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正文

庄子《逍遥游》复习

一、庄子

庄子,名周,战国中期哲学家,他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哲学思想,是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世人并称“老庄”。庄子的思想属于主观唯心主义。庄子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顺其自然,“安时而处顺”“知其无可奈何而安之若命”“清静无为”。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

庄子的文章,想象奇幻,构思巧妙,善用寓言和比喻,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出自《庄子》的寓言故事有鹏程万里、望洋兴叹、东施效颦、朝三暮四、螳臂当车、庖丁解牛等等。

《逍遥游》阐述了庄子绝对自由的人生观,作者认为,只有忘却物我的界限,达到无己、无功、无名的境界,无所依凭而游于无穷,才是真正的“逍遥游”。

二、重点词语

1、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怒:

2、南冥者,天池也。天:

3、齐谐者,志怪者也。志:

4、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 抢:

5、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果然:

6、之二虫又何知?之:

7、彼且奚适也?且:

8、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正: 恶: 待:

三、通假字

1、北冥有鱼(“冥”通“溟”,大海)

2、三餐而反(“反”通“返”,返回)

3、旬有五日而后反(“有”通“又”)

4、小知不及大知(“知”通“智”,智慧)

5、汤之问棘也是已(“已”通“矣”,语气词)

6、此小大之辩也(“辩”通“辨”,区别)

7、而征一国者(“而”通“耐”,能力)

8、而御六气之辩(“辩”通“变”,变化)

四、古今异义

1、去以六月息者也(息:古:风 今:气息,休息)

2、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待:古:凭借 今:等待)

3、海运则将徙于南冥(海运:古:海动,海波动荡 今:海上运输)

4、南冥者,天池也(天池:古:天然形成的大海 今:一种天然形成的湖泊)

5、野马也,尘埃也(野马:古:游动的雾气 今:一种形似家马的哺乳动物)

6、腹犹果然(果然:古:饱的样子 今:副词,表事实与所说的一样;连词,表假设语,所说相符)

7、众人匹之,不亦悲乎(众人:古:一般人 今:大家,许多人)

8、抟扶摇羊角而上九万里(羊角:古:旋风 今:羊的角)

9、虽然,犹有未树也(虽然:古:即使这样 今:关联词,表转折)

10、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发:古:毛,指草木 今:头发)

11、蟪蛄不知春秋(春秋:古:四季 今:春季和秋季,岁月;人的年岁)

五、一词多义

1、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助词,的)

2、鹏之徙于南冥也(助词,主谓间)

3、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助词,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4、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动词,到……去)

5、之二虫又何知(代词,此,这)

6、众人匹之(代词,他,彭祖)

1、其名为鲲(叫)

2、以五百岁为春(作为)

3、则芥为之舟(当做)

4、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句末表疑问的语气词,呢)

5、化而为鸟(动词,成为)

6、若属皆为所虏(介词,被)

7、不足为外人道也(介词,向)

8、公阅毕,即解貂覆生,为掩户(介词,给)

1、御六气之辩(“辩”通“变”,变化)

2、小大之辩(“辩”通“辨”,区别)

1、背若泰山(像,动词)

2、若夫(像那些,与“夫”共同表示“至于”的意思)

3、若止印三二本(连词,如果)

4、若入前为寿(你)

5、曾不若霜妻弱子(动词,及,比得上)

1、去以六月息者也(名词,风)

2、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名词,气息)

3、请息交以绝游(动词,停止)

4、长太息以掩涕兮(动词,叹息)

1、《齐谐》者,志怪者也(动词,记载)

2、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动词,标记。所志,名词,标记)

3、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名词,志向)

4、博闻强志(动词,记)

5、项脊轩志(名词,一种文体,记)

1、以游无穷者(形容词,尽)

2、穷则独善其身(形容词,不得志)

3、今多穷困(形容词,生活困难)

4、欲穷其林(动词,走到尽头)

1、不知其几千里也(它)

2、其皆出于此乎(副词,大概)

3、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副词,难道)

4、其自视也,亦若此矣(他们)

5、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也(是……,还是……)

1、则其负大舟也无力(承托)

2、背负青天(靠)

六、词类活用

1、而后乃今将图南(南,名作动,向南飞)

2、适莽苍者(莽苍,形作名,郊野)

3、绝云气(绝,形作动,穿越)

4、不过数仞而下(下,名作动,向下落)

5、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合、征,使……满意;使……信任)

6、《齐谐》者,志怪者也(怪,怪异的事)

7、虽然,犹有未树也(树,树立)

七、文言句式

1、《齐谐》者,志怪者也(判断句)

2、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省略句、状语后置)

3、而莫之夭阏者(之,宾语前置)

4、彼且奚适也(奚,宾语前置)

5、彼且恶乎待哉(恶,宾语前置)

6、之二虫又何知(何,宾语前置)

7、其自视也(自,宾语前置)

八、固定句式

1、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其;是……还是,用于选择句中)

2、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奚以……为;表反问。哪用……呢)

九、理解式默写

1.在《逍遥游》中描绘鲲鹏体形硕大无比,变化神奇莫测,奋飞时双翼遮天蔽日,激起的水花达三千里,奋飞直上九万里的高空。即使是如此在作者看来也并非逍遥,因为它依然有所恃的句子是:

2.《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

3.作者举现实生活中的很小的实物也需要依凭外物实例与大鹏鸟的“海运将徙”作对比,形象地说明任何事物都有所凭借的句子是:

4.举现实生活中的实例,通过舟的浮动对水的依赖性,从而得出结论来说明大鹏鸟的飞翔对风的依赖性的句子是:

5.庄子从奇妙莫测的描写后接着以现实社会的四种人的具体描述,他们分别能“效”“比”“合”“征”,但却以世俗之见自视,以出类拔萃的佼佼者自居,作为人生的境界,他们也仅仅是斥晏翱翔于蓬蒿之间罢了。并未入道,没有达到真正的“逍遥”。文中描写四种人的句子分别是:

6.作者在彻底否定了“有所待”的万物和现实中的高人之后,才提出自己的观点——“无所待”才是真正的逍遥的并列句了三类人的句子是:

7.面对高远蔚蓝的天空,作者不仅想到如果大鹏鸟飞到九万里的高空向下看会是什么样的呢?会不会也像我们看天空一样呢?文中对天空的颜色成因进行了探寻,并发出了疑问的两句是:

8.文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

9.当看到大鹏经过一系列的准备才能“图南”之后,蜩与学鸠通过形象地描述自己在林中飞行和休息的样子来嘲笑大鹏鸟的句子是:

(1.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2.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3.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4.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5.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6.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7.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8.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9.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

你可能想看: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