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关窍开
——节选自《吴式太极·南湖传习录》马长勋口述,王子鹏整理
太极拳练不出来,不会学是一个方面,教拳的方法也很重要。张继之先生讲,王家教学主要就是打轮,规规矩矩打轮,到了一定程度,王茂斋先生开始讲劲。王子英先生18岁懂劲,算是家传吧;张继之先生学了三年,20岁懂劲。不是说太极十年不出门吗?其实主要还是教学方法问题。现在都是迎合学拳的心理,学个半年,刀枪剑棍,都会了。过去,学完了拳架子,“打轮”要打很长很长的时间,把身上的劲都给打“合”了,沾连黏随,不是说的,真得做出来,把身上的劲路都改变了。上下协调,内外相合,条件具备了,才给你讲“劲”。这样肯定就快了。现在你们身上哪儿哪儿都不合,胳膊硬的掰都掰不动。太极拳难就难在克服这个后天本能。我们练拳推手,都是在扔后天本能的东西,过去老先生叫“丢”,就是把你的僵劲、笨劲、滞劲、胜负心、身上的死肉都丢掉。后天的本能去掉之后,出来的是先天的本能。这本来是身上就有的东西,为什么出不来呢?这些后天的东西把它埋进去了。拨开云雾见青天,这就是练太极拳。一般练拳,我怎么把我的力气再增加点,速度再快点,招法再多一点。这些大家都看得见,容易接受。太极拳也没有多少套路,太极拳就这一趟。原来在团结湖公园,一个老拳师就说我,一年365天就练这一趟拳,你烦不烦呢!你看我这一百多趟……都是武术,差别就这么大。现在几乎所有太极拳,推手和盘拳都脱节。有人就写文章说推手和盘拳是两码事,就造成这种印象。要真是两码事,古人为什么还练拳呢?太极拳一共37个招式,用这37个招式可以练成全身无处不太极,需要用这37个动作去培养。我在跟刘晚苍老师学习的时候,我被批评最多。我一问,老师就说,我跟你说你也不懂,你就自己去练,放松着练,练着练着你就练通了,练通了你就懂了。我们老师是山东人,说话就是实在。话简单,但却是千真万确的真理,盘拳盘着盘着自己就明白了。盘拳的时候,慢慢就懂了劲路,懂了劲路的变化,真懂了的时候,脑子里头嘎呗嘎呗响。发现了一个劲的时候,就嘎呗嘎呗响。越知道越多,慢慢由招数就知道里头的劲了。捋的时候就不光是一个捋了,捋的时候,肩是怎么回事,肘是怎么回事,胯和肩是怎么回事……慢慢就出这个东西。这是自己出的,但你得天天盘,这是拳的开窍。推手的开窍呢?我头一次开窍是这么开的。为什么对方顶劲?为什么你一问劲,对方就赶紧呛上?他一呛,你这一去,正合适!头一次开窍,找的就是这个。那次是跟赵德库推手,我师弟的二哥,比你还高还壮,车工,练摔跤的,也有劲。头一次,在地坛,我们碰上了,一推手,一碰就呛上了?为什么?找着这个为什么了,我就专门找这个,他说你怎么一下子手就长了……他为什么顶?因为你问着他中心了?他要赶紧调整,他不就出劲了吗?他刚一调整的时候,我的劲就去了,打个正着。头一次开窍,就找的是这么个劲。越练越熟,从第一个又发现第二个、第三个……开一次窍,提高一次。站桩也是一样啊,你站着站着,突然明白一个,这么才能静。站了一阵,又起变化了,这个静对吗?静可能是这样的……这样慢慢就提高了。也是量变到质变。【网络配图】
所谓“玄关窍开”,也是一种感觉,但是和刚才说的“开窍”不是一回事。比如你练拳,你光练松了,练协调了,气都下去了,手也练出感觉了,一步一个样。你真练到玄关一窍到了你拳架子里了,那你这拳就高了,那个时候你的感受就完全变了。“全身透空,无形无相”不是空话,现在人批评这句话讲的太玄,那是你功夫没到。一点都不玄,那个时候,身体有如悬空一般,人家说出来,是因为人家身上做出这个东西来了。你功夫到了这个程度,就是这个感受。突然感觉到骨头肉都没了,我的胳膊怎么在半空飘着走啊……真出这个东西。 杨禹廷先生练到他那个份儿,小劲推的那么妙,你看他的拳架子,你看他的照片都能看出来,他那个神态已经出来了,你留意一下他的脚,脚底下都松开了,你可以拿别人的照片比一下。现在的某些名家,出的书、光盘东西很多吧,你把他们和杨禹廷、杨澄甫、吴鉴泉的照片对比看一下就能比较出差距来了。人家老前辈,从头到脚,身上都松透了。他们的照片你看一看,身上哪有可进的地方?王茂斋他们虽然没有拳照,但你看他们往那里一坐,肩膀都沉哪儿去了?你能看出他松到了什么程度,他们都松成了习惯了。从健身的角度讲,太极拳练好了,比气功还全面。因为他有动作,它是在动中求静,和站桩的道理一样。动起来身上得有那些东西,你一趟拳下来,丹田气起码不能浮。你盘拳练出来的成就,打坐的时候未必有,但你打坐时候有的,盘拳肯定能练出来。练拳能松开,和打坐是一样的。光打坐出不来这些手法,练太极拳的能打坐,还能有“手”,所以它更全面。太极拳好处很多,没人去研究,净去掰扯那些和太极拳实际没有关系的东西,把大家认识都搞乱了。真会的真懂的,谁愿意花精力和他们抬杠?就像张义敬说的,和他们论战,就像秀才遇见兵——有理说不清。所以,现在大家都不说话了。现在网上都是大师、专家、泰斗……刚解放的时候,有一本杨澄甫的书,8分钱一本。以韩复榘给他出的书为蓝本,国家出的一本新书《太极拳体用全书》,很薄。现在出的书,一本比一本厚,别说练,看完就得半月。按现在的说法,人长一个肚脐都不对了,他能另给你找出一个肚脐来——分虚实嘛。都有虚实嘛!为什么百会没有虚实呢?为什么肚脐没有虚实呢?也得找出一个来嘛。有人不是找出来了,所谓阳虚实和阴虚实。按这种说法,俩鼻孔就是“双重”了呗。这不闹笑话了吗?还有的把太极拳和八卦、五行整到一起,唯恐你看明白了。这是人为的复杂化了。其实“双重”和盘拳没有关系,盘拳要盘的灵活。不是盘拳的时候非得一条腿着地,绝对虚实,那是副品,要以灵活为主,以协调一致为主。双重指的就是推手时候顶劲,这是王子英先生经常讲的。盘拳要慢慢松松地练,要练到脚下去。没有人推手的,就跟空气结合,在空气中走出阻力来,就等于你的对手。要整动,哪儿哪儿都是,不是局部晃悠,一动全动。比如揽雀尾,你右手捋的时候,有人托你的左手、左肘、肩部,这些部位都得有东西。你问背,背部有东西,你推胯,胯上有东西,它就是“一个”,你盘拳得盘出“和谐”来。 推手有伴了,就培养这个敏感,对方出劲了,不见得把对方推多远,你能拿住这一点就行。对方呢,你能拿住,我换个地儿,怎么才能反映到我这儿来……拿住什么?是拿住对方的重心,你拿住重心,他就要“挣吧”,他一挣吧,你就借他这个劲,把他送出去。拿住,你用劲是拿住,轻轻也能拿住。武禹襄讲:敷、盖、对、吞。轻轻敷在你这儿,让你动不了,那就是拿住了。你一“挣吧”,人家就给你发出去了。拿住,是拿住劲,不是拿人。有的人,拿住劲,不会利用这个劲,互相拧持。互相一顶,都摘不开。你要拿住对方,自己的东西还不能占住,要保持单摆浮搁,就像小锤子钉钉子,想用的话,这小锤子得能用。你拿住别人,自己的锤子拿不起来了,这就是俩人“掰吃”上了。这就是双重。附:文章分类链接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