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 > 正文

如何优雅地给领导提意见

    官场有风险,入仕需谨慎

    文/ 大圣

    公元696年,武则天当政时期,东北契丹叛乱,建安王武攸宜奉旨率军征讨。

    这个武攸宜,是武则天的亲侄子,平时在京城养尊处优惯了,哪里懂得带兵打仗,战场上一通瞎指挥,致使大军很快陷入困境。

    武将军一筹莫展,决定按兵不动,固守待援。

    手下有个参谋站出来了:“我反对!我们这样不是坐以待毙嘛,乞分麾下万人以为前驱。给我一万兵马,让我当前锋,杀出重围。”

    武攸宜一听,气不打一处来:“就显你能,你个读书人懂个屁,打仗不是作文章,不是绘画绣花,不是温良恭俭让,是暴力行动,是要死人的懂不懂?!”

    参谋不服气,说:“我觉得......”

    武攸宜说:“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给我闭嘴!”

    参谋还想争辩,武攸宜一怒之下,将这名参谋降职为军曹,直接轰出了大帐。

    军队中有句名言:参谋不带长,放屁都不响。参谋人微言轻,意见不被采纳也就算了,还被降职,自己好歹也算是国内知名诗人,当着那么多人的面劈头盖脸一顿训斥,人家不要面子的吗?

    为了建功立业,报效国家,自己毅然放弃大城市舒适的生活,投笔从戎,来到边疆,空有一腔抱负,却无法施展,同事们也不理解,说自己是想出风头,真是有点想不通。

    此时,正值黄昏时分,残阳如血,郁闷中的他独自登上不远处的幽州台,极目远眺,百感交集,那种无边无际的巨大的孤独感如潮水般涌上心头,一首震铄古今的绝唱,脱口而出: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这首《登幽州台歌》很快传遍了全国,家喻户晓,“时人莫不知也”,本来已经有点过气的诗人,因为这首诗,名字再次被人们记起。

    对,他就是被后人誉为“唐之诗祖”的陈子昂。

    1

    陈子昂的一生充满传奇。

    他出生在四川一个富豪之家,史料记载,富二代陈子昂少年时期“驰侠使气,至年十七八未知书。”基本就是混黑道儿的,从来没看过书。

    直到18岁那年,因为打架斗殴,陈子昂“击剑伤人”,差点搞出人命,家里为了平事儿,花了不少钱。

    父亲很生气,说他:“你也老大不小了,成天在外面打打杀杀,能有什么出息啊,你看人家隔壁老王家孩子王勃,比你大不了几岁,虽然英年早逝,但短暂的一生留下了多少锦绣文章;再看看人家骆宾王,7岁就会写鹅鹅鹅,你呢,7岁还尿床呢,到现在连个检查都写不好。”

    一番话让陈子昂羞愧难当,他幡然悔悟,从此退出江湖,专心补习功课,准备参加高考,为此,家里把他送进长安国子监学习。

    众所周知,国子监是全国最高学府,一练考300分的学渣也能上吗?

    对陈总来说,凡是用钱能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

    一年后,陈子昂在京城参加科举考试。

    当然,落榜了,毕竟原来的基础太差了,就补习了一年,别说国子监,毛坦厂加衡水加黄冈密卷出来的也不行。

    陈子昂毫不气馁,回到家乡,闭门谢客,继续复读,“数年之间,经史百家,罔不赅览。尤善属文,雅有相如、子云之风骨。”成绩有了突飞猛进的提高。

    公元682年,21岁的陈子昂踌躇满志,再次进京应试,志在必得。

    没想到,又落榜了。

    不应该呀,自己估分起码在600分以上,怎么会连个二本都没考上呢?

    我们知道,唐朝时期,科举试卷上的名字是不密封的,如果考生有关系有背景,或者在文坛有名气,对评卷结果会有很大的影响。

    陈子昂在四川是著名土豪,但在京城根本不算个啥,又没有结识考官的门路,难免吃亏。

    此时的大唐文坛,“初唐四杰”如日中天,刘希夷、张若虚名动天下,诗坛新秀宋之问也已崭露头角,而陈子昂呢,写的诗词虽然颇受好评,但因为缺少名家推荐,在社会上一直默默无闻。

    经过认真的反思,陈子昂深刻地领悟到,在文坛,特别是在首都文艺界扬名立万,让大家快速认识自己和自己的诗词文章,是科举成败的关键。

    2

    公元684年,陈子昂第三次参加科举考试。

    这回他提前半个月就到了长安,精心策划并实施了一场轰动京城的事件营销。

    这一日,闹市街头,有人叫卖一张古琴,要价百万,且不还价,许多人围观,搞不懂这琴凭啥值这么多钱。

    陈子昂走过去,粗略一看,就说:“包好吧,我买了。”当场现金付款。

    围观群众当时都惊呆了,一百万买张琴,这该不是个傻子吧?这琴到底好在哪儿呀?您给我们弹弹呗。

    陈子昂微微一笑:“明日此时,宣阳里大街,现场弹奏,敬请光临。”

    当天,各大媒体纷纷在头版头条报道此事:《震惊!价值百万古琴惊现闹市街头,神秘买主明日将弹奏天籁之音》《贫穷限制了我的想象力:一个真敢卖,一个真敢买》《爱琴如命,挥金如土,这究竟是哪里来的土豪?》……

    相关消息瞬间刷屏,迅速占据热搜榜榜首。


    第二天,长安宣阳里大街人山人海,大家争相围观,都想听听这张价值百万的古琴,能整出什么动静。

    万众瞩目之下,陈子昂捧琴出场,环顾四周,朗声说道: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感谢各位光临,在下 蜀人陈子昂,有文百轴,不为人知,此乐贱工之乐,岂宜留心。 ” 我写了诗词文章上百篇,你们不看,这破琴有啥好听的。

    说完,把琴高高举起,重重砸在地上,摔了个粉碎。

    在众人的一片惊呼声中,陈子昂开始现场散发自己的原创诗文,人手一份。

    摔琴事件轰动京城,陈子昂迅速成为热点人物,他的诗文也随之传遍长安,业内好评如潮。其时京兆司功王适读后,惊叹曰:“此人必为海内文宗矣!”一时帝京斐然瞩目。

    几天后,科举开考,陈子昂金榜题名,进士及第。

    3

    依照《大唐朝干部选拔任用条例》,中了进士只是取得了任职资格,并不会立刻授予官职,还要参加吏部组织的考试,还要等职位空缺,等多久不好说,快了也许一两个月,慢了可能十年八年,比如韩愈,中进士十年后才被授予官职。

    陈子昂更倒霉,还没等安排工作,唐高宗在洛阳病逝了。

    举国哀悼,睿宗刚刚即位,哪里顾得上你们这些新科进士工作的事,等着吧。

    此时,武则天准备将高宗的灵柩运回长安,陈子昂听说这件事后,以特有的敏锐觉察到,自己的机会来了。

    他当即给武则天写了一封信,《谏灵驾入京书》,力劝武则天不要移灵入京。

    为啥?因为“天子以四海为家”,所谓青山处处埋忠骨,何必马革裹尸还,毕竟洛阳也是大唐的京城之一,又是公认的风水宝地,皇帝埋哪儿不是埋,何必劳民伤财瞎折腾呢。

    说是一封信,其实是一篇文章,洋洋洒洒1800余字,放眼全局,纵论古今,写得有理有据,文采飞扬。

    武则天看罢,大为赞赏,虽然没有采纳陈子昂的建议,但却被他的文采所折服,称陈子昂“地籍英灵,文称伟晔。”当即授予他秘书省麟台正字之职,负责皇家典籍的校对工作。

    虽然只是个副科级干部,但武则天对陈子昂十分赏识,“数召问政事,言多切直。”多次召见陈子昂,就国家政事和双方共同关心的问题坦率交换意见。

    因为这层关系,陈子昂再次爆红,“时洛中传写其书,市肆闾巷,吟讽相属,乃至转相货鬻,飞驰远迩。”一时声名大振。

    很快,陈子昂又被提拔为右拾遗,从八品正科级。行政级别虽然不高,但左右拾遗隶属于国家监察机关,专门负责监督修正皇帝工作上的失误和疏漏。

    是的,谁也不可能永远正确,伟大的皇帝也难免犯错,所以需要设立谏议制度,专门给皇帝提意见。

    这个工作可以接近高层领导,不仅容易进步,而且,特别适合陈子昂的性格,对,没别的爱好,就喜欢提意见。

    4

    陈子昂任职右拾遗不久,京城发生了一起杀人案。

    死者赵师韫若干年前任县尉时,因私事杀了徐元庆的父亲,徐元庆当时年幼,为报杀父之仇,隐姓埋名,在一家驿站打工。十年后,升为御史大夫的赵师韫出差,刚好住在这家宾馆,徐元庆抓住机会,杀了赵师韫,然后投案自首。

    案件轰动一时。在对徐元庆如何判决上,社会上出现了巨大争议。

    一种意见认为,杀人偿命,天经地义,何况死者是朝廷命官,必须依法严惩,判处死刑;

    另一种意见认为,杀父之仇不共戴天,徐元庆替父报仇,属于至孝至烈,应该从轻处理,免于一死。

    双方各执一词,争执不下。

    官司一直打到了最高层,当时,武则天为了倡导“孝悌忠信”的社会风尚,准备赦免徐元庆的死罪。

    陈子昂听说后当即表示反对,写了一篇《复仇议状》,向武则天建议:“国法专杀者死,元庆宜正国法,然后旌其闾墓,以褒其孝义可也。"

    意思是,徐元庆故意杀人,依法必须判处死刑,但为父报仇,是一片孝心,情有可原,建议对其执刑后,再通过适当的形式,比如评为“感动大唐十大孝子”之类的,对他的行为给予表彰。

    嗯,这个主意甚好,武则天欣然接受,并将此案例还写进了《唐律》,“编之于令,永为国典。”


    这件事让陈子昂深受鼓舞,觉得武则天是一个能够接受批评意见的开明之君,他终于找到了自己存在的价值,从此,“以身许国,我则当仁,每上疏言政事,词旨切直。”意见建议一个接着一个。


    武则天笃信佛教,不杀生,所以,下旨 “禁天下屠杀及捕鱼虾”, 导致江淮饥民 “饿死者甚众”, 陈子昂上书直言,说这种假仁假义的规定,完全不切合实际,只有昏君才想得出来。

    武则天任用酷吏,滥施刑罚,鼓励告密,搞得朝野上下人人自危,百姓噤若寒蝉。陈子昂挺身而出,直斥当权者“赤丸杀公吏,白刃报私仇。”劝谏武则天,不告密是做人的底线,应立刻停止诛杀李唐宗室。

    谏言一个比一个尖锐,一个比一个犀利,领导心里能高兴吗?朝廷设立左右拾遗,监督议政,更多的是做个姿态,你还当真了。

    也不是不能给领导提意见,凡事要讲究方式方法。比如王建国,领导班子开村民大会征求意见,下面都不吭声,场面一度有点尴尬,关键时刻,建国忽地一下站了出来,大声说:“我对赵支书有意见!”

    会议主持人说:“有意见讲出来嘛,我们今天就是专门来听取群众意见滴,不要有什么思想顾虑,不要害怕事后打击报复,言者无罪,闻者足戒嘛。”

    小丽在下面使劲儿拉建国的衣角,建国根本不理会,气呼呼地说:“赵书记作为一名村干部,一点都不注意工作方法,只要一投入工作,就没白天没黑夜,加班加点,夜以继日,星期天也不休息,每天总是工作到深夜,村里的狗都睡了,赵书记房里的灯却依然亮着,有时甚至通宵达旦。身体是革命的本钱,累坏了怎么办?还怎么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我们多次劝他注意休息,他就是不听,一心扑在工作上,对自己的身体太不负责了,这样下去,我们广大村民决不答应,哼!”

    言辞激烈,毫不留情,说得赵书记满脸通红,频频点头,连声说:”虚心接受,虚心接受,一定改,一定改。”

    陈拾遗你看,意见要这样提。

    5

    由于陈子昂锋芒毕露,直言敢谏,后来不但受到武则天的冷落,更得罪了一大批权贵,连周围的同事也开始疏远他。陈子昂没有特别要好的朋友,满腹心事无人倾诉,那段时间里,他体会到了前所未有的寂寞与孤独。

    当年同科上榜的进士,有的都做到厅局级了,可最早步入仕途的陈子昂,十几年来却一直在原地踏步,正科级的职务再也没有升迁过。

    孔子曰:人不能守着一棵树吊死,应该多试几棵。地方上混不出来,可以去部队上试试。

    公元696年,契丹叛乱,36岁的陈子昂主动请缨,以随军参谋的身份,同建安王武攸宜征讨契丹。

    结果,跟新领导的关系也没搞好,在军中处处受排挤,壮志难酬,英雄无用武之地,唯有“独怆然而涕下。”这首《登泽州城北楼宴》,正是他当时灰暗心情的写照:

    平生倦游者,观化久无穷。

    复来登此国,临望与君同。

    坐见秦兵垒,遥闻赵将雄。

    武安军何在,长平事已空。

    且歌玄云曲,衔酒舞熏风。

    勿使青衿子,嗟尔白头翁。

    公元698年,军队班师回朝,连个三等功都没混上的陈子昂万念俱灰,以父亲年迈多病为由,上表辞官,朝廷也没挽留,直接就批了。

    陈子昂就此离开了仕途,回到家乡四川省射洪县。


    原本想远离官场是非之地,隐居家乡专心文学创作,没想到,树欲静而风不止,陈子昂在任时得罪了不少权贵,特别是武氏一族,对他更是恨之入骨。


    子昂卸任回乡不久,射洪县令段简就接到上面某位大人物的暗示,让他设法将陈子昂置于死地。

    县令正好也想搞陈子昂的事情,史料记载:“属本县令段简贪暴残忍,闻其家有财,乃附会文法,将欲害之。”意思是,县令看陈家是当地富商,正想找个借口敲诈一笔钱,既然上面有这个意思,就顺势把他给抓起来了。

    陈总一向遵纪守法,照章经营,不销售假冒伪劣,不偷税漏税,凭啥抓人家?

    呵呵,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政府想整你个农民企业家,很难吗?

    收集证据材料的时候,“子昂慌惧,使家人纳钱20万,而简意未塞,数舆曳就吏。”拿了20万给县令,结果人家嫌少,还是把他抓进了监狱。

    耗尽家财上下疏通都不行,陈子昂终于醒悟,看来人家不光想要钱,还要命。

    于是,“因命蓍自筮”,也就是自己给自己算了一卦,“卦成,仰而号曰:天命不佑,吾殆死矣!"

    公元702年,陈子昂死于狱中,年仅41岁。

    6

    大唐诗坛,群星闪耀,陈子昂当然算不上夜空中最亮的星,除了那首《登幽州台歌》脍炙人口,很少有人能完整背出他的其它作品。

    但是,这丝毫不影响陈子昂在诗坛无可替代的地位。

    陈子昂存诗共100多首,其诗风骨峥嵘,寓意深远,苍劲有力,被后世誉为“诗骨”。他在“初唐四杰”的基础上,彻底摆脱了齐梁颓靡诗风的影响和束缚,以风雅之音,开唐代诗文从封闭走向开放的先河,奠定了唐诗波澜壮阔的万千气象。

    白居易将其与杜甫并列,称“杜甫陈子昂,才名括天地。”韩愈则认为,“国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

    也就是说,唐代诗歌的繁荣昌盛,是从陈子昂开始的,是当之无愧的“唐之诗祖”。


    陈子昂一生仕途不畅,郁郁不得志。其实,现在回过头来看,不论是在地方,还是在军队,以陈子昂的个性和能力,真把他放在位置上,也未必比别人干得好。

    隔行如隔山,术业有专攻,道理是显而易见的,能写好诗词文章,未必能当好官,打好仗,带好兵。

    或许,陈子昂当初就该认清形势,远离官场,反正家里又不缺钱,当什么官嘛,隐居田园,专心创作,肯定会有更大的成就。——至少,不会给自己引来杀身之祸。

    现在说啥都晚了,其人已殁,坟冢荒芜,唯有诗文流传,千年不朽。

    若干年后,杜甫慕名来到四川,瞻仰陈子昂故居,作诗缅怀:

    位下曷足伤,所贵者圣贤。

    有才继骚雅,哲匠不比肩。

    公生扬马后,名与日月悬。

    终古立忠义,感遇有遗编。

    -End-

    作者新书热卖中

你可能想看: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