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旅游 > 正文

济南趵突泉(下)

趵突泉。2002年,有专家根据河南安阳出土的甲骨文考证,趵突泉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可上溯至我国的商代,长达3543年。趵突泉是古泺水之源,古时称“泺”,早在2600年前的编年史《春秋》上就有“鲁桓公会齐侯于泺”的记载。宋代曾巩任齐州知州时,在泉边建“泺源堂”,并写了一篇《齐州二堂记》,正式赋予泺水以“趵突泉”的名称。该泉亦有“槛泉”、“娥英水”、“温泉”、“瀑流水”、“三股水”等名。

趵突泉水分三股,昼夜喷涌,水盛时高达数尺。所谓“趵突”,即跳跃奔突之意,反映了趵突泉三窟迸发,喷涌不息的特点。“趵突”不仅字面古雅,而且音义兼顾。不仅以“趵突”形容泉水“跳跃”之状、喷腾不息之势;同时又以“趵突”摹拟泉水喷涌时“卜嘟”、“卜嘟”之声,可谓绝妙绝佳。导游说由于这两天暴雨,才看到三泉喷涌的奇观。老舍的文章写道:“泉太好了。泉池差不多见方,三个泉口偏西,北边便是条小溪流向西门去。看那三个大泉,一年四季,昼夜不停,老那么翻滚。你立定呆呆地看三分钟,你便觉出自然的伟大,使你不敢再正眼去看。永远那么纯洁,永远那么活泼,永远那么鲜明,冒,冒,冒,永不疲乏,永不退缩,只是自然有这样的力量!冬天更好,泉上起了一片热气,白而轻软,在深绿的长的水藻上飘荡着,使你不由得想起一种似乎神秘的境界。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载:“泺水出历城县故城西南,泉源上奋,水涌若轮,觱涌三窟,突出雪涛数尺,声如隐雷。”金代诗人元好问描绘为“且向波间看玉塔”,元代著名画家、诗人赵孟頫在《趵突泉》诗中赞道:“泺水发源天下无,平地涌出白玉壶”,清代诗人何绍基喻之为“万斛珠玑尽倒飞”,清朝刘鹗《老残游记》载:“三股大泉,从池底冒出,翻上水面有二、三尺高”,《历城县志》中对趵突泉的描绘最为详尽:“平地泉源觱沸,三窟突起,雪涛数尺,声如隐雷,冬夏如一”。著名文学家蒲松龄则认为趵突泉是“海内之名泉第一,齐门之胜地无双”。清代康熙皇帝南游时,曾观赏了趵突泉,兴奋之余题了“激湍”两个大字,并封为“天下第一泉”。

观澜亭位于趵突泉泉池西岸。始建于明朝(公元1461年),建造讲究,历来受各代文人所称颂,后改造为四面敞亭,飞檐翼角,斗拱承托,上饰吻兽,下设坐栏。整座亭子建于高台之上,泉水之中。整座亭子形状轻灵俊秀,亭亭玉立,是观赏趵突泉水的最佳之处。亭侧垂柳披拂,假山秀立。亭前后有垂柳,西有回廊。亭东朝向趵突泉三窟泉眼。

亭南水中立碑一通,上刻"趵突泉"三字,为明朝嘉靖年间山东巡抚、都御史胡缵宗书。这里“突”变成了“突”缺了两点,传说劲挺柱涌的三股水把“盖子”顶掉了,才使“突”字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当然,这只是形容泉水势强人们的一种遐想。

西侧墙壁嵌碑两通,一题"观澜",明嘉靖年间山东左布政使张钦书。“观澜”两个大字取自“观水有术必观其澜”

其背面刻有现代榜书大家武中奇先生据历史典故所书的“十有八年春王正月,公會齊候于濼。”词句出自《春秋·桓公十八年》有“公会齐侯于泺”的记载,记述公元前694年鲁桓公与齐襄公在泺水相会之事。“泺”系趵突泉之古称,鲁桓公和齐襄王在此处作为罢战修好的盟约之地,显示了趵突泉优越的自然环境和悠久的历史底蕴。

"第一泉",清同治年间历城王钟霖题。

亭东檐下有明代书法家邢侗题写的“观澜亭”三字。武中奇题写楹联:“三尺不消平地雪 四时常吼半天雷”。该联出自元代著名文学家张养浩所作的七律《趵突泉》。整首诗这样写道:绕栏惊视重徘徊,流水缘何自作堆?三尺不消平地雪,四时常吼半空雷。深通沧海愁波尽,怒撼秋涛恐岸摧。

池东为“来鹤桥”。来鹤桥原为木桥,南北纵向,在趵突泉池东岸,望鹤亭西南侧。系由明万历年间历城知府张鹤鸣始建,天启年间济南知府樊时英重修,清顺治年间监察史程公再次重修。均为木质,后改为平板石桥。1964年扩建趵突泉公园时,更换了石板。1975年,在桥体两侧设置雕花石栏。

桥南端耸立一古色古香的木牌楼,两侧匾额朝南的一面上刻“洞天福地”;朝北的一面是“蓬山旧迹”。“蓬山”指传说中东海神山的蓬莱、方丈、瀛州三座神山,趵突泉为何称“蓬山旧迹”,意为东海神山不过传说而已,谁也没有见过但趵突泉的三股水其状如山,但不可攀。好象神话中的蓬莱仙山一般,所以称其为“蓬山旧迹”。

在趵突泉池东南角有一仿制双御碑供游客拍照。康熙甲子(1684年)书“激湍”。

乾隆十三年(1748年)书《再提趵突泉作》:诗咏:济南城南古观里,别开仙境非尘市。致我清跸两度临,却为突泉三窦美。喷珠屑玉水澜翻,孕鲁育齐向鼎峙。汇为圆池才数亩,放泺达江从此始。朱栏匼匝接穹楼,祀者何仙钟吕子。曲廊蜿蜒壁勒字,题咏谁能分姓氏。过桥书室恰三楹,研净瓯香铺左纸。拈咏名泉亦已多,汍兹始可称观止。曾闻地灵古所云,屯膏殓享恐非理。拟唤天龙醒痴眠,今宵一洒功德水。落款曰:“是 至此拈香祈雨 再题趵突泉作 乾隆御笔”。

趵突泉泉池南岸,是一临池碑廊,廊墙上嵌有很多碑刻,都是著名书法家的作品。廊门上方匾额“造化无极”,是欧阳中石题书。南面檐檩上悬匾,书“源清流洁”,是清康熙皇帝游幸趵突泉时的题词,红底金文,集唐代柳公权字。

赵孟頫咏趵突泉诗碑:泺水发源天下无,平地涌出白玉壶。谷虚久恐元气泄,岁旱不愁东海枯。云雾润蒸华不注,波涛声震大明湖。时来泉上濯尘土,冰雪满怀清与孤。诗左有题跋:“右二题皆济南近郭佳处 公谨家故齐也 遂为书此 孟頫”此乃数百首题咏趵突泉诗作中最负盛名的一首,为元代著名书画家赵孟頫作,他的手书真迹现存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张养浩七律《趵突泉》碑刻。绕栏惊视重徘徊,流水缘何自作堆。三尺不消平地雪,四时常吼半天雷。深通沧海愁波尽,怒撼秋涛恐岸摧。每过尘怀为潇洒,斜阳欲没未能回。诗左题款:“张养浩诗趵突泉 岁次戊寅仲春之月 朱学达书”。

苏辙所作《槛泉亭和孔教授武仲韻》:连山带郭走平川,伏涧潜流发涌泉,汹汹秋声明月夜,蓬蓬晓气欲晴天。谁家鹅鸭横波去,日暮牛羊饮道边,滓秽未能妨洁净,孤高每到一依然。

明人晏璧所撰《济南七十二泉诗》的咏趵突泉诗,诗曰:“渴马崖前水满川,江心泉迸蕊珠圆。济南七十泉流乳,趵突独称第一泉。” 趵突泉自此开始名冠“第一泉”。

欧阳中石书康熙咏趵突泉诗“突兀泉声涌净波,东流远近浴羲和。源清分流白云洁,不虑浮沙汙水涡。”

曾巩作《趵突泉》:“一派遥从玉水分,暗来都洒历山尘。滋荣冬茹温常早,润泽春茶味更真。已觉路傍行似鉴,最怜沙际涌如轮。曾城齐鲁封疆会,况托娥英诧世人。”

向西是花墙子泉。原在花墙子街87号院,1983 年调查时已填埋。1997年8月恢复,为石砌长方形池。

南侧是杜康泉。 金《名泉碑》、明《七十二泉诗》著录。原在原花墙子街23号门前。后人因音讹称为“杜康泉”,民国《 济南 名胜古迹辑略》有载。为有别于刷律巷之杜康泉,又以其近邻广会桥,取名为“广会杜康泉”。

泉池南北向长方形,壁间嵌“广会杜康泉”砖刻。1994年花墙子街改造时一度被填埋,1997年恢复。

杜康泉南侧有一泉水直饮亭,免费提供游客饮水。

南侧是登州泉,名列金《名泉碑》和明《七十二泉诗》。位于原花墙子街57号院内。泉池长方形。1994年花墙子街改造时一度填埋。1997年8月恢复。

向西是万竹园。《聊斋志异》中的《狐嫁女》,写的就是殷士儋与万竹园的故事。殷少时和朋友打赌,常到有怪异现象的废宅过夜,遇狐仙嫁女,被当作贵宾接待,出席迎亲宴会,并藏其金质酒杯以为信物。事后殷将金杯拿给朋友看,朋友们皆佩服他的胆量。万竹园因此蒙上了神秘色彩。

万竹园是一座吸取北京王府、南方庭院、济南四合院建筑特点糅合而成的古建筑群。始建于元代,因园内有竹林而得名。明代隆庆年间,为内阁大学士、历城人殷士儋所有,改称“通乐园”,又名“川上精舍”。清康熙年间,济南诗人王苹典屋居于其间,取名“二十四泉草堂”。总占地面积约1.4公顷,是一座综合南方庭院、北京王府以及济南四合院等多种风格的古式庭院。园内3套院落,13个庭院,186间房屋,曲廊环绕,院院层进,空间一环扣一环,庭园一层深一层,有“庭院深深深几许”景致;5桥4亭1花园动静相映,参差错落,颇有流水潆洄之景观;精美的石雕、木雕、砖雕被称为万竹园建筑上的“三绝”。


匾额:“万竹园”。门柱楹联:“二十四泉清流边绕楼台亭榭,万千个竹绿意长存春夏秋冬”,为徐北文撰联并书。

院门口的石狮子,雕刻的很可爱。左侧。

右侧。

一进门,迎面就是假山障壁,它的功能如同四合院的影壁墙,假山是巨大的太湖石堆砌而成,体现“瘦、漏、透、皱”的特点,几棵参天古树与山石相依,周遭竹木掩映,更显得院落幽深。

院内翠竹碧绿

东高泉位于万竹园门内南侧,名列金《名泉碑》和明《七十二泉诗》。清代时曾淤塞,清末恢复。为石砌方池,池岸立清末己酉年(1909年)石碑,上题楷书“东高泉”三个大字。东高泉泉池不大,水流不小,可以看出水流带着柳叶流动。

万竹书院

假山北面为李苦禅纪念馆,一进为石榴院,二进为玉兰院。院落以院内植物命名。吴作人书匾额:“李苦禅纪念馆”。

大门墀头:挑檐---狮子绣球、戗檐---连升三级

门墩上部---雄狮,下部的石雕---麒麟望月。

门墩上部---雌狮子,下部的石雕---麒麟望月。

站在院门向里望去望过去只看到那一层层的门啊一层层的院落,让人不禁想起欧阳修的名句“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一条溪流横于大门和二门之间,跨溪建有一座石板桥,小石桥两个栏杆头八面是八仙过海。北端桥头左右望柱雕有一对卧姿“趴蝮”——龙之七子,最喜欢水,常饰于石桥栏杆顶端。造型优美,人见人爱,故被摩挲光润。现被玻璃罩护着。

左侧。

右侧。

院子门口两侧的石雕,上为方巾竹案,下为文房博古,侧面浮雕花卉葡萄。

二门:从石榴园向外看,朝外的两扇门为棋盘门,园内的四扇门为屏门。屏门上的木雕分别为牡丹、梅花、菊花和荷花,以上四幅花卉木雕是少见的透雕,万竹园众多门只有此门是透雕,可谓“独门绝技”,可惜门打开后重叠固定住了,透视的效果打了折扣。

正房廊厦及砖饰门楣。

石榴园内的M型流水道和古钱型下水井口。

石榴院四棵古老的石榴树,虬枝突节,殊为可观。

正厅门匾上书:“与天同契”,下款题:“八四叟苦禅”。

门前廊柱上悬挂楹联:“事必能传多具癖,人非有格不堪贫”,均为李苦禅撰书。

正门上部瓦当、滴水、椽木、椽头万字、梅花彩绘、苏式彩画、挂落、雀替和出头枋。

厅内正中是李苦禅代表作。李苦禅84岁高龄时绘制的巨幅《盛夏图》面积达21平方米,在写意花鸟画史上是罕见的。

《盛夏图》

两侧是李苦禅先生年表

李苦禅先生年表

郑必坚书“爱国艺术家苦禅大师”。

李苦禅生平图文。

生平图文。

生平图文。

生平图文。

自左至右:《冻秋意》,1981年、《荒渚野禽》,1962年、《雅逸清供图》,1981年

自左至右:《双鹤图》,1960年、《禀禀松风》,1963年、《墨菜逸品》,1959年

自左至右:展柜局部。《松石双鹫图》,1980年、《春色满园》,1962年、《三只鱼鹰》,1964年

自左至右:《缤纷红于二月花》,1964年、《岩崖禽树图》,1964年、《松石苍鹰图》,1960年《兰室八哥图》,1981年

西厢房廊柱上挂楹联:“巍哉丹青千秋业,浩然德品万世师”,落款“竹涵”。此“竹涵”者,应为国画大师李苦禅先生的入室弟子“李竹涵”。其人毕业于中国戏曲学校地方剧科,工丑行,是梨园名角小花脸。他习书法,喜画戏曲人物,深得李苦禅赞誉。

自左至右:《鹭柳春风图》,1974年、《红荷翠鸟图》,1979年、《过秋图》,1964年、《枯木双鸦》,1964年(右侧转角)

自左至右:《雄鸡竹石图》,1962年、《松禽图》,1964年、《老竹双鹭》,1962年

自左至右:《与天同契》,1981年、《柳下双鹭》,1960年、《清白图》,1980年

东厢房廊柱上挂楹联:“天地有情终为鉴,桃李无语自成蹊”,落款“龚继先”。龚继先系大写意花鸟画家和指画家,曾师从著名画家李苦禅、李可染、叶浅予、王雪涛等先生学习花鸟、山水、人物。

苦禅大师的艺术人生

苦禅大师的艺术人生

苦禅大师的艺术人生

二进是玉兰院。院前的垂花门。博风板、木雕博风头,立柱顶的彩绘柱头枋檐下的椽子,椽头有彩绘。圆形称椽木,方形称桷木,一般统称椽木。如椽巨笔常用来称颂别人的文章、或写作才能。立式的木雕雀替,垂花柱为松竹梅兰,出头枋为祥云寿桃。于希宁书匾额:“清风劲节”。左右门墩分别雕刻石榴、柿子和寿桃、葡萄,细腻逼真,是石雕中的精品。

垂花门两边的看面墙,以45度斜放的方砖,磨砖对缝贴砌而成,四角是岔角花,与遮挡视线的影壁相似。

玉兰园游廊顶部

游廊墙壁上祝允明撰并书“石壁卦(掛)藤通篆意 桐蔭滴露聆琴聲”。

拐角处两边连在一起的骑马雀替(木雕)及出头枋、柱头枋、椽木、椽头彩绘。

玉兰院内植有三株玉兰树和一株石榴树,这株石榴树枝干粗壮,虬枝突节,姿势优美。

玉兰院的正房是万竹园五院中唯一的楼房,名为“恒明”。分为前后的二层小楼,过去前楼是主人的起居室处。

恒明楼一层是李苦禅纪念馆的展室。门上匾额“恒明”二字为赵朴初书写。楼下门前檐廊中间两柱上悬挂楹联:“亮节高风千秋式范;隽才绝艺一代宗师”,落款“康殷撰书”。外柱联:“草木有本心,万竹因先生而碧;江山留胜迹,斯堂为齐鲁添雄”。

厅内正中壁下有李苦禅先生半身铜像,铜像两边各悬一长幅字:右侧书“苦禅仁弟画笔及思想将起余辈,尚不倒戈。其人品之高即可知矣。”,为齐白石先生于1928年在他赠予李苦禅《齐白石画集》封面上题的预言。左侧书“中国画驾於世界之表,而不识者见之寒心吐舌,伤哉!”是李苦禅于1962年初春为学生写下的赠言。

左侧是李苦禅与李燕绘画工作时的照片。

右侧是邓小平同志出国对日本进行访问时,带了苦禅画的一幅题为《鸟语花香》的画,送给日本友好人士。

展厅局部。

展厅局部。

作品。

作品。

作品。

东厢房门前廊柱上挂国画家、美术教育家王森然撰书的楹联:“一世苦辛化育桃李遍天下;百年禅悟长留春色满人间”。

西厢房廊柱上的楹联:“艺事无涯泽寰宇,哲人有范重晚晴”,为李苦禅撰并书。

作品

恒明楼的后楼是小姐闺房,两座楼中间仅有一道天桥相通。

万竹园次轴线建筑位于主轴线建筑(李苦禅纪念馆)西侧,由前院杏花园、内院海棠园、后院木瓜园三处功能不同的四合院与二处水上庭院组成。整体布局虚实相间,更富有变化。望水泉水清见底,泉两侧各有三间游廊,泉畔立亭,亭上的斗拱、雀替、藻井异彩粉呈,其后有小石桥与内院垂花门相通,门两侧看面墙有松鹤、梅花鹿等精美的砖雕。亭池泉是400平米的方形泉池两侧各有7间游廊泉上有六角攒尖的爱荷亭,是饮茶观景的好地方。

杏园门外的照壁假山。

杏花园大门。齐白石四子齐良迟书匾额:“万竹画廊”。大门门板上是木雕一只蝙蝠和两只寿桃,意喻福寿双全。

杏花院南厢房为仇志海黑陶艺术馆。王朝闻书匾额:“仇志海黑陶艺术馆”,启功题联:“艺塑黑陶技胜神超,精美展览举压洪涛”。

展厅内陈列着由仇志海先生后人无偿捐赠给仇志海黑陶艺术馆的108件黑陶艺术品及30余幅照片,是仇志海先生不同年代、不同风格的艺术精品。仇志海先生是现代黑陶艺术创始人,在从事艺术工作40余年的时间里,他的黑陶作品黑陶文化在社会的不同层面得到推广和发扬,并先后10余次在国内外展出。创作了数千件黑陶作品,其独特的技术、工艺和艺术创作内涵独树一帜,其作品被誉为“仇氏黑陶”,使古老的黑陶文化焕发了新的风采。仇志海,青岛市城阳区人。生前是济南军区政治部专职创作员,著名雕塑家,国家一级美术师。

正厅中间是仇志海的照片,上方是舒同书“弘揚國故”。

展厅局部。

展厅局部。

展厅局部。

展厅局部。

部分作品。

鞠躬尽瘁。

佛像。

大肚佛。

狗。

自塑像。

仕女。

仕女。

牛角。

茶壶。

茶壶。

双羊瓶。

西厢房是泺源书画社。

庭院地面用鹅卵石铺成彩色图案,像画的一般。

院北立一座四角攒尖的方亭是蒙斋亭。

斋亭前有三孔石桥。石雕、砖雕和木雕是万竹园三绝。这一小景是三绝的集中反映。

桥头石雕雌狮。

桥头石雕雄狮。

桥墩是八仙过海。

三孔石桥下有望水泉,济南七十二泉中排名第二十四,清朝诗人王苹曾为园主,名之为“二十四草堂”。相传望水泉与不远处的登州泉水脉贯通,故而,《济南七十二泉诗》有诗云:“万竹园中景趣幽,双泉一脉望登州。碧梧百尺栖丹凤,雪浪千堆戏白鸥。”

海棠园垂花门,匾额:“ 中流砥柱 ”。垂花门的棋盘门门板,自上而下装饰三幅图案:一是花卉,喻意花开富贵,二是蝙蝠、桃子,喻意福寿双全,三是如意纹、盘长结,喻意如意长久。

垂花门前两侧的门墩。门枕石侧面,各浮雕五图。朝南的侧面,刻父母教子、麒麟送子(传统吉祥图案,童子手持莲花骑麒麟上,清代尤盛行);朝门扇的侧面,刻三星高照(蝙蝠、梅花鹿、寿星代表福禄寿)、指日高升(峨冠博带的官吏手指太阳,少年捧瓶,瓶中插戟);朝门框的侧面,刻喜鹊、葡萄,寓意喜报多子。

门枕石顶面都雕刻方胜盘长结、五只蝙蝠、一个桃子,刀工精细。五蝠一桃,象征五福捧寿。方胜盘长结,属于中国结之一,其绳结的形状连绵不断,回环贯彻,含有长久永恒之意。蝙蝠围绕盘长结,寓意福寿无尽。

垂花门木雕雀替、出头枋、垂花柱。横式的,雕鹌鹑、菊花,谐音“安居”。竖式的,雕云龙吐水——雀替下恰好就是望水泉泉池,是个需要水的地方,水在住宅里又代表财运,期望泉涌水丰、财运亨通。

海棠园垂花门两侧看面墙。看面墙是分隔内外宅的一道主要隔墙,有中心花、岔角花砖雕,与影壁墙的功能、装饰手法有所不同。上方是檐头虎头瓦当、蝴蝶纹滴水。

岔角花之一是喜鹊登梅。面墙的四个岔角花,分别是龙、凤、蝴蝶(谐音“福迭”)、喜鹊,寓意龙凤呈祥、福至喜来。

东墙中心花是鹤鹿同春。鹿谐音陆六,鹤谐音合,配上花卉、松树、椿树之类,便是常用吉祥图案“六合同春”(六合,指上下和东西南北四方,泛指天下),寓意天下太平,如春天一样生机勃勃。

西墙中心花是五子登科。上雕一倒挂蝙蝠,下雕大鸡带五只个小鸡,寓意福到家中、五子登科、家族兴旺。

海棠院屏门。

海棠院里四棵海棠树。

万竹堂是海棠院的正房,是客厅,是过去接待贵客的地方。匾额:“万竹堂”。竖式是武中奇书,横式是黑伯龙书。

楹联:“未曾出土便有节,及至凌云尚虚心”。出自郑板桥题竹画的两句诗。

万竹堂内家俱。

万竹堂内家俱。

正房的东边,有八角形石门与东院石榴院相通,石门两侧,青藤挂壁,宛如图画。

海棠院正房西侧门。

海棠院正房北廊。

西厢房。雕龙大厨、镶嵌玉石的雕龙大床。

东厢房。镶螺钿及云石的桌椅、几案。或雍容华贵、或剔透空灵,充分展示了明清家具的精湛技艺。

爱荷亭。六角攒尖亭,有趣的是亭子有内外两层共十二根亭柱,内六柱间为条凳,外六柱间为美人靠。亭两侧以石板桥南接海棠院,北衔木瓜院。

石板桥的桥墩上有精致的石雕。

面南内外亭柱上各有一副对联,外柱联:“朱颜迎旭从无蔓,玉质出泥自超尘”为苦禅先生弟子康宁撰书。内柱联:“花茎丝丝联故土,碧叶习习爽晚风”,为书法家熊伯齐撰书。

亭内面南悬匾,齐白石的幼子齐良末书“爱荷亭”。

面北有匾,雄立书“性月澄明”。

面北内外亭柱上亦各一副抱柱联,外柱联:“竹影拂届尘不起,月光穿池水无声”,为苦禅先生之子李燕撰书。内柱联:“芳溢苍宇无相意,花归莲房有苦心”,为曾受业于李可染、李苦禅、蒋兆和等师长的著名诗人、书画家王超撰书。

北面墙上有砖雕。

砖雕。

木瓜院垂花门内侧。

院内四棵木瓜树。

北厢房楹联:胸融山川触纸皆入大化境,笔掀波澜挥毫溢出民族魂。内有书画陈列。

东厢房:临危不屈乃真义士, 运笔扛鼎称大画师。

西厢房:功薄昆崚,花香百代。现为夕阳红书画院。

从木瓜院左转折向西花院,墙根粗壮的爬山虎,整片墙上布满绿色。

知鱼亭匾额:“鱼乐”系李苦禅题写。知鱼亭作为廊的起点,南端以临泉而筑的白云轩作为廊的终点。花园东侧为自然式溪流,溪西岸林木葱郁,风景幽邃。溪水自南而北潺潺柳入,疏密相间的簇簇翠竹,自然起伏的草坪,宛若置身于碧草如茵的大自然中。

走廊。

寿石。位于西花园东侧,石块由无数形状色泽各异的颗粒风化而成,石质粗糙,有别于本地石质。寿石体态浑园,雄秀,酷似一单体”寿”字,取“寿高”之意,因而得名。石高3米,宽1,2米,厚1米。常有游客驻足面前,欣然与石合影。

花园西南隅有白云泉。

泉涌成溪,溪上架桥,桥上设亭。溪岸巧石秀立,步移景迁。白云峰石屹立于白云泉南侧,石因泉而命名。白云峰高4,2米,宽1,8米,厚1,5米。观之,有如青翠相映之间,蓦然飘来一片变幻多姿的白云,令人襟怀暢然,遐想不尽。

奇石

泉北有轩,名曰“白云”,面阔三间,坐北朝南,玻璃门窗,宽敞明亮,可于内品茶赏景。

轩西连曲廊,廊端建小亭,亭内有池,水清见底。园内修竹千杆,花木扶疏,翠草如茵。

小方亭。

花园虽小,但视野开阔,小中见大,给人以疏朗清新之感。

白龙湾位于万竹园西南侧,水面1500平方米,泉水经年长盛,久旱不涸。常引来禽鸟戏水。泉边青石砌垒,巧石悬挂,楊柳掩映。据传白龙湾原为烂泥湾,龙王之子小白龙,因犯天罪被罚到這里,見当地百性吃水浇地困难,便涌泉济民。后人把小白龙为民造福的清泉命名为白龙湾。

,清清的泉水从石缝中渗出,形成一条细细的溪流。

继续向东是无忧泉,泉池呈不规则形,1989年整治为池,面积672平方米。泉池巧石缀岸,石矶卧波,水清见底,漫石穿隙流进趵突泉内。四周松柏泄翠,杨柳垂荫,修竹储润。明晏壁《七十二泉诗》咏道:“槛泉西畔漱清流,酌水能消万斛愁。 白叟黄童争击壤,春来有事向东畴。”诗中“酌水能消万斛愁”一句,正道出了“无忧泉”名称的由来,而“白叟黄童争击壤”的描述,更是世人来此后“无忧”的具体写照。金《名泉碑》、明《七十二泉诗》、清《七十二泉记》均著录。

泉水清澈碧透,水草浮动,群鱼戏游,大者长近半米,重数十斤。

湛露泉,位于趵突泉公园南门内假山北侧,与石湾泉、酒泉三泉并列。湛露泉泉水清如湛露,其味甘香,故名“湛露泉”。泉名刻在假山北侧石壁上,曾列为金、明两代七十二名泉。明晏璧在《七十二泉诗》中咏湛露泉:“泉如湛露味甘香,入如三焦齿颊凉。通乐古园饶爽气,厌厌夜饮醉无妨。”

石湾泉,金《名泉碑》、明《七十二名泉诗》均收录。因巨石驳岸,状如水湾而得名。原池淤塞已久,1977年修复,池长宽各10米,深1.5米,与湛露泉相连,以石砌垒,南依假山,池岸岩石上镌“石湾泉”名刻。

酒泉

趵突泉的东南侧,为纪念明代著名文学家李攀龙所建。 李攀龙(1514-1570),字于鳞,号沧溟居士,历城人,明代文学后七子领袖。倡导文学复古运动,并写了不少出色的五、七言律诗和绝句,世人称为“三百年绝调”。著有《沧溟先生文集》。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李攀龙辞去陕西按察副使职东归,在历城王舍人庄之东鲍山下建楼,曰“白雪楼”。李攀龙晚年,在大明湖畔白花洲又建一楼,亦曰“白雪楼”。明万历年间,山东右布政使叶梦熊因敬仰李攀龙,出资在趵突泉畔,建了第三座白雪楼。1956年趵突泉扩建公园时,该楼因破烂不堪被拆除。1996年予以重建。

山东布政使金光悌1803年书二层匾额:“白雪楼”。金光悌素有“清代包公”之誉,以主审大贪官和珅而名扬天下。魏启后书匾额:“泺源讲社”。

楹联:“人拟古今双学士,天开图画两瀛洲”。此楹联出自明代边习的诗歌《登白雪楼怀李于鳞》,双学士是李攀龙与李白,两瀛洲是白雪楼和趵突泉。

正厅内是李攀龙的全身坐姿铜像,他低眉紧蹙,似在沉思。吴富恒书匾额:“大东风雅”。匾下四幅山水图两边悬挂对联,内联,清同治杨子厚撰书:“拓地为庭,山色溪声仍悦我,莳花作圃,春兰秋桂并贻人”。外联,徐北文撰书楹联: “白雪曲高传异域,泉源上奋汇沧溟”。

厅内由其弟子及当代名人所题写撰刻的诗文匾额,墙上挂的大幅《会友图》,再现了当年李攀龙先生传诵词诗的盛景。

白雪楼北面为戏台。

二楼匾额是刘墉撰写:“履无咎盦”,“履无咎”意为不做错事,“盦”为“庵”的繁体字,指书斋。

欧阳中石撰书题写匾额:“乐奏箫韶”。内柱楹联:“推陈出新,百花齐放”。外柱楹联:“临泉集盛展我家国粹,漱玉凝馨遨天下名贤”。这里经常演出京剧、吕剧、曲艺等多种剧目,全国梨园名家多次临台献艺,已成为戏曲文化的活动场所。

楼前一石碑刻有《重修白雪楼记》

老伴在白雪楼前的“酒泉”中拍了一张睡莲,颇为得意!

公园南门。建筑风格有皇家园林风范。南大门并非趵突泉公园正门,占地面积1575平方米,东西长47.5 米,南北深13米,主门高8.4米,富丽堂皇、雍容华贵、设计新颖,造型别致,融合了中国古代建筑风格和济南地方特色,被誉为中国园林“第一门”。大门上的横匾“趵突泉”蓝底金字,是清朝乾隆皇帝的御笔,吉常宏撰联、蒋维崧题写的楹联:“济上林泉此处允称绝胜,域中圣哲仲尼乃为独尊”。

集王羲之书匾额:“泺源门”。

背面康熙皇帝题写的“激湍”。

迎门假山。这是古代造园的一种手法,叫做“障景”法。

假山东侧,过石桥是沧园。沧园是一座具有民族形式的建筑,以园中沧泉得名,面积达2500平方米。是明代后七子领袖李攀龙的读书处,后人为纪念他而建。李氏著有《沧溟集》,世称其为“沧溟先生”,故将该园命名为“沧园”。

王雪涛纪念馆坐落于沧园内,是一座四合院式的古典建筑。启功题写匾额:“王雪涛纪念馆”。纪念馆分为"无陋山庄"、"藕华楼"、"萝月堂"、"瓦壶斋"四个展厅。启功题匾额:“王雪涛纪念馆”。

大门内侧悬挂的“王雪涛纪念馆”匾额为赵朴初题书。

王雪涛:1903年—1982年,河北成安人,花鸟画家。代表作品有《百花齐放》、《松雉》、《紫藤白鹇》等。范曾在《大哉雪涛》中曾提出近现代写意花鸟的四大家:李苦禅、潘天寿、王雪涛、郭味渠。李苦禅与潘天寿可以看作大写意花鸟的翘楚,而引领小写意新风的非王雪涛莫属。

我理解,大写意和小写意的主要区别为大写意,注重意象,夸张豪放,其核心是“大朴不雕”小写意侧重写形,讲究写实效果,追求形神兼备小写意注重细节,画面较繁琐,而大写意笔墨气魄大,形象概况。

这是大门的背面,此处“王雪涛纪念馆”匾额为启功题书。

进门正中立一奇石,刻有齐白石为王雪涛题的“蓝已青矣”,褒扬其“青出于兰,而胜于兰”,对王雪涛的艺术成就做了高度评价。

石之背面方毅书的“一代精英”。

园中三厅一围廊,排列在一条南北向的中轴线上,青砖黑瓦白粉墙,素朴优雅。园内奇树盆景、名花异木十分丰富。

王雪涛先生雕像。

沧泉位于沧园内,在王雪涛塑像西北侧。

院内陈列着大型叠石盆景,主峰耸立,挂以流水瀑布,四周平台上点缀着五针松、罗汉松、枫树桩、黑松等植物,苍松挺拔,腊梅橙黄,突出了冬季景观,尤其雪后时刻,松竹梅各展风姿,构成一幅“岁寒三友图”。

一株树龄150年以上的油松,虬枝伸展,树形苍劲、雄壮,是不可多得的具有齐鲁风格的树桩盆景。

吴作人题匾额:"无陋山庄"。尹瘦石撰并书楹联:笔底生华,艺海梅兰留雅韵;墨染风云,画坛桃李溢清芬。

"无陋山庄"展厅局部。

李可染题匾额:"藕华楼"。陈叔亮撰并书楹联:“十载风云,半生施泽;三更灯火,一代丹青”。

刘海粟“百岁开一”高龄时所题书匾额:"萝月堂"。 范曾撰并书 对联:“腕底寒鸢飞皓雪,吟边古柏起惊涛”。

王雪涛题匾额:“瓦壶斋”

作品

黄鹂。

桔梗小鸟。

傲霜枝。

洁因餐炖露。

卧花。

草虫花谱 蚂蚱。

研姿。

霞光翠绕

墨笔葡萄

齐白石:瓦壶斋。

齐白石:蓝已青矣

刘开渠题写:“秋斋”。

王雪涛生平展览。

王雪涛艺术年表。

王雪涛艺术年表。

王雪涛著作。

王雪涛著作。

王雪涛心源造化,立命丹青。

“萝月堂”展厅

雪梅雄鸡。

萱花蝴蝶。

大觉寺芙蓉。

墨竹锦鸡。

岁朝图。

清芬。

大富贵。

芭蕉白头。

牡丹双蝶。

王雪涛在近现代画家中素有“牡丹王”的美誉,越是百姓喜闻乐见的题材,越是难度大,稍有不慎,并会落入艳俗的境地。因此古代很多大家只敢用水墨去表现牡丹,如沈周、唐寅、陈淳等人,能够用颜色穷研其变,并且馥郁若滴的,王雪涛确是不二人选。2013年秋拍 北京 匡时“澄道”夜场中一件不足八平尺的牡丹类作品《东风浓艳》经过藏家数轮争夺,最终以460万元交割,画面中仅有五朵绽放的牡丹,可谓一花值百万。另一幅作于1979年的《桃花牡丹八哥图》在嘉德2010年春拍上曾以442.4万元成交,画面集中了牡丹、桃花、八哥等王氏最擅长的题材,如此价格确实是实至名归。

梅花喜鹊。

紫藤八哥。

荷塘禽戏图。

晴窗。款识:辛酉春月晴窗写生遣兴之作不计工拙 雪涛

甘果共万家。

牡丹。

“无陋山庄”展厅局部。

四季花鸟(春、夏、秋、冬)

喜鹊登枝,春。

鸳鸯戏荷,夏。

乌鸦葡萄,秋。

雌雄同伴,冬。

菊花黄时蟹正肥。

紫藤雄鸡。

红松仙鹤。

云南山麓。

鹦鹉雉鸡。

杜鹃白鹇。

雉鸡。

黄鹂。款识:黄鹂啄紫椹 五月鸣桑枝 太白诗句。

雄鸡牵牛。

咏梅。

“藕华楼”展厅。

上图最左边即是大名鼎鼎的“不倒翁”图。

十二喜图。

雪梅斑鸠。

秋树双鹰(临王一清)。

牡丹。

竹桃鸜鹆。


继续向北到溪泉。溪泉原名洗钵泉。金《名泉碑》、明《七十二泉诗》、清《七十二泉记》均著录。自然石驳岸,青条纷披,清澈见底。据传王姓僧人常到此泉洗钵,后成为高僧。古诗云:前 景东 边有冽泉,山僧洗钵是何年?泉中涌出伊蒲馔,参透三生石上禅。

溪泉西侧是井影泉。

枫溪景区在公园的东南部,一般游客很少到这里,所以,环境非常幽静。有一水榭,名叫“枫榭”。

枫榭以东,有长廊通向一平台,台上有石桌石凳,游人可在此休息,欣赏枫榭景色。枫榭下是枫溪,水自东泺源河流到枫溪,依势形成较大水面,又向西流过曲桥,折西北流,形成流水潺潺、两岸夹明镜的枫溪景区。枫溪居守着一潭溪水,陪着两株槭枫。春天来的时候槭枫满树苍翠,夏天时槭枫伸展的树冠就化作两柄为游人撑起的伞,秋天的时候槭枫满树黄绿相间的树叶,然后边落边化作晚霞的颜色,及至红尽,叶也就落尽了。

枫溪桥。

枫溪桥的东南边还有一座长不愈三米的桥叫桂溪桥。

院子角落里的泉水咕咕地流过沟渠,穿过桂溪桥,涌入潭中,然后再哗啦啦地流入枫溪居前面的潭中,形成了两股小瀑布,四季不绝。潭中有一个小岛,岛上树木茂盛。

玉龙泉位于趵突泉公园东门出口南边。转过桂溪桥,便可以看到一个水湾,那便是玉龙泉了。泉水从斑驳的石岸中流出。

玉龙泉。

这座假山的石块全部采自于济南南部山区,石质,色泽,纹理都可以同江苏无锡的太湖石相媲美。假山下有一山洞,洞顶和入口处采用了大块石,用悬挂的手法形成巨石悬挂的逼真壮观景色。洞壁上又留出适当的空隙,便于采光和空气的通畅。

趵突泉公园东门,白墙灰瓦、出檐卷山、卷棚式的民族风格建筑的大门。正对泉城广场,也是大家常说的趵突泉正门。门口广场上赫然竖立一块牌坊,四柱三间,冲天挑担式,頙“趵突胜景”四字为武中奇所书,背而“观澜知源”四字为蒋维崧题书。

郭沫若题写“趵突泉”。

至此,趵突泉游览完毕。

你可能想看: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