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华消化杂志,2016,36(04):217-229.
制定者: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胃肠动力学组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胃肠功能性疾病协作组
消化不良(dyspepsia)是临床常见的一组上腹部症状,包括器质性和功能性两大类病因。目前,国际上普遍将罗马标准作为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的诊治指南。随着临床实践和研究的深入,不少学者逐渐认识到我国消化不良的病因、发病机制和诊治策略与西方国家存在不小的差异。例如我国上消化道恶性肿瘤发病率和H.pylori感染率明显高于西方国家,而我国内镜检查费用则明显低于西方国家,这就使得我国对消化不良的检查策略有别于西方国家。2015年发布的京都H.pylori胃炎全球共识对H.pylori感染与FD的关系和根除策略有了清晰的表述。2007年中国消化不良的诊治指南发布后,国内陆续有不少FD相关的流行病学及临床诊治文章发表。因此,有必要结合我国的研究成果和国际最新的共识意见,对我国消化不良共识意见进行更新。
本次共识意见的修订采用国际通用的Delphi程序。首先成立共识工作小组,在检索Medline、Embase、Cochrane图书馆和万方中文期刊数据库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制订共识意见草案,然后邀请全国各地本领域40名专家,进行讨论及多轮投票,直至达成共识意见。
共识意见分为6个推荐级别:A+,非常同意;A,同意但有少许保留意见;A-,同意但有较多保留意见;D-,不同意但有较多保留意见;D,不同意但有少许保留意见;D+,完全不同意。条目的证据分为4个等级:高质量,进一步研究也不可能改变该评估结果的可信度;中等质量,进一步研究很有可能影响该评估结果的可信度,且可能改变该评估结果;低质量,进一步研究极有可能影响该评估结果的可信度,且很可能改变该评估结果;极低质量,任何评估结果都很不确定。
本共识意见共分为定义、流行病学、病因和发病机制、诊断和评估、治疗等5大部分共26条。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