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养生 > 正文

杨式太极拳内功理法(一)

杨式太极拳内功理法

作者 魏树人

由“学太极”由网络文章及PDF文档整理

【编者按】

有关“《杨式太极拳术述真》系列之一内功理法(魏树人著王洁助编蓝清雨整理)”的网络文章很少,而PDF文档缺张少页,很难寻找到完整的描述。为方便自己学习和理解“杨式太极拳内功理法”,故将网络文章、PDF文档中有关章节汇编在一起,由于自己打字水平太差,错误不少,敬请谅解。

我认为这本书很好,愿与太极拳爱好者分享,如愿意更深入了解全文的,可从下列文章参考。我就是从下列文章中汇编的(网络文章太凌乱,读者可以自己搜寻。):

1.杨式太极拳术述真系列之一-内功理法

2.杨式太极拳术述真系列之二-行拳心法

3.杨式太极拳术述真之三-拆架拆手

4.杨式太极拳术述真系列之四-内功修炼法

5.杨式太极拳术述真之五-内功劲法

6.杨式太极拳述真:珍品书

7.杨健侯太极拳专有名词释义

8.杨健侯秘传太极拳内功述真

第一章内功理法释要

练习太极拳必须要内外兼修,融阴阳一体。欲求太极内功,必须先掌握符合太极拳原理的练习方法。内功理法是培养神意气的必由之路,所以传统太极拳的行拳走架即讲究身形手势,要注重内功理法,两者决然不可分割。

有很多学练太极拳者因循一种不正确的习拳方式,既先学套路,待套路熟练之后在探研理法,孰不知恰是在如此反复习练毫无理法的空拳架过程中,身形手势已经认同了僵懈有力的错误运动方式,待到想要探究理法时,这种含有僵懈之劲的运动方式已然积习成弊,铸成了很难排除的障碍,以至与日后虽长期盘拳,内功却也不能运化,更无法企及豁然贯通的境界。先师传留下来的正确教拳方式是从一开始就讲明拳架理法,注重以理法引导身形手势的正确运行。拳架之理法对各个部位都有明确的指导意义,遵照先辈传留下来的宝贵经验循序而进,才能尽快步入正轨以求深造。杨氏太极拳注重内外兼修,要求每招每式中都要有术,术又必须由招式通出。招与术互相依存而相辅相成。不可以先练招后学术,亦不可先学术后练招。初学时外形招式通过模仿会先掌握,而内功理法由于看不见,摸不着而不易得其要领。因为在初学阶段神意气不听人的意识调遣,招与术的融通不可能一蹴而就。所以学者首先先要注重在理法上悉心研究。

拳架中的每招每式的演练都要作到拳论所说的“意在先”,自始至终都要以意念引导形体的运行,绝无片刻只在走“空架子”。譬如当“起式”尚未抬手之际,而由静极生动的起式意念早已开始在周身酝酿,使各部位的内功理法依序到位。

当拳架练习进入中级阶段后,理法颇为繁多,每招每式都有一种固定的理法,此式与彼式间的理法又能相互变换和衍生。当进入较高层次后,理法的互蕴互变是自然产生的,无须大脑思考。先师曾讲,在演练拳架时,招与术相互配合到能随心所欲时,会自然演变出现一种奥妙。全体透空,无我无为之境界是从培养手与腕的柔软开始,一举一动要完全依赖拳架理法的引导,而后方能逐步进入松散通空的阶段。

故特别提醒有志学拳者对拳架理法必须认真探索和理解。以下择要介绍拳架理法,并通过正反两面的文图对照形式,加深读者的印象,以免习拳者误入歧途。

第一节悬顶

关于“悬顶”,拳谱中有“虚领顶劲”“顶头悬”“百会上顶”等讲法。

先师教拳从来不提上述讲法,只讲解秘传的要领:“后脖颈蹭衣领”。

蹭是颈项松直,微微旋动着向后轻贴衣领.在劲蹭衣领的过程中,颈椎渐渐趋于正直,身体姿势亦会自然中正,在达到立身中正的一瞬,周身会忽然间“一定”,头部识得其中,自然神清气爽,轻松舒适得恍如乌有一般.头部轻松的感觉会令心中舒畅,而内心的舒适感又会自然流露到颜面上,现出微微启唇的笑意,如此周身内外都处在怡静,平和的意境中。经常注意使后脖颈蹭衣领,可以保持任督两脉的经气畅通,气通则血行,从而消除大脑供血不足,颈项长年酸痛,玉枕不通等痼疾(图1)。

如果不能正确理解颈部松直与头正之间的关联,意识不到头部不正对于拳势以及身体的危害之甚,就会听任头部在不留意间俯仰成弊。

如下颏过于回收,会令头部低垂,颈前受压,呼吸受阻,血液循环不畅,导致精神萎靡不振(图2)。

头部上仰则会令颈后受压,内气只能回旋于夹脊与尾椎之间,而不能贯通玉枕。三关不通则颈项酸痛不适,头部发憋,发胀,甚至导致眩晕等疾患(图3)。

惟有作到了颈项松直才能使头部中正安舒,这在理法中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第二节眼神的运用

初级功法:

初级功法中的眼神,要结合意气的集散,眼神的运用要配合形体动作和意气走向的一合一开而一收一放,使周身内外上下皆一致,神意气相合。须要说明的是,眼神的收敛、展放与眼睛本身的睁大眯小无关,而是体现在视线所及的轨迹上,以意领气向前延伸和向回含收的运行变化。当眼神向前延伸时,要将眼中的内气从两眼的外角松弛地放射出去;回收时是将放出去的眼气由茫然一片的视野中渐渐向中间聚拢,再由眼部正中尽收眼底。经常进行这种一开一合的眼神锻炼,可以补充眼部的营养成份,对提高两眼的视力;焕发双睛的神采会大有裨益。

进入中级阶段:(以下为“内功理法”文章:第二节眼神)

正确掌握了颈项松直的理法,头部便会空空如也,眼神自然能做到视而不见,并牵连到两耳也听而不闻。头部轻松的感觉会使内在的精神舒畅地流露到颜面上,现出微微笑意。

不要把眼神的视而不见不见误解为凝滞,似一潭静水般没有流动和变化。眼神的出入自然与心意相通,使神气产生开合变化。将眼神作用融入拳架动作之中时惟要留意,眼神之出时必伴之以入,眼神之入时必定随之以出,如此出入相间、循环有致,才能真正做到眼神的运用阳中有阴,阴中有阳,阴阳相合。(图4)

当眼神内敛或内视时,并不牵连着眼睑(粤音:检,眼球前的软皮肌肉组织,边缘长有睫毛,可以保护眼球。)下垂而闭目或眯起眼睛不往前看;当眼神凝视一点时,也并非用力努目。如果不能正确地利用眼神,则会导致两眼努得酸痛,非但于养生无益反而有害。

做到初级、中级功法中对眼神的要求,才能理解二目廓视之奥妙。

第三节虚腋

人们练拳时通常只注意沉肩,却往往忽略虚腋。误以为肩向下沉坠就是肩部的正确动作。其实有意使肩下沉会导致肩头在向下抻拉之力的作用下颇感沉重与疲劳。

关于虚腋,先师所传秘法是"腋下夹着两个热馒头"。对此,先师曾举日常生活中的例子细心地点拨道:当你从刚蒸好的热气腾腾的笼屉里往外抓馒头时,那一瞬间的手形与态势就是对虚腋要领的生动诠释。这时手上拿捏的劲道分寸感极强,因为再紧一分就烫手,在松一分馒头又拿不起来,同时也迫使你的手形非要保持若即若离、恰倒好处地虚拢状态。

"腋下夹着热馒头",既浅显又形象地说明了虚腋在松开的同时又相合的那种寓对立于统一之中的奇妙腾虚劲势。盘拳时始终想着两腋下夹着热馒头,则两肩,两臂的内气自会腾然畅行。久习之后便会习惯成自然,虚腋的形成便不必再人为地操作(图5)。

错误地使两腋离开,会导致两肘翘张和两肩僵紧,内气因此手阻。两腋不虚,两臂就会紧贴躯干:肩松不开,内气便会受憋难通(图6)。

第四节肘坠腰圈

真正理解了悬顶与虚腋的作用和意义之后,就能正确地处理和体现两肘与腰圈间的关系。其关之要领为“肘意坠向腰圈”。所有太极拳的动作都是肘离腰圈最近,肘意坠向腰圈之后才能做到内外相合、以肘带腰或以腰带肘演练拳架,从而形成躯干与上肢动作的协调一致与默契配合(图7)。

腰圈是肘的后援,肘的运行始终离不开腰圈的支持和援助,否则,手臂的动作与周身不合,上肢的动作势必流于空泛,导致整体姿势的虚浮之弊。

肘意与腰圈相互配合,肘自会适度张开,不会内夹躯干和形成九十度死角的现象。

你可能想看: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