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养生 > 正文

浅筋膜的解剖特点

提到“筋膜”这个词,通常很容易联系到由致密结缔组织形成的多层结构(阔筋膜、胸腰筋膜)以及关节囊、肌间膜、韧带、肌腱和其他纤维组织,如神经外膜。

那么,什么是浅筋膜呢?

浅筋膜的解剖特点

从背部区域的组织可以简单的看出来,皮肤以下大致存在两层致密结缔组织区域,我们可以先简单称为浅筋膜和深筋膜。

浅筋膜的解剖特点

这是一张腹部皮下组织的切面图片,值得注意的是,真皮层下的纤维层被分成了两个部分----表层脂肪组织( SAT) 和深层脂肪组织( DAT)。

浅筋膜的解剖特点

SAT由圆形脂肪细胞组成(与表皮平行),下肢比上肢更厚,躯干部位SAT平均厚度在17.2mm, 肥胖者例外;手掌和足底最薄, 但有较厚的真皮支持带;SAT决定了皮肤对深层组织的粘附力。SAT的性别间差异:()女性脂肪细胞聚集程度较高, 同时真皮支持带又较薄,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出现橘皮。

浅筋膜的解剖特点

浅筋膜在几乎所有的人体中都存在, 即使有某些区域的特殊性。垂直/斜隔膜使表层筋膜与皮肤(表层筋膜支持带或皮肤韧带) 和深层筋膜相连(深层筋膜支持带) 相连, 形成一个在脂肪小叶之间的3D网络。

浅筋膜的解剖特点

腹部浅筋膜筋膜薄层, 容易在皮下脂肪组织下分离出来。

浅筋膜的解剖特点

L2腹部断层摄影扫描显示出腹部浅筋膜层。

浅筋膜的解剖特点

在背部,浅筋膜以一个厚实的纤维片的形式延伸,一直从颈部到臀部区域,并且它很容易与深筋膜分离。沿着棘突和肩胛骨下缘与深筋膜附着在一起。

浅筋膜的解剖特点

胸部区域的浅筋膜包绕颈阔肌, 并且很容易与深筋膜分离, 除了在第6肋水平。

浅筋膜的解剖特点

浅筋膜的解剖特点

四肢的浅筋膜与深筋膜相连, 通常还通过较厚垂直方向的隔膜与皮肤相连。

浅筋膜的解剖特点

面部浅筋膜及皮肤支持带量和质的差异决定了随着岁月流逝的面部下垂。人体中,通常在浅筋膜中可以找到肌纤维, 特别是在颈部(颈阔肌), 面部(面部浅表肌肉腱膜系统), 肝门区域(肝门外括约肌), 阴囊部位(肉膜);所以其实浅筋膜可以考虑称为皮肤肌肉层, 也可见于其他哺乳类动物。

浅筋膜的解剖特点

浅筋膜可以对抗不同方向的拉力,在背部, 浅筋膜展现了在特性上巨大的变化, 可承受的拉力范围从最大10kg到最小0.5kg,并且分布在各个方向。

浅筋膜的解剖特点

在一些区域, 浅筋膜分层形成特定环绕主要皮下静脉和淋巴管。 它用这种方式保护血管, 使其在运动中仍保持开放。

浅筋膜的解剖特点

浅筋膜内的神经末梢纤维,这很有可能是神经的卡压部位。

筋膜的特点与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决定了:

· 皮肤在深筋膜上的滑动性(年老后的下垂, 皱纹, 但是对整形外科手术是非常重要的)

· 保护浅表的血管和神经(静脉曲张, 下肢疲劳无力感)

· 淋巴泵的作用(淋巴水肿, 筋膜炎, 脂肪团)

· 区分开皮肤感觉(皮肤) 及本体感觉(深筋膜)

浅筋膜的解剖特点

支持带为表皮提供了一个连接皮下组织的锚点,同时为浅筋膜提供了与深筋膜连接的锚点;DAT与SAT形成了一个滑动系统, 吸收了作用于皮肤或由肌肉收缩产生的机械刺激;如此,皮下组织结构保证了皮肤和肌肉间的功能独立,同样保证了外感受器(依赖于皮肤感受器)与本体感受器(存在于肌肉及深筋膜的受体) 间的独立性。.瘢痕可能使皮肤、 层样结构与深筋膜间产生粘连, 因而, 每个肌肉收缩可能影响皮肤, 刺激皮肤受体产生冲动。反之, 每个皮肤的刺激可能被传递到其下的结构中去。

浅筋膜的要点总结:

·稀疏的结缔组织(包含弹性蛋白纤维)中间包含有胶原纤维

· 存在于皮肤与深筋膜之间, 连续的贯连全身

· 由于其宽松的性质,皮肤下层的组织上可以向多个方向进行移动

· 浅筋膜在皮肤下,根据卷形的不同,肌肉可能产生收缩

· 从深筋膜开始(固有感觉),可以分离皮肤的认知(外部接受)

· 起到隔热的作用

· 支撑血管与神经以及腺体, 起到保护的作用。

· 假定的功能,向自律神经的自身调节的浅筋膜的干预与内脏有关。

· 为液体或是其他的代谢产物的积蓄提供潜在的空间

· 淋巴、引流

参考资料:

《 OF THE 》 .D.

《 》

审校:马明

浅筋膜的解剖特点

你可能想看: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