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 > 正文

逝去的文明——伊朗是如何从波斯帝国转变为伊斯兰神权国家的?

伊朗——一个消逝的文明古国

我们听过“四大文明”古国,其实,伊朗也是有资格称为文明古国的。

在历史学家的眼里,中国和其它三大文明都是“大河文明”的代表;古希腊是“海洋文明”的代表;伊朗则是“山地文明”的代表。

如果我们翻开地理图册,不难发现伊朗是一个多山的国家。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伊朗大部分国土都位于伊朗高原,海拔大约在900-1500米之间。西南部是宽阔的扎格罗斯山脉,北部是厄尔布兹山脉,中部是盆地,形成了许多沙漠,这些地方大多是不宜居住的;值得欣慰的是西南部的波斯湾沿岸和北部的里海沿岸形成的冲击平原倒是可以吸引不少人。

从地图上看,伊朗位于西亚,是连接中亚和小亚的桥梁,战略位置十分显赫。

伊朗目前人口是8100万,是唯一一个曾经实行过“计划生育”的伊斯兰国家。

其中,波斯族占全国人口的三分之二,阿塞拜疆族占四分之一,库尔德人大概占百分之五,还有一些其它的小民族。

当今伊斯兰世界主要有两大派别,多数派——逊尼派,人口为85%,少数派——什叶派,人口15%,可以说,绝大多数伊斯兰国家都是信奉逊尼派的,只有伊朗是个例外,它以什叶派为国教。

其实,伊朗人最忌讳别人说自己是阿拉伯人了,他们有很强的民族自尊心。

或许在历史中,我们可以找到答案。

一、文明时代 (前3200年—前550年)

在三千多年前的两河流域生活着伊朗早期文明的创造者——埃兰人。

他们在底格里斯河东岸建立了国家,但屡遭外敌入侵,英勇善战的埃兰人从未屈服,一直反抗。

大约在公元两千多年前,操印欧语的雅利安民族开始了大迁徙,他们先来到了中亚的阿姆河流域,然后接着迁徙,其中一支来到了伊朗高原,通过与土著的融合,形成了日后的波斯民族。

这些波斯的先民生活在伊朗高原的西部,被称为“米底人”。他们在击败其它部落之后,建立了伊朗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国家。公元前六世纪左右,米底人联合西南部的波斯部落消灭了强大的亚述帝国,遂完成了对伊朗西部的统一。

二、帝国时代

第一波斯帝国——阿契美尼德王朝 (公元前550年—公元前330年)

波斯部落原先臣服于米底王国,他们生活在伊朗高原的西南部,后来来自于阿契美尼德家族的居鲁士统一了波斯诸部落,随后推翻了米底人的统治。

在经过阿契美尼德王朝几位君主的强势扩张后, 其国力达到了鼎盛,形成了东起葱岭 ,西至 巴尔干半岛,北达高加索山脉,南抵埃及的地跨欧亚非的大帝国。其统辖面积达700万平方公里,人口约1800万人,是真正意义上的超级大帝国。

所谓盛极必衰,在经过希波战争的消耗之后,波斯帝国已垂垂老矣。最后在亚历山大的打击之下,曾经辉煌无比的波斯帝国被纳入到了亚历山大帝国的版图当中。

希腊化时期——塞琉古王国(公元前330年—公元前247年)

亚历山大死后,其部将——塞琉古继承了帝国东部的遗产,建立了塞琉古王国。波斯在塞琉古王朝统治时期吸收了大量的希腊文化,但波斯自己的民族特性一直保持着。

罗马的劲敌——帕提亚帝国(公元前247年—公元224年)

后来在伊朗高原的东北部(呼罗珊)崛起了一个新兴的国家——帕提亚帝国(安息帝国)。而此时的东地中海霸主正是大名鼎鼎的罗马帝国,帕提亚初生牛犊不怕虎,面对罗马的东扩丝毫不让步,两大帝国在两河流域和亚美尼亚地区展开了激烈的角逐,最终在幼发拉底河一带形成了边界。

和平对帕提亚来说显得那么奢侈。

帝国的东部出现了一个难缠的敌人——贵霜帝国。这个由大月氏人(被匈奴击败,哈哈,即使是古代中国的败军之将,出了国门,依然称霸一方,傲视群雄)建立的国家此时已经极其强大了。此后,帕提亚和贵霜陷入了无休止的战争,这对两国都极为不利,严重消耗了国力。

第二波斯帝国——萨珊王朝(公元224年—公元651年)

由于帕提亚发生了内乱,帝国的一个总督又重新统一了伊朗全境,建立了萨珊王朝。

萨珊波斯时期,帝国恢复了阿契美尼德王朝时的疆域,并建立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中央集权制度。帝国以琐罗亚斯德教(善恶二元论宗教,对犹太教等闪族诸教有重要影响)为国教,穆斯林称之为“拜火教”,我国称其为“祆教”。

另外,萨珊波斯也继承了帕提亚的“战争”。由于伊朗地处中亚与小亚的中间,乃四战之地,故战争从未停止过。这一时期萨珊王朝主要的敌人是拜占庭帝国,两国为了争夺小亚和亚美尼亚经常大打出手,但彼此势均力敌,很难消灭另一方。

萨珊波斯是前伊斯兰时期波斯人最后一个大帝国,它是波斯文化的集大成者,也是伊朗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之一,它所代表的波斯文化达到了古典时期的巅峰状态,并深远地影响了其它民族的文化,在世界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三、伊斯兰化时代

阿拉伯帝国对伊朗的征服 (公元651年—公元874年)

必须清楚的一点是伊朗是一个四战之地,战略地位极其重要,所以,伊朗只有两条路可以走,要么去征服别人,要么被别人征服。

当然只有自己强大的时候才能去对外扩张,一旦陷入内乱,则很容易被外族征服。

公元七世纪的西亚大陆,波斯人和拜占庭人已经斗了几百年了,现在累了,身体也跨了;然而崛起于阿拉伯半岛上的阿拉伯人此时正意气风发,精神饱满,他们在伊斯兰教的鼓舞下,开始了疯狂的对外扩张。

公元651年阿拉伯人彻底击败了萨珊波斯的军队,完成了对伊朗的征服。

处于异族统治下的波斯人忍受着阿拉伯人的残酷剥削,因为不愿意改宗,波斯人发动了无数次起义来反抗阿拉伯帝国的统治,但都被残忍地镇压了下去。

很快,波斯人找到了他们的同盟者——伊斯兰什叶派。

在阿拉伯帝国内部,由于对哈里发的继承人产生了分歧,并最终导致了伊斯兰教的大分裂。其中多数派是逊尼派,在倭马亚王朝具有正统地位;而少数派是什叶派,信徒大多受到迫害。

现在同病相怜的两股势力走到了一起,波斯人也意识到只有和什叶派合作才可能赢得独立,于是,大批波斯底层群众纷纷改宗加入了什叶派,这是今天伊朗成为什叶派伊斯兰国家的滥觞。

不久,在什叶派和波斯人的支持下,哈希姆家族推翻了倭马亚王朝的统治,建立了阿拔斯王朝。

波斯人王朝 (公元874年—公元999年)

在阿拔斯王朝时期,波斯人位居要职,波斯的文化和制度深刻地影响着阿拉伯帝国的方方面面。公元九世纪以后,波斯人摆脱了阿拔斯王朝的控制,建立了自己的国家。

公元874年,波斯人萨曼家族的成员艾哈迈德在布哈拉建立了萨曼王朝,名义上承认阿拔斯王朝哈里发的宗主权,但实际上是个割据政权。

此后萨曼王朝的几任君主都励精图治,势力达到了中亚的两河地区。于是,很多中亚突厥部落进入到了伊朗境内定居生活,他们大多骁勇善战,为萨曼王朝镇守边疆。

由于萨曼王朝的影响,中亚的突厥人开始了伊斯兰化进程。

突厥人王朝 (公元999年—公元1231年)

在阿拔斯王朝和萨曼王朝时期非常流行奴隶军人,统治者为了制约国内的政治势力,通常组建由奴隶构成的禁卫军。这些奴隶大多来自于中亚的突厥部落,他们“单纯”,思想上一片空白,而且还精于骑射,这简直是统治者最理想的统治工具。只要通过简单的改造——从奴隶市场买来突厥小孩,然后“洗脑”——伊斯兰教育,最后军事训练,合格后来禁卫军上班。

公元962年,去远征阿富汗的一名萨曼王朝突厥将领宣布独立,建立了突厥人的国家——伽色尼王朝。(伽色尼文明程度高于喀喇汗王朝)

公元999年,伽色尼王朝联合中亚另一个突厥国家——喀喇汗王朝灭掉了萨曼王朝。

11世纪中期,中亚西突厥的一支——塞尔柱人兴起,他们先是作为伽色尼王朝的“雇佣军”来镇守北部边境,强大以后反噬了自己的老板——推翻了伽色尼王朝统治。

随后塞尔柱人征服了两河流域、叙利亚、小亚细亚半岛,建立起一个东起中亚,西至小亚,包括波斯在内的塞尔柱大帝国 。

后来契丹人来到了中亚,建立了西辽帝国。

公元1141年,耶律大石率领的西辽军队在撒马尔罕以北的卡特万草原以少胜多,击败了以塞尔柱帝国为首的中亚联军。此役使塞尔柱帝国声威扫地,西辽帝国威震中亚呼罗珊,这也是当时中亚地区最大的一次会战。

公元12世纪末,花剌子模从塞尔柱人手中夺走了波斯东北部,13世纪初占领波斯全境。

伊尔汗国对伊朗的征服 (公元1231年—公元1380年)

公元1260年,成吉思汗的孙子旭烈兀占据波斯并建立了以波斯为中心的伊尔汗国。

蒙古人逐渐与伊朗人融合并伊斯兰化,不久,伊尔汗国开始四分五裂,帝国不断衰落。

帖木儿对伊朗的征服 (公元1380年—公元1405年)

随着伊尔汗国的没落,波斯又陷入到了内乱当中,当时军阀割据,诸侯林立。

来自于中亚的突厥化蒙古贵族——帖木儿趁势崛起,于1380年至1393年征服波斯全境,随后建立了一个幅员辽阔的大帝国。

帖木儿死后,帝国瓦解,波斯又陷入到了分裂当中。

土库曼人王朝 (公元1467—公元1502年)

但凡大帝国必须要有制度和文化的支撑,不然很容易分崩离析。

帖木儿固然是个举世罕见的征服者,但他并没有建立起一套有效的中央集权制度,所以他死后,帝国的大厦也就坍塌了。

在伊朗高原的北部和里海沿岸此时先后崛起了两个由土库曼人建立的王朝,分别是黑羊王朝与白羊王朝。其中黑羊王朝(西北部)最先强大,但随后被更为强大的白羊王朝击败,白羊王朝在哈桑的带领下,一度统一了伊朗的大部分地区。

四、民族复兴

第三波斯帝国——萨法维王朝 (公元1501年—公元1722年)

在十字军东征过程中出现了不少宗教军事组织,这些披着战袍的基督教信徒打起仗来一点也不含糊,战斗力爆表,历史上称之为骑士团,比较著名的有“医院骑士团(马耳他骑士团)”、“圣殿骑士团”、“条顿骑士团”等。他们都打着宗教的旗号,借传教的“宗教特权”行武力征服之实,可以说这已经脱离了宗教团体的初衷,最后的结果往往是骑士团坐大,成为了一股强大的政治势力,进而影响地缘政治。

像骑士团这种宗教军事团体不单单出现在基督教世界,伊斯兰教也有过,他们被称为“教团”。旭烈兀在西征过程中摧毁了伊朗和高加索地区的政治体系,使这些地方的边缘地带出现了权力真空。于是,一些伊斯兰教团抓住机会,大肆扩充势力,形成了割据政权。

其中以什叶派穆斯林教团——萨法维教团力量最为雄厚。他们在阿塞拜疆和伊朗西北部活动,成员大多是头戴红色头巾的突厥化阿塞拜疆人,后来他们推翻了逊尼派白羊王朝的统治,占领 了大不里士,建立了萨法维王朝。

为了加强统治,为了阻止奥斯曼帝国向东部的渗透,萨法维王朝以什叶派为国教,统治者自称是穆罕默德女儿(圣裔)的后裔,同时,他还是萨珊波斯的后裔。

经过后来君主的努力和扩张,萨法维帝国不仅统一了伊朗全境,而且还占据了中亚和阿富汗的大片领土,北境拓展到了高加索地区。帝国的西部与奥斯曼帝国接壤,两国长期交战。

萨非帝国是伊朗历史上第一个以什叶派为国教的朝代,对今日什叶派伊朗国家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因为萨法维王朝是依靠阿塞拜疆人取得的政权,所以,这一时期也是伊朗民族融合和国家认同的重要时期,它是现代伊朗国家形成的重要阶段。

五、突厥王朝

阿夫沙尔王朝 (公元1736年—公元1796年)

17世纪末,萨非帝国日渐衰落。

公元1736年,来自伊朗东北地区的突厥部首领纳迪尔率军驱逐了阿富汗人,并以马什哈德为首都建立了阿夫沙尔王朝。

只是这个突厥人王朝非常短暂,在纳迪尔死后,子孙开始了混战,伊朗又一次陷入了分裂。

恺加王朝 (公元1779年—公元1921年)

公元1779年,突厥人建立了恺加王朝,并历史上首次定都于德黑兰。

这一时期,伊朗的民族危机不断加深,其外部环境日益恶化。

大英帝国和沙皇俄国早已对伊朗垂涎三尺,此时他们加紧了在伊朗的争夺。

1801年俄国吞并了格鲁吉亚。

英国也不甘示弱,通过三次侵略战争获得了巨大的利益,伊朗无奈承认阿富汗独立。此后欧洲列强分别同伊朗订立了不平等条约。

19世纪下半叶,英、俄在伊朗攫取了大量特权。

1907年,英、俄相互勾结划分了在伊朗的势力范围:北属俄国,南属英国。

从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初,随着欧洲列强的到来,伊朗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社会经济衰落,人民起义不断,整个民族和国家都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六、巴列维王朝 (公元1925年—公元1979年)

礼萨汗

1921年2月21日,禁卫军军官礼萨汗发动军事政变,兵不血刃地占领了德黑兰,堪称伊朗版的“光荣革命”。

1925年礼萨汗加冕为国王,建立了巴列维王朝,这是一个君主立宪政体下的新王朝,它是伊朗走向资本主义社会的开端。

1935年礼萨汗改国名为伊朗。伊朗比波斯的范围更广,它的波斯语意思是“雅利安人的”。这一改名也暗合了当时欧洲国家崇拜雅利安人的潮流,从侧面说明了礼萨汗渴望“西化”的心意愿。

在礼萨汗时期,伊朗政府开始了“世俗化改革”,并在一定程度上打压宗教。

礼萨汗的偶像是土耳其的凯末尔,很明显,礼萨汗追求的是建立一个摆脱神权控制的世俗化国家。他大胆在社会领域进行“移风易俗”的改革,提倡男性穿西服,女性去掉面纱,并鼓励女性走出家庭,参加生产和工作,毫不夸张地说,礼萨汗是在伊朗倡导男女平等的第一人。

为了显示“去伊斯兰化”的决心,礼萨汗从自我做起,从他的家庭做起,在伊朗社会起到了很好的模范带头作用。

当然,伊斯兰教在伊朗根深蒂固,很难短时间内清除其影响。为了和宗教文化抗衡,礼萨汗大力宣传古波斯文化,他想用波斯帝国的辉煌历史来唤醒伊朗人的民族认同。

礼萨汗依靠英国人夺得了王位,所以他掌权后不得不给予英国人特权;但是,礼萨汗不满英国的控制,他积极谋求改变,努力周旋在几个大国之间。

1941年礼萨汗被迫逊位,由其子继位。

白色革命

1951年,民选首相摩萨台组阁执政,他任职期间实行了一些“国有化”和“社会化”的措施。

摩萨台是一位作家和律师,同时也是一名政治家,他具有前王室血统。他的改革措施主要有:推行失业补偿金制度

立法规定雇主向患病或受伤员工提供福利;

解放佃农,令他们不再受地主强制劳役;

对被美国与英国(BP)占有的石油资源实行了国有化,其所有权归伊朗所有。

摩萨台的一系列改革很受伊朗人欢迎,但因为损害了英美在伊朗的利益,最后摩萨台内阁被美国中情局颠覆。

摩萨台内阁的倒台让伊朗人看不到巴列维王朝改革社会弊政的决心。

为了应对危机,1963年巴列维国王宣布施行白色革命。

革命的方针是依照美国的蓝图来进行伊朗的工农业改革。

比如土地改革、给予妇女选举权、工人参加分红并限制宗教势力等措施。其实这些措施都是礼萨汗时期政策的继续;而这却引起了保守势力——伊斯兰教宗教领袖(精神领袖)霍梅尼的极力反对。

后来巴列维政府逮捕了霍梅尼,并将其强行驱逐出境。

七、伊斯兰革命 (公元1979年至今)

由于巴列维王室的纸醉金迷和贪腐糜烂,很快伊朗人就掀起了反对国王的群众运动。

伊朗地处波斯湾,掌握了大量的油气资源,可是巴列维王朝依靠石油收入并没有使伊朗人民富裕起来,相反,他把国家的财富揽进了自己的腰包。

1971年伊朗国王巴列维在波斯古都——波斯波利斯举行了“纪念居鲁士大帝建立波斯帝国2500周年典礼”。这是一场世纪盛会,“整个世界历史上最盛大的狂欢派对之一”;但是这场典礼的花费也颇具震撼,总共花去了2亿美元巨款,这真的值得吗?

中国有句古话:“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恐怕是对当时伊朗社会的最好说明。

果然,该来的还是来了。

从1977年起,伊朗不断爆发大规模反对国王的群众运动。

1978年,各地反抗运动升级,群众抬着精神领袖——霍梅尼的画像,高呼“打倒国王,建立宗教国家”的口号。

8月,国王更换内阁,宣布对首都德黑兰实行戒严,并开始武力制止反对者。

但是,堵是没有用的,伊朗各大城市的抗议活动愈演愈烈,全国各地的罢工造成了石油工业停产,交通中断。此时伊朗军方宣布中立,伊朗陷入了全国性的内乱。

1979年1月16日,国王巴列维被迫出国“度假”。

2月1日,伊朗伊斯兰教精神领袖——霍梅尼结束了长达15年的流亡生涯,回到了德黑兰,随即宣布成立伊斯兰临时政府。2月11日霍梅尼任命马赫迪为伊朗总理正式接管政权,巴列维王朝覆亡。

4月1日霍梅尼宣布改国名为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并举行公民投票,建立了政教合一的制度。

持续了半个多世纪的伊朗世俗化改革就此终结,伊斯兰宗教势力复辟成功。伊朗的女性才刚刚摘掉了面纱,现在又要重新用面纱把自己包裹住,本以为迈出了通向自由的一步,结果又缩了回来,而且连脚也捆住了。

就像中国古代的妇女裹小脚,假如现在又恢复了这一陋习,你觉得还能忍受吗?

你可能想看: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