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养生 > 正文

立冬,中医里的二三事

诗日:北风潜入悄无踪,未品秋浓已立冬,又是一年寒岁至,更深月落满河星。立冬来了!

立冬,二十四节气之一,这时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西北方位,太阳黄经达225°,于每年公历11月7-8日之间交节。立冬是季节类节气,表示自此进入了冬季。立,建始也;冬,终也,万物收藏也。立冬,意味着生气开始闭蓄,万物进入休养、收藏状态。其气候也由秋季少雨干燥向阴雨寒冻的冬季气候转变。

这是一个特别的节气,它的到来代表冬天从此开始。在它这里,自然界与人体悄悄发生了很多事,有的我们知道,有的不知道。

民国名医彭子益将大自然的四季代表了阴阳运动的升浮降沉的时间划分,春升夏浮,秋降冬沉。正所谓秋收冬藏,这个“藏”就是前提就是自然界中的阳气开始沉淀,开始蛰伏。立冬就是“藏”的开始。说通俗点就是阳热由秋天的下降变成了沉入土下的水中,地面上由凉转寒,地面下则由变得温而热。这个时候感觉最深的是矿工了,他们夏着棉衣,冬则赤脚,这是由于地表之下冬暖夏凉的原因。不得不说,矿工们过着反自然的生活,辛苦而让人悯怜。很多矿工都有肺或肾的疾病,除了多尘作业环境外,还与这样反自然的工作规律有关,这往往会打乱身体的阴阳运动,迫使身体强行在地面和地下不断地调整,严重的消耗身体的阳气,所以矿工大多体内容易积寒。

内经讲: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所以根据这样的自然特点,养生家们从立冬起开始忙于滋补身体藏阳气了。冬天养生要学会“藏”得住,不要拼命的消耗,从生活作息的早睡晚起开始,到节制房事以藏精,到调节饮食以藏“阳”,动物们冬眠就是这个意思。如果不这样养生,那么到了春天就会痿厥,那个时候别人都春暖花开,而不冬藏的人则萎靡不振。

大家都在为过冬作准备时,青海、甘肃、四川、湖北种植大黄的药农却开始忙起来,因为大黄就是在立冬前后采挖的,而制半夏的制法也是立冬后进行。对了,还有个怀牛膝也是立冬后采挖的。当然还有很多中药材是立冬采挖的,如白术、天麻、桑白皮、土常山等,不胜枚举。

所以不要小看便宜不起眼的中药,这都是药农们辛苦劳动的结果,他们的付出带给更多人带来健康。

立冬在人体对应右足,阳气都往下沉降了,这个时候如果要使用针刺的办法去治疗疾病的话,不应当在立冬当值之日去针刺右足的部位。这样会损伤人体的阳气。内经讲“言身形之应九野也。左足应立春。。。。。右足应立冬,其日戊戌己亥。。。。凡此九者,善候八正所在之处。所主左右上下身体有痈肿者,欲治之,无以其所直之日溃治之,是谓天忌日也。“,这段话的意思就是,要懂得八个节气各当于什么方位,知道它们与人体左右上下各部相应的情况。如患痈肿病而准备治疗,不可在其所值之日进行针刺,这就是所谓天忌之日。

看来古人十分讲究天人合一的道理,把人与大自然的运动变化息息相关起来。

古代很多医家擅于利用节气的变化为制药,如《囊秘喉书.附录》一书中,有个药方叫黑吹药,是一种用于吹入患处,治烂喉痧的药粉,其组方包括:辰砂2钱,元寸3分,西黄3分,月石3分,琥珀5分,珍珠2分,玄明粉2分,冰片1钱,皂荚5荚(煅灰,去筋子),灯草灰少许,方八30粒(煅黑存性),制猪胆6钱,肉灰5分。

这个组方中的制猪胆就很特别,将川连、僵蚕、月石、青黛、雄黄、牙消、白矾、薄荷各五钱,研细末,用雄猪胆四个,将胆汁和药拌匀,仍纳猪胆壳内,立冬日放地坑中,春分日取起,再研入药。至于为什么要这么个制法,为什么一定要立冬日放地坑中,书中就没有细说。显然这种制药的做法与彭子益所讲的立冬自然规律有很大的关系,取立冬始藏之意,也取冬天地下的潜阳之气。

在立冬日制药的例子常见于古代,如《疡科选粹》中的解毒如神散,《寿世保元》的全生保安散,《良朋汇集》的保婴稀痘方,《经验奇方》的仙传惊风丸等。

立冬后,人体的脉象也发生了变化,《金匮》云:寸口脉动者,因其王时而动,四时各随其色,非其时,色脉皆当病。所谓色脉就是面色与脉象,脉象分四时,有春、夏、长夏、秋、冬等脉象,立冬后摸到的脉象是微沉的,而人的面色是对应冬天是微黑(相比自己以前三个季节),如果脉象与面色对不上,那么就叫做”非其时“,就是身体有问题的表现。

如此看来,老祖宗们还十分注重利用天气变化的特点来诊断人体的疾病,不得不令人佩服。

立冬,在南方广东则开始啃甘蔗的时候,在北方正热腾腾的吃饺子,而李白则写下了“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这样诗句以表达冬天的来临。

天地运作,万事万物法天法地,中医亦如此。

你可能想看: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