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话说得好:
“有理财就不穷,有计划就不乱,有准备就不忙。”
衰老是谁也改变不了的生命规律。
聪明的老人明白,如何有尊严地老去,晚年过得幸福,需要握紧这两样东西。
钱
网上有个流行的说法:
要想有个快乐舒适的晚年,一定要给自己留个“箱子”,有个“圈子”,找个“乐子”,做个“傻子”。
“箱子”说的就是钱箱子。
在变老的路上,手中一定要有点积蓄,把老本攥在手里,就是一道坚固的保障。
不是说对儿女一毛不拔,而是要留有余地。
正如香港电台知名主持人梁继璋曾对儿子说:
“我不会要求你供养我下半辈子,同样的我也不会供养你的下半辈子。
当你长大到可以独立的时候,我的责任已经完结。
今后无论你坐巴士还是奔驰,吃鱼翅还是粉丝,都要自己负责。”
近些年有个词很火,叫“同居式养老”,代表之一就是广州七闺蜜。
七位好朋友,凑了四百万,提前20年养老,赴了她们的30年之约:
“待我们老时,近郊山下,择一良田,建三两间房屋,种两亩菜,挖一鱼塘。“
他们在广州近郊买了一栋三层半的毛坯房,经装修改造成了别墅,依山傍水,岁月静好。
从此开启了“同居式”养老,互相帮衬,互相照顾。即便没有伴侣和孩子,也照样活得轻松肆意。
老了以后过得好不好,取决于是否为自己攒下不错的经济基础。
有存款,就有了体面和尊严,就不用给儿女添负担,而是富养自己,有个好身体,有个好心情。
好好爱自己,不给孩子添堵,也不让人招嫌。舒服,过得精彩、潇洒,才是正道。
房
赵朴初先生说过:
“父母的家永远是孩子的家,子女的家从来不是父母的家。”
重庆有位退休女教师,叫沈金娥(化名),她的故事很典型。
从学校退休后,丧偶的她搬去和儿子住。
当年儿子准备结婚,她把老家福利房卖了30万,替儿交首付15万。
可儿子和儿媳接连换工作,又碰上生孩子,房贷压力落到自己身上。
沈金娥偶尔也后悔,不该卖掉自己的房子,以至于和儿子儿媳产生矛盾时,也无处可逃。
房子,是最可靠的安全感,在孤独彷徨时,有最温柔的依靠,在渐渐年老时,有最温暖的归宿。
自己有房子,即使儿女不待见自己,也不必忍气吞声地凑合。
况且很多矛盾,正是因为同一屋檐下的结果。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观念和生活态度,难免会踩过界,招致不必要的矛盾,激起儿女的反感。
有套自己的房子,就有退路,累了、倦了、想一个人静静了,就永远有个安顿的归宿。
不需要太大,太豪华,哪怕再小再简陋,只要能守护自己和老伴,从容安稳地度过春夏秋冬,就已足够。
在院子的墙壁围上栅栏,爬满花花草草,充满自然气息,耳畔萦绕鸟语,回归宁静与淡然,细品陶渊明式的田园之乐。
晚年生活里,信心和尊严永远是幸福的关键因素。
聪明的老人,不会把所有的精力金钱放在儿孙身上,只要有了老本、老窝,生活更加自由,不会变得没有话语权看人脸色。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在变老的路上,也一定要好好爱自己,活得精彩、潇洒,优雅地老去。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