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 > 正文

访谈|黑水虻有望部分替代鱼粉,在水产饲料中的应用前景广阔——访...

访谈|黑水虻有望部分替代鱼粉,在水产饲料中的应用前景广阔——访...

简介:王国霞,硕士,研究员,现任水产研究室副主任。主要从事特色水产动物营养需求、昆虫原料开发与应用、稻渔综合种养模式等方面研究与应用推广。广东省产业技术体系饲料创新团队岗位专家,省12316三农信息服务平台专家,省、省企业和广州市农村科技特派员及广州市乡村振兴“百团千人科技下乡”专家、农业农村部全国饲料质量安全监管专家等。主持广东省科技攻关、广州市科技计划重点研发专项、省海洋渔业局重点和省农业农村厅推广及横向委托项目等 50 余项。获中华农业科技奖一等奖 1 项,广东省科学技术二、三等奖各1项,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奖一等奖 3 项,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奖二、三等奖各 1 项;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学术论文 40 多篇,参编著作 2 部;获授权专利 5件;参与或主持制订省地方标准和团体标准 10 个。

近年来,我国大力实施豆粕减量替代行动,这不仅是饲料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更是促进养殖业节粮降耗,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豆粕减量替代要求增加非常规蛋白饲料资源的开发,促进动物屠体和餐桌剩余食物的饲料化利用。黑水虻是一种营腐生性质昆虫,取食范围广,生物量大,世代周期短,能将有机废弃物快速转化成为高附加值生物物质,可作为一种优质的饲料原料,是豆粕减量替代的重要方向之一。为了解黑水虻在水产饲料中的推广应用情况,《广东饲料》近期采访了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动物科学研究所水产研究室副主任王国霞研究员。王国霞研究员具有丰富的黑水虻的饲料产业化开发与应用推广经验,她作为核心骨干参与的项目“新型黑水虻昆虫饲料的开发及其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推广”目前累计推广黑水虻原料约 4 万多吨,累计生产推广黑水虻新型饲料 50多万吨。现将采访内容整理成文,以飨读者。

1 最具开发前景的新蛋白源

《广东饲料》:请您简单介绍一下黑水虻。

王国霞研究员 (以下简称“王”):黑水虻又称亮斑扁角水虻,生命周期分为卵、幼虫、蛹、成虫 4 个阶段,是一种完全变态昆虫。黑水虻在幼虫阶段具有食谱广、食量大、繁殖迅速、营养价值高、安全性高等特点。作为营腐生性质昆虫,黑水虻在自然界中以动物粪便和腐烂有机物为食,因而拥有巨大的有机废弃物处理潜力。目前,利用餐厨垃圾可以实现规模化养殖黑水虻,其养殖周期短、虫体产量高,是一种潜在的饲料蛋白质和脂肪源。《广东饲料》:请您介绍一下黑水虻的营养价值。

王:黑水虻的营养成分含量会因饲养培养基底物的不同而有所变化。研究表明,黑水虻幼虫营养均衡全面,具有高蛋白、高脂肪的特点,其氨基酸含量与鱼粉相似,含有动物所需的多种氨基酸、脂肪酸。此外,黑水虻幼虫还含有天然的抗菌物质以及丰富的甲壳素和微量元素等,若作为水产动物的饲料原料或饲料添加剂,可以促进生长、改善肠道健康、增强免疫力和改善肉质等作用。

《广东饲料》:根据您的研究,黑水虻在水产养殖动物上的应用效果如何?王:饲用黑水虻作为一种可持续性饲料原料,饲用价值较高,可用于替代部分鱼粉或全部的豆粕。目前,黑水虻及其产品已经应用于水产养殖中,如在凡纳滨对虾、蟹、鲈鱼、乌鳢、黄颡鱼和蛙等养殖品种中已经有养殖和饲料企业应用。整体而言,黑水虻在水产养殖动物上的应用效果是正向的,包括促生长、替代部分鱼粉、降低饲料系数、提高抗应激能力方面都有比较好的效果。

《广东饲料》:研究黑水虻,最吸引您的地方是什么?

王:黑水虻作为一种最具开发应用前景的新蛋白源,是解决我国大豆、鱼粉短缺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并且能够解决日益增长的废弃有机物环保问题,做这个事情所谓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2023 年 3 月 12 日,麦康森院士在首届 A+水产饲料高峰论坛上提到,全球一年可产生 13亿吨生物垃圾,按理论计算,13亿吨生物垃圾可生产 6.5 亿吨黑水虻,在水产饲料领域潜力巨大。但目前针对黑水虻的研究还不够深入,主要集中在粗蛋白和粗脂肪等常规营养成分含量及在部分鱼虾中的研究,在功能性物质的挖掘及作用机制、黑水虻产品的优化应用和黑水虻前端养殖等方面的研究还有所欠缺,需要我们进一步探讨。

2 应用价值有望逐步凸显

《广东饲料》:黑水虻部分替代鱼粉可以降低饲料成本吗?经济性如何?王:黑水虻在水产饲料应用方面主要是替代部分鱼粉和部分添加剂,目前黑水虻价格优势不大,产量也不大,全国一年的产量估计 5 万吨左右(按照干虫计算),限制了其使用。但如果使用黑水虻配方合理,在部分特种水产饲料中还是有一定综合经济效益的,尤其对虾料。长远来看,鱼粉资源会慢慢变少甚至枯竭,价格会随之水涨船高,到时黑水虻的替代优势会得到凸显。此外,随着黑水虻的产业化发展,前端养殖成本也会逐渐降低,这是一个此消彼长的过程,达到一个平衡的临界点时,经济效益就会凸显。最关键的是黑水虻是一种可再生资源,可以不断生产产生。

《广东饲料》:黑水虻直接投喂需要注意什么?存在什么风险?

王:黑水虻幼虫含有甲壳素,直接投喂鲜虫不利于养殖动物的消化吸收。但少量直接投喂对消化吸收的影响不大,一些养殖品种适量补充鲜虫或者冻鲜虫,可以提高动物的免疫力。如果是少量投喂,打浆拌料的效果会更好,有利于消化吸收。直接投喂新虫还可能存在有害菌感染等生物安全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

《广东饲料》:请您介绍一下黑水虻目前的推广应用情况。

王:目前关于黑水虻在饲料中应用的讨论是比较多的,但由于产量不稳定,黑水虻无法长期稳定供应给饲料企业,加上价格比较高,限制了黑水虻的推广应用。黑水虻除了高蛋白、高脂肪以外,它还含有月桂酸、抗菌肽等功能性物质,在特种鱼虾功能性饲料的开发应用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我参与的项目“新型黑水虻昆虫饲料的开发及其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推广”目前累计推广黑水虻原料约 4 万多吨,累计生产推广黑水虻新型饲料50 多万吨,其中应用于特种水产配合饲料 47 万多吨,占广东特种水产饲料的 30%左右。

3 多方合力助力产业化发展

《广东饲料》:未来黑水虻可以在水产饲料中广泛应用吗?有何限制因素?

王:有可能,但目前还存在一些限制因素。政策上,黑水虻需要通过安全性评估并被录入《饲料原料目录》,这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技术上,黑水虻产品在不同水产品种的应用技术需要细化方案,将理论基础结果优化转化到应用技术中;成本上,目前黑水虻养殖的规模化程度不够,成本偏高,相对鱼粉没有优势。最终,黑水虻产品在水产饲料中的应用需要通过饲料企业落地,而高油脂的餐厨垃圾饲养的黑水虻幼虫脂肪含量比较高,高达 30%~40%,这会限制黑水虻产品在水产饲料的应用,需要通过脱脂降低脂肪含量。

《广东饲料》:黑水虻产业化发展存在哪些问题?说说您的看法。

王:作为一个新兴产业,虽然黑水虻规模化生产还面临诸多问题。但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科技工作者和企业关注黑水虻,从自身生物学特征、育种、养殖到应用研究及推广应用等各方面都有人研究,相信通过各方面的合力,黑水虻的产业化发展会不断取得实质性突破。需要注意的是,黑水虻产品的安全性不容忽视。需要制定黑水虻行业市场准入标准,加强黑水虻产品质量监管,唯有安全稳定可靠的产品质量才能打开黑水虻饲料化利用的广阔发展前景。

《广东饲料》:谈谈黑水虻替代鱼粉的意义。

王:黑水虻替代鱼粉的意义是多方面的。首先是有利于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性发展,鱼粉是水产饲料的重要原料,面临短缺问题,黑水虻将是很好的替代品。其次是变废为宝,利用有机废弃物生产黑水虻,保护环境的同时生产生物资源,一举两得。再者,可以降低我国对进口鱼粉、豆粕的依赖,保障粮食安全。最后,减少鱼粉的使用可以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海洋生态。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