,周处拜师学艺,习文练武,拜陆机为师,得到了朝廷重用,官至建威将军,最终战死疆场,追赠侯爵。以上故事虽然有杜撰成分,但不能否认的是,周处的确是西晋名臣。周处,字子隐,东吴嘉禾五年(236年)生,其父为鄱阳太守周鲂。晋灭吴国后,他为司马家效力,抚和戎狄、叛羌,解决三十年不决案件,时人称其“有诸葛孔明之风”。
周处的故事激励了后世很多人,其中就包括“书圣”王羲之。在江苏宜兴周孝侯庙,有一件书法,名为《周孝侯帖》,亦被称为《平西将军周府君碑》,此作字迹明显出自王羲之,因此有人疑问“难道王羲之还给周处写过墓志铭吗?”
事实上,这是后人集字而成,题款上写着“西晋文学家陆机撰文,集右军将军王羲之书,唐元和六年义兴县令陈从谏重立”。这方墓志记载了周处一生事迹,也包含“除三害”这一著名典故。《周孝侯帖》颇有书法价值,是后人学习王羲之行书的重要参考。
纵观唐朝,集王字成碑、成帖的风气盛行,大家最熟悉的莫过于《圣教序》,此外《兴福寺碑》《集字道德经》也是重要代表,但《周孝侯帖》名气并不大。此作完成于元和六年(811年),明显受《圣教序》影响,字与字之间呼应有序、布局自然,气息较为贯通。
笔画逆锋而入,落笔后动作丰富,衄挫、调锋、提按、绞转,皆一气呵成,笔画遒劲多姿,体势以内擫为主,纵长飘逸。结字欹侧,左右结构高低错落,整体结构既稳实,又不失险奇,如撇画的拉长、布白疏而不离等。
《周孝侯帖》字数多、选字精,全卷满满的魏晋风采,是我们学习王羲之行书的一大参考,借着如今“周处除三害”的流行,我们不妨好好欣赏、临摹一下它,对提高用笔技巧大有所益。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