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听到了你们的呼声,本期“盛情”邀请到重量级嘉宾皮肤科主任徐金华教授及皮肤科朱奕锜医生,为您提供详细全面的荨麻疹诊疗及预防全攻略。
荨麻疹是人们平时常说的“风疹块”,皮肤表现就像是一块块的“蚊子包”,常常伴有剧烈瘙痒。
荨麻疹是何方“妖怪”?
荨麻疹的本质是一种过敏性疾病。当身体接触到过敏原后,肥大细胞等多种免疫细胞会被激活,释放出一些诸如组胺、白三烯等血管活性物质或炎性介质,引起血管扩张和炎症发生,从而表现出皮疹、水肿和瘙痒的症状。
荨麻疹常常以“蚊子包”一样的风团和瘙痒为主要表现,可以局部发作,也可累及全身,并伴有眼睑、嘴唇水肿的症状。
多数患者的症状可在数小时至一天内缓解,但非常容易复发,令人难以忍受。当发作时间超过6周,即转为慢性荨麻疹,常常迁延不愈,病程可长达数年甚至数十年,是最影响人们日常生活的顽疾。
为什么荨麻疹偏偏“盯上”我?
荨麻疹一般由过敏引起,因此,凡是能引起人体过敏的物质,无论是食入、吸入、接触,都有可能引起荨麻疹的发作。
食物是最为常见的发病因素,尤其是富含动物蛋白的海鲜、牛羊肉、奶蛋类等,此外不少蔬菜、坚果、水果也可引起人体过敏和荨麻疹的发生,酒精、药物等诱发的过敏也可出现荨麻疹样的表现;
吸入性的过敏原主要包括尘螨、花粉、动物皮毛等,引起荨麻疹的同时还可能会出现流泪、流涕、喷嚏、哮喘等症状;有些人工关节、心脏瓣膜、骨科钢板、妇科节育器等“外来物种”也有诱发荨麻疹的风险;
还有些物理性刺激,比如人工搔抓、压迫、日晒以及冷热等因素也可引起荨麻疹,由于病因特殊,被称为“物理性荨麻疹”。
除了上述外源性物质,患者体内也存在不少内源性因素,比如感染、风湿或甲状腺慢性疾病、劳累、紧张抑郁或是维生素D缺乏等状态,可能通过影响机体免疫状态或相关通路,引发或加重荨麻疹的症状。
虽然明确过敏原对于荨麻疹的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但在临床上,由于过敏原种类过于繁多或是很难彻底规避,所以许多荨麻疹患者的病因无法完全厘清,症状也难以完全根除,在治疗上需要通过其它药物来进行干预。
荨麻疹的常用药物有哪些?
上文提到,肥大细胞激活后释放组胺是引起荨麻疹的重要机制之一,故而抗组胺药在荨麻疹的药物治疗中具有重要地位,属于一线治疗方案。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抗组胺药多为第二、三代非镇静性药物,如西替利嗪、左西替利嗪、氯雷他定、地氯雷他定、阿伐斯汀、依巴斯汀、咪唑斯汀、奥洛他定等,这类药物按照常规剂量口服通常可以较为有效地控制病情,如若控制不佳,可在医师指导下(切勿自作主张)尝试剂量加倍或是与其他种类抗组胺药配合治疗。
抗组胺药可在药房自行购买,因此适合绝大多数患者常规应用或者备用。这类抗组胺药并非激素,无成瘾性,副作用相对较小,主要的不良反应是嗜睡和头晕,因此建议患者可在夜间服用,避免在服药后开车或高空作业等。
由于这类抗组胺药大多通过肝脏或肾脏代谢,长期服用的患者建议定期完善肝肾功能检查,另外,部分患有肝肾疾病、心律失常、青光眼或前列腺肥大等疾病的患者,也建议在用药前咨询专业医师或药师,以确定合适的抗组胺药种类和剂量。
此外,第一代抗组胺药,比如苯海拉明、赛庚啶、氯苯那敏等,虽然抗过敏效果很好,但由于这些药物中枢镇静、嗜睡效果比较强,目前已较少使用,可作为第二代抗组胺药的配合药物来改善患者夜间失眠症状,合并提高疗效。
吃药不能“太自我”!严格遵医嘱
口服抗组胺药应当遵循规律服药的方法。有些患者服药时吃吃停停,或是一有效果便立刻停药,很容易引起症状反弹,难以有效治疗。
常规的用药原则是找准有效的药物种类和剂量,在症状有效控制的前提下短期维持,逐渐减量,循序渐进,而不应反复更换药物或是过快停药。
对于一些特殊人群,如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因抗组胺药无法保证绝对安全,故原则上应尽量避免口服这类药物,可外用炉甘石洗剂等缓解症状。若症状严重影响生活,可咨询医师,在权衡利弊的情况下酌情选择相对安全的第二代抗组胺药。儿童患者的治疗一般也以第二代抗组胺药为首选,但在剂量上可根据年龄或体重酌情减量。
抗组胺药疗效不佳的患者,可以配合其他药物协同治疗。如复方甘草酸苷,常用于荨麻疹等过敏性疾病的治疗,发挥抗炎作用,不过,在使用期间要密切监视这些副作用:如血压升高、肢体水肿等。
雷公藤、环孢素、糖皮质激素等一般用于难治性荨麻疹,这类药物副作用较大,可能引起肝脏损伤、造血系统抑制、生殖毒性、血压血糖异常、感染风险增加、肥胖、股骨头坏死等不良事件,务必遵医嘱治疗。
近年来,奥马珠单抗作为新兴生物制剂开始出现,研究证明,对于难治性荨麻疹具有非常好的疗效,安全性也较理想,今后有望在荨麻疹的治疗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荨麻疹急性发作,赶紧去急诊
少数荨麻疹患者急性发作期间,还可能出现剧烈瘙痒、呼吸急促、腹痛腹泻甚至低血压晕厥等严重过敏症状。
此时应尽快至急诊就诊,采取注射和静脉补液等方式进行止痒、抗过敏、抗休克等对症应急治疗,否则可能出现危及生命的不良后果。
如何远离诱发荨麻疹的“小火苗”?
“吃货”朋友的自我修养
如果患者在既往的过敏原检查中明确自己的过敏食物,则应尽量避免;若未行过敏原检查或是没有发现明确过敏的食物,则一般无需过度忌口。简单说来,便是“自己过敏的不要吃,不过敏的正常吃”。
海鲜贝类、牛羊肉、鸡蛋、牛奶、菌菇、热带水果等常常含有人体容易致敏的蛋白等成分,是大多数患者容易过敏的食物,日常生活中需多加注意。
有些口味较重、添加剂复杂的食物或是含酒精的饮品可能会诱发荨麻疹的发作或是加重症状。比如辛辣刺激的食物和酒,容易引起机体血管扩张、体温升高和出汗,同时可能刺激肥大细胞释放组胺,从而引起风团和瘙痒发作。
建议荨麻疹患者保持清淡的家常饮食习惯,在不过敏的前提下适量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橙子、枣子等水果以及富含维生素D的鱼类、蛋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荨麻疹的症状。
环境整洁有助远离荨麻疹
日常生活中保持良好生活习惯也很重要。平时保持家中整洁适温,避免搔抓皮肤,避免热水烫洗,避免过度接触化妆品、金属饰品、化纤衣物等,都能减少对皮肤的刺激,起到保护和稳定作用。
好心情也可以“击退”荨麻疹
患者还应注意心情乐观愉快,避免熬夜或是紧张焦虑等负面情绪,都有助于维持身心健康,一定程度上也能减少荨麻疹的发作。
专家介绍
徐金华,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学博士、教授、博导。擅长荨麻疹、湿疹、特应性皮炎等过敏性皮肤病,尖锐湿疣、梅毒、生殖器疱疹等性传播疾病,白癜风、痤疮、黄褐斑、银屑病、红斑狼疮等皮肤病治疗,以及疑难杂症皮肤病诊断和治疗。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