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养生 > 正文

足三里能给胃经补气,让胃经充满活力从而推迟衰老!孩子别轻易灸足三里!

足三里:大人灸了美容长寿 女人到了三十五岁,脸真的容易垮啊,肉会松,代谢慢了。 《黄帝内经》说: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 这里面的「焦」是通假字,通「憔」,憔悴的憔。这是说女子到了三十五岁,阳明脉开始出现衰败,面部开始憔悴,头发也容易掉。怎么办呢?首推艾灸足三里。
足三里能给胃经补气,让胃经充满活力。从而推迟衰老。
我国民间一直有“若要身体安,三里常不干”的说法。为何足三里有如此强大的功效?
因为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之合穴,是五输穴之一,它有理脾胃、调气血、主消化、补虚弱之功效,对全身各系统都有强壮作用。
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东垣特别注重脾胃,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是生命的根本。而灸“足三里”有温中散寒,健运脾阳,补中益气,导气下行,强壮全身,延年益寿的作用。 孩子别轻易灸足三里 古人的看法: ' 《类经图翼》说:“小儿忌灸三里,三十外方可灸,不尔反生疾。”

《谢锡亮灸法》:日本泽田健说“小儿灸三里,会妨碍成长。”

《医宗金览》:小儿忌灸(三里穴)恐眼目不明。 ' 古人认为:小孩处于生长期,是纯阳之体,生发之气旺盛,常灸足三里使气下泻,可导致生长迟缓、气血不和多生病,故小孩不宜灸足三里穴。 今人辩证: 中医需要辨证论治,虽然《类经图翼》告诉我们正常情况下小孩不宜灸足三里。但现在的小孩很多都已不是纯阳之体,常吃各种寒凉之物,出现体内寒湿气重,导致脾胃虚弱,这种情况下适当灸足三里也未尝不可,但要首选脾腧、胃腧、中脘穴位代替足三里。 结 论: 1、正常情况下,小孩最好不灸足三里,不该把足三里作为日常保健穴位。 2、如果是小儿“食积伤胃诸证”,“用足三里向下消导之效”,适当艾灸是可以的,但不宜多灸。
3、如果小儿先天脾胃虚弱,那就应该首选艾灸脾俞、胃俞、中脘穴之类。 12岁以后即可灸足三里 小儿一般不宜艾灸足三里,但是30岁以前不能艾灸足三里的说法也不全对——我们认为孩子12岁以后就可常灸足三里。
说小儿要少灸足三里,是因为小儿脏腑发育不完全,且为纯阳之体,若是艾灸足三里会把阳气引到下焦,脏腑就得不到足够的滋养,然后就会影响到孩子的生长发育。
而到12岁以后,人的脏腑已初步发育完成,这时候艾灸足三里引气下行,也不会对孩子的生长发育产生重大影响,而且可以脾胃调和,促进水谷精微的吸收,何尝不可灸呢? 小儿艾灸,应注意些啥 小儿艾灸穴位在于精:小儿多为纯阳之体,阳气充足,艾灸重在补阳。因此小儿艾灸穴位不在多而在精,不要像大人一样把全身灸一遍,一是没必要,二是有可能扰乱原本气血状况,选取主要穴位点艾灸即可。 小儿艾灸时间: 一般建议6岁以下的孩子要少灸,手持艾条悬灸的话每个穴位5分钟左右即可,年龄越小,时间越不宜长,若用随身灸的话,时间可延长至2倍。
时间要灵活运用,如果孩子不配合,那就只能少灸一会,一周2-3次,如果孩子已经很健康了,就不必总艾灸了。 小儿最宜施灸穴位: 绝大多数的孩子,脾胃功能都没有发育完善,胃肠道的吸收能力差。然而当今的父母最怕孩子吃不好,拼命塞各种营养品。久而久之,消化不了的食物停滞于胃肠中形成食积。 “积滞日久,郁而化热,'热’和'积滞’相合,就会产生内热。内热不能及时排出,势必导致疾病的发生。而且孩子爱出汗,出汗则表虚,风邪就会侵入体内。
所以小儿容易出现肺炎、咳嗽、感冒等症;脾胃功能也比较弱,常出现呕吐、腹泻、积食等问题。所以小儿艾灸保健可以侧重肺和脾胃的调理。
常用穴位有:大椎、身柱、中脘、神阙、脾腧、肺腧穴
大椎穴: 脾腧,肺腧穴

尤其是虚弱孩子的家长,应该坚持长期给孩子灸身柱;身柱穴不仅能够改善孩子的体质,更能促进孩子长个!

30岁以后要多灸足三里! 30岁以后需常灸足三里以下气,因为30岁以后人体浊气容易上泛,灸足三里可使浊气下降,强壮全身。

古医书说'凡人年三十以上若不灸三里,令人气上眼暗,阳气逐渐衰弱,所以三里下气也。'也就是说,30岁以上的人阳气逐渐衰弱,灸足三里穴可补气壮阳,不然会出现气短、两眼昏花等现象。
把人的寿命按100岁,进行黄金率分割,人从出生到38岁时,生命力(阳气)达到最高峰。
过了38岁生命力开始下降,到61.8岁时就降到接近最低的位置,如果及时灸足三里穴就可补气壮阳,就可延缓衰老,达到长命百岁。
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在日本全国曾掀起过一场“国民三里灸运动”。当时结核作为日本的“国民病”,使日本的医疗界束手无策,这时原志免太郎博士通过实验研究证明灸法对结核有特效。
原志免太郎本人也身体力行,天天坚持艾灸,活到108岁,在年过百岁以后,还给人施灸,是一位坚持艾灸养生的现代百岁长寿老人的实例。

你可能想看: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