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养生 > 正文

松筋膜的误区——捏开它!

(全文约1682字,预计阅读时间:11分钟左右。)

前面的文章说过,筋膜系统的伸缩是有限的,所以它的张力是在身体的各个方向上互相连贯的。就像一张大渔网,其中任何一点的挪动,都会透过“渔网”的张力感知传到鱼网涵盖的所有地方,这个张力一定会随着它不断放大,最后推扎到具体的某个地方,来爆发出来影响结构的正常运作。

筋膜系统的这个现象就提示我们在松解筋膜的时候需要搞清楚这个推扎过来的张力为什么会在具体的某个地方变紧(如足底筋膜),以及我们在准备松开它的时候需要“照顾”哪些容易被“误伤”的结构。

很多肌肉收缩方式或者肌张力在改变之后,筋膜会凭着系统张力的方向重排结构。但这又是“好心办了坏事”,因为如果筋膜凭着张力方向把受力的形态修正之后,我们再去理顺错乱结构,就不是单纯的弄松几块肌肉就能成功的,因为筋膜已经“悄悄的”改变了整个受力系统,重组成了它“最亲赖”的受力模式。

就像一个顽固性背痛的患者我们处理他的背部效果很有限,因为我们没有改变与之相关的系统受力结构的状态,整个肌群处在“散乱”的状态,但如果顺着他背部蔓延开的张力(常见方向是冲向手臂),解开手臂,他的背痛可能才会马上减轻。因为冲着手臂的方向才是筋膜重构受力的根源。

以一种隐秘的挪动来重构张力,这是筋膜系统惯用的伎俩!而恰恰是筋膜的这个特点,就要求我们松筋膜的时候是在打开一个被重构的系统受力,而不是松开某个区域的筋膜,肌肉的变紧不是线型的,而是伴随着一定的翻转和歪斜,而凭着这个状态重构起来的筋膜也会产生扭转,这就是笔者一直以来强调的:筋膜的松解一定是“转顺”它,而不是捏开它!

虽然捏开筋膜会卸掉很大一部分张力,以及改变筋膜重构的方向,但是,这种方式松筋膜是一个“强迫”的过程,这种方式下筋膜如果再次重构的话,影响的就不是肌肉软组织了,而是骨关节位置的偏移,因为肌肉系统已经把这个爱“篡改”结构的筋膜系统拉进了“黑名单”。

最后我再具体说一下如何转顺筋膜,在转顺筋膜之前,要有3到5分钟的时间来打开筋膜的挪动间隙,推荐首选Thomas W.Myers提倡的那种类似“捏皮”的方式,要够慢、够轻,然后再来依着张力的方向转顺筋膜,前提是必须确定张力蔓延的方向,而要确定这个方向必须要注意呼吸的配合,因为筋膜的挪动很细腻,需要用呼吸来放大这个动态(尤其是吸气状态)。

这个过程还需要重点注意的就是:骨关节位置的影响,因为有些由于关节的错位而扭转的筋膜是很难通过在不动关节的情况下把它解开的,尤其是有些因为胸椎错位导致的顽固性的背痛问题,不管你怎么松他的软组织都没用,但是胸椎一复位马上就减轻了。当然,不是说所有的结构调整都要遵循“骨正筋柔”的原则,只是说在松筋膜的时候,这点我们必须要考虑。

很多时候我们同样可以在关节歪斜的情况下去通过调整软组织来带正关节(筋柔骨正),需要注意的是:松筋膜一定在松肌肉之前,因为有些肌肉的紧张可能只是被筋膜的扭曲带歪的一种“假紧张”,如果我们去松它可能会让它从“假紧张”变成“真紧张”,但是,肌肉变成“真紧张”之后,病人反而会觉得轻松很多,但是他会保留一个让很多医生很头痛的问题,这个问题就是病人一直存在一个“不舒服”的感觉。这个“不舒服”的感觉不是痛,不是麻,只是“不舒服”。

(肌纤维的皱褶)

之所以会有这个症状是因为我们通过松解被筋膜扭曲带歪的“假紧张”的肌肉,让肌肉变成了“真紧张”来迎合了筋膜的扭曲,但是,肌肉向筋膜的这种“迎合”筋膜系统只接受了“一部分”(整体张力大小接近),这接受的“一部分”足以让我们减轻本来有的疼痛。而剩下没有接受的一部分(整体的势转不顺),会导致病人存在这个“不舒服”的症状,这就是我们在调整系统受力必须要转顺筋膜的原因!

最后再强调一个重点,那就是身法,身法对于我们手法操作的影响非常大,身法除了决定了我们手操作时自身受慢性损伤的机率之外,还决定了我们手法能达到的细腻程度,前面写了一点点关于身法的内容,参见文章(链接):,更多内容后面有机会再和大家分享。


好了,这次文章就写到这里,我们下期再见!最后再说个事,下周六(21日)在微信上会有一次线上分享,在这次分享中笔者会以颈椎为例,把前面文章出现的、以及后面文章中将要出现的很多“名词”做一个详细的解释。欢迎大家报名,课程简介(链接):


你可能想看: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