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是历史选择了个人,还是个人创造了历史?我们常说一句话,叫“时事造英雄”,大概意思是,历史形势是决定因素,即便没有英雄A出现,也自有英雄BCD冒出来。可我感觉,这个事还真不能一概而论,单说玄奘西天取经这事,假如没有玄奘此人,大概玄奘B,玄奘C也是难得冒出来的。历史上也就没有这一段了,历史的放映员,就把这一段掐了,不播了。
玄奘像是老天派来,专门来完成“西天取经”这项工作的。因为偶然的成份实在太大了,好像另换任何人,都是极难做到如他这般完美的。这需要有坚定的信仰,超脱对世俗欲望的追求,还要有坚强的毅力、优秀的体力、非凡的智慧、雄辩的口才、渊博的佛学根基和独到见解,甚至还要有冥冥中超好的运气。
随后的西游过程,我们将看到,上面的特质,将一一证明,任何一项,都是不可或缺的。
玄奘像(图片来自网络)
闲话少叙,继续西游了公元627年秋末,玄奘绕过了玉门关,孤身一人,继续西行,走向了荒凉的大漠。他需要先穿越边境上的五座烽火台,五烽之间是一望无垠的荒漠。过度饥渴使他出现了幻觉,通过辨认前人留下的痕迹,玄奘提醒自己不要迷失方向。
八十多里后,终于看到了第一座烽火台,烽火台就建在水源边上。据专家考证,如今的白墩子遗址很可能就是当年玄奘来到的第一座烽火台。趁夜色偷水的玄奘,还是被守军发现并抓获了。意想不到的是,指挥官王祥竟然也是一个信佛之人。
白墩子遗址(图片来自纪录片示截图)
对这些远离家园的守边将士而言,佛教提供的心灵慰藉至关重要。王祥非但没有处治玄奘,还为他准备了足够的干粮和饮水,并告诉他可前往第四座烽火台,那里的指挥官是他的宗亲,也是信佛之人。于是,玄奘依言来到第四座烽火台,补充饮水后,绕过第五烽,从此走向了八百里沙漠。
从瓜州到伊吾的路况示意图(莫贺延碛即为大沙漠)
五烽过后,一直到西域小国伊吾,他将再无外援。通篇看完《玄奘之路》纪录片,我始终觉得,这一段绝对是他五万里取经路上的最大一难!不光是环境恶劣,主要是孤单一人,所有苦难挫折,都得一力承担。后来,当他穿过沙漠后,因缘际会,他始终都是有随从做伴的,甚至有相当规模的队伍护送。而现在,他有的,只是一人一马,而已!
玄奘过沙漠(图片来自网络)
这一段,值得细细写来。
一百多里后,玄奘迷路了,雪上加霜的是,他打翻了装水的皮囊。在玄奘一生当中,这或许是他最为煎熬的一段时光。玄奘万念俱灰,甚至走上了回头路,十多里后,他停下了脚步,想起自己“若不抵达印度绝不东归一步”的誓言。他决定继续西行,宁可西行而死,绝不东归而生!他把生命完全托付给了大漠。
玄奘过沙漠(图片来自纪录片截图)
没有饮水,玄奘很快进入半昏迷,据史料记载推断,玄奘至少四天五夜滴水未进。大漠中的玄奘正在挑战生命的极限,最终陷入完全昏迷。夜半凉风吹拂,玄奘渐渐苏醒,用最后的力气向西挺进。奇迹出现了,精疲力竭的枣红马突然发现了水源,这匹识途老马最终拯救了玄奘的生命。
玄奘找到水源(图片来自纪录片示截图)
在水源旁,玄奘休息了整整两天的时间,恢复几乎衰竭的体力。随后,他继续西行,两天后,穿过星星峡,进入西域,来到了小国伊吾。在今天新疆哈密市的郊区,一个叫庙儿沟的地方,玄奘终于又见到了人类,而且还是个汉人,百感交际…
一人一马穿越大沙漠,显然体现了玄奘“坚强的毅力、优秀的体力”特质,当然,还有“冥冥中超好的运气”。
庙儿沟遗址(图片来自纪录片截图)
从伊吾开始,丝绸之路开始分道,北道主要是草原,而中道和南道都要经过大沙漠,刚刚从沙漠中九死一生的玄奘,打算沿北道西行。这时,从西域的第一大国高昌,来了一份国书,命令伊吾人必须将大唐高僧送达高昌,沿草原西行的计划只能放弃了。
从伊吾开始,丝绸之路分道示意图
高昌古国,是玄奘西行之路上一个最重要的节点,影响深远。高昌古城遗址仍在,位于吐鲁番盆地,就坐落在火焰山脚下。当时,佛教在高昌被尊为国教,是高昌人精神世界最重要的支柱,如今的交河古城就是高昌人最早的佛教中心。玄奘在这里,显然免不了要讲经说法。
高昌故城遗址(图片来自纪录片截图)
公元627年冬,玄奘来到了高昌,高昌国王叫麹文泰,没想到也是一个汉人。玄奘和高昌王的几次会晤都在亲切友好的氛围下进行,麹文泰对高僧的到访,致以热烈的欢迎和亲切的问候。对玄奘给予高昌佛教工作的指导,表达了诚挚的感谢。最后,高昌王深切希望玄奘能长留高昌,负起高昌宗教领袖的担子,为高昌佛教事业再上一个台阶,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对于一个僧人而言,这是一个至高无上的待遇,几乎不可能被拒绝。
但画风就此突变,玄奘对高昌王的欣赏和信任表示了感谢,但毫不犹豫地拒绝了。高昌王表示遗憾和失望, 随后,他威胁要把玄奘遣返大唐,但玄奘不为所动。没想到啊!被幸福地挽留,也会成为玄奘新的一难,他能怎么办?人为刀殂,我为鱼肉,无计可施,只能采取“非暴力不合作计划”-绝食抗议。
当年繁华的高昌故城相像图(图片来自纪录片截图)
绝食三天的玄奘奄奄一息,要说这高昌王还真是够意思,是个讲究人!他看出玄奘实在是强留不住,也佩服玄奘的意志坚决,随后态度180度转变。(此处,体现了玄奘“坚定的信仰,超脱了对世俗欲望的追求”特质。)
此后,两人在佛祖面前结拜为兄弟,高昌以举国之力支持玄奘西行,他为玄奘选择了四个精干的僧侣,成为玄奘的徒弟,在西行路上照顾玄奘。并准备了大量金银、物资,派25人和30匹马护送,同时还为沿途的24个国王准备了厚礼,叮嘱他们关照玄奘西行。
麹文泰甚至不惜屈尊,给他的带头大哥,西突厥可汗写信,请求他关照玄奘。在当时,西突厥不仅控制着西域,还控制着中亚的大片领土,直达古印度边境,如果得不到西突厥可汗的支持,西行之路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
西域诸国分布位置示意图(图片来自纪录片截图)
公元627年冬,玄奘继续西行,高昌国百官相送。我们看电视剧《西游记》,唐僧跟皇帝结拜了兄弟,从长安出发时,百官相送,极尽荣耀。但事实却大相径庭,远不是那么回事,从长安出发时,非但没有百官相送,还不给办护照,禁止出国,唐僧其实是偷渡出来的。但这份在故土没有得到的荣耀,在异国他乡却享受到了,分毫也不差。
对玄奘而言,麹文泰是一个举足轻重的人,没有他的资助,西游记很可能是另外的结局,这再次体现了玄奘的超好运气。玄奘承诺,取经回来,会在高昌讲经三年。高昌印象是如此深刻,直接决定了十几年后玄奘的回程路线选择。
离开高昌的取经小分队(图片来自纪录片截图)
离开高昌国,取经小分队继续西行,进入焉耆国领地。西域地广人稀,是名副其实的强盗乐园,玄奘的队伍也不能幸免。途经银山,即今天的吐鲁番和库车之间,遇上了强盗,群贼拿了钱财,自行撤走,金钱换来了平安,强盗还蛮有原则的。可一转眼,他们又把原则丢在了风中,第二天,玄奘亲眼看到,一队商侣被斩尽杀绝,抛尸荒野,财物抢劫一空。
西行之路仍然漫长,玄奘不知道能不能到达印度,但他知道,只要一息尚存,他一定要向西而行!
公元628年初,玄奘来到西域第三个国家-焉耆,即今天的库尔勒境内。焉耆和高昌关系不好,此地显然不宜久留,只停留一个晚上,队伍继续西行。很快,来到了龟兹国,即今天新疆的库车县。自佛教东传以来,龟兹一直是西域的佛教文化中心,佛法兴盛,寺院林立。在这里,玄奘受到了热烈的欢迎。
玄奘到达龟兹路线图(图片来自纪录片截图)
龟兹的乐舞,和谐优美,风情万种,给玄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按说佛教认为,人的欲望是苦难的根源,要实现天国的理想,就必须禁绝一切欲望,脱离凡尘。但在龟兹人眼里,乐舞和佛教已融为一体,他们既要追求天国的极乐世界,也不能舍弃凡尘的魅力。于是,佛照信,舞照跳,美女照泡,颇有一副厚脸皮的任性!
龟兹的乐舞(图片来自纪录片截图)
玄奘在龟兹不得不停留了二个多月,因为再往西行,就是天堑葱岭(帕米尔高原),此时雪路未开,他只能一边讲经说法,一边等待着春天的到来。 早知这样,应该在高昌麹大哥哪里多待些时日的嘛!
在现代地图上,目前玄奘走过的路线图:
目前,玄奘走过的路线图(点开放大更清晰)
(未完待续)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