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副使仲轼①
(清)孙奇逢
仲轼,字景瞻,获嘉人。父盛瑞,进士,历参议,为膳部郎,以清直著。轼少而近痴,嗜读,无他好。幼有羸疾,盛瑞忧之,居宿于外三年,绝荤酒,疾得瘳。癸卯(万历三十一年,1603)举于乡,庚戌(万历三十八年,1610)成进士。筮仕②醴泉令,以艰③归。服除④,补青浦。醴故刁悍,轼严之以法,分校闱中,称得士。青浦有投献⑤之弊,轼下令田归绅士,役仍本人,弊遂除。为海忠介瑞新祠宇,礼敬隐逸士陈继儒⑥,任诸要人右。
庚申(泰昌元年,1620),升刑部主事。先是盛瑞修乾清、坤宁两宫,以节省塞漏巵⑦,杜请托,竟中以考功法。轼上疏,据实辨得明,迁户部,出守镇江漕使。以船不敷,欲分派,诸运船弁借口恐有沉溺,公曰:“该弁恐妨私货耳。”下令有任洒派⑧馀米,即行更领。漕使如其言,无敢作梗者。
先是黔中用兵,募镇弁,有能运饷至黔,酬以卫印。指挥戴天锡往竣,而卫弁悬印不让,出令者,置不问。公力争曰:“天下事,遇难苦则愚者职其劳,遇安逸则狡者享其利。才知之士所以吞声而天下事卒至不可收拾,宁直为戴弁地耶?”上官竟不能夺。
丹阳姜志礼⑨以忤魏党罢归,部札为赵南星⑩招,尾后止书“姜志礼”三字,院道檄令提勘。轼曰:“姜系四品京堂,不奉旨谁敢擅提?”竟不问。院道以利害严驳,轼曰:“择祸莫若守正之不移。”丁丑(崇祯十年,1637),升陕西西宁道。为珰贤私人所衔,劾有负厂臣 11 急公之意,镌级12 ,不果行。
癸酉(崇祯六年,1633),复起轼武德道御史。袁化中 13 死逆珰,久未葬,公捐金为襄其事。流寇猖獗,烈宗14 避殿撤乐,圣语谆谆,轼读而垂涕,作《道约》谕所属文武将吏,人人感动。
及旋里,行李萧然。居家课弟侄辈,不独在举子业。辛巳(崇祯十四年,1641)蝗旱,施谷百石,全活者数百人。居继母艰,闭门著书,翻驳古今成案,独伸胸臆所欲言。甲申(顺治元年,1644)二月,寇氛相逼,所在纳款。轼不时画几案上曰:“人臣大节难亏,读书贵有实用。”伪官到县,要轼入城。公将帖掷地,大怒曰:“贼敢见我乎?”谓弟侄曰:“道二,仁与不仁而已矣。出此入彼,一生功力在此。吾今得死所。”后至巨柏庄,具衣冠,向北拜阙,继登茔辞祖考,复立侄行素之子为嗣孙。题壁曰:“土崩瓦解,到处成风,亘古及今,未闻此事。予幼承父训,忠孝传家,国家一旦有急,不以死报,何以对吾皇?何以对吾祖考?”即登楼取酒,与弟侄谈笑自若。复书:“今日方知贺景瞻!”促弟侄下楼,扃其户,遂自缢东间。北向妻恭人王氏,西向妾李氏、张氏,王氏俱缢于西,以次东向。是日,天忽昼晦,烈风折木伐屋。历三日夜,颜色如生,伪官亦惊叹罗拜。卒年六十五岁。所著有《柏园初草》、《冬官纪事》、《春秋归义》、《八卦》等集共八十四卷。
【注释】
①见《钦定四库全书· 中州人物考》卷三。按,《中州人物考》的作者是孙奇逢。本文乃获嘉县明朝时进士贺仲轼传记。
获嘉县档案馆现藏有贺仲轼的《约族俚言》、《广俭约》、《祠堂四世位次议》、《耕余漫记》、《经史致曲》、《八卦余生》、《春秋归义》、《冬官纪事》等八部,以《冬官纪事》最为珍贵。
《冬官纪事》是明朝万历年间故宫建筑文献。获嘉县人贺盛瑞在万历24年(1596),任工部营缮司郎中,主持修缮故宫中乾清、坤宁两宫。此书由贺盛瑞之子贺仲轼撰写,内容概含两宫建筑工程浩繁;采料、用料独特;宫庭中的政治斗争;奸商偷税、漏税;官商之间行贿受贿等事实,是第一手原始材料。该书是手抄孤本,版式、文风极具明末特色,是难得的善本珍贵文献,为故宫建筑史增添了新篇章。
《冬官纪事》于1616年由贺仲轼撰成,由明朝文学家华亭逸史陈继儒校正并作序,后陈又将其编入自己的《普秘笈》一书中。其现存本,原藏祠堂中,贺氏后人代代相传,三次传抄,其依据的可能就是贺仲轼的手书原本。
后来,贺氏后人将《冬官纪事》捐献给档案馆,并把家藏祖先贺仲轼的画像(其上有清朝著名理学家孙奇逢的亲笔题辞)、著作如《八卦余生》、《经史致曲》、《耕余漫记》、《春秋归义》、《景瞻论草》、《忠节公年谱》、《贺氏族谱》等,有手稿、有印本、有照片共计316卷(册、件、张),全部捐献给了档案馆。这些档案资料均是明末之作,且又都是孤本。
贺仲轼,字景瞻,是《冬官纪事》中主人公贺盛瑞之子,是《获嘉县志》上记载最早的一对“父子进士”。且分别在明朝万历年间任职“郎中”。崇祯年间“告归”后,“闭户著书”。《冬官纪事》原名《两宫鼎建记》,是作者依据父亲所著的《辨冤疏》一书而撰。(《辨冤疏》早佚)。②筮仕:古时,士人出仕做官时,要先占卦占吉凶。后人便称出仕做官为“筮仕”。
③艰:旧时指父母亲丧事。
④服除:守丧期满。
⑤投献:谓将田产托在缙绅名下以减轻赋役。
⑥陈继儒(1558—1639),字仲醇,号眉公,又号麋公,松江华亭人。诸生,隐居昆山之阳,后筑室东佘山,杜门著述。工诗能文,书法苏米,兼能绘事,名重一时。屡奉诏征用,皆以疾辞。其所作“或刺取琐言僻事,诠次成书,远近竞相购写”。今存著作,除《小窗幽记》外,尚有《见闻录》、《六合同春》、《陈眉公诗余》、《虎荟》、《眉公杂著》等。按,《冬官纪事》由明朝文学家华亭逸史陈继儒校正并作序,
⑦漏巵:底上有孔的酒器。比喻利权外溢。清·包世臣《致广东按察姚中丞书》:“漏巵之塞,必在厉禁烟土。”
⑧洒派:谓古代富户将田地分派到他人名下,用这种化整为零的手法逃避赋税。
⑨姜志礼:字立之,丹阳人。淳朴刚直。万历十七年(1589)进士,授建昌推官,后补衢州知府,升大理院评事。后为刑部员外郎,出任泉州知府。调任山东右参政,守登、莱二地。谪广西佥事,调江西参议,又调浙江副使。后升尚宝卿,赴山西主持考试。刚巧中州进贡玉玺,姜逆魏忠贤私欲,上疏皇上。魏忠贤怀恨,欲诬陷,未成,姜乞求告老还乡。祟祯初,下诏恢复原官职,他以年老推辞。年90余卒。
⑩赵南星(1550—1627),明高邑人。字梦白,号侪鹤,别号清都散客。明朝政治家、文学家。万历进士,任河南汝南县推官,后任文选员外郎。因直言上疏,陈述时政四大害, 触犯时忌,不得已乞归乡里。后再起考郎中,主京察,旋即遭诬陷,被贬斥为民。在乡里与邹元标、顾宪成,同被称为“三君”,为东林党重要人物。光宗即位,任左都御史。天启三年,任吏部尚书。时宦官魏忠贤专政,政治腐败,他与之对抗,革除旧弊,选用贤能。为魏忠贤所嫉,魏忠贤假托君命,发布诏旨,革去官职,谪戍山西代县,不久病死。后被追谥忠毅。所作散曲淋漓酣畅,小曲也有成就。笑话集《笑赞》中多有讽世之作。有《赵忠毅集》、《味檗斋文集》、《芳茹园乐 府》、《史韵》、《学庸正说》等。
11 厂臣:明东厂、西厂的主官。亦专指魏忠贤。
12 镌级:降低官阶,降职。
13 袁化中(? ~1625),字民谐,别号熙宇,明朝武定(今山东省惠民县)人。晚明政治人物,东林党人。万历三十五年(1607)进士,历任内黄、泾阳知县,多有善政。泰昌元年(1620)提升为御史。耿直清廉,扶正压邪。熹宗时,上书论述时政八事“宫禁渐弛,言路渐轻,法纪渐替,贿赂渐章,边疆渐坏,职掌渐失,宦官渐盛,人心渐离”,均切中利弊要害;又与杨涟等上书弹劾魏忠贤,揭发崔呈秀贪污行径,魏党大恨,诬其受熊廷弼贿万金,下镇抚狱,受尽酷刑,冤死狱中,与同遭冤杀的杨涟、左光斗、魏大中、周朝瑞、顾大章并称为“东林六君子”。崇祯初,袁化中才得平反,赠官太仆卿。福王时,追谥“忠愍”。
14 烈宗:指崇祯帝。崇祯是年号;李拟建议封怀宗;顾锡畴建议封乾宗、正宗;张慎言建议封烈宗;朱由菘封的思宗,后改毅宗;唐王封威宗,后改钦宗。
谒贺景瞻像
(清)孙竒逢
先生烈节壮山河, 绘得须眉生气多。
携有百泉烟雨好, 一当蘋藻一悲歌。
(《钦定四库全书·河南通志》卷七十四)
贺仲轼传
贺仲轼,字景瞻,盛瑞子。少即嗜学,无他好。万历癸卯举人,庚戌进士。初任醴泉令,治有声。续以外艰归。服阕,补青浦令。严谢请托,不媚上官。捐俸新海忠介祠。庚申,擢刑部主事。以父为缮郎时,督营乾清、坤宁两宫,力塞漏巵,忌者中以考功法。冤未伸,据实奏辩,公论始明。癸亥,由员外迁福建司郎中。时户部太仓库失银,主者参前任汤道衡逮訉,公以无据证疏驳之,汤得释。出为镇江知府。时方募运饷黔中者,酬以卫印。指挥戴天锡先往竣役,而卫弁持印不予,上官不问。仲轼曰:“如此何以信?后将使天下才智之士解体,我宁直为一戴弁地耶?”上官卒不能夺。
丹阳姜志礼忤魏珰,罢归。一日,部札逮赵冢宰南星,而纸尾署姜名,院檄下郡提勘。仲轼曰:“姜四品京官,非奉旨谁敢擅逮?”台司严驳,仲轼守之不移。升西宁兵备。以不媚魏珰为私人所劾,镌级。珰诛,起山东兵备,剔弊刷奸。故御史袁化中、杨大洪诸公死珰祸,仲轼为捐金办葬。寻告归,闭户著书。甲申,寇氛日逼,所在纳降。公抚膺太息,欲诣阙陈事,死君父前,以路梗不能达。归巨柏庄,奋笔书斋壁曰:“人臣大节难亏,读书贵有实用,吾今死得死所矣。”命侄行素次子振能为嗣子敏猷。后遂率恭人王氏、妾李氏、张氏、王氏相继死之。是日,天忽昼晦,烈风折屋拔木,人皆以为忠愤之气所感。
仲轼天性笃实,好学力行,每教人循天理、存良心、以圣贤为发。所著有《柏园论草》、《八卦馀生》、《四书率言》、《春秋归义》等书。乡人为立庙巨柏村,又崇祀大梁书院。乾隆十五年十二月,奉旨崇祀乡贤祠,建坊旌。
(中国方志丛书·华北地方·474·河南省·获嘉县志·卷十三·忠烈,民国二十四年铅印本)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