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是种复杂的生物。
在我们品尝咖啡时,我们的五大感官会不断传输神经信号,信号经复杂的神经回路最终抵达大脑,“口味”便由此产生。
熟悉咖啡品鉴的人都知道,每个人对于咖啡口味的感知都是不同的,由于个人经历、基因特征和情感特性等其他因素的差异,每个人对于咖啡的理解都不尽相同。那么,我们究竟该如何让不同的个体就某一种咖啡的口味达成一致呢?
换句话来讲,依赖主观判断的个体真的能像机器般精确吗?想要让拥有不同极易、情感和经历的人达成一致,这真的可能吗?首先,先让我们对这些造成个体差异的因素做逐一分析:
基因
基因会直接影响我们的味道的敏感程度。从基因学角度来讲,人体的 TAS2R38 基因会直接影响我们对苯硫脲(PTC)这种苦味物质的感知程度。Bartoshuk 在 1993 年就曾提出,根据对苦味的敏感度,人大致可分为“味觉者”、“非味觉者”和“超级味觉者”三类。
虽然说产生苦味的化学物质不只 PTC 这一种,其他口味亦是如此,但据 Masi 在 2015 年的研究显示,人体对于 PTC 的敏感度会直接影响对咖啡口味的感知。
人体口腔内的味蕾分布同样会受基因影响。有些人的味蕾数量更多,分布更密集;而有些人则无法辨识某种特定的口味或香气。例如有些人喜欢吃香菜,有些人却避而远之,这都是基因差异所造成的。
记忆与个人经历
我们过往的饮食经历会直接影响我们对咖啡口味的感知,其原因有很多,例如潜意识和餐饮文化偏好等等。
过去的饮食体验会影响我们对新口味的形容方式和喜好程度。所有品鉴师都知道,人对于某种事物越熟悉,对与之相似的味道就越敏感。
语言是影响个人经历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在跨文化交流时,我们通常会使用不同的语言形容口味,并用不同的口味搭配来进行烹饪。过往品尝过的食物会在我们的大脑中形成“味道影像”,而这些影像会影响今后我们对口味的配对方式和能力。这就意味着,两个不同个体可能会用相同的词汇形容不同的味道,也有可能用不同的词汇形容同一种味道。为了统一形容味道的语言,科学家们创造了味道图谱。《世界咖啡感官学图谱》在这一领域就取得巨大突破。
背景
如果你参加了今年的 Re:co 论坛,你或许已经做过了在不同背景音乐下喝咖啡的测试。人们神奇地发现,缓慢、神秘的音乐会增加苦味,而明亮、欢快的音乐会提升甜味。
从杯子的颜色到背景噪音,背景环境中的各类因素都会影响我们对咖啡口味的感知。Michel 在 2015 年更是发现,食物的摆盘亦会影响消费者对于菜品价格的预期。而咖啡品鉴师们早已发现了背景环境的重要性,他们会在杯测过程中严格控制房间或实验室的物品摆放、温度和灯光等一切细节。
我们对咖啡口味的预期或许是最为重要的背景因素。我们实际感知到的口味通常与我们的预期相符。正是因此,盲品对于杯测来讲至关重要。
对于品鉴师的启迪
对于咖啡品鉴师来讲,个体差异究竟意义何在?我们又该如何应对?
为了减少个体差异对咖啡口味感知的影响,我们需要尽可能控制其他影响因素。外界因素的影响越小,我们对于咖啡口味的感知就越精确,结论就越有意义。
我们并不是说所有人都应使用同样的标准,我们建议至少每家咖啡公司和他们的供应链要使用相同的评价体系。许多公司都有着自己的一套评价标准,而标准建立的基础必须是权威、可靠的。美国精品咖啡协会科技发展部负责人Emma Sage表示:“重要在于,你必须能和你的供应商就产品、咖啡和口味达成一致。”
SCAA新版“风味轮”主要创作者之一Molly Spencer就为每一位咖啡品鉴师给出了如下建议,以便让杯测的过程更加高效、准确:
1.建立培训标准,校准味觉
要保证整个杯测团队保持协调一致。在杯测培训的初期,就要培养团队的味觉精准度。Café Imports公司培训部负责人建议,学员应从辨识咖啡的瑕疵口味,这有助于加深他们对咖啡口味复杂度的理解。
2.做好热身,准备好参考依据
即便是再专业的品鉴师也有不在状态的时候,因此在正式开始杯测以前,一定要做好热身。如果可以,每次杯测前要准备一份《世界咖啡感官学图谱》参考资料,让所有参与杯测的成员保持一致。Molly说道:“在形容某种味道时,例如‘蓝莓味’,所有人都要保持一致,翻开资料的同一章节,了解口味的准确定义。”
3.注意定时休息
从感官学角度来讲,人每次品尝的样品不应超过6-8个。Mollu表示:“咖啡非常复杂,很容易造成生理疲倦,因此在一次性品鉴大量样品时,一定要定时休息,保持感官活力。”
文章来源
http://www.scaa.org/chronicle/2016/10/18/flavor-science-the-human-element/
推荐阅读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