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阳古镇图
穆阳康厝源流长,今到岙里来观光
(作者:刘世昌)
俗话说:“福安好穆阳”。宋梁克家《淳熙三山志》记载:“(长溪县永乐乡)钦德里:缪洋、鸡屿、牛岭”。缪洋就是穆洋(穆阳),明万历四十年王应山《闽都记》有载:“穆阳,在十八都。缪氏聚族于斯。缪与穆同音义也。扶曹缪烈有《穆洋八咏》”。地名穆阳就与缪氏有关,福安文史资料第二十辑《福安姓氏》记载,缪恺(说)约于五代显德年间(约955年)从寿宁犀溪迁入穆阳溪北狮子岩下,为穆阳东鲁缪氏五世祖。
苏堤旧称黄坂,苏坂旧称苏家坂,康厝旧称康家坂,桂林旧称卓家坂,这些地名都隐含着创基者。而今康厝乡竹岙村管辖下的岙里旧称罗墺底,明万历版《福安县志·舆地志·地名》记载:“……卓家坂、坂头、罗墺底、穆阳、谢阳、西名……”后来,罗墺底衍化为罗岙里,清光绪十年版《福安县志·疆域志·都图》载:“用儒乡(旧永乐乡,以签枢郑寀改今名),钦德里,统图六……十七都二图:西铭、谢阳、宋家、石竹园……罗岙里、彭家山、仙坑、薛阳、卓家楼。”罗岙里之“罗”就是罗氏。
康厝乡凤源祠族谱中《罗氏族谱序》叙:黄巢之乱(878—884年),唐常州司仑参军罗邵进避居罗源。再迁长溪永乐乡钦德里奏儒峰下,即穆阳凤源,邵进为凤源罗氏始祖。凤源就是岙里,属十七都余峰境(福安方言“余”与“儒”同音,就如康厝乡儒南村属十七都余南境),后山如凤展翼。
据地方资料记,隋炀帝大业辛末年(611年),苏惟忠、苏惟智、苏惟信兄弟三人由河南光州(今固始县)入闽福州月余,转迁长溪县穆洋奏儒峰下澳里。唐嗣圣元年(684年),复迁苏家坂(今苏坂)。为何放弃澳里呢?据传罗公施计反复作虎咆哮,苏善公先前怀疑,后来信以为真,请道士做法事降龙伏虎,后离开澳里。从时间上说,罗氏躲避(878—884年)黄巢之乱入闽,苏氏迁出澳里为684年,罗氏未至而苏氏已弃居。传说不足为信,且《旧唐书·孝友》载罗让以“仁惠”著称。
邵进为罗让长子,曾任常州司仓参军,时避地而居,为岙里罗氏始祖。邵进长子汉充,其人其事入县志。
明万历版《福安县志·营缮志·坛祠》记载:“忠惠侯庙,祀罗汉充,光州固始人,唐末任江州司马。因黄巢乱,避地穆洋罗墺底,披荆棘,数年成聚。卒,乡人祀之。宋绍兴四年(1134年)赐号。”清乾隆四十八年版《福安县志·祠庙志》还载:“民怀其德,立庙祠之。水旱灾疫,祈祷辄应。宋嘉定(1208—1224年)初,赐庙额曰:‘忠义祠’。”当时,罗汉充身先士卒,与民同作,开山治水,成年累月,垦坂为沃。在岙里闽东罗氏宗祠前侧有座宫庙,正中供奉林公大王,左边奉祀罗汉充,族人尊称他为忠惠侯公。
(请村里乡亲将以上塑像灯带放旁边)罗氏宗亲口口相传,站在康厝村朝南而望,眼睛所能看到的山林田野在以前都属于罗氏,现正在建设的工业园区之地统称为罗家洋,罗氏曾在洋间筑屋而居。不管“澳里”,还是“罗墺底”、“罗岙里”,都与罗氏先辈披荆斩棘密分不开。
岙里村西面现有一座罗汉寺,1999年版《福安市志》载“罗汉寺,康厝乡岙里村,创建于民国廿二年”,又记宋代福安县新建寺庵21所,其中有罗汉寺。宋梁克家《淳熙三山志》记载:“罗汉院,钦德里,天圣七年置。”明万历版《福安县志·杂纪志·寺观》记载:“罗汉寺,十七都,宋天圣创。”清乾隆四十八年和清光绪十年版县志也如此记载。
经实地查看,在康厝乡上庄村往罗汉寺路旁,散落一面“清授例武略佐骑尉千总衔衡斋林公墓道”碑,此碑为光绪叁拾壹年冬月立,碑上刻“本穴在罗汉院右边之麓……”。而罗汉寺后现存一座奉礼罗仁著公墓,坐乾向巽,道光二年七月曾修。《豫章郡澳里罗氏宗谱》也载:仁著为凤源五世孙,廷拟三子,行二十二。曾授将仕郎太常寺。殁塟罗汉院法堂后,坐乾向巽。可见《淳熙三山志》记载的罗汉院即现在的罗汉寺。郑健雄先生《理学理想的躬行者——郑之悌》一文写到:福安十五都福苑利湾、宋淳熙十四年(1187年)丁未科王容榜进士郑之悌,配康厝乡罗墺里罗氏,为罗家作有谱序,又作罗汉寺碑记。这也印证罗汉寺始建时间绝不是民国。
罗汉寺现有两座大雄宝殿,旧大殿约修建于民国期间。寺院四周散落柱墩、残柱、佛塔基座等石构件,其一刻着“劝(?)首罗誇熙宁六年”,罗誇疑似人名,熙宁为北宋神宗赵顼年号,公元1068至1077年间共计十年。北宋仁宗赵祯年号为天圣,公元1023至1032年11月共计十年。可见《淳熙三山志》和《福安县志》记载罗汉寺始建北宋天圣七年(1029年)可信。罗汉寺与罗氏有关联吗?
《豫章郡澳里罗氏宗谱》记载九世孙罗平(生卒未载)葬于罗院林,坟墓另筑坟亭,给人看守,林后有小庵,“此乃罗家之坟庵者也”。可知建坟庵前已有罗院(罗汉院)。宋宣教郎、知常州无锡县郑之悌曾撰《制干云中公重修“的庵”、立常住罗汉寺额》(载于澳里罗氏宗谱,后引文经朱其超先生校勘),“傅东阳运毗卢之遗迹,自普智仙师而始建。大真人之列像,至妙空而始基。夫一代之规模,必赖百代宗师扶持而振起之”。逢法运中微,“斜廊坏壁,拏作薪炊。圣像尘埃,枉遭埋没”。之后,寺院重建,“嘉泰三年(1203年),乃登殿拊髀,叹七佛之无华”。嘉定十年(1217年)罗云中中进士,任四川制置司干办。寺院重具规模,并求郑之悌(1155—1219年)为重修的庵、立罗汉寺额撰志。
“呜呼,是刹之置,前后相距几百年间,而计其功用,但前有普智仙师,中有妙空大师,今有真罗汉,天生三人,始末相承,合一体性”。今天罗汉寺有两座大殿,其一为民国所建,另一为五六年前新建,寺院里未供神明罗汉充。
从2015年榴月闽东罗氏宗亲联谊会撰《奉礼罗仁著陵墓修葺铭》获知,罗汉寺之地,山势奇峻,翩若孔雀开屏,凌云展翅,婉似游龙戏水,腾挪蜿蜒,气势磅礴,绵延不断,极目远眺,层峦叠嶂,峰崿耸秀,蔚为壮观。罗汉寺创建以来,政客、名士和信众络绎不绝,已知明朝知县孟充、明朝邑廪生李天章和穆阳人缪琏等都留下游罗汉寺的诗篇。
游罗汉寺
缪琏
咫尺招提久倦登,今朝乘兴访名僧。
空庭过雨苔偏滑,老钵藏龙水自澄。
云伴鹤行松下露,樵冲猿抱涧边藤。
留题泉石归来晚,踏破前山翠几层。
岙里,永远的罗岙里,一个字载千年不动的乡愁!
以上探源,不当之处,敬请读者斧正!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