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养生 > 正文

国医大师张志远善用瓜蒌

张志远临证运用瓜蒌经验

《伤寒杂病论》由汉代张仲景所著,被称为“方书之祖”,后世分为《伤寒论》与《金匮要略》,所载方剂被后世公认为经方。张志远教授幼承庭训,敏学善思,对经方有丰富的运用经验,并根据先贤遗珍及自身临证经验对其中重点药物的性能、作用等进行了总结,对临床疾病的治疗具有指导意义。现将张老师临证运用瓜蒌的经验总结如下。



1瓜蒌效用发挥



瓜蒌为葫芦科植物栝楼或双边瓜蒌的干燥成熟果实,又称天瓜、黄瓜、果臝,为传统常用中药材,经方中瓜蒌被称为“瓜蒌实”,主要取其消痰热、理气宽胸的功效。《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用其配伍半夏、黄连组成小陷胸汤治疗小结胸病,曰:“小结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小陷胸汤主之”。小结胸病是结胸证的一种,热炼水饮为痰留于心下,故“脉浮滑”,结滞不通阻碍气机,则“按之痛”。瓜蒌“能开胸间及胃口热痰”,又可宽胸理气,当为君药。《金匮要略·辨胸痹病脉证并治》中以瓜蒌与薤白配伍治疗胸痹,如“胸痹之病,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寸口脉沉而迟,关上小紧数,栝蒌薤白白酒汤主之”。胸痹的关键病机是“阳微阴弦”,尤在泾《金匮要略心典》认为阳微为上焦阳虚,故“寸口脉沉而迟”,阴弦为下焦阴盛,阳虚而水饮阴寒干之,则“关上小紧数”。寒性收引,闭阻气机则“胸痹痛”;若阴邪凌肺,宣降失司则“喘息咳唾”;若痰饮停胃,压迫胸膈则“短气”。因此,治疗胸痹的关键在于消除阴邪,而瓜蒌可开胸下水,使痰气下降,其性味甘寒不易伤胃气,是豁痰散结之佳品,阴邪祛除则胸中之阳可复。后世医家对瓜蒌的具体应用亦有所发挥,

如《妇人大全良方》中用神效瓜蒌散(由瓜蒌、生甘草、乳香、没药、当归组成)治疗妇人乳疽,是取其理气通乳之效;
刘完素《黄帝素问宣明论方》中以瓜蒌单品一枚治疗小儿膈热、咳嗽痰喘,是取其清热豁痰的功效;
现代有医家用瓜蒌治疗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是取其清肺润肠的功效。 张老师集各家经验,结合自身临床体会,将瓜蒌的功效总结为两个方面,即“开结滞”与“滋肺、利胃肠”。“开结滞”是指瓜蒌通过驱逐停痰、热毒、积食等开发气机怫郁,体现了清热化痰、消积导滞、宽胸畅膈的功效。瓜蒌薤白白酒汤、枳实薤白桂枝汤、瓜蒌薤白半夏汤用以施治胸痹痞塞、痛彻胸背病症,瓜蒌虽功不可没,但认为其并非有直接的止痛作用,仍应归为“开结滞”之功。对于阴邪反乘阳位所致胸痹,其根本应责于中焦。中焦是气化的枢纽,总司全身气机升降,若诸邪结滞于中焦阻碍气机,导致升降失司、传化失常,则诸病生焉。瓜蒌宽胸化痰、消除蕴结,可使气机调达,升降复常,阴阳调和,遂通则不痛。“滋肺、利胃肠”是指瓜蒌甘润,可祛燥生津,濡养肺与胃肠。对于肺燥积热或肠道少津者,常投以瓜蒌,特别是 哮喘、咳嗽、大便干燥三联症,运用瓜蒌疗效显著。
此外,一方面,瓜蒌宜用于上中二焦疾病,可宽胸开结、通畅肺之气机,故能恢复正常宣降功能,“滋肺”之功显著;“上窍开则下窍自通”,“开结滞”还寓有提壶揭盖之用,故有“开降”功能,“利胃肠”之功显著。另一方面,《本草纲目》言瓜蒌“润肺燥”,肺为娇脏,喜润恶燥,瓜蒌味甘微苦,可祛燥生津,濡养肺脏,肺的生理功能得以恢复,肺主一身之气,气血畅通,则郁结自除,增强了“开结滞”的作用。由此可见,“开结滞”是瓜蒌临床上广泛运用的重要依据,在此基础上“滋肺、利胃肠”与之相辅相成,使瓜蒌功效更为全面。


2瓜蒌运用心法



张老师临床运用瓜蒌常效法张仲景,一是用全果,二是用大量。自南北朝开始,瓜蒌逐渐分为皮、瓤、仁三部使用且功效不同,故出现了“瓜蒌古方全用,后人分子瓤各用”的情况。张老师认为若将瓜蒌三部单独予之,未免效力不足,故喜投全瓜蒌综合发挥皮之利气、瓤之润肺胃、仁之滑肠三种功效以多向施治。但并非不顾患者病情一概用之,对于胸闷痞满偏甚者,常采用含黄瓤较多的糖瓜蒌;便秘、燥屎结者采用含种子较多的瓜蒌仁。
另外,主张瓜蒌用量不应拘泥,实际运用至少20g,多则40~80g,临床证实疗效好且无不良反应, 尤其是对于结胸证,张老师认为可用至“大者一枚”约100g。
张老师治疗乳痈初期时常给予自制方 “大瓜蒌汤”,由瓜蒌60g、蒲公英30g、金银花15g、大青叶15g、北柴胡15g、青皮10g、醋乳香6g、醋没药6g组成。
乳痈是常见急性化脓性疾病,多因肝胃蕴热或外邪侵袭造成乳汁郁积、乳络闭阻、气血瘀滞所致,其初期临床特点是乳房局部肿胀疼痛,结块或无,皮色微红或不红,皮肤微热或不热。本病若初期及早处理,治疗得当,肿痛结块皆除即可痊愈。瓜蒌可疏络通乳,大瓜蒌汤正是通过瓜蒌祛除积滞的功效,以开为贵,散邪散积,同时配伍清热解毒、理气化瘀之品共助君药开结导滞,防止蓄热进一步发展,以免腐肉酿脓,起到“既病防变”的作用。
食积、痞塞患者常出现纳呆、腹胀的症状,或者乳癖患者乳房内常触及硬块伴胀痛,并与月经周期及情绪变化密切相关,两者皆可因上中二焦邪气结滞所致。张老师对此类患者常予30~40g的瓜蒌为君,即取其破结消积、宽中除满之效,前者常配伍枳壳、槟榔、山楂、神曲、麦芽理气消食,后者常配伍柴胡、川楝子、王不留行、红花、薤白行气活血。部分表现为干咳无痰或痰黏咯吐不出的疾患,可因肺失滋润、宣降失司所致;具有消化障碍、腹胀、大便秘结症状的疾患,可因胃肠失润、运化传导失司所致。肺以清降为顺,胃肠以通降为和,《本草衍义补遗》言:“栝楼实……润能降气”,故对此类患者张老师常予瓜蒌30~80g为君,前者常配伍天冬、麦冬、桑叶、炙枇杷叶、川贝母等滋肺止咳,后者常配伍生地黄、玄参、麦冬、肉苁蓉、何首乌等润肠通便。


3验案举隅



3.1悬饮案

患者,男,35岁,2005年6月初诊。主诉:胸胁胀痛2天。刻诊:胸部胀满疼痛,甚则仰卧气短,饭后加重伴恶心。素有饮酒史。纳可,眠差。大便2日一行、质黏,小便短少。舌红、苔黄腻、边有齿痕,脉弦滑。西医诊断:胸腔积液;中医诊断:悬饮(痰热互结证)。治则:清热化痰,理气导滞。
处方:瓜蒌60g,茯苓30g,黄连15g,枳壳15g,厚朴15g,姜半夏10g,大黄3g。7剂,每日1剂,水煎分3次口服。药后复诊胸部胀满疼痛减轻、睡眠改善,效不更方,继服8剂,诸症减半,转为善后,予健脾益气处方治疗月余获愈。
按语:悬饮,即饮流胁下,具有胸胁饱满,胀痛持续不解,转侧、呼吸时疼痛加重等临床表现,常伴咳嗽咯痰甚则喘促不能平卧等肺系症状,多因肺虚卫弱,时邪外袭,肺失宣通所致。肺为娇脏,最易受邪,若肺受邪气,通调失职,则水液敷布失司。该案患者素有饮酒史,湿热内生,外邪引动内邪,湿热壅滞上焦,热邪炼液为痰,阻碍气机。上焦气机不畅,胸阳不展则胸痛;肺的宣发肃降失常则咳喘、呼吸困难;邪碍脾胃,运化失司,进食后气机郁滞更甚,故饭后症状加重。治疗应以清热化痰、理气导滞为主。经方中用小陷胸汤治疗小结胸病,用小承气汤治疗阳明热结轻证,而此案悬饮正是痰热互结于中上焦导致气机不畅,故兼顾两法,开热结、化痰凝、理气机,将两方合并而用。方中以瓜蒌为君,开膈消痰,配伍黄连消痰热,枳壳、厚朴治气郁,与半夏辛苦相伍开痞散结。又加少量大黄疗食积、驱逐实邪,茯苓下气、利小便,促邪外排。全方通畅三焦,可发挥降、开、泻三种作用,疏理气机、祛邪导滞,方证相符,故药到病除。另外,中焦脾胃为一身气机升降之枢纽,患者病证皆因枢机不利、运化失常所致,故后期调理从整体观念出发,注重健脾益气。

3.2咳嗽案

患者,男,54岁,2007年11月初诊。主诉:咳嗽3个月。刻诊:上气咳逆阵作,有痰咯吐难出、量少质黏,伴气短喘促,口干咽燥。纳可,眠差多梦。大便二日一行、质干,小便调。舌红、苔薄黄少津,脉细数。西医诊断:间质性肺炎;中医诊断:咳嗽(燥热津伤证)。治则:清肺润肠,化痰止咳。
处方:瓜蒌15g,川贝母9g,化橘红9g,桔梗6g,知母9g,五味子6g,麦冬9g,款冬花9g,蜂蜜30ml。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2次口服,服15剂后咳嗽消失、无痰、眠安。
按语:咳嗽分为外感及内伤两类,如《医学入门》言“盖外感久则郁热,内伤久则火炎,俱宜开郁润燥”。该案患者无恶寒、发热、头痛等肺卫表证,病程较长,应为内伤咳嗽。因内生火热之邪,上客犯肺,“盖肺属金,金受火炼,则煎熬津液而成痰”,痰热不化,清肃无权,肺气上逆,则致咳嗽;热邪灼津,故痰液咯吐难出;口干咽燥、脉细数、舌苔少津皆为阴伤的表现。故以瓜蒌清肺润肠、开结涤痰为君,与贝母化痰止咳相须为用,配伍知母甘润清热,化橘红温燥理气,款冬花润肺止咳,桔梗宣肺化痰并引诸药入肺经,再加麦冬、蜂蜜养阴生津。同时,肺与大肠相表里,瓜蒌、化橘红、桔梗等宣肺化痰,开结滞理气机,启上通下,亦可祛除便秘。五味子益气滋阴,味酸收敛,可防止桔梗等宣发太过。全方清润开降并用,则咳逆自平。

本文摘自《中医杂志》2021 年1 月第62 卷第1 期。作者:韩慧莹,刘桂荣

你可能想看: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