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呕而肠鸣,心下痞者,半夏泻心汤主之。半夏泻心汤方:半夏半升洗、黄芩、干姜、人参甘草各三两炙、黄连一两、大枣十二枚右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渣,再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好。我们接着看,干呕,干呕就是恶心感觉,呕吐了,但是什么东西都没有出来,哦,这是干呕。还有一种呢,是吐涎沫,白色的痰吐出来,哦,这两种情形,还有一种头痛,都是吴茱萸汤主之。大家现在了解了,头痛。这个吐涎沫,是因为恶心,把里面那个,因为上焦他寒哦,把肺里面一些津液,口水都吐出来。这个干呕是因为胃里面是冷的,没有东西在里面嘛,所以他会干呕,哦,也是吴茱萸汤。如果,后面你看,呕而肠鸣,肚子咕噜咕噜地叫,肠子里面,肠鸣声很大。心下痞,诸位在念伤寒论的时候。在张仲景就说了,当你有表征的时候要先解表,哦,不能攻里。有表征的时候你不知道,结果呢,你一攻下,表邪下陷。表邪下陷,轻者心下痞,对不对,重者会变成悬饮,包括十枣汤,甘遂半夏汤就这么来的。心下痞我们有五个泻心汤,现在这里介绍的是半夏泻心汤。介绍泻心汤之前呢,我给诸位一个概念。黄芩呢,在讲,它是对胃,所以,有胃发炎的时候,胃里面不舒服的时候,舌苔是黄的,我们看舌苔,舌苔也是代表胃气的所在,只要是黄的,我们就会重用黄芩。
到了小肠里面的时候他会肠鸣,咕噜咕噜地叫,肠鸣嘛,哦,就是黄连。所以黄芩、黄连才会出现在同一个处方里面。呕呢,恶心,胃里面有停水,所以有肠鸣,所以我们是不是加半夏。那这个食物跟饮水吃到胃里面去了以后,胃里面太冷了,这个水跟食物一路跑到小肠里面,小肠里面也是冷的。这个时候我们加什么?干姜,对不对。那病人是有呕,恶心,对不对,我们加人参、甘草把津液,吐掉的津液补足,红枣补足,处方就这样来的,哦。所以,当你很了解了处方以后,了解了他的方意了以后,你会变化,这个变化,哦,很简单呢。那在临床上面,我们看到,这个半夏泻心汤呢,有些病人常年的下利,来找你的时候,你问他,你大便好不好。我们平常正常一天一次或两次最多了,哦。六七次,这个人这么这么多大便?他吃完东西就拉肚子,吃完就拉肚子,半夏泻心汤证,好,半夏泻心汤。这个半夏泻心汤出现的时候,这一定会有腹痛,哦,这个痛的现象,且有肠鸣。如果一个病人呢,也是呕,恶心,心下痞,但是他没有肠鸣,哦,没有腹痛,哦,就是甘草泻心汤,我们前面有介绍过甘草泻心汤。如果是下利,肠鸣很重的人,半夏泻心汤都去不掉的时候,我就要增加,增加这个生姜的量,把生姜的量增加,哦,还有干姜的量也增加,那么你增加了生姜的量后,就变成生姜泻心汤。
生姜泻心汤专门治疗肠鸣很重的下利,哦,这是他一点的区分的地方,这只是处方的加减。所以生姜泻心汤呢,我们到时候真的使用的时候,会把生姜加到五片六片七片都没有关系,他就叫生姜泻心汤,不叫干姜泻心汤,哦,所以干姜不用加量哦。增加生姜重量,为什么?因为干姜是温中的,生姜是排肠胃的水的,排水,哦,因为一直下利嘛,拉肚子的时候,呼,拉出来都是水,所以要重用生姜。当医生看病的时候,不要舍不得用药,我们说重用生姜,你给他六片,哦,生姜很贵啊,有的医生就是这样子的,很讨厌,哦,教不起来。处方的剂量,一般来说,我们半夏是五钱,黄芩、干姜三钱,人参两钱,黄连一钱或者两钱,这都没有关系,哦。你如果说,老师,我这里胃里面心下痞,但是我没有刚刚讲的,我没有这个肠鸣。那你就把这个黄连拿掉嘛,对不对,哦,知道我的意思吧。就是这个意思。病人已经在下利,你会不会加个大黄?不会吧,哦,这是雪上加霜,哦,没有这种医生的哦。那你如果说,你看下面这个处方哦。
干呕而利者,黄芩加半夏生姜汤主之。黄芩加半夏泻心汤方:黄芩、生姜各三两,甘草二两,芍药一两,半夏半升,大枣十二枚右六位,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渣,温服一升,日再夜一服。病人呢,干呕而利,这个字呢,这两个刚好反过来,干呕就是恶心,呕,对于没有东西出来就是干呕。下利,黄芩加半夏生姜汤主之。大家看黄芩加半夏生姜汤的处方,第一个,这个黄连不见了。第二个,他有痛,所以会用芍药,白芍,哦,所以腹痛的时候一律加白芍。大家知道我们这个经方这个原则的时候,处方一开下来就是很对症的哦。因为干呕恶心啊,所以我们要用半夏来止呕,哦,而且是在胃的地方,所以我们要用黄芩,哦。那,这个下利的,我们会用生姜啊,这些药,来把水排掉。张仲景在伤寒论、金匮里面都强调,当你用处方去治利的时候,如果到最终极,他给了你很多处方,到了最终极,你没有办法把他的利止住的时候,你就去利尿。把这水从小便里导出来,否则的话,利一直停不下来,人会虚掉,哦。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