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 > 正文

晓苏:小说要转三个弯

作者:晓苏来源:湖北日报

小说的写法多种多样,这取决于小说家的思维习惯和审美趣味。我写小说,喜欢情节曲折生动一点,喜欢意蕴丰富多义一点。所以,无论是故事情节的安排,还是主题意蕴的开掘,我都喜欢转几个弯,至少要转三个弯。
《老婆上树》是我近两年自己比较满意的一个小说。在这篇小说中,我也转了三个弯。
故事梗概大致是这样的:油菜坡有一户人家,主妇叫廖香。她门口长着一棵又粗又高的柿子树,树上结满了丰满的奶柿子。这地方几乎家家户户都有柿子树,但结的都是瘦小的卵柿子,结奶柿子的树只有廖香门口这一棵。
卵柿子不值钱,奶柿子的价格却是卵柿子的好几倍。
一天,县演讲协会的高会长专门开车来到廖香家门口,要高价购买她家的奶柿子,买去送给市演讲大赛的负责人。
可是,廖香这棵柿子树太粗太高,一家五口人,除了廖香,没人敢上去。廖香苗条,四肢修长,本来可以上树摘柿子,但当地风俗认为女人是不能上树的,否则伤风败俗,还说女人上树后这树再不会结出果实,甚至会死掉。
然而,高会长买柿子心切,一再涨价。面对金钱的诱惑,廖香终于冲破了封建习俗的束缚,不顾一切地上了树。
廖香开始往树上爬的时候,公公、婆婆,丈夫,还有儿子,都是坚决反对的,有的甚至感到气愤。
但是,廖香上树之后,一家人的态度却发生了突变,都为她的安全提心吊胆,希望她赶快下来。丈夫大声喊,儿子哭着求,驼背的婆婆艰难地仰头相劝,秃顶的公公默默地进屋抱出一床棉絮铺到树下。但廖香却没有马上下树,只管胆大心细地摘柿子。摘完柿子之后,一家人稍微松了口气。
可奇怪的是,廖香却没有立即从树上下来。她呆呆地站在树上,出神地打量着树下的家人,看到了丈夫的焦急、儿子的眼泪、婆婆的驼背与慈祥、公公的秃顶与厚道。
廖香突然发现,平时麻木无感的家人,原来是如此的可亲、可爱或可怜。打量完家人,廖香索性又爬上树尖,目光越过公牛岭,看到了在树下压根儿看不到的羊村。
羊村在乡村振兴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黑土屋变成了红楼房,泥巴路变成了水泥道,小汽车在村里穿梭……直到天色已晚,廖香才从树上下来。
下树之后,廖香一边卖柿子一边对高会长讲了她在树上的所见所感。
后来,高会长为了演讲协会能夺得市演讲大赛一等奖,突然灵感来袭,鼓动廖香去市里参加演讲比赛,就讲她上树之后的惊人发现。
廖香在高会长的再三鼓动下去参赛了,果然如愿以偿地获得一等奖。
抱着奖金和鲜花归来以后,廖香完全变了一个人,变成了一个好儿媳、好妻子、好母亲。
没过多久,高会长又鼓动廖香去省里参加演讲比赛,仍然讲她自己的故事。
遗憾的是,廖香这次没能获奖,灰头土脸,败兴而归。回家之后,廖香整日郁郁寡欢,闷闷不乐,神情恍惚。
在一个狂风大作的晚上,廖香失踪了。
一家人四处寻找,后来在高会长的启发下才找到她。
原来,廖香又上树了。
深夜,她一个人站在树上。



从结构布局上来说,我在这篇小说中转了三个弯。
第一个弯,是由旧转新。
如果只写廖香挡不住金钱诱惑,抛弃封建习俗,不顾家人反对,坚决上树摘下柿子,卖了一大笔钱。
写到这里结束,这个作品也是完整的,但无论故事还主题都显然太旧。
于是,我在这里转了第一个弯,写廖香摘完柿子后迟迟不肯下树,因为角度不同了,站位提高了,所以有了新的发现,看到了亲人的爱心和羊村的巨变。
假如到此结束,作品也不算太差,但小说还缺乏弹性,缺乏张力,我于是又转了第二个弯,由小转大。我让廖香走出山村,走进地市,比赛获奖,名利双收而归,回村后完全变了一个人,变得更有爱心,更有家庭责任感。
写到这里,按说可以收尾了,但我总觉得意蕴还比较浅显,单薄,不够丰富,不够深入,于是,我又转了第三个弯,由浅转深。当高会长鼓动廖香再去省里参加演讲比赛时,她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可是,她在省里的演讲失败了,失败回家,心事重重,居然深更半夜又上了门口那棵柿子树。
这么一转,我觉得主题意蕴明显丰富了许多,也深刻了一些。它告诉我们,人生在世,不能只经得住成功,而经不住失败。
形象一点说,比如上树,既要上得去,也要下得来。
还有,成功可能是偶然,失败也许是常态。
至于廖香第二次上树,不同身份、不同背景、不同趣味的读者,也可以进行不同的解读。她或许是精神失常了,或许是在树上进行反思,或许是想继续上树,进一步提升自己,从而获得更大的成功。

你可能想看: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