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 > 正文

真正的高手,都是在高价值区做正确的事

文/田志刚 摘自《卓越密码:如何成为专家》 · · 01

前阵子跟一个做建筑防水的老板聊天:

他想问我有什么好的渠道去获取建筑防水领域的项目信息,那些开始招标的,公开发标书的信息都已经晚了,因为可能已经跟潜在客户沟通差不多了,这时候去投标的大部分是陪衬。

这几年还好,大部分都会公开招标,但要中标的话,其实工作应该做在发标前,否则黄花菜都凉了。那没有发标的时候掌握这些信息,就需要跟招标单位有好的人际关系,通过人际渠道去获取这些信息。

我大致也是这么建议的,但这个哥们说,他太忙了根本没空去做这些长期投入的工作,每天忙的像孙子一样。

我再问说为什么这么忙,他就给我介绍了他的状况:

他做防水起家,开始的时候在这行业一个知名公司上班,后来跳槽出来自己干,主要通过挂靠有资质的公司,然后自己拉项目,自己组织施工队伍进场施工。

做了大概七八年了,去年开始找了一个工地的负责人,这样现场他可以不用怎么关注,之前还要盯施工现场。

但协调的工作太多,跟甲方、跟挂靠方、跟材料方等,他给我举了一个例子说:前天一天的时间都在北京四处跑,主要是跟挂靠方的财务要开发票,然后再给甲方带过去,然后督促甲方尽快打款等等,每天大都是这一类的琐碎但耗时的工作。

我就问,这个协调的工作很复杂吗?一个有二三年经验的小姑娘或者小伙子能不能干,他想了想说,大部分都能干,可能只有很少的环节需要我去看。

我说这可能就是问题所在:

你干的都是不重要的活(事务性的琐碎工作),所以你没有时间去做更有价值的任务(发现新客户)。

后来聊开了,他也认识到这方面的问题,说像自己干这么多年"我觉得自己起码应该一年赚100万,可现在只40万不到"。

我说是啊,你就一个人干,你的知识和经验加上既有的人脉是固定资产,那剩下最核心的可以投资的资源其实是你的时间。而你将时间投入到那些低价值的工作上(事务性工作),所以你只能挣事务性工作的钱。但如果能将时间投入更高价值的工作上,那么产出一定也相应增长。

第12次印刷已上市,点【阅读原文】可在京东购买

他说是的,现在每年只能做一个或者一个半项目,因为太忙了也就没有去找其他项目,如果能招一个人代替我这个日常工作,我怎么也能再忽悠一个项目吧!

02

一个高二的学生,数理化都属于班里最好的那一批人,英语比较差。想考更好的学校,提高自己的总分数,但通常的情况下,在他复习的时候,大概率是在数理化上投入的时间更多,因为英语不好积极性就不高,也有抵触情绪,最后算下来英语投入的时间最少。

这样就成了恶性循环,英语的分提升很少。虽然数理化分数有所提升,但由于他已经是最好的那批了,可提分的空间有限。

这其实也是一种时间/价值的判断有问题:如果花同样的时间来提升英语分数上,可能的效果是从79分到125分,能提高46分。可用来提升数学,最好的也就是从138分提高到145分,这个分数小但难度并不小。

关注视频号听免费直播

就像前面说的,每个人在既定资源条件下(经验、知识、水平和能力),唯一可以配置的是你的时间资源。

但你去分析一下,一个想赚更多的钱的人,可能他的时间并没有主要投入到可以赚取高额现金回报的地方,他可能在最不产生现金流动的地方花费了太多时间。类似于数理化好的再花太多时间在数理化上,最后能够提高的分数是有限的。

如果从提高总分的角度看,这个时候最有价值的应该是花在分数低的地方,提升空间才能更大,才能有更多可能性。

但这里面是跟自己较劲:人们都不愿意做自己不擅长的,对自己没有自信,人们更愿意去做驾轻就熟的工作。

02

我们曾经有一个客户,在调研的时候大家反馈的问题是每个人都太忙了,根本没有时间去做知识管理。

这家公司的工作是每个部门的人都需要去现场调研:观察、测量、分析等工作,去现场占用了公司大部分人的时间,每个人都疲于奔命。

我们问一个项目需要去现场几次,说大致五六次,每次都是随机分配的人员。我们再问,去现场的人要求能力高吗?回答是起码前几次不需要高水平的人去,一般的甚至新手去都能搞定。

那问题就来了,去一次现场相当于出差,会花很多时间,而且新手老手都去,对于资深的人而言其实是资源浪费,他们的时间应该更值钱,如果新手能做的活最好不要让高手去,这样高手就有时间去思考、去做更有价值的事情。

这样的例子其实太多,例如有某家机构,他们一个项目安排一个人负责,从头到尾他都去做,这种安排对于年轻人可能没有问题,但对于资深的人士就是一种浪费,资深人士的时间更值钱,他们不应该去承担新手也可以完成的常规项目,而是应该去做更创造价值的工作(譬如探索性项目、更深入研究客户需求等)。

企业的情况更加复杂,新手、胜任、高手和专家的时间成本不同,应该给他们分配适合他们阶段更有价值的工作内容,而不是每个人都做同样的工作。

你可以观察一下,凡是那些做的不好而且很忙的机构,大都犯这样的错误:我见过一个很大企业的老板,连买什么样的垃圾桶这样的事都需要老板决策,这样的企业命运可想而知。

04

中国文化推崇勤劳,请一个保姆做饭洗衣服打扫卫生在许多人眼里是“矫情”的表现:你又不是做不了,为啥还要请人呢?

1776年,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第一次提出了劳动分工的观点,只有分工才能有效率,才能创造出更大的价值。

对于个人而言,做事情的时候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基于你个人的水平和能力,选择最有价值的部分去做,才可能有好的收成。一个常见的误区是,即便知道哪些更有价值,但由于心理上的恐惧仍然选择做自己最熟悉的东西,却去期望不一样的结果,这是根本不可能发生的事情!

没有投入就没有回报,知识员工要想得到更大的回报,必须在更有价值的事情上付出更多时间,这个道理简单,但许多人却有意无意的忽略。

对于组织而言,也是同样的道理。按照《卓越密码:如何成为专家》的分层,新手、胜任、高手和专家都应该做适合自己阶段的工作,这样子整个机构才能取得最大的效益和效率。

让一个一小时10000的人去做一小时100块的工作,对于组织和个人都是最大的浪费。

能做到这样人尽其才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对于机构这里面会有很多问题,如何让新手能够快速做100块的工作,能够快速成长为可以做1000块的工作,大致都需要一万块的那帮人去教、去带。关于这些问题,欢迎与我们一起探讨。(本文作者为知名知识管理专家作者田志刚。

你可能想看: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