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农村的生活,朴实无华且枯燥。
同样的遭遇,不同的人生。
一起打牌,七人确诊,最后导致两万多人被隔离。
全民围观郑各庄一个是住在北京顺义区的34岁上班族,上有老下有小,一家六口人挤在没有电梯的老房子,每天超过三小时挤去公司的地铁上,可现实的重担还没压死他对未来的期盼:准备考清华大学的研究生,直到……
一个是住在郊区的32岁女性,打两份工,一份是白天的工作,另一份是晚上在顺丰大件中转场开叉车,从晚上十点开到凌晨两点,这是她的生活常态,直到……
直到这两人都确诊了,他们的生活轨迹才在网上流传了出来。
这是去年北京疫情确诊病例,而最近被列为全国仅有两个疫情高风险之一的北京昌平的宏福苑,则是另外一种风景。
根据公开的活动行迹,和去年北京疫情确诊的务工人员不同,这七人不是在打牌,就是在做美容,不是在商场购物,就是在外地旅游。
乍一看,都以为是高档小区,住户肯定非富则贵,实际大多数都是农民,户口本上的户别写的是“农业”,此外,这个小区还是小产权房。
小区还有个外号“进可繁华,退可宁静”。单听这个外号,就吸引起我们的好奇心。
管辖小区的是“隐秘富豪”——宏福集团,宏福集团参加过北京奥运场馆建设,是拥有70余家全资子公司的百亿大型集团。
更让人意外的是,宏福集团还是村集体企业,一度被发改委拿来要求其他地方抄作业的标本。
它的背后,是昌平区的郑各庄村。
宏福苑小区就是宏福集团给郑各庄村民修建的住宅,换句话说,住在这小区的人,表面上看起来很普通,暗地里却都是百亿集团的股东。
郑各庄村,到底藏着什么样的秘密?
天安门正北20公里处,就是郑各庄村。
村庄的主干道是从宏福大道,一旁是130 余栋高层住宅(宏福小区),村民都已住上楼房,
图 | 宏福社区大道
紧挨着住宅的是休闲娱乐区,成片的度假酒店、户外滑雪场。
图 | 户外滑雪场
以及远近闻名的温泉水城;
图 | 温都水城
另一旁是北京邮电大学、中央戏剧学院等高等院校的分校区。
图 | 北京邮电大学
这个只有500多户,不足1500人的小村庄,已然成了明星村庄。
郑各庄农民以土地参股,每年可以获得丰厚的土地收益和企业利润的分红。
早在2010年,当时北京普通白领工资才四五千,而郑各庄的每个家庭就能领到二三十万的分红,到现在恐怕早已翻好了几番。
村里有非常完善的社会保障,衣食住行有水、暖、燃气等费用补贴,教育有从幼儿园至大学的全程教育补贴,哪怕村民想滑雪了,村里还有滑雪场。
还建有老年公寓,每位百岁老人过生日时,村里还会发放10万元的大红包。
各种福利,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
村民的福利待遇,甚至比某些国外的还要好,郑各庄的蜕变,隐藏着土地国运的进程史。
郑各庄的咸鱼翻身长达70多年的土地政策变迁中,很多地方都是扮演一个“跟随者”的角色。
郑各庄也不例外,它发家的第一桶金,要从90年代说起。
当时郑各庄紧跟改革开放的“村办企业”的热潮,先后开办了制钉厂、饼干厂、福利煤厂等等。
可早期缺乏办工业和工厂的经验,对市场缺乏了解,并未见到乡镇工业的兴起,大部分企业都在“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中流产或是转型了。
上世纪90年代左右,刮起城市建设的浪潮,建筑行业随之兴起。
此时经营不善的郑各庄,成立土石方施工队,就是这样一个决定,实现了逆天改命。
恰逢北京兴办北京亚运会,这是第一次中国举办综合性大型体育赛事,而郑各庄村也因此赚到了转型后的“第一桶金”,施工队变成机械施工公司,仅1993 年到 1995 年三年时间,收入翻了3倍多。
图 | 郑各庄是唯一经过祥云火炬传递的“奥运村”
到1996年,村里的经济结构发生巨大变化,很多农民早脱离农业生产,转入到二、三产业就业。
村企合一的宏福集团顺势成立,先是涉足房地产,完成旧村改造,让农民住上楼房,然后建造科技园,引进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业升级。
占得政策红利的郑各庄,摇身一变,成为“高富帅”。
猎德村的一夜暴富无独有偶,远在广州的猎德村,同样是占了土地政策的先机,成为“广州第一土豪村”。
有外地朋友问我,在广州如何才能低调炫富?
显然,身穿人字拖,大裤衩的答案过于普通,毕竟全国人民都知道广州人低调。
我想了想告诉他,只要你说“家在猎德”就好。
“猎德”二字,在广州有独特的魅力。
在珠江新城,如果你看到一辆敞篷跑车,粤A车牌,往猎德村方向。
不要慌张,不过是一位猎德村民在收租路上顺便买个菜、只为节省几毛钱罢了。
时至今天,关于#猎德村收租#的梗,爆红各大视频软件。
不管是腰缠一盘出租楼钥匙的大爷,还是在开着跑车卖一块九毛青菜的阿姨。
都能让人感受到猎德村民的生活:朴实无华,且枯燥。
在这里,请不要轻易说人家是千万身家,不然会被打的。
跟郑各庄翻身前债务缠身不同,猎德村本是一个本本分分的农民村,村民祖祖辈辈在这片土地上勤勤恳恳地劳作。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猎德村成为脏乱差的“城中村”,又穷又破。
图 | 以前的猎德村
那时的猎德村民对本村颇有异议,埋怨位置不好,不像石牌桥紧挨黄埔大道,又说只会缩在江边,交通也不方便。
直到2007年,才迎来历史性的转变。
在广州市政府的牵头下,猎德村全面拆建,融入广州CBD。
三年后,新的猎德村建成,仅村民的回迁房就有37栋。
一夜之间,很多村民身家超千万,分到10套房在村里也只算是中等偏上水平。
如今的猎德村:猎德大桥就在家门口,小蛮腰就在眼前,CBD就在楼下。
短短三年,曾经是天河区最穷城中村之一的猎德村,成为人人羡慕的广州CBD土豪村。
北京上海大城市,不如乡下猎德村。
“郑各庄和猎德村, 谁才是一线城市最壕的村庄?”不管是靠“村企合一”的郑各庄,还是靠“城中村改造”的猎德村,他们都占到城镇化的政策红利。
中国学者辜胜祖、李永周曾说过,我国农村的城镇化将是本世纪最大的增长空间。
城镇化是一轮新的革命,从1978 年到2016年,我国城镇化率从 18%提高到 57.4%,每年平均增长 1 个百分点,城镇常住人口从1.7 亿增长到 7.7亿人。
五大城市群(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长江中游城市群和成渝城市群),成为经济快速增长和对外经济交流核心阵地,而这五大城市群的城中村或者城乡结合处,每天都在上演着浮世绘。
很多人说中国最魔幻的地方,是北京的国贸,上海的外滩,广州的琶洲,深圳的华强北……
其实都不是,全国最魔幻的地方,是这些城市群的城中村或者是城乡结合处。
正如郑各庄村,尽管这里的农民还是农民,因为他们的户口本上的户别仍然是“农业”。
可这里的农民却不再是农民,他们吃穿住行完全城市化,没有一分收入是来自种植或养殖。
又如猎德村,很多村民也无需找工作,靠着收租和分红,就能甩开很多上班族,在广州最繁华的CBD中体面地生活下去。
图 | 如今的猎德村
在中国土地“包产到户”祖师爷-凤阳县的城墙上,至今还保存着乞丐出身的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御笔的牌匾——“万事根本”。
在农业文明,土地无疑是万事根本,能长出粮食、养活百姓,是国家税收的大头,是王朝兴衰更替的根本。
步入工业文明,在城镇化进程中,土地不再生长粮食,而是长出一块块工业、一个个城市,成为各个利益方争相追逐的对象,以及创造财富神话的密码。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