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书友会第1434期
每天一期,陪伴中医人成长
I导读:小编读完《温病条辨》再看秦伯未秦老的这篇文章,就有一种“大总结”的感觉,微言大义呀!(编辑/张亚娟)
温病的十二个治法
作者/秦伯未
根据上面所谈温病的四个时期和温病的一般性和特殊性,针对这些情况在临床上具体的使用的治法和方剂如下。
宣肺法
适于风温初起,邪在上焦卫分,病势轻微者。
桑菊饮——桑叶、菊花、薄荷、杏仁、桔梗、连翘、甘草、芦根。清宣肺气,又解表。
作用而不以发汗为目的。鼻塞流涕的可加辛夷、苍耳子,喉痒咳繁痰多的可加蝉衣、牛蒡、象贝。
疏表法
病在上焦卫分,外邪较重者。
银翘散——银花、连翘、竹叶、豆豉、薄荷、荆芥、牛蒡、桔梗、甘草。由发汗和清热两法组成,称为辛凉解表法,与感受寒邪的辛温解表相对。咳嗽痰多者可加杏仁、象贝,挟湿者耳加厚朴、陈皮。
新加香薷饮——香薷、扁豆花、厚朴、连翘、银花。用于湿温初起,亦以疏表为目的。因香薷能发汗清暑,故常用于夏季表证。暑必兼湿,故佐厚朴。它如藿香、佩兰、青蒿等暑令药均可酌加。
清气法
温邪化热,有上焦和中焦之分,仍含辛凉清透的意思。
减味竹叶石膏汤——竹叶、石膏、麦冬、甘草。用于肺热较重,亦可于桑菊饮中加石膏。
白虎汤——石膏、知母、甘草、粳米。主要在于清胃,滑石、芦根、瓜萎皮等均可酌加。
三石汤——滑石、石膏、寒水石、杏仁、竹茹、银花、金汁、通草。微苦辛寒,治暑温蔓延三焦,但偏重肺胃两经。一般温热病重者亦可采用。
清化法
适用于温邪挟湿,偏重中焦,有轻重之别。
三仁汤——杏仁、蔻仁、薏苡仁、厚朴、半夏、滑石、竹叶、通草。治湿温邪在中焦,亦照顾上下两焦,并可加豆卷、藿香芳香透泄。
黄芩滑石汤——黄芩、滑石、蔻仁、茯苓皮、大腹皮、猪苓、通草。由清热和利湿两法组成,目的在使湿热从小便而去。
茯苓皮汤——茯苓皮、猪苓、大腹皮、苡仁、通草、竹叶。治湿重于热,以淡渗利湿为主。
杏仁石膏汤——杏仁、石膏、半夏、姜汁、枳实、黄柏、山栀。此辛苦寒法,宣通三焦。
甘露消毒丹——藿香、菖蒲、薄荷、黄芩、滑石、连翘、川贝、射干、蔻仁、木通、茵陈。清化中有宣透、渗利作用,并能解毒。
泻下法
邪在肠胃,大便闭结。
凉膈散——大黄、玄明粉、甘草、薄荷、连翘、黄芩、竹叶。泻下和清热两法组成,温病用之胜于单纯攻下。
增液承气汤——生地、玄参、麦冬、大黄、玄明粉。治津不足,大便燥结。单用生地、玄参、麦冬为增液汤,治阴虚秘,以补药之体,作泻药之用,既可去实,又能护虚,为温病一大法门。
生津法
邪在中焦,津液耗伤。
益胃汤——生地、沙参、麦冬、玉竹、冰糖。津液指胃阴,胃阴伤则温邪更易燎原。此方甘寒滋润,石斛、花粉等均可加入。
沙参麦冬汤——沙参、麦冬、玉竹、花粉、桑叶、扁豆、甘草。治秋燥耗伤肺阴,亦治温病肺胃津液不足者。
连梅汤——黄连、乌梅、麦冬、生地、阿胶。此酸甘化阴兼酸苦泄热法,治津伤消渴,亦清心火而滋肝肾。
五汁饮——梨汁、荸荠汁、藕汁、麦冬汁、芦根汁,治肺胃津伤代饮之方。
清营法
温邪由气入营,心包受病。
清营汤——犀角、生地、麦冬、玄参、丹参、黄连、竹叶、银花、连翘。清营热、保心阴为主,因邪入于营,犹可望其转气,故亦用清气药。
加减玉女煎——生地、玄参、麦冬、石膏、知母。治气血两燔。
清瘟败毒饮——犀角、生地、丹皮、赤芍、玄参、石膏、知母、黄连、荆芥、连翘、山栀子、竹叶、桔梗、甘草。治温疫证。
普济消毒饮——玄参、马勃、板蓝根、银花、连翘、黄芩、黄连、荆芥、薄荷、牛蒡、桔梗、升麻、柴胡、僵蚕、甘草。治温毒证。这二方均能清营解毒,本方兼有疏散作用。
止血法
热入营分,迫血妄行。
犀角地黄汤——犀角、生地、白芍、丹皮。凉血止血,实际上亦以清营为主,常用止血药如银花炭、侧柏叶、茅花、藕节等均可酌加。
化斑法
温邪郁于肌表血分,发出红斑。
化斑汤——犀角、玄参、石膏、知母、甘草、粳米。发斑属肌肉,故于清胃的白虎汤内加入清血之味,丹皮、赤芍、大青叶亦可加入。
加减银翘散——银花、连翘、荆芥、薄荷、甘草、生地、丹皮、大青叶、玄参。红疹属于血络,故在透邪解肌的基础上清泄营热。
氤氳汤(自制)——豆卷、藿香、佩兰、焦栀皮、连翘、通草、郁金、菖蒲、郁金。白㾦属于气分,多在湿温证出现,以清化透邪为主。如与红疹同见,可加丹皮、赤芍、紫草根等兼清血络。
开窍法
邪犯心包营分,神昏谵语。
安宫牛黄丸——牛黄、犀角、麝香、真珠、雄黄、朱砂、冰片、黄连、黄芩、山栀、金箔。
紫雪丹——犀角、羚羊角、玄参、滑石、石膏、寒水石、磁石、木香、沉香、丁香、升麻、甘草、朴硝、硝石、朱砂、麝香。
至宝丹——犀角、玳瑁、麝香、琥珀、牛黄、朱砂、安息香。这三种成药,常在神昏时作为急救使用,主要功能都为芳香化秽:苦寒清热,补心体,通心用。其中牛黄丸最凉,紫雪丹次之,至宝丹又次之,主治略同而各有所长。
神犀丹——犀角、生地、玄参、天花粉、银花、连翘、黄芩、板蓝根、紫草、菖蒲、豆豉、金汁。清营解毒,兼有透泄作用。
滋阴法
邪入下焦,损伤肝肾阴血。
加减复脉汤——生地、白芍、麦冬、阿胶、麻仁、甘草。滋养肝肾。若此时不能转机,能致痉厥死亡。
青蒿鳖甲汤——青蒿、鳖甲、生地、知母、丹皮。能滋阴透热邪。
熄风法
肝肾阴亏,风阳妄动。
三甲复脉汤——复脉汤加牡蛎为一甲复脉汤,再加鳖甲为二甲复脉汤,再加龟板为三甲复脉汤。风阳均由阴血亏引动,故在复脉汤的基础上酌加三甲潜镇。
大定风珠——生地、白芍、麦冬、阿胶、麻仁、甘草、牡蛎、鳖甲、龟版、五味子、鸡子黄。真阴极亏,脉象虚弱,时时欲脱者用之。亦可加人参、龙骨等益气固脱。
关于温病的主要方剂,大致如上,在具体处方用上,还有不少细节。例如《温病条辨》上指出:中焦温病,攻下后二三日又见可下的证候,如果脉不太沉或沉而无力,只能用增液汤,不可用承气汤,下焦阴伤而温邪尚盛的,不可用大定风珠、加减复脉汤;虚多邪少的,不可用黄连阿胶汤;阴虚有痉厥趋向的,不能用青蒿鳖甲汤。再如成方的加减,也很活泼。银翘散是上焦卫分的疏解方,如果见到发疼,便去豆豉,加生地、丹皮等清血;白虎汤是中焦气分方,见到发斑,就加犀角、玄参等凉血解毒;其他加减玉女煎和加减复脉汤等,都是心灵手敏,十分细致。这里说明了在温病里能够摸索出一套治疗规律,而这些规律里还有大法和细节,掌握大法固然重要,掌握细节,同样也是重要。
I |
I版权声明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