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 > 正文

第八讲 句子成分·划分节奏

巴蜀辞赋学院楹联班预备课第八讲

句子成分·划分节奏

主讲:辛勤

大家好,上节课咱们学习了词组结构,知道词语结构是指汉语词及短语的构成,包括主谓、动宾、偏正、(可分为定中和状中)、补充、联合、介宾等十几种之多,还要求上下联对应词语的构成方式应该尽可能一致。

常用的词组结构主要有五种:主谓结构、并列结构、偏正结构、动宾结构、动补结构。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是学习句子的成分和划分节奏。

一、句子成分

句子:句子是由词和词组构成的、能够表达完整意思的语言单位。

(一)汉语句子的组成

汉语的句子是按 → 词素 → 词 → 词组 → 句子这样的顺序组成的。如:

无?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词组 词组 词组

动宾 并列 动宾

这一句有七个字,每个字都是单音节语素,也是单音节词。而前六字每两个字又分别组成三个词组:动宾词组“画眉”、并列词组“深浅”和动宾词组“入时”。

又如:

画眉 啼。

↓ ↓ ↓ ↓ ↓↓ ↓

字字

↓ ↓ ↓ ↓ ↘↙ ↓


↓ ↓ ↓ ↓ ↓ ↓

┗┳┛ ┗┳┛ ┗┳┛

词组 词组 词组

偏正 偏正 主谓

这一句也是七个字,但这里的“画眉”是专用名,两个字只有一个语素。“青山”偏正(定中)词组、“两岸”偏正(定中)词组、“画眉啼”。主谓词组。

第一个“画眉”是动宾词组,第二个“画眉”是专用名。

(二)汉语句子的句子成分

1汉语的句子成分有: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

⑴句子的主要成分:主语、谓语、宾语。

①主语:是句子陈述或说明的对象。是执行句子表述的行为或动作的主体。主语主要由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充当。

②谓语:用来说明陈述主语,说明主语的从属或动作。谓语经常由动词、形容词或动词性、形容词性短语充当。

③宾语:表示谓语动词的涉及对象。宾语经常由名词、代词、名词性短语充当。

⑵句子的附加成分

有时候描述或表达复杂的事物、感情,需要对主谓宾这三个主要成分作出限制或修饰。而定语、状语和补语,就分别是主谓宾的修饰成分,也就是句子的附加成分。

①定语:用在主语和宾语前面,对主语或宾语起修饰和限制作用的词语。

定语经常由名词、形容词、代词充当。定语与主语或宾语之间一般有“的”字连接。

②状语:用在动词、形容词谓语前,对动词或形容词起修饰和限制作用的词语。

状语经常由副词、形容词、动词、表示处所和时间的名词充当。状语与谓语之间一般可用“地”字连接。

③补语:谓语后面的附加成分,对谓语起补充说明作用,回答“怎么样”、“多久”、“多少”、“什么地方”(时间、处所、程度、结果)之类问题的词语。

补语经常由动词、形容词、副词充当。谓语与补语之间一般有“得”字连接。

2、句子主要成分和附加成分的关系

⑴定语在主语或宾语的前面,修饰或限制主语或宾语。

①定语限制主语或宾语,表现为主语或宾语是从属于定语的一部分,称为“从属关系”。这种情况下,定语多为名词。如:

题菊香书屋 爱新觉罗·玄烨

不改 青葱色;

仍霏 清净香。

在这个语境下,“庭松”表示“栽在庭中的松树”;“盆菊”表示“栽在盆里的菊花”。即:主语“松”是从属于定语“庭”的;主语“菊”是从属于定语“盆”的。“庭”和“盆”都是名词。

②定语在主语或宾语的前面,修饰主语或宾语:

定语修饰主语或宾语,指的是定语描述主语或宾语的状况,称为“修饰关系”。这种情况下,定语多为形容词。如:

题菊香书屋 爱新觉罗·玄烨

庭松 不改 青葱色;

盆菊 仍霏 清净香。

形形

┗┳┛↓

“青葱色”表示“颜色是青葱的”;“清净香”表示“香是清淡的”。定语“青葱”、修饰宾语“色”;定语“清净”修饰宾语“香”。“青葱”和“清净”都是形容词。

由上可见,从属关系的定语,一般是名词;修饰性的定语,一般是形容词或被形容词化的动词。而定语和主语、宾语之间,一般都可以加入“的”字。有时“的”可以省略。

⑵状语在谓语前面,修饰谓语。

庭松 青葱色;

盆菊 清净香。

上联中副词“不”在句中作状语,修饰谓语“改”,表否定;

下联中副词“仍”在句中作状语,修饰谓语“霏”,表频率。

⑶补语在谓语后面,补充说明谓语。

如:古藤书屋 倪国琏

一庭芳草围新绿;

十亩藤花落古香。

补语成分“新绿”,补充说明谓语“围”的范围;补语成分“古香”,也是补充说明谓语“落”的范围,对仗大气,画面特美。

又如:题涵远堂 爱新觉罗·弘历

西岭 烟霞 袖底

东洲 云海 樽前

同样,补语成分“袖底”,补充说明谓语“生”的方位;补语成分“樽前”,是补充说明谓语“落”的方位。联有同工之妙。

值得注意的是,同一个修饰谓语的状语,处于谓语的前面或后面时,其充当的句子成分也会变化。若把上例《题涵远堂》句改写为:

东洲 云海 樽前落;

西岭 烟霞 袖底生。

单从句子成分上来说,“樽前”就成了谓语“落”的状语,句子成分发生了改变,下联同理。

3、汉语的语序:

语序:指句子成分在句子中的排列顺序。汉语的正常语序,主语都在谓语前面,宾语一般在谓语后面,定语在主语或宾语之前,状语在动词或形容词之前,补语在动词或形容词之后。语序变动,结构关系和意义也随之变动。

⑴句子的划分

主语和谓语是句子的必有成分,通常把一个句子划分为两大部分。

①主语部分:由主语及修饰主语的定语组成,在句子中是被陈述的对象。

②谓语部分:由谓语及修饰谓语的状语、补语以及谓语所带的宾语组成,在句子中说明“主语是什么”或“主语怎么样”或“主语做什么”。

正常情况下,主语部分总是在谓语部分的前面。

(2)句子的语序

1

眼。

这个句子一般分为两大部分:

↓ ↓ ↓

主语 谓语 宾语

↓┗━┳━┛

主语部分 谓语部分

其中,谓语和宾语都列入谓语部分。

如要使句子描述或表达更丰富、更复杂的情况,需要加入附加成分定状补,如把上一句扩充为:

桃花渐欲迷人眼。

这一句诗,给主语“花”和宾语“眼”前面加了定语,给谓语“迷”加了状语。

眼。

加在主语“花”前面的“桃”和加在宾语“眼”前面的“人”,都是定语。

而加在谓语“迷”前面的形容词“渐”(说明“迷”的程度)和能愿动词“欲”(表示愿望),都是状语。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把主谓宾这三种主要成分与它们的附加成分分别归为:

眼。

┗┳┛ ┗━┳━┛ ┗┳┛

主语 谓语 宾语

↓ ┗━━┳━━┛

主语部分 谓语部分

2:松耐寒,若要使句子描述或表达更丰富、更复杂的情况,依然需要加入附加成分定状补,扩充为:江上青松耐岁寒

耐岁寒

定定

┗┳┛┗┳┛ ┗┳┛

定语 主语 谓语

┗━┳━┛┗━┳━┛

主语部分 谓语部分

3:青松四面山围寺

这一句省略了一些词语。完整的句子是(峭拔层峰)四面是青松,高耸入云的群山中包围着古寺。“青松四面”是地点状语。

4山雨欲来风满楼。

这一句省略了一些词语。完整的句子是:山雨欲来(之前),风满楼。所以,“山雨欲来”是一个时间状语,说明谓语“满”的时间。因此,这一句的句子成分划分是:

山雨欲来 楼。

5白云深处老僧多。

这一句意为:白云深厚的地方,老和尚多。或者说:白云深厚的地方,多老和尚。在这个句子中,“白云”显然不是“多”的主语。而是说明,老僧多的地方。所以,“白云深处”是地点状语。

白云深处 老僧 多。

3、汉语句子的语序:

从上述例子可以看出,句子的正常语序是:

①主语在谓语前面,宾语在谓语后面。

②定语在主语或宾语的前面;状语在谓语前面;补语在谓语后面。

③有时候状语可以在句子的开头。通常可以用逗号隔开。

二、句子的断读及划分节奏

什么是断读?指根据句子所表达的意思,我们读一个句子的时候,在组成句子的词或词组之间有一个短暂的停留(也叫停顿、断句)。

我们平时在读联的过程中 ,确定语句节奏有两种办法:

(一)断读的意义

因为汉语的句子是由词和词组组成,而汉语的词和词组又是由若干个字组成。句子要根据句意在合适的地方断读。有时候,断读的地方不恰当,会造成句意不明,甚至句意完全相反。如:

传说古代有一位财主与一位私塾先生签订协议,如下:

无鸡鸭也可无鱼肉也可青菜萝卜不可少不得工钱

因为古代没有标点符号,所以财主和私塾先生分别按照自己的理解对这份契约断读:

先生的断句是:无鸡,鸭也可;无鱼,肉也可。青菜萝卜,不可。少不得工钱。

财主的断句是:无鸡鸭,也可,无鱼肉,也可,青菜萝卜,不可少,不得工钱。

两人的断读得出的是完全不同的理解,不同的条款。所以,断读的意义就是为了正确理解句子,尤其在当今社会,关系到合作双方的利益,不可使用模棱两可的词,更不要有这种侥幸的心态,所以,不论是诗词曲赋作品,都必须使用正确的符号。

(二)断读的方法

断读句子,要在词与词,或词组与词组的交接处停顿。不能把以下词语拆开:

1、断读不能把下列四种词语从中间断开

⑴多音节单纯词

我们在前面已经讨论过,多音节单纯词包括:连绵词和外来语音译。这些单纯词,虽然是由两个或多个字组成,但只有一个语素,而语素是汉语最小的语言单位,一旦把组成单纯词的字拆开,就失去了这个单纯词的意义。所以,断读不能把单纯词拆开。

如:碧济泉清安寺 (金·王寂)

突兀层峰刻削成,嵌空金碧郁峥嵘。

“峥嵘”是连绵词。正确的断句是:

嵌空金碧郁峥嵘。

如果把连绵词从中间断开,读成:嵌空金碧郁峥嵘。显然句子不通,所以,断读的时候不能在连绵词中间断开。

⑵合成词:

合成词是词,不是词组。断读的时候,不能从中断开。如:

如:东山八景并序 其二 方广洞 ·刘玘

丹崖石壁倚层峰,别是人间天一重。

“人间”是合成词。如果断句为:别是人/ 间天一重。是不妥的。

又如:癸卯元日 其一(宋·方岳)

政坐聪明误乃翁,莫将鞭影戏儿童。

“儿童”是合成词。如果断句为:莫将 鞭影 戏儿/童。显然是不妥的。

⑶专用名:

专用名是人物、事物或地域专有或专用的名字。如果把专用名断开,则容易使之失去表示这个人、这个事物或这个地域的意义。

如:民国对联:环川草堂
  
  芙蓉江上占林泉,解组归来,胜境重开摩诘画;
  桃李园中宴花月,飞觞歌咏,良游愧乏惠连诗。

这里的摩诘即唐代诗画家王维的字。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以诗画名盛开元天宝间。人称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惠连即南朝宋诗人谢惠连。惠连十岁能属文,书画并妙。所以,这里的摩诘和惠连是不能分开划分的。

正确的断读:

芙蓉/江上/占林泉,解组/归来,胜境/重开/摩诘画;
  桃李/园中/宴花月,飞觞/歌咏,良游/愧乏/惠连诗。

又如:清联115、岳阳楼 周元鼎

  后乐先忧,范希文庶几知道;

昔闻今上,杜少陵始可言诗。

这里的“范希文”是范仲淹的号(即别名),“杜少陵”是杜甫的号。所以范希文和杜少陵也是不能分开划分节奏的,也就是说,不能在专用名中间断开。这副成联的断读应该是:

后乐 先忧,范希文 庶几 知道;

昔闻 今上,杜少陵 始可 言诗。

⑷已经按照约定俗成比较固定地搭配的词组。

如:清联129、涿郡张飞祠 方维甸

  使君乃天下英雄,谊同骨肉;

寿侯为人中神圣,美并勋名。

此联中固定搭配的词组有“天下”、“英雄”、“神圣”它们也不能任意给拆开,拆开的字词当然也让人无法理解句意。

正确的断读为:

使君 天下 英雄,谊同 骨肉;

寿侯 人中 神圣,美并 勋名。

2、五字、七字律句的断读:

律句:五字、七字诗,是对联的来源之一。很多对联都采用这种句式。我们称之为“律句”。

⑴律句的大断句:这种律句句式,通常大断句(即把句子分为两大部分)。

①五字律句的大断句:

五字律句一般大断句都是前二后三,用数字表示,称为(2,3)节奏。

曲径/通幽处; 2,3

园林/无俗情。2,3

七字句:前四后三,用数字表示,称为(4,3)节奏。

如:民国对联:鑫泰恒钱庄   

  盛宣怀

  朱提公子/千金诺;(4,3

  白水真人/四海游。(4,3
⑵七字律句前四的断句:

“朱提公子/千金诺;白水真人/四海游”。这样的句式,再把大断句细分,五字句因为前面只有两个字,所以不必再分。而七字句的前四很容易分开,因为都是二字词组。细分的作用,可以帮助我们确定词组结构,从而分析句意。

朱提/公子/千金诺;(2,2,3

  白水/真人/四海游。(2,2,3

但有些时候,也会出现一些特殊情况,如:

人从宋后 / 羞名桧;

我到坟前 / 愧姓秦。

按照语意节奏分,可以这样断句:

/从宋后 / 羞名桧;

介名名

/到坟前 / 愧姓秦。

介名名

介宾

其中,“从宋后”和“到坟前”都是介宾短语,作状语。但诗词联的习惯读法一般都是以二字为一拍。所以这种句式,前四可以按照习惯读法断句:

人从/宋后 / 羞名桧;

我到/坟前 / 愧姓秦。

为什么可以这样断句?因为“从”、“到”这些介词,与后接的词语“宋后”、“坟前”,都不属于上述四类不能断开的范围。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把介词视为动词。介词一般都有动词性,大多数介词都是古汉语里的动词。即这样断句的词组结构是:

人从/宋后 / 羞名桧;

我到/坟前 / 愧姓秦。

主谓 偏正

⑶律句后三的断句:

为了更方便分析词组结构和句子的句意,我们也会对律句的后三细分。

无论五字律句还是七字律句,后三细分的方法是一样的:要根据后三是否有上面讨论的不能从中断开的词语来细分。有四种情况:

①后三有不宜拆分的词语:

A、后三的前二字不宜拆分:

如我们熟悉的这这两副成联,后三的前二字都不宜拆开。

1清联 题黄鹤楼 顾景星

鹤舞 / 关河 动;

云飞 / 楚塞 长。

在此联,“关河”是“关塞的河流”意。“楚塞”是“楚国的要塞”意。如果拆开成“关/河动”、“楚/塞长”,则句子就不通了。

2清联 拂水山庄 柳如是

浅深 流水 / 琴中 听;(2,2,3
远近 青山 / 画里 看。

此联的“琴中”和“画里”,是方位词组。如果从中断开成“琴 中听”、“画 里看”,同样是句子不通。

B、后三的后二字不宜拆分:

五律· 望春·杜甫

烽火 / 连 三月;

家书 / 抵 万金。

“三月”指时间之长,“万金”指价值之贵。都不宜从中断开。

民国联:赠 人     
  前 人
  两三竿竹皆秋色;
  千万叠山有雨容。

秋色”指秋天的景色、气象雨容”经雨洗过姿容明静。都不宜从中断开。

C、后三的三个字都不宜拆分:

五律· 春日忆李白· 杜甫

清新 / 庾开府,

俊逸 / 鲍参军。

“庾开府”指南北朝文学家庾信,因为庾信曾经任开府仪同三司的职位,所以别名为“庾开府”。

“鲍参军”指学家鲍照,因为曾担任临海王前军参军(相当于今日的“参谋长”),所以别名“鲍参军”。

可见,后三是人的专名,不能拆开。

清联 赠朱玉联 前

怜卿 新种 / 宜男草;

愧我 重看 / 及第花。

宜男草:萱草的别名,中国的母亲花。

及第花:杏花的别名,因为古代考试的复考在农历二月举行,而杏花在二月开放,所以又用杏花比喻考生中榜。

“宜男草”和“及第花”既然都是花的别名,当然也不宜从中拆开。

D、后三的三个字都可以拆分:

有些律句,后三的三个字都不属于前面所说的不宜拆分的情况。这种情况下,可以把后三作如下四种处理:如

民国联赠僧人 前 人

一见问灵泉,师自离山/吾听/水;

卅年依古洞,世方沉陆/我观/潮。

这种小断句,可以突出水”和“潮”这两个联眼。

一见问灵泉,师自离山//听水;

卅年依古洞,世方沉陆//观潮。

这种小断句,可以突出主语吾”和“我”。

一见问灵泉,师自离山///水;

卅年依古洞,世方沉陆///潮。

这种小断句,主谓宾划分较清晰。

像这样的后三字,不作小断句,也可以。

由此可见,正确的断句,还有助于我们准确判断词组结构、词和词组在句子中充当的句子成分,从而帮助我们理解句意。

讲义提纲:

一、句子

二、句子的断读及划分节奏

巴蜀联三期预备班第八讲作业:

一、明朝的祝枝山有一副春联,不同断句会有完全相反的意思。请找出表达两种不同意思的断句方法。

明日逢春好不晦气;

终年倒运少有余财。

二、对下列出句作小断句,标注词组结构和句子成分:

赠沈寿 前 人
  绣段报之青玉案;
  明珠系在红罗襦。
  [简注]沈寿(1874—1921,初名云芝,字雪君,号雪宦,江苏吴县(一作浙江吴兴)人。余觉妻。工绣花工艺。所作绣品,1914年,在美国旧金山博览会上,获第一金质大奖,有绣圣之称。民国初年,张謇聘她到南通女子师范学校附设女工传习所任所长。 绣段句:化自东汉张衡《四愁诗》之四:美人赠我锦绣段,何以报之青玉案。段,通。青玉案,古时贵重的食器。案,承杯箸之盘。 明珠句:化自张藉《节妇吟》诗:君知妾有妇,赠妾双明珠。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 联语衍化古诗句,清新自然,含尔报之以锦段,我赠之以明珠的爱慕之情。见《古今名人挽联选注》

你可能想看: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