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年以来市场持续调整,大家也开始频繁看到一些“底部”名词:
情绪底
政策底
市场底
不少小伙伴很是疑惑,“底”还分这么多种类吗?谁先谁后?底来了之后就一定会涨了吗?今天的投顾课堂,我们就和大家聊一聊:
这三个底该如何判断?
先和大家解释一下这三个底究竟是什么意思。
什么是政策底?主要是指在市场持续下跌时,政府出台一系列组合拳“救市”。一般来说,“政策底”的确认通常伴随着政策组合拳的持续出台,包括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资本市场相关政策。
政策落地上,往往货币宽松先行,而财政政策和资本市场政策的持续发力是构筑“政策底”的重点。
大家还记得3月16日那个大奇迹日吧,当天就是因为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召开专题会议,会上就当下的经济形势和资本市场问题发表了最新的讲话,极大提振了市场信心。这次会议也被视作是政策底出现的信号。
而所谓的“情绪底”,就是指市场主要投资者对于市场后续走势已经极度悲观,说简单点就是大家对后市不看好,已经不想再“买买买”了。
情绪底虽然比较难量化,但我们也可以根据一些数据来跟踪。比如证券市场新增开户人数和公募基金新发认购情况。
2022年开年至今,公募基金新发遇冷,1月A股新增投资者同比增速创下近5年新低。因此,很多观点都认为,A股的“情绪底”可能已基本具备。
至于市场底,是指市场在一段时间内下跌趋势走完后,形成的一个低点指数,它是过去一段时期内真正的最低指数。
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市场底是“真”底。经过了政策底的出现,但市场仍然持续杀跌的趋势,到最后市场终于跌“麻”了,跌不动了。
而这个低点出现后,得到了全市场的认可。无论是乐观的,还是悲观的投资者,都愿意开始再次参与这个市场。
不过要注意的是,“政策底”确认后市场往往出现反弹,但市场底部的构筑往往不是一蹴而就的。
这就引申出大家第二个常见的疑问:
从政策底到市场底,要多久?
从A股历次筑底行情统计来看,市场一般呈现“政策底—市场底—盈利底”的时间规律。
回看市场发现,“政策底”通常领先于“市场底”1.5-3个月:
2008-2009年“政策底—市场底—盈利底”分别出现在2008年9月、10月和2009年3月;
2015-2016年“政策底—市场底—盈利底”分别出现在2015年7月、8月和2016年6月;
“市场底”不一定领先于“盈利底”:2012年盈利底早于市场底3个月;2018年盈利底与市场底同步。
(资料来源:《华西证券李立峰:A股历次筑底有何特征?》)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