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养生 > 正文

胡希恕伤寒论讲课实录(七天版):少阴篇

胡希恕伤寒论讲课实录(七天版):少阴篇
胡希恕讲述

少阴病历来的说法,都不敢说少阴病它是表证,其实它明明白白是表证,前面讲得很清楚了,“少阴病,得之二三日,麻黄附子甘草汤微发汗,以二三日无里证故也”,它没有里证,它就是冲表证说的。那为什么这些读者以至于这些注家不这么说呢?有一个问题,就是把六经看成经络之经了:少阴病嘛,少阴肾经,怎么跑出表来了呢?就犯这个病了。
六经病存在,我们现在临床上还是有,咱们遇到的感冒都是太阳病。太阳病几天,这个人虽然脉浮,细了、也身倦无力了,那不就是少阳病吗?“脉浮细而嗜卧者,外已解也”,那么如果再恶心,现柴胡证,你用柴胡汤准好嘛。这我们不也在临床上常见嘛,这个东西是客观存在的。太阳病是不是太阳经,这成问题啊。所以咱研究古人东西尤其我们研究《伤寒论》,必须首先掌握辨证的方法和规律,这六个类型是事实,古人也是经过千难万困才发现的。
昨天我和一个同志谈中风、伤寒,都是这个(方法和规律)。太阳病有两个类型,一个有自汗的,有自汗自然脉就浮缓,那么叫太阳中风,因为出汗自然就恶风嘛;没汗的,没汗的脉就要浮紧,里头血液充实,没有出一点汗,那么必恶寒,或者不恶风,或者少恶风。他不出汗,咱们在这天头(季节),你出一身汗,他就怕风。尤其在澡堂子里洗完澡,那身上老感觉汲汲冷冷(拟声词)的,你非披上点不可,热伏天儿也那样。古人他看到你恶风,说这就有风邪,他就给起名叫中风。所以这名字不好起的。少阴病与太阳病是一样的(都是表证)。(古人他看到你)恶寒,(就说是)寒在那儿,寒邪,那就叫伤寒。(我认为)这个错误不是只是这么一点错误,而是影响整个中医啊。由于中风,咱们用桂枝汤治中风证,这也是事实呀,通过临床用桂枝汤治汗出这种感冒,它是好嘛,那准好。可是桂枝汤是散风吗?就由于它治中风,桂枝汤也是散风,(有些医家)这就把药物这东西统统根据这个(不正确的理论)就下来了,这都是错的。伤寒就是伤寒邪,这(错误的理论)都来了:从辨证,以至于说的病理,说伤寒就是《伤寒论》伤寒了,不外乎受风邪、受寒邪。于是乎就出了温病了,温病它是从里头来的,里头热,就是阳明病嘛,那没有什么(特别的理论)。他(温病派理论)不敢说是外边风寒了,说这个(温病)是由口鼻入的,根本就跑到里头去了。这都是从读《伤寒论》读出来的,你可知道。这东西(流传较广的习俗理论)把中医越弄越支离,于是乎又出来温病这套营卫气血,又是上焦中焦下焦的这个理论。
他(仲景)这个书,(是可以包容后世理论的)。开始在太阳病里头,他就说是“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温病怎么办?你到阳明病篇去看吧,都是(温病),阳明病里头,只要不是胃家实(热而已结类),就是白虎汤证(只热未结类),温病主要说的是清热。它(温病)不能够发汗,不能够吐,不能下,更不能用温针,那说得很明白了,谁让你温病当伤寒治了?当伤寒表证治了?没有那么说的。所以这个地方很重要。
古人对中医怎么办呢?他(古人)没法子(彻底搞清楚)。为什么这个病有一个出汗的,有一个不出汗的?有一个恶风的,有一个不很恶风的?他要说明道理,但限于科学水平,他没说(清楚),他就拿现象当本质,(我认为实际上)就这么个事。这还是好的,再不然就是拿脑袋臆测,主观(推测),太阳病他就说是太阳经,这个原始(的中医可能)是这样的,因为那时的经络之说就有了。所以在《汤液》上,他也是搞这个(经络之说),(古人认为)太阳病就是太阳经受邪发病,就有这个意味嘛。(我认为)这其实是错了。
所以我们研究古人的东西,规律是一套,怎么样认识规律则是另一套。我们想提高中医(水平),认识方面就得提高,不提高的话不行啊。中医治病据我的体会很有疗效,有些西医不能治的病中医就能治嘛。可是世界对中医的看法,与我们的实际成绩差距太远了,世界(有些西医)看咱们是不科学的,不科学就是因为咱们没把整个方法给人家看,(有些中医专家)给人家看的全是不科学的一套东西,你可知道?所以人家瞧不起中医,就在这一点上。你像拿伤寒病说吧,名字伤寒杆菌,人家给你弄得清清楚楚,你还说受了寒邪后来入里化热了,你还这样说,人家科学证明的东西你就别再跟人家瞎辨了,瞎辨什么呀,摇头晃脑的。所以中医犯这个病,我是个中医,我敢这么说,我要是西医,我不敢这么说。咱们本身是犯这些病啊。
现在这个脏腑辨证,是成大问题的!我不爱说,一说这里头不怎么合适,是成大问题的!真成问题啊!咱们现在都是大夫,不是天天搞病历吗?你们拿一个病例,辨证,你辨跟他辨准不是一样。要能辨成一样那就算我说错。为什么不一样?真理能不一样吗?不一样能是真理吗?能是个正确的东西吗?你们想一想。一个病,马上十个人分十个步骤,让你辨完了让他辨,准辨不出一个样来,也不能开出一种方子。学这个东西(伤寒论“六经八纲方证”体系)就不一样,你不信你就试试,他(仲景)这非常肯定的。发热,汗出,恶风,脉缓,就是用桂枝汤主之,没有第二个说法,这就是个太阳表虚,你只能这么来说,还能说什么呢?所以咱们这个(脏腑)辨证是成问题的,怎么不成问题你说?你们在临床上考虑考虑是不是有这些问题。
少阴病本来就是个表证,这个表证为什么这么复杂呀?咱们讲完了。这里头有嗓子疼,又是急下,这是表证吗?不是呀。太阳篇也这么讲的,太阳篇里有调胃承气汤、四逆汤,讲得很多啊(不是太阳病)。表证不能老在表,它要传里的,少阴病传里、传半表半里,和太阳病传里、传半表半里一样。张仲景这个书是表里相传的,表证就要传里、传半表半里,不过是少阴病传里、传半表半里和太阳病传里、传半表半里的基础是不一样的。少阴病虚,什么虚呀?就是津液虚、血液虚,它(少阴病)传里以传太阴为常,而且在表的时间最短,只是两三天,所以他说“二三日无里证”,那么要过两三天,它(少阴病)就要传里。太阳病不是的,太阳病五六天传少阳,七八天才传阳明,这是一般情况。特殊的情况十几天才传,还有时候不传呢,是不是?它(太阳病)在表的时间长,为什么?实,人不虚。虚对病的抵抗,在表的时间就短,而且(少阴病)传里以传太阴为常,太阳病传里以传阳明病为常。这都是一般的时候。
而人的生死,胃是人生之本,全在于胃。人死在太阴病这个阶段多,如果胃气败,必死。少阴病本来就虚,传到里发生太阴病就危险得很。所以,他把太阴病的死症都搁到少阴病篇了,这很好,这个书的精神好得很。所以少阴病这几个死症大家好好看一看,全是少阴病传里而并发太阴病,这都有死亡的可能。所以开始有这么几句话“二三日无里证”,这时你把握机会,赶紧发汗,可挽救传里发生太阴病危险症候的出现,所以后头“急温之”等等都是从这儿来的,要当机自辨。这是他这一章书的主要(精神)。
(刚才讲了少阴病传里),传半表半里也是一样的,(少阴病)传少阳很少,传厥阴的多。厥阴,咱们说气血这套东西都属于厥阴了,传厥阴就虚衰,也可以致死,他这里头也有这么两段(331、336条)。
所以少阴病有这些情况。但是有的特殊情形,也可以传里(里阳证)。(疾病传变是)随着人的身体,别看人的津血虚,若其胃肠素热,要传里就发生阳明病,那更了不得了。发生阳明病,津液虚竭,燥结迅速,这都是不能当一般的看。如果少阴病传阳明,真见到津液虚衰之端就要急下,所以口干咽燥者就要急下;那么传到少阳呢?也有啊。他也举例子了,你像咽痛等等的都是。口苦咽干应该归少阳的,孔窍一类的病。
少阴病主要应该注意的就是这些东西,不过这个名字值得考虑,等厥阴病讲完了,我再把六经好好给大家说一说,六经我们该怎么样来认识它。不是不好认识啊,能够认识。那么古人限于科学水平,没法子(完全解释清楚)。我们现在条件比他们好的多了,对古人的东西,咱不光看《伤寒论》,还看旁的东西了,我们还有多少有一般的科学常识了,专门(知识)咱们不够了,但科学常识大概都有,所以咱们就应该(尽量解释清楚)。这些年了,提高中医理论就是指着这些。是得提高,不然中医早晚要不行,它必须科学,非与科学见面不可。
有一种习惯势力,你要说少阳病是表证,马上有人就反对。
阴病还是少见的,阴寒病是少见,就是太阴病也少见,咱们平时临床全是三阳病多,三阴病的确少见。少见但确实是有,你要临床多了你就遇到了。所以谈到三阴病,大夫心里也没主,因为他也没(大量)见着过,他就看看有注家这么说的,就没法不这么(附和)说,这是有问题的。

你可能想看: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