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旅游 > 正文

遵义绥阳:隐匿于深山中的尖山苗寨

遵义绥阳:隐匿于深山中的尖山苗寨

绥阳尖山苗寨

尖山苗寨,隶属于遵义市绥阳县枧坝镇,距枧坝集镇约12公里,距蒲场集镇约19公里,风华集镇约23公里,处于枧坝镇冯村村的崇山峻岭之中,平均海拔1300米,森林覆盖率在70%以上,年平均气温在12摄氏度左右,属典型的高山地带。这里聚居了70余户白苗,有着浓郁的苗族风情文化留存,这里空气清新,气候宜人,本属于城市人避暑清闲的好去处。但是,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里,由于交通闭塞,让这里成为“世外桃源”而鲜为人知。

据世居于此的白苗张氏族人介绍:尖山苗寨至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留存下来的有苗族特色建筑、苗族手工艺、苗族特色服饰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丰富多彩的苗年节、踩山节、跳花节、姊妹节、晒衣节、芦笙节等苗族传统文化节日。2014年,尖山苗族“踩山节”被列入遵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2015年,尖山苗族“跳花节”被列入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2022年,尖山苗寨被授予“遵义市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寨”和“贵州省特色民族文化村寨”的荣誉称号。

遵义绥阳:隐匿于深山中的尖山苗寨

尖山苗寨风情楼

据世居此地的白苗张氏族人叙述:他们的祖上最初是生活在大平原上的,据传是今天的洞庭湖一带。平原上土地肥沃,湖水中鱼肥虾壮,他们过幸福而快乐的生活。但是一场战争打乱了他们平静的生活,战败的他们被迫逃亡,到江西一带,逐渐汉化为汉族。大约在清嘉庆年间,又因战乱往西南地区的大山里不断迁徙,一直迁移到这里才定居下来。在后水河的源头,距此几十公里处蒲场镇高群村有一个叫“火石坎”的地方,世居着熊姓苗族。张氏祖先与熊姓苗族认识接触,并娶熊姓女儿为妻,经世代繁衍,张氏人丁兴旺。而熊氏后来因遭受劫难,家道中落,最后后继无人。于是张氏老祖便将熊氏的“苗大神树”移至尖山苗寨。这棵“苗大神树”,在后来的战乱和迁徙的过程中,随张氏族人一起,辗转到四面山白泥坝、汇川区麻沟核桃坝等地,最后又回到尖山苗寨的踩山坪,成为了张氏白苗世代祭祀的“祖母树”。

遵义绥阳:隐匿于深山中的尖山苗寨

尖山苗寨风雨亭

苗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尽管没有形成自己独有的文字,但在历史的长河中,他们却通过口授心传,将风俗习惯很好地传承了下来,形成了自己独有的民族文化。他们在长期的战乱和迁徙过程中,经常经历亲人逝去和亲情分离的苦痛。他们思念亲人,却无法与亲人相见,于是便将这份思念移到树上,希望亲人们的灵魂都能在树上安息。久而久之,便形成了用祭祀树的方式表达对往生者的怀念。经过几千的传承,苗族便尊某一棵常青树为“祖母树”(苗语森祖森啰),在每年正月初一,苗族儿女皆身着盛装,带上他们心目认为最好的东西,在家族族长的带领下,隆重列队到“祖母树”下祭祀许愿,报告一年的收成与生活,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家庭和睦、六畜兴旺。于是,便形成了今天的苗族“踩山节”。

遵义绥阳:隐匿于深山中的尖山苗寨

苗寨外的大山

在尖山苗寨,每年的正月初一至初五,都要举行盛大的踩山节活动,有来自省内外的苗族同胞及游客观众数千人参加。活动分祭祀和表演两项内容,且同步进行。正月初一早上,苗家每家每户都在天亮之前就起床,到自家水井取一桶新鲜干净的井水,煮上一碗汤圆先祭祀祖母树,再祭祀自家祖先,表示过去的一年已经获得圆满。然后身着盛装,在寨口集结,由寨主(族长)带领,按长幼顺序,列队去往踩山坪,祭祀祖母树。到了祖母树下,列队站立,主持者高唱祭文。祭文唱毕,所有人点上三柱香,依次到树下烧三迭纸钱,三跪拜并还愿许愿。礼毕,苗家男孩芦笙响起,苗家女孩翩翩起舞,围绕神树转了三圈后,队伍离开,鞭炮声起,祭祀完毕。人们来到歌舞广场,开始为期五天的开山、拜山、挂红、倒山、收山等内容的踩山节非遗节目表演活动。活动中,苗族姑娘小伙将在现场表演竹竿舞、芦笙舞、芦笙杂技、上刀山、钻火圈、吹木叶、山歌对唱等苗家传统节目。那个时候的尖山苗寨,仿佛是原生态歌的世界、舞的天堂。

遵义绥阳:隐匿于深山中的尖山苗寨

尖山苗寨歌舞广场

尖山苗寨,是黔北绥阳大山深处正在盛开的一朵非物质文化遗产奇花,在经历了过去寒风暴雪的严冬之后,迎来了新社会新时代的春风。我们相信,尖山苗寨会在新时代的春风中,拓宽进寨之路,解决寨中缺水问题,完善寨内旅游设施,不断提升旅游接待能力,让这里真正成为城市人休闲寻幽体验生活的向往之地。

遵义绥阳:隐匿于深山中的尖山苗寨

你可能想看: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