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说:“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
这是很多人的一个通病:
知道很多东西,生活还是一团乱遭,遇到困境不是焦虑就是烦躁生气。
是真的知道吗?
看见一栋房子,也是知道,但是里面的结构如何,装饰怎样,其实一无所知。
俗话说:“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广”。
人只能看见自己能够看见的世界,哪怕有些事情,进入眼帘,依旧视而不见。
不是看不见,
而是意识不到,内心的认知逻辑,解释不了,如同空洞。
每个人都自己的认知闭环。
在这个闭环内的事情,就可以看懂门道;闭环外的事情,观察再细致,也摸不着头脑。
如同感官知觉一样。
听力的分贝有范围,超出的听到的要么失真,要么根本接受不到。
或者说收音机。
一定是调好对应的频率,才可以接受到那个频道的信息。
一件事情来来回回,
找不到解决的方式,那很可能是思维被限制了。
跳出去。
最简单的方式,就是放下不管,去忙别的事情,或者干脆休息。
回过头再来看看,或许答案自然浮现。
也可以去另外的地方寻找解决方案,比如读书,咨询他人等。
只有
打破旧的认知思维,重新组织思考逻辑,
才能建立新的认知。
不要停留在低层次的认知闭环内,那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人如果活得好好的,不想改变,不想变强,也是可以的。
但想变强,首先要打破认知边界。
这是一个模糊的东西。
边界在哪里?
怎么才能打破?
打破之后是怎样?
这就需要有一个抓手在,这个抓手就是目标。
轻易可以完成的事情,就是简单的做事;不是那么容易完成的事情,才是追求目标。
目标和现状之间的差异,就是现有认知与新认知的距离。
从现状走向目标的过程,就是在扩大认知。
不好走。
因为开始就没有这个认知,也不知道怎么走。
摸着石头过河。
一步一步试探前行,不过要牢记目标,不能走着走着忘了初心。
目标是固定的,路径是不确定的。
尝试一些事情,打破一点认知边界,往前迈一点点。
要勤于思考。
不仅仅用自己的角度来观察世界,思考方向,还要去看看别人的角度。
如此才能找到清晰的方向。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方向定了,就能静下来;
安稳之后,就能不慌不忙地深思熟虑;
然后就能获得,不一定是物,可以是认知,也可以是心灵的成长。
固有的现状和习惯,
往往会束缚人的头脑和行为,造成左右不是的错觉。
哪有什么一定之法。
旧的方式适合旧的场景,新的场景需要新的方式。
“现场有神灵”。
具体的事情,要了解清楚,分析透彻,得出合适的解决之道。
不能视而不见。
看到认知外的事物,不要本能地排斥拒绝,而是开动脑筋思考。
为什么会是这样?
不要简单地否定,就事论事,只是在冒险,在研究。
从不同的角度,去获取新的认知。
难以突破的认知,无需刻意打破,会自然演化、进化,丰富已有的认知世界。
接受更多的可能性。
今天是持续写作的第 238/300 天。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