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仅供学习、参考,不能替代医嘱和处方。文中所述配伍、方剂,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
本文理论依据:《中医基础理论》、《中医方剂学》、《中药学》
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有人跟我说,文老师,中医的理论太难懂、太抽象。
我却想说,中医最质朴,最形象。只要是一个中国人,经过努力,都会能很好地学习它、理解它。
比如说,中医有一个讲法,叫做“脾为后天之本”。这个话,一点都不玄乎,很容易理解。
我给你讲个真实的医案故事。
话说有这么一个女子,年26岁,医案记载姓范。
她什么毛病呢?就是最近这半个月来,不断地心悸心慌。
事出有因。原来,在半月之前,此患因为受凉,不慎导致急性腹泻。
经过治疗,她拉肚子的事儿很快就好了。
但是,从那以后,她就不断觉得胸闷、心慌,心悸,心前区不舒服。晚上睡觉,还比较多梦。
心电图检查,提示室性早搏。
怎么回事呢?经过别人的介绍,她找到了周仲瑛前辈。
周仲瑛,我们国家的中医泰斗,曾经是南京中医学院的院长。感兴趣的朋友,你可以去查阅一下他的学术生平。
刻诊,见患者脉象细弱,舌苔薄腻。
细问得知,自从上次急性腹泻以来,她就便溏不实,食欲不好,偶尔胃脘隐痛。
当时,周仲瑛前辈就说了,这显然是该做的事儿,没做完。
于是,他老人家提笔书方一首。但见——
制附片5克,炙甘草5克,干姜5克,党参12克,焦白术10克,石菖蒲10克,丹参10克,砂仁3克(后下),炙远志5克,白檀香2克。
所有这些,水煎服,一共开7剂。
结果如何?患者服用以后,胸闷、心悸、心慌之感几乎没有了,夜里睡眠转安,胃部不疼,大便不溏。但是,胃里头稍有一点痞闷之感,吃饭食欲一般。
这时候,原方中去掉远志,加入生山楂10克,继续调治。最终,患者诸症悉平,完全恢复正常。
这是周仲瑛老师早年的一张验案。我给你叙述完了。它的初诊时间,是1988年的9月17日。
这里是什么道理呢?
一句话,脾胃,为后天之本。这个女患者,后天之本没有保养好,导致心脏机能受损。
你看,她半个月前,曾经因为受寒,导致急性腹泻。
寒邪,是伤阳的。脾阳受损,运化失常,她就腹泻。这个没啥好说的 。
很快,患者经过治疗,腹泻被止住了。但是,她脾阳受损的局面,依然没有完全改变过来。
怎么知道没改变?你看此人就诊当时,胃脘偶尔隐痛,食欲不振,便溏不实,苔腻。这很显然,还是脾阳受损,运化失常的状态,只不过,当初作为主要症状之一的腹泻,被缓解了。
脾阳不足,脾就不能很好地履行职责。我们说了,脾为后天之本,属土。世间万物,哪个能离开土壤的哺育?同样,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也都离不开脾的滋养。脾所生化的气血,是包括心脏在内,所有重要器官运转的必需原材料。
具体来说,我们的心,要想正常工作,就离不开一个叫做“宗气”的东西。宗气,贯心脉、司呼吸。宗气充足,心脏运行才正常。
宗气,从哪里来?一部分是天地清气,一部分源于脾胃化生的水谷精气。现在,脾阳不足,运化失常,宗气的生成自然受损。那患者的心脏,肯定不能正常工作。所以,医案里的女子,就心慌、心悸、胸闷、睡眠不实呗。
那怎么办?重点,在于进一步恢复脾阳。别看她腹泻止住了,但健脾的事儿,还得接着做。
来看看当时周仲瑛前辈的方药——
制附片5克,炙甘草5克,干姜5克,党参12克,焦白术10克,石菖蒲10克,丹参10克,砂仁3克(后下),炙远志5克,白檀香2克。
这个配伍,显然是附子理中汤的加减。干姜、白术、党参、甘草,是理中汤。配上附子,就成了附子理中汤。其中的附子和干姜,可以补益脾肾之阳。白术和党参,用于健脾益气。如此,脾阳受损的局面,可以改善。
在这个基础上,用丹参活心血,用石菖蒲、远志开心窍,用白檀香宽胸理气,用砂仁理气和中。
这样,患者的问题,才得到根本性地改善,实现心脾同治,标本兼治。
你看,脾为后天之本,这个话,一点都没说错吧?
生活中,和医案类似的患者,还是不少的。不瞒你说,文老师就是其中之一。从前,文老师脾胃不好的时候,常常有心慌心悸之感。后来,我不断想办法健脾益气,在消化状态转佳以后,心脏的不适感,也消失了。文老师本人,就是健脾以养心的受益者。
在这里,文老师呼吁,平时总觉得心慌心悸、心前区不适、倦怠乏力的人,应该反思自己的脾胃,是否处于一个较好的运行状态。如果出现诸如便溏不实、脉细、食欲不振、胃脘不适,每天多次排便等现象,或者有过反复多次的急性腹泻病史,我劝你要及时看中医,在中医师的辨证指导下,以健脾为主,综合调理。要知道,脾气受损,心气就会受损,这是千真万确的道理。
另外,也请你感知:中医的很多道理,是质朴而易懂的。它没有半点玄乎的东西,一字一句都源于临床,源于生活。把中医学看成是玄学的想法,是错误的。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