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到了,被沸沸扬扬的影视舆论热评推崇的《流浪地球》,成为了我优先锁定的观影标的。就冲它的开创中国科幻电影新纪元的不二地位,我也得去影院现场观摩一趟,无关乎有没有名星大腕出演,无关乎有没有三亿元成本,无关乎有没有高企的票房数字。
电影看完了,我要说值,过瘾。以往那么多年了,只看美国科幻大片而不见相关中国作品的身影,心有不甘,心里不服,难道说,中国人的艺术想象力超脱现实后就只限于盗墓西游和打怪吗?如今,这个疑问不存在了。出于中国电影人之手的《流浪地球》横空出世!其场面宏大、音响震撼,阵容齐整的制作,一点不次于美国大片。这不拍得挺好吗?有什么不敢拍的?有什么不能拍的?中国科幻电影带给中国观众的荣耀感就是最给力!《流浪地球》非常迎合时宜地为中国探测器二次登月成功做了侧面注脚。事实证明,别人能做的事情,咱勤劳智慧勇敢的中国人也能做!而且,还会越做越好,越做越高!一句话,中国人看了以后心里挺美、挺得意——我们中国人终于可以和牛气哄哄的美国人肩并肩使用科幻来拯救地球、开拓宇宙了。
事实上,中国、美国、俄国和欧盟在航天领域一直是你追我赶、力求领先,而中国在近一段时期的激烈角逐中表现得先声夺人、当仁不让、相当突出。嫦娥四号月背成功登陆,举世瞩目,其成就古无有之。中国人扬眉吐气的骄点实在于此呀。有硬气十足的中国航天成就做背书,谁也不敢说我们的国产科幻片《流浪地球》只是个幻想片。
电影《流浪地球》满足了我对中国科幻片的饥渴。它的构架设计、感情抒发、人性流露、理念烘托、线条链扣、角色刻画、画面视效,都编排得很用心,比较到位。溢美之词过多了,就千篇一律了。我这人对己对人从不护短,该吐槽的还是要善意吐两口。其中有两个地方的对白:一处是飞车小子刘户口管他姥爷叫老东西,有点蹩、有点强。知道这是为了烘托急情,但还是不太合适,有悖于中国文化传统,不利于尊师爱长的宣传维护。另一处同样是这个飞车小子在片尾与一位曾与他并肩拯救地球的英雄闲聊时冷不丁怼出一句“还去你妹呢”,这话太无厘头,完全没有必要的一个嘚瑟,不知道编剧是想表达什么信息,只让人感到这个历经滔天劫难的孩子还没长大。我们不能在影片里只强调了父子情、兄妹情、男女情,却又忽略了兄弟情、战友情。总之这两处有败笔之嫌。另外,还有一些时不时冒出的古董级文物穿越到了故事背景时代里,令观众混淆了时间坐标定位,诸如:眼镜、手机、螺旋桨无人机、键盘、身份卡等等等等。眼镜映射着当今的严重社会问题,我忍了;手机是为力挺我们中国的核芯技术及品牌,我也认了。可其它的就没有出场道理了。螺旋桨能在真空环境下制造推力吗?即便有空气,那也得是喷火式飞行才够科幻呀。用3D动漫造个悠悠球大小的核动力无人机有那么难吗?再者,现在都人脸识别了好吗?再过几年,语音遥控都出来了,再过若干年,意念联网都能出来了,那就可想而知亿万年后的人类科技该当怎样的逆天。我们的科幻编剧们还是没敢太放开胆子和思路。然而出于爱护之心,我只能说,瑕不掩瑜,呵呵且过了吧。总体而言,《流浪地球》是中国影坛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大制作科幻题材电影,虽然漏洞不少,但仍不失为一部叫座好看的片子。
要打分,我就给6.5分吧。
我的打分由四部分组成:印象分(9)、情节分(6)、效益分(10)、逻辑分(1)。
为什么这样打分呢?请读者们往后看。
关于印象分,我在前文已经阐述了,理由是一个字,值。
关于情节分,有些疏漏环节造成减分。比如说:各执行救援的分队乘车奔赴目的地,这样的情节设计就欠妥。因为当时的地球表面路况复杂,不利于通行,而且时间又紧迫,在这争分夺秒的当口居然不安排实施物资和人员的空中投送,有点儿拿大事做儿戏了。起码也得是空陆联合行动吧?这本来是个中国人炫一把未来飞行器的好机会(请学习一下美国大片星河战队。美国人会随时随地创造机会显摆他们的空中力量。),科幻感十足的好牌愣是没打。果不其然,半道上出现了各种断路状况,最终导致很多行动分队被阻滞于途中而任务失败,地球也被耽误了,整个人类突然面临灭顶之灾。难道指挥总部就没有对此有预见吗?气得我恨不能冲进荧幕亲自把那个傻瓜指挥员当场撤职法办。再比如:看到吴京扮演的男一号驾着领航船撞向木星,我在感慨英雄大义赴死的悲壮时刻,也不禁想到了那些被卸载后仍处于休眠状态中的宇航员们,其命运又将何去何从。编剧应该在这里多做一个交代,让男一号给熟睡的同船战友们留下自己离他们而去的告别遗言或者来一个做好善后事宜的桥段。或许男一号在与中心系统对话中将这个细节匆匆一带而过了,但桥段际线不清晰,没有被观众留意到。有些细节虽短小,但分量很重。还比如:满眼里都是人类亲力而为,咱就不能整几个人工智能机器人玩玩?哪怕秀一个也行啊!何必牺牲一个宝贵的生命去碰瓷?(心疼男一号一秒钟,编导们就这么草率地把他编死了)机器人就不会手动开船吗?不能为了触动观众泪点而舍弃情节的合理性。我倒觉得让男一号指示机器人驾船撞木星,自己又回到休眠仓继续睡觉,而后终与自己离散17年的儿子聚首,爷俩并肩担负新使命、携手踏上新征程,这种喜剧结尾更能体现出人类智慧、情感和科技扭合迸发出的超强战力。中国需要向世人展示的应该是这种力量。
不多说了,大家都挺不容易的。影片里有旁白、有直叙、有插叙、有倒叙、有蒙太奇。。。。。。基本组合出了一个完整脉络。因而,我认为还够得上及格。
关于效益分,上文剔出那么多梗来,可该片依然获得了成功,之所以赢得赞誉,广获好评,就是因为它迎合了中国市场、迎合了中国时代、迎合了中国民心。它背后映衬的是日新月异、突飞猛进的中国科技带给国人的科技自信。由此我也欣然掏钱买票赞助,成了千万观影大军中的一员。坐在剧院里,看得我如醉如痴、热血沸腾、为之向往。那不给个高分,还等什么?
不管怎样,我还是要在这里向故事原创作者刘慈欣和四年来矢志不渝的郭帆导演以及一干剧组团队致敬,是他们引领了中国科幻电影的先河,为中国电影开启了一扇科幻时代的大门。他们在这个科幻故事里还捎带给出了自己的世界观,也是不争的事实:单一或者几个国家的实力终究有限,只有全世界各国团结起来联手面对气候问题、环保问题、安全问题、建设问题,才有能力为人类的世代生存找到出路,也只有这样才能拯救人类的美好家园。
关于逻辑分,小孩没娘,说来话长。提及逻辑,《流浪地球》是科幻电影,观众要看的当然就是科学逻辑。让地球充作宇宙飞船,带着地球人星航太空,绝尘千万里,绝对是个激动人心的探讨话题。那么我们就来梳理评估一下这个伟大计划的可行性。
1.先说说让地球离开自己的轨道是否可行。
2.再说说离开轨道冲出太阳系是否可行。
3.然后说说深太空旅行是否可行。
4.最后说说进入新星系是否可行。
再粗犷再不负责任的地球搬家计划也得起码有这么四步骤吧?
本人还是想在这里借机先做个科普,顺便再请诸君结合电影里的内容进行一一比对,看看里面有没有大BUG。
一、 说到太空飞行,那是很酷的事情。飞行就要有速度,于是我们引出一个航天概念——宇宙速度。宇宙速度就是飞行器从地球陆面腾空挣脱地球引力的速度,速度越快,飞行器飞得越远。以飞行器到达目标区域来划分:进入地球环绕轨道的速度为第一宇宙速度。达到7.9km/s时,飞行器就可以在贴近地面的近地轨道上环绕飞行而不会落下来。这个速度也叫环绕速度。速度再加快,所处轨道就会相应攀升。从最外层地球轨道逃逸出去的速度为第二宇宙速度。最低须达到11.2km/s。不受地球管束的飞行器仍在太阳轨道上环绕,若要摆脱其束缚,则须提速至16.7km/s。这就是第三宇宙速度,也是本影片中地球必须达到的飞行速度。后面还有逃离银河系的第四宇宙速度,逃离本星系群的第五宇宙速度以及逃离宇宙的第六宇宙速度,可惜这些速度目前只存与概念,并无数据。影片中的地球人为了省点劲,便想借用木星的抛甩力把地球扔出太阳系。不管其它因素,单就这个原理运用,理论上是可行的。
二、 据理论推算,太阳系形成于大约50亿年前。也就是说,太阳和地球的年龄都差不多是或接近这个数字,且正处于壮年时期。预计再过50亿年,才会有寿终正寝的隐忧。而人类呢,别说50亿年,5万年后,是否还存在都是个未知数。照此而言,人类目前没有为天荒地老担忧的资格,想多了这事就是杞人忧天。如何管好自己手里的核武大杀器,如何抑制全球气候变暖,如何优化全球一体化进程,比操心天地命运更来得现实。
三、 既然人类不会与天地同寿,那么我们倒不如闲来多留意一下,孕育人类的地球会不会遭到外空入侵,比如说被一颗小行星撞击。这更接一些地气。太空中,每年都会有小汽车大小的陨石到达地球(只不过它们在大气摩擦中燃烧殆尽),每两千年都会有足球场大小的小行星穿过大气撞到地面,在百万年的时级跨度内,还会有威胁地球安全的天体带来毁灭性灾难。2022年就会有一颗直径为230米的近地小行星造访地球,不出意外的话,应该是打个照面擦肩而过,到时候肯定会被高度关注。
四、 以太阳为中心进行公转的各类系内天体,按照距离太阳由近到远的顺序罗列,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小行星带、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柯伊伯带。大家知道吗?它们的排列是有规律的,就像上帝事先有意安排好了似的,其间距是以2倍递增的,神奇吧?各天体都非常安分地在自己的轨道上运行,相互牵制又各就其位、各安其事。如果有谁想改变这一排列规律,那真无异于动了神的蛋糕。人定胜天?那不过是一种雄心壮志,别太当真了。人类若违背科学过度改造自然世界,势必遭到大自然的严厉惩罚。退一万步说,人类具备了改变地球轨道的能力并付诸实施的话,整个太阳系将牵一发而动全身,所有的行星都会出轨,将彻底打乱亿万年所形成的太阳系格局,那才叫一个天下大乱呐。届时,地球能不能全身出走,都不好说。
五、 地球距离太阳约1.5亿千米,再靠近了就是金星轨道。金星被太阳辐射得炽热无比(更别提水星了),跟小火炉一样烫,任何有机物质都会爆燃起来;再离远了就是火星轨道。火星得不到太阳太多的恩惠(更别说外轨道的其它行星了),勉强得点光亮,终日冷酷无情,任何有机物质都被封冻起来。所以说,地球的两侧是冰火两重天,唯独自己享受着得天独厚的、源源不断的温暖资源,可谓是太阳独宠的娇子。一旦地球放弃这个安乐窝,远离太阳,立马就会被酷寒的宇宙冻成一个冰疙瘩,甚至连氧气都会在-118.57℃时转变成液态(氮气液化临界点是-195.8℃)。地球得不到太阳的关照抚慰就等同于失去了能量的注入,地壳层会被太空冻得硬邦邦,断绝了一切生机。凭空想象一下吧,植物都会死掉,水分都呈固态,没有了光合作用持续供氧,没有了物质转换持续供养,地球人类吃什么喝什么?都学着辟谷吗?就算这都行,那还能不呼吸吗?别跟我说地下5千米的地方可以御寒,还有空气,不,那个厚度不管用。
六、 地球除了公转还有自转。地球自转所产生的有益效能是无与伦比的。它通过自转营造出了两极磁场。别小看这磁场,没有它的保护,地表就是一个电离辐射场,恐怖的宇宙射线(逃脱太阳系前主要是太阳紫外射线,域外射线则不可预知、难以估量)会肆无忌惮地直射地球,破坏生命基因链,杀死地球上的有生活体,至少让暴露于地表的高等生物都活不成。地球停止自转,不但使磁场消失,还会出现很多乱象:大气结构被改变;各地温差催生出了杀人风;人类史失去纪年意义(只有靠原子钟虚拟显示年历和节气了);人类体内生物钟也随之发生紊乱现象;地下岩浆再也得不到搅拌翻动;地幔有些区域可能会因为受热不均而渐渐冷却下来;赤道地区失去离心力支撑的海水会以十几千米高的势能向着南北两极宣泄奔腾,所有陆地将被一场全球大海啸无情冲刷直至淹没。这样,人类还没鼓足干劲去推动地球就已经先期完成了自杀壮举。
七、 地球表面只有29%是陆地,其余地方都是海洋。故事里展现的是人类为了发出足够强的推动力,在一侧半球均匀配置了一万个发动机来同时启动(这或许看作是中国人发动机情结总爆发)。看着万机齐发的壮观场面,那一望无际的蓝色冲天火焰煞是惊艳。可细思极恐,由此追溯一下当初安装发动机的过程,陆地上倒是好办,可在海洋里是怎么施工的?横不能把海水抽干了再玩吧?胡闹也没这么闹的。编剧们若迈不过这个坎,那就是个梗,很尴尬的。不过我倒是有个破解之法,即,运用珠港澳跨海大桥筑海底桥墩的技术来造发动机海底放射场。算我狠吧?可我这心里也发虚,就是不敢想象那得需要多大的黑科技设备才能胜任。发动机发射场毕竟不是桥墩,说它的喷口能容下一千个桥墩也不过分。哦,别忘了,发动机的工作寿命也得给个说法。假设就不讲理了,可以无限期,那日常维护保养检修总得有吧?如何打理?唉,关心则乱,想得头疼。还是略过往下吧。
八、 不知大家注意到没有,太阳系里有两条小行星带。这两条行星带是由原始太阳星云中的一群星子(比行星微小的行星前身)形成。它们就像两层牢笼把八大行星困死在太阳系里面。如果有哪颗行星心生去意,欲置身系外,那么它就要冒险穿过行星带,经历过枪林弹雨的密集打击后才能获得自由,尤其是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更是要连闯两道鬼门关。每一次不经意的碰撞都可能导致肝脑涂地、粉身碎骨。因而可以说,地球要想迈开走向遥远太空的步伐,其路途之艰辛不仅体现在漫漫修远而且还坎坷多舛。有兴趣看动态效果图的朋友可以浏览此链接——http://tech.sina.com.cn/d/2014-06-13/10509435175.shtml
九、 稍息,做个小结:人类在停止自转且逃离太阳系的地球(很难在感情上再认它为地球,因为它已不再蔚蓝美丽,而只是一个晦暗丑陋的冰核)上,没吃没喝没住没呼吸的情况下能硬撑多久?几天?几月?还是几年?怕是撑不过分钟级时间标尺的两三格吧?如果奇迹发生,以上闯关侥幸成功,那就恭喜人类苦难未尽,获得了继续接受考验的机会。这样也好,受虐无极限,把所有死法都惊心动魄地见识一遍,也不枉此生了。
十、 接着来说木星。木星是八大行星中的巨无霸、大哥大,它的体积是地球的1321倍(也有说1316倍),也超过了其它七大行星的体积总和;它的质量是地球的318倍,也超过了其它七大行星质量总和的2.5倍。就连木星大气层的质量都是整个地球质量的三倍!木星的结构与太阳很近似,如果其质量放大80倍,就绝对可以晋升为一颗小恒星。对于这么一个实力派行星霸主,地球离它远点才是明智的。人类要利用木星自转所产生的巨大旋转力把地球抛出太阳系,想法很美妙,现实很不妙。因为木星还有至少79颗卫星在绕木飞行,接近它的卫星轨道就意味着与那些眼花缭乱的卫星发生剐蹭的可能性无时不在。这还未考虑到木星周围计以十万颗其它各类小型环绕行星体的危害性。
十一、 地球在靠近木星时一旦不小心被其引力捕捉进麻烦漩涡,那就连大罗神仙也挽救不回来了。剧中情节是人类点燃了木星大气层,借助氢气爆炸向外膨胀所产生的推力逃出生天。这,这,这。。。怎么可能?地球的结构是外表包裹着地壳和海水而里面却是岩浆的“西瓜体”。地壳也并非铁板一块,而是龟裂成大小不等的若干岩层板块,之间还相对漂移相互挤压,不很稳定。在渺小的人类看来,地壳是坚实牢靠的,但在木星看来,简直弱爆了,就如水面漂浮的几块塑料板。尽管剧中对白做了铺垫“到来的冲击波将会非常非常非常的强大”,但人类的语言和认知根本无法来真实反映出那洪荒之力的真相。那轮冲击波裹挟而来的毁灭将击垮人类任何境界的思想准备。地球完全承受不住那样的推力,那时的它还不如人掌下的西瓜结实。这样比喻还不地道,应该说成木星对着地球打了个喷嚏,而地球就如同一个肥皂泡应声破灭。
十二、 果如前述那样死得轰轰烈倒也很爽快,对吧?好歹还算是人类热热闹闹地折腾了一把,跑到木星门前放了个大炮仗,权当过好了最后一年。可是,令人郁闷的是,人类靠自己那点本事是根本点不燃木星氢气的(氢气浓度只有处于4%~75.6%之间,并在氧气的参与下才会爆炸,而木星氢气浓度居然是在88%~92&,而氧气又可忽略不计。这也正是连木星大气层中的轰天闪电都炸不了自己的原因),你说这叫人气馁不气馁?木星始终要坚持以它既定的方式给地球来个死亡拥抱,绝不给人类自己选择死法的权利。这是多么令人感到无助而又悲催的事情啊。没办法,此时的我还得勇敢站出来帮把手,帮助深陷科幻陷阱的人类再次闯过难关。先假设领航船上备足了液态氧,然后派遣男一号驾驶着领航船飞到木星大气的高层,局部形成一个满足燃爆条件的区域,使木星上的部分氢气发生了爆炸,其产生的力道刚好不对地球造成伤害又勉强把地球恭送出了太阳系。怎么样?只要肯动脑筋,天无绝人之路啊。大家会有疑问:哪就那么凑巧精准了?咳咳,无巧不成书嘛。理论存在即可。拯救地球人最要紧!
十三、 按剧情发展,地球逃出太阳系,向着未来的家园胜利前进。这段穿越星际的旅途中,出现变故的可能性相对较小,除了偶遇彗星、小流星群什么的(几率低于抽奖中签率),就是被无处不在的宇宙射线骚扰了。好在有5千米地壳岩层保护,躲在地下的人类应该暂时无忧,只要做好保暖工作、解决造氧问题就行。因公滞留地表从事各项作业的高危人群只穿身防寒防辐射服,脑袋上扣个玻璃罩可不中,氧气便携技术必须过关。
十四、 上千年的漫长过程,浩大的迁徙工程,涵需多少代人的持续接力,每一代人都要接好班,不能掉链子。这时候,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学校里培养出来的只会善于揣摩老师意图,醉心于急功近利、盲从于标准答案、投机取巧押考题的考试机器们肯定难以承担锐意创新、勇于进取的技术攻关重任。求同存异、因材施教的高效育人理念将大行其道。每一个地球人都积极参与命运共同体的建设,人尽其力,人尽其能,人尽其心。前人未能预料或未能解决的问题,将留给新生代去面对、去处理。任何懒惰、怯懦和彷徨都会使前人好不容易开创出来的伟业功亏一篑。(这段好像不是什么常识,更像是愿景。)
十五、 到了剧情中指定的目的星系后,人类就要考虑如何融入这一新的大家庭。我们只能权且拿故乡太阳系做参考了。新家庭里也会有一个适宜人类居住的适中轨道。怎么安全定点就位就成了当务之急。如何合理避开不断绕行的各大行星更是首要问题。如果这时地球还带着自己的卫星月球,其复杂性就更是难以想象。但这难不倒人类,由于地球还是自由身(尚未被恒星纳入体系),人们会想到让地球再恢复自转(形成两极磁场抵御恒星的紫外线伤害)的同时以垂直于各大行星轨道面的角度直接安插进心仪的轨道(在这个固定距离接受恒星的照耀,地球表面平均温度得以维持在摄氏上下50度区间内),而不必再像从太阳系逃离时那样劳神地计算行星周期安全通道。这个方案是对星系内原有各行星运行状态影响最小的选项。但是,具体操作时还是困难重重。地球上没有制动系统,人类仍要通过最新改良的量子计算机(也许这也是老古董了,请原谅我的知识陈旧)计算出切入轨道的相应速度和时机(这是为了避免与该轨道上已有的那颗行星撞上),到达轨道内实现稳定运行后,还必须通过不断改变发动机推进矢量,调整地球的飞行姿态,来达到转变轨道面倾角的目的,直至自己的运行轨道面与原有行星的轨道面百分百重合。这一过程,需要人类驾驭地球反复矫正。就在一切都将大功告成的时候,地球人才发现,自己所为的后果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尽管已经尽力避免打扰别的星球,可由于地球的介入和搅动,在万有引力作用下,对各个轨道上运行的天体最终还是形成了互动效应。这一突发的星球入侵事件破坏了该星系经过亿万年才慢慢磨合好的一整套周密运行体制,从而产生的系内应力,触发了可怕的联动机制,不但干扰了各行星的正常运转,还牵引到很多定性差的小行星,率先偏离了自有轨道和环绕周期,靠近了大行星,掉进了重力锁眼,然后就是毫无悬念的碰撞。这些剧烈活动也会构成大行星激荡、漂移的诱因。几乎所有的大行星自转和公转都受到了影响,有的速度加快,有的速度减慢,凡此种种,不一而论。加之地球所在的轨道聚集了两颗大行星,改变了对内外紧邻两个轨道上的行星的原有引力参数,使之都向C位靠拢。地球也身不由己地被恒星拉近,地表均温开始上升。失之毫厘,谬以千里。这些微妙变化被混乱所放大,彻底打破了行星间的默契均衡关系。新的星系秩序必将经过洗牌来重新确立,这即意味着各大小行星间要进行大规模碰撞,开启吞并与分解的整合模式,谁也别想置身事外,包括地球。。。。。。这个脑洞越开越大。大到崩溃,很遗憾我也不是什么超人,实在修补不下去了。
在试图改变宇宙客观规律的尝试努力中,无论人类付出多么巨大惨烈的牺牲,经历过怎样艰苦卓绝的奋斗,都将徒劳无功。一败涂地是最终结局,永不会出现奇迹。人类需要懂得的是敬畏和顺应自然规律。
科普到这里,朋友们应该明白为什么我打的逻辑分那么低了吧?《流浪地球》这个故事的科幻背景实际上是不成立的。我也深刻理解作为中国人故土难舍的传统人文观念,可惜它就是不成立。
影片中,人类撬动地球让其挣脱太阳系的行为形同于在一个完美星系里做外科摘除手术。人类再移星换斗让地球融入另一个恒星系,还是形同于反向再给一个完美星系做外科植入手术。这种神操作,连神也要大呼干不动。与其这样,倒不如省下时间精力资源,少生小孩子,多造大飞船,能载多少人就载多少人,到时候说走就走,轻巧灵便,没有拖泥带水的后患。
以上天体科普资料及部分数据是我上网百科淘浣下来的,以我一个局外好事者都能搜得到,那些有着相关资讯需求的当事编剧团队就没一个人留意到这些内容吗?应该不会,归根结底还是创作角度外加有些心浮使然,把注意力过多地放在了剧情、人文和包装上面去了。当然这跟原创小说打的底子也有关。
这部电影反映出了国民科普的整体素质教育现状。拍好科幻电影,其基础在于民众的科学普及率。电影编导也是来自于民众呀。具备科普基础的民众才是检验精品科幻片的过滤镜,才是推动科幻电影进步的源动力。贫穷并不一定限制人的想象力,但科普匮乏是一定能做到这点的。科普教育与一个国家的硬实力建设息息相关,也决定着一个民族的前瞻眼光能展望多远。
有人会说这是矫情,不就是部科幻片吗?扯那么远干嘛?再说《流浪地球》拍得已经很不错了,多给人家点鼓励不好吗?多说点正能量的话不好吗?这个我不反对。对于《流浪地球》暴露出的缺憾,我们应当予以谅解。既然是中国科幻电影领域的起手之作,要允许出现这样那样的纰漏与不足。要允许我们的科幻电影有一个从幼稚到成熟,从模仿到创新的成长过程。《流浪地球》为以后的科幻片制作者们趟了不少雷,贡献是巨大的,影响是深远的。其敢为人先、抛砖引玉的精神还是难能可贵的。然而在一片热情叫好声中,在一致支持鼓励下,我们还必须要冷静地看到差距,必须要有反思,有批评意见和声音,否则外国人看了我们的影片真的会对中国电影和中国观众的科普水准产生质疑的。科幻电影的内容创作力体现着一个国家的科教水平,属于文化战略软实力范畴(美国人从未到过深太空,但他们的《星球大战》《星际穿越》《星河战队》却深入各国民心,令世人对美国科技都高看几等。这就是科幻电影的魅力。)一部好的科幻影片不仅给观众带来消费娱乐,还给社会带来更具价值的科学普及与启示。所以我们往后还要多多拍摄好的科幻影片,持续产出,而非减少。《流浪地球》这一篇翻过去了,重点是看以后。要让后面那些一窝蜂筹备拍科幻片的后继者们知道,不是简单冠以科幻名号,再搞一些蹩脚不通的伪科技背景就能赚取科幻电影的红利。我觉得给后继者一些忠告,令其潜心思考一下自己应该怎么构思科幻故事,认识到科幻故事的科幻背景是需要认真打磨的。既然讲一个科幻故事,就得先从科幻背景的合理性角度去着手加以完善,就是要把虚拟的科幻事件可信化。三思而后行,总比盲目跟风误入歧途结果血本无归的要好。中国人不缺少科幻想象力,也不缺乏对科幻电影的鉴赏力。关键是你得编出经得起推敲、有科技含量的硬核科幻故事。
我们的第一部科幻影片可以有各种漏洞毛病,我们能够包容且期待更多的科幻电影面世,但这不代表可以接受漏洞依然百出的后继作品,雷点明显的科幻影片会让观众逐渐看倒了胃口,也不利于科幻电影健康发展,甚至可能会毁了刚刚兴起的科幻电影市场。在这里提前打个预防针,有何不可?我们盼望科幻电影编导们能够在科普储备方面做足功课、编故事越来越符合逻辑,而不是看到科幻片赚钱,就急功近利粗制滥造,丢给观众一大堆影视垃圾。
要想将一个子虚乌有的科幻故事编圆并非易事。这就需要避开一些常识性误区,有些地方不能写实,尽量不被那些无法自圆其说的漏洞降低故事的可信度。当然,做到这点很难,须多下功夫,用丰富立体化的知识体系支撑起一个饱满的艺术构想。这也是我们的国产科幻创作者们走向成熟的必由之路。相信中国科幻电影经过蹒跚学步一路走去,必会逐渐踏出一行坚实的脚印,直奔未来。
可能又有人看不下去了,说你老先生倒好,一会儿褒扬,一会儿批评,正反两面全占了,还颠三倒四啰里啰嗦的,到底弄哪样呀?其实我的本意是想以一己之陋见为国产科幻电影做个建言献策。既想对国产科幻电影做些指摘提醒,但又不愿生出副作用。既想对其中存在的不足直言相谏,又想给予国产科幻电影更多的有力声援。这种矛盾现象真实透射出了我的内心波澜。这不是我的立场,却是我的态度。
今天的中国科幻文化觉醒得益于我们的科技自信,但要确保科幻制作一定是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的。在科学上站不住脚的科幻是流浪的无根之水。
好了,不讨论电影了,不管科幻了,我得记着点,回头还要及时给孩子们好好科普一下太阳系里的那点儿事儿,以防将来长大后不切实际地幻想推着地球去流浪。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