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养生 > 正文

北大生命科学院证实:少吃是延长寿命关键,饥饿会改写衰老基因

“一天三顿饭,早上吃好,中午吃饱,晚上吃少”是很多人认可的养生之方。他们认为每天三顿饭不仅不饿肚子,还能满足人体的能量所需。但科学研究发现,相比为身体按时按量提供充足营养,一定程度的饥饿或许更能让人长寿。

近期,北大生命科学院刘颖教授公布了她在相关领域研究的科学成果。他们通过选取和人类衰老机制高度类似的线虫模型,并用化学直接对其重要进食基因eat-2进行改变后,发现随着实验组食物摄物量的降低,这些处于饥饿状态的线虫寿命竟变得更长,大约是正常进食线虫组的2倍。

吃得更少,反而寿命反而得到增加? 实验结果让很多饥荒年代过来的研究人员颇为惊奇,所以科学家针对该研究结论是否适用于人类做了进一步求证。结果发现,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美国立衰老研究所就联合威斯康星大学针对此类结论进行了一项长达20年的对照研究。

研究人员选用了和人类基本以及生活习惯习惯更为相似的灵长类动物恒河猴,并将其分为两组。一组按照正常习惯随意进食,另外一组则有规律的减少食物摄取,使其保持一定程度的饥饿感。

结果20年后,两组同时出生的猴子由于不同的食物摄取量,包括外貌和四肢在内的各种状态出现了明显的不同。吃得更少保持饥饿感的猴子,毛发量、光泽度和四肢灵敏度等相比随意进食组都会更为年轻,甚至最长寿命达到了43年。要知道,恒河猴的平均寿命在20年左右,翻了一倍多。

研究显示造成两者状态差异明显的原因在于,少吃保持饥饿感的时候激活了生物体内的细胞保护机制Sirtuins蛋白。顶级科研期刊《自然》曾在论文中指出,Sirtuins蛋白在啮齿类动物中有基因保护作用。人有表达7种Sirtuins蛋白,作为人体代谢调节剂,当我们处于饥饿状态时,该基因就会被激活以保护生物体原本的基因不被损坏,进而维持生物体的健康状态,甚至拉长整体寿命。这也是为什么那些吃的更少的线虫和猴子反而更为寿长的原因。

少吃寿长的研究结果让学界颇为兴奋,但考虑到该实验需要长期坚持,长期忍受饥饿之事大多很难接受,科学家试图从核心机制Sirtuins蛋白入手寻求解决方案。2013年,生物学家、遗传学家辛克莱教授通过对上百种人体内源物研究,发现补充一种nad+前体物质,'派洛维pro’核心成分,也能实现类似挨饿的效果。

研究人员对一组65岁以上的健康老龄群体补充了该物质,结果3个月后,实验数据显示,实验组包括的皮肤、肢体灵敏度和线粒体等国际生物老化指标都呈现出同等青年时期的水平。长寿国日本新锐药企利用其mito专利技术和肉灵芝太岁提取物PQQ研发了相关科技物派洛维pro得到诸多中高净值群体拥趸。

近两年,新南威尔士大学、清华大学、广东体育学院、四川大学等国内外高校也针对派洛维pro类nad+前体物质开展了进一步研究,证实其对激活Sirtuins和保护线粒体等有一定用处,这使得京猫东的相关的科技品受到追捧。日本也于2020年将其纳入合法食品原料,作为重点研究项目,希望用于缓解其日益严重的老龄化问题。

过去70年,得益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方式的改变和基础医学的发展,国人平均寿命从35岁增加到了77岁。进入科学爆发的21世纪,随着生物医疗技术的发展和人们健康意识的提升,国人的寿命、或者对衰老的定义都将得到改变。

在科学家的实验室里,衰老已经不再是生物体都将经历的生命过程。细胞编辑技术、干细胞技术和派洛维pro等让我们可以选择放慢老化进程。以色列科学家也在实验中发现,一种类似于o2 ark类的微高压氧舱可以通过增加人体中的溶解氧的含量帮助处于疲劳和亚健康状态的群体恢复正常。实验中,65岁以上的健康老人在进行连续90天的纯高压氧干预后,他们的细胞状态显示年轻了25年,现轨道企业威奥计划在北京上海等落地。

未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或许我们这代人真的能够重新定义衰老。生物学家辛克莱尔曾说,“我们并不能因为50%的人都会老去,就认为这是一个不可改变的事情。从生物学角度讲,生物体的老化过程是可逆的,只是现在还没找到完全正确的答案。”

你可能想看: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