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养生 > 正文

种阳法和站养生桩

种阳法和站养生桩

2010-06-29 08:14:43

站养生桩

“要把骨髓洗,先从站桩起”,“万动不如一静,万练不如一站”。 两脚平铺于地,与肩同宽,全身很随意地放松下来,双手在胸前环抱,臀部慢慢地往后靠,如同坐一个高凳,似坐非坐。手要求掌心内凹,十个手指张开以后,里面的关节往里面夹,外面的关节往外面顶,虎口是圆撑的。腕关节不能僵死,两个肩膀撑开。十个手指之间要如同夹一根香烟,不能让它掉下来。双手如同抱一个氢气球,用力轻了这个气球就飞出去了,用力紧了这个气球就爆了。用心体会这种松而不懈、紧而不僵的感觉。下颌稍微往回收一下,和脖子之间好像夹住一个乒乓球;同时,感觉头上面有根绳子吊着。可将意念集中在尾椎骨上,慢慢地用尾椎骨画一个小圆圈,带动身体的细微晃动,此时,五指的蚁行感随着身体的晃动而尤为明显。

站养生桩时,要把重量放在前脚掌的三分之二处,想象足跟下各踩着一只蚂蚁,既不能把蚂蚁踩死,也不能让蚂蚁跑掉,体会那种细微的劲儿,脚后跟始终要有点虚悬的意思,不要真正离开地面。虚悬的目的是为了把足阳明胃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三条阳经的经气调动起来。一个简单的足跟踩蚂蚁,启动三条阳经上的养生大穴:足少阳胆经的阳陵泉,主一身之筋,该穴有强筋壮骨之功;足太阳膀胱经的承山穴,可以祛湿升阳,对排除体内湿邪有奇效,足阳明胃经的足三里,自古就有长寿穴的称谓,是全身性的强壮要穴,增强气血功不可没。三条经三个大穴同时启动,这比单一的敲经打穴位效果要强不知多少倍。

在练习站桩前,应排空大小便,并把衣扣腰带松开,而且饭前、饭后一小时不宜练习。

1.脚:两脚呈内“八字”形站立,两手抬至胸前,两脚站得不能太宽,脚跟比肩稍宽一些,脚尖和肩宽度差不多。

2.头:头要正,百会上领,下颏微收。口微微闭,舌抵上腭,神情平静。目光平视,自然呼吸,全身放松。使周身上下气机平衡、和畅。

3.手:手指自然舒张,中间仿佛有一个气球,两手要小心翼翼地捧着它、抱着它,两臂圆撑,和身体环抱成半圆形,手的位置开始时可以放低一点,以后再慢慢上升,但两手高不过肩,低不过脐。

4.肩:肩部放松,不能绷紧,不能端肩膀。肩膀要很自然地耷拉着,往下松。这时锁骨、胸部有点沉,所以肩下松时还要往两侧外撑。有的人站桩时间一长就身上流汗,两手冰凉,原因就是肩肘没放松,气运行受阻。因此,在练习站桩前要把肩膀抖搂抖搂,放松地前后转一转。

5.膝:膝盖微屈,膝盖不能过足尖,大腿根部空虚,呈似坐非坐状态。

6.身体:上身挺直,不能塌腰*。胸部微含,把背拉直。腹部放松微回收。会阴上提,尾闾下垂指向地面。会阴往上提,气就能往上升,配合着百会上领,这样上下气机连成了整体,气机平衡,内蕴充足,才能显现出“站如松”的挺拔英俊、内气浑厚的姿态。体内气机充足、通畅了,身形自己会往下矮。下矮时膝盖不能过脚尖,这样站桩既出功夫又长力气。但是一定要注意尾闾下垂,否则体内的气只上不下,气机上涌,失去平衡会导致血压升高。

  站养生桩不仅能调动三条阳经,还能调动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三条阴经,从而使人体达到阴阳平衡的状态,起到祛病养生长寿的效果。足太阴脾经的三阴交穴,是肝脾肾三条阴经的交会穴,也是临床上妇科调经养血的大穴;足少阴肾经的涌泉穴,也是人体的长寿大穴,肾者,精神之舍,性命之根,此穴有培固肾精、引火归元的作用,可以使人耳聪目明精力充沛;足厥阴肝经上的太冲穴,是肝经的原穴,有疏肝理气的作用,对焦虑抑郁等情志病以及高血脂、脂肪肝等肝部疾病都有很好的治疗效果。肝开窍于目,故此眼部的疾病也能通过此穴来调理。

  调动三条阴经相当于道家的"以阴引阳"之法,能够迅速使人体产生蚁行、麻胀热等得药之感。那么,站养生桩时如何才能"以阴引阳"产生治病养命的大药呢?站桩时曲肘抬臂、屈膝下蹲,其目的就是让身体重心下降,使下面充实,下面充实了,肾精就会充实,肾精充实了,宗气运行通畅,心肺之气下降,肝肾之气上升,这样一来,人就进入了上虚下实的状态,就能健康长寿。《黄帝内经》对站桩有具体的论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骨肉若一,故能寿蔽天地……”

种阳法和站养生桩

"风为百病之长",练站养生桩的时候最忌讳的一点就是迎风站立。当你浑身冒汗时,别在风口、山顶停留,而要找背风处作短暂休息,流汗后要马上穿上衣服,以免受风寒得病。初站养生桩的时候,如果感觉到有点累了,可以举高一点或者举低一点,都没关系,只要高不过眉、低不过脐就行了;两手还可以左右调整位置,只要左手不放到鼻子右边,右手不放到鼻子左边就可以。

站养生桩时朝哪个方向站最好呢?

  早上起来站养生桩朝东最好,晚上则朝西最好。按照中国文化取象比类的方式,把东方归属于"木";西方归属于"金";南方归属于"火";北方归属于"水";中央归属于"土"。东方意味着升发;南方意味着生长;西方意味着收敛;北方意味着收藏;中央为土,土地是可以化育生命的。那为什么东方就是升发呢?熟悉中国文字的人都知道,东字是"木"字中间加上一个"日"字,比喻太阳从东方树林里冉冉上升,呈现出逐渐升发的状态。因为东方为太阳升起的地方,朝东可以升发人的阳气。到了晚上,西方意味着收敛,而睡觉正是藏精气、养阴的好方法。晚上人的精气神收藏后睡到自然醒,此时也代表人的阴液充盈了,阴阳相摄,早上起来通过站养生桩又能将阳气升发起来,而一阳复始,则万象更新。

种阳法

阴跷穴在人体的前阴与后阴之间的凹陷处(这个部位也叫会阴穴,如下图)。这个穴位与我们头顶上的百会穴(如下图)是一条直线上的,是人体精气神的通道。它统摄着真气在全身正常运行,维持体内阴阳气血的平衡,是人体生命活动的要害部位。所以说,阴跷穴发生作用,连带阴跷脉,在脚跟一定会有感应。其实何止脚跟,全身都有感应。

种阳法和站养生桩

阴跷穴如何保养呢?实际上,激发阴跷穴最大潜能的方法就在静坐的时候。

  静坐的姿势,是所有的门派共同的,道家、佛家,都是一样。每天静坐15~20分钟,不要追求身体的反应,一切顺其自然。待用功日久,真气充裕以后,就会感觉腰间像有个暖水袋捂着一样,热乎乎的,异常舒适。这时只要把这似有还无的一物以意送入阴跷穴即可。不要纠缠什么腰间到阴跷的路线,更不要琢磨路线的宽窄。人身原本就是处处贯通,并不存在什么特定路线。只要一闪念,腰间热力便已到阴跷,如同在山中一叫,四处都有回声。

  当真气已经灌注到你的阴跷穴时,会感觉像小草发芽般有微微的动感,说动却不对,又像是下小雨时阴阴静静的光景,那种感触非动非静,在动静之间。只要阴跷中感觉一到,你就不要去管它了,只安安稳稳地坐下去,阴跷中的感觉自然会反射到全身。这时全身如泡澡般舒泰,腹内的感觉好像刚饮了酒,这是精气神在蒸腾互化,此时只管静心享受,自然就有源源不断的阳气升起,这便是古人不传六耳的种阳法了。

  阳气起于足五趾之表,阴脉者集于足下,而聚于足心,故阳气盛则足下热也。

   ——《黄帝内经·素问·厥论》

你可能想看: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