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养生 > 正文

针灸临床七(针灸86)

“概要:耳科(听宫、听会、耳门),轻微中风(百会、廉泉、天突、前顶、肩髃、曲池、合谷或外关、足三里、风市、阳陵泉透阴陵泉、绝骨透三阴交、巨阙、关元),车祸瘫痪十多年(百会、廉泉、天突、合谷、外关、曲池、肩髃、巨阙、关元、足三里、风市、阳陵泉透阴陵泉、绝骨透三阴交、涌泉、三叉、风府、肺俞、心俞、灵台、督俞、肾俞、京门、脾俞、阴谷、委中、承山),补泻手法(插提、捻转、迎随)。”

01

耳科

耳三针下针方法:口内咬物,撑开嘴巴,才能打开听宫、听会、耳门三穴。

下对侧合谷,麻醉口面,面针不会太痛。

听宫、耳门、听会下针:耳屏前侧为听宫,直刺5分,不捻针,插提3次。听宫上5分为耳门,直针下针插提3次,不捻针。听宫下5分为听会,直针下针插提3次不捻针。治疗耳鸣的穴道。留针5-10分钟,取针后,嘴巴里咬物方可取出。

听宫、耳门、听会

02

轻微中风

症状:轻微中风,左侧身体无力,讲话有问题。

下针百会:耳尖连线与中线连线,向后方找凹洞是穴。穴前5分下针贴皮平刺至穴。

百会

廉泉:治疗中风讲话有问题。取穴方法,拇指横纹对准下巴,弯曲拇指,指尖到处是穴。方向对舌根下针一寸左右,此方向是唯一没有血管、气管的方向。

廉泉取穴与下针

天突:可帮助讲话。方向非直针,向胸腔下方近平行进针。

天突

前顶:百会前1.5寸凹洞为前顶,用于加强百会效果。前5分沿皮平刺至穴。

前顶 百会

身体下针,先健侧后患侧,即先好的一边身体——右侧。

肩髃、曲池、合谷或外关(手指弯曲有问题扎合谷,弯曲没问题扎外关)。手臂上的色斑(黑斑)为吃西药的后果。

肩髃 曲池 外关

足三里(胃经,使腿有力量)、风市(胆经,外膝盖上7寸,长针扎到骨)、阳陵泉透阴陵泉(长针)、绝骨透三阴交(外踝裸尖上3寸,透到内踝裸尖上3寸),随会绝骨,脑病直刺。中风深针才管用。

风市 阳陵泉透阴陵泉

不能说话,舌病下心针,心开窍于舌。巨阙:心募,下一寸(胖人)。关元:小肠募,不用下很深。

03

车祸瘫痪

症状:17年前车祸,脊椎骨手术,全身瘫痪,讲话不清。治疗三个礼拜(一周2次),针灸为主,加汤药,恢复很快,腿的力量恢复很多,讲话清晰一些。

百会:耳尖连线中央交点,后方凹洞前五分下针。

廉泉:治疗说话问题。拇指到处(退一点)是穴,朝向舌根下针。

廉泉取穴下针

天突:瘫痪病人,久坐,伤到气,就会痰多。下天突祛痰。1寸针下完。

天突

合谷、外关、曲池(大肠经母穴)、肩髃:先扎健侧(包括胳膊和腿),好一点的那边。此病人患侧一扎就会痉挛会动,针会弯掉,所以不扎。

这种病要治心:脑部的问题,与神有关,心藏神,主思虑。下针巨阙(心募)、关元(小肠募,神阙曲骨3/5)。身体只有脾经没有络到脑。巨阙必须配合关元下针,一导一引,否则不管用。

巨阙取穴

关元取穴

足三里:让腿有力。行三里路。肌肉有力也需要胃气,脾胃表里,脾主肌肉。

风市:深针扎到骨边。膝盖侧面上7寸,肌肉缝内,先量4寸再量3寸,针要碰到骨头。

阳陵泉透阴陵泉:踝外侧,两经骨头为顶点的三角形为阳陵泉,3寸针。透针,阴阳交接,气血循环会很强,病人会跳起来。

绝骨透三阴交。

下双侧涌泉:涌泉很强的穴道,用于急救溺水、高处跌落昏迷等,涌泉络百会、脑。下针速度要快,因为很痛。需要有人把膝盖按住,防止病人跳起来。气会冲到脑部。涌泉为肾经子穴,下针即泻,排掉脑部瘀血。

涌泉下针

手指红肿,下手指指关节中间。红肿为有瘀血,取针时,用泻法,不按针孔,希望出点血。出血气就会走,伤就恢复的快。

指关节(三叉)下针

风府:后脑勺(脑骨边缘)下方半寸,两筋中间。针尖对舌根。治疗中风的大穴,可以使讲话更清楚。

肺俞(第三椎身柱外开1.5寸):双侧下针,使肺气旺,有利于发声音。喉咙的丁蒂、津液肺在管。

风府 肺俞

心俞(第五椎外开1.5寸):心肺恢复,上焦功能就会恢复的很好,管语言、听力、智慧、记忆等。

灵台、督俞穴:第6椎骨为灵台,直针;两侧1.5寸为督俞穴,斜刺下针1寸。灵台督俞管整个督脉,管脑部自律的清明。

肾俞:肚脐对面14椎外开1.5寸,但是不用去找,顺膀胱经隆起的两条肌肉下摸,凹陷处为肾俞穴(肌肉外侧),即山谷的地方,肾主水,水在较深的地方。

京门:肾的募穴,俞募疗法。肾主骨,管全身骨头关节,肾主髓,主脑髓,管记忆。

脾俞穴:为了让四肢肌肉有力,脾主全身肌肉。11椎旁开1.5寸,在第七椎与第十四椎中间。

阴谷、委中:增加腰力。阴谷位于内侧大筋的体外侧、委中侧,肾经本穴,用于增强委中膀胱经母穴的作用。委中插提加捻转补泻3次,即慢提外转、快插。双侧下针。

承山:很重要的一针,可以让肩膀承受山的压力,让脚有力,右腿恢复的好就是因为承山的效果。承山不容易下好,一手拇指摸到人形肌肉头内,四指摸对侧正前方胫骨,针对准胫骨的方向下,下去一定要碰到骨,下到骨边才有效果,浅了无任何效果。因为腿的力量要靠肾脏,肾主骨,下到骨边才能引到肾气。

中风或车祸半身瘫痪,下的都是大穴,并没有补泻手法,左捻右捻引到气就好,即平补平泻。遇到母穴用补法,遇到子穴用泻法。例如曲池(大肠经母穴)可插提、捻转补泻,肩髃、合谷、外关不用补泻。

04

补泻手法

插提补泻:如打气筒打气,快插慢提为补。

捻转补泻:顺气为补,逆气为泻。经在身体(穴位)外侧,手臂阳经(手向心)内快转为补(慢回),腿阳经(心向脚)外快转为补(慢回),阴经则相反。

迎随补泻:以侠溪为例,胆经母穴,迎随补泻,顺经斜向下45度下针。再加捻转补泻,阳经向下,经在穴外侧,快速外转慢回为补。再提豆许。三重补。



你可能想看: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