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仅供学习、参考,不能替代医嘱和处方。文中所述配伍、方剂,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
本文理论依据:《中医治疗学》、《中医症候辨治轨范》
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今天这篇文字,我想和你聊聊脾阴。
什么是脾阴?
我告诉你啊,脾阴是我们人体的润滑油、万金油。
脾阴不足,身体各个零件的运行都会受到阻滞。
怎么理解呢?我给你说个故事吧。
故事的主人公,叫做秦伯未。
他生于1901年,卒于1970年,上海人,我国当代著名的中医学家、中医教育家。感兴趣的朋友,你可以到网上查查他的生平事迹。
有一回,秦师接待一个患者。
这个人,女的,当时是54岁。
她用自己话说,就是一身的病,没有一处好地方。
伸出舌头,舌苔没有,舌面光亮,而且裂纹密布。
脉象,弦大而数。
患者说,她舌头上出现裂纹已经好久了。自从裂纹出现那天起,毛病就接二连三地出现。
首先,大便偏干,小便多,尿频。
其次,口干,总饿,能吃能喝,好像是得了糖尿病。
再次,心慌、手麻,别提多难受了。
最离谱的是,大概是9个月前,她有一次洗浴,随后可能是受凉的缘故吧,竟然一下子出现了身体浮肿。这一肿,就是半年多没消。
患者忧心忡忡:我这到底是怎么啦?
当时,秦师揣度良久,提笔书方一首,但见——
石斛12克,沙参12克,花粉12克,白芍12克,山药24克,黄芪皮10克,白术10克,生薏苡仁15克,赤小豆30克。
所有这些,水煎服。
结果如何?患者应用三剂以后,身上的浮肿就消退了。接着,服用6剂之后,患者诸证悉平,舌裂纹消退,舌色淡红,有薄苔生成在舌面上。
这就是医案的基本内容。
我跟你讲啊,这个女患者的问题,就在于脾阴不足。
咱们看,这个女子,浑身浮肿。
浮肿,用中医的视角看,就是你体内有水湿之气,排不掉。
而人体里头,哪个脏器对水湿的代谢、运化负主要责任?
答案是脾。脾,主运化。
可是,脾要想发挥功能,得有一些前提条件。第一个,是脾阳。脾阳虚的人,水湿代谢不出去,形成脾湿,这谁都懂。
第二个,就是脾阴。充足的津液,也是脾发挥功能的基础啊。脾阴虚,津液匮乏,脾的功能照样被削弱,它也无法代谢水湿。上文患者浮肿,就这么来的。
而就是这个脾阴,恰恰容易被人们忽视。
你看上头这个患者,在浮肿的同时,口干、大便也干,这是不是阴津亏少的表现?脾胃互为表里。脾阴不足,胃阴亦亏。胃阴不足,胃里就有火。胃火大了,人就能吃,容易饿。这就好比烧旺的篝火,你往里填多少柴火,都不够啊。
脾阴不足,脾运化之能下降,体内津液中的一部分,没办法被脾输送到身体各处,于是大家直接来到膀胱,这就是尿频。
脾不能生化气血,四肢经脉不得濡养,于是手麻。心中气血不得补充,于是心慌。面部没有气血濡润,所以萎黄。
你看,这个患者的问题,归根结底,就是一条,即脾阴不足。
那好,我们就来给她补脾阴吧。你看看秦师的方子——
石斛12克,沙参12克,花粉12克,白芍12克,山药24克,黄芪皮10克,白术10克,生薏苡仁15克,赤小豆30克。
石斛、沙参、花粉、白芍、山药,这些都是补阴滋阴的药材。黄芪皮,利水消肿。薏苡仁和赤小豆,也有利水之功。
白术苦温燥湿,健脾益气,恢复脾的运化之能。
如此,脾阴得补,脾气得养,皮下水湿得以排解,患者的一身毛病,也就通通随之消失了。
这就是秦伯未,利用补脾阴的办法,治疗杂病的例子。我这么一说,你该懂了吧?
由此可见,我们的脾阴,真的是体内的万金油啊。它一旦亏少,会带来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其实,放眼我们的生活,脾阴不足的现象,还是比较多见的。
什么表现呢?就是便干、便秘,有的人特别能吃,有的人一吃就饱、腹胀,还有的是吃东西以后胃里头嘈杂不适,甚至隐痛。另外,口干唇干口苦、四肢乏力、倦怠、心烦。当然,最明显的表现,还是在舌头上。脾阴虚的人,容易出现舌头干裂现象,舌苔很少,或者干脆没有。也即是说,顽固持久的“裂纹舌”现象,相对容易出现在脾阴不足的人身上。
不过,对中医理论不了解的人,对脾阴虚往往是十分生疏的。很多人,有上述问题,也想不到,是脾阴不足所致。
而且,在生活中,伤害脾阴的事儿比比皆是。最典型的,就是摄入辛辣、烹炸的热性食物。其次,就是过度地思虑。这两件事儿,最容易耗伤脾胃阴液。
我把这些知识写出来,奉献给我的读者,希望大家能够在阅读之后,能有所体悟,知道脾阴的珍贵,避免做伤害脾阴的事情。
事实上,中医治疗脾阴虚症候,最典型的方剂是麻子仁丸加减、沙参麦冬汤加减。它们是治疗脾阴不足所致便秘、便干的常用方剂。上文医案里秦伯未前辈的方子,在滋阴的同时,重在利水消肿。我认为,这个方子,对没有浮肿症候的人来说,并不适合。所以,非专业读者,不要盲目照搬。我个人认为,若因脾阴不足导致便干、便秘、舌裂纹、爱上火等现象,以麻子仁丸、沙参麦冬汤加减调治,就已经足够了。
好了。这个事儿,我就基本说这么多。文老师感谢你的阅读。
上一篇
治不孕不育秘方(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