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美太极》中国专业太极微刊
常听一些太极拳爱好者/老师说:要学太极拳,先学走猫步。太极拳《十三势行功心解》中有这样一句话:“迈步如猫行”,想必广大太极拳爱好者都知道,但对这一要求的理解和应用也许各有所见。有些人认为,在练拳中,只要有像猫那样迈步的轻灵意识就行。而有些人则认为,不但在迈步时要有像猫那样迈步的轻灵意识,而且,迈步的动作也应尽量模仿猫的样子。那么,究竟哪种观点更符合拳论要求?下面笔者想结合自己多年习练太极拳的感受,谈谈对“迈步如猫行”的体会和认识。
《十三势行功心解》为何独以猫为喻,而不借喻其它动物,或者是否可以直白地说:“迈步须轻灵”呢?笔者认为作者不只是为了文饰,而是有其内在的涵义,如同另两句的借喻:“形如搏兔之鹘,神似捕鼠之猫”一样,不但要神似,而且还得形象。果真如此的话,我们就应先来观察一下猫行走时的姿势,以找出与我们在练太极拳中肢体动作上有关联,并可借鉴之处。众所周知,在自然界中,动作最轻灵敏捷的动物非猫莫属了。猫在迈步行走或纵跃奔跑时,全身的协调性相当好:跨步前,弓背、收胯、提腿,脚跟先起,然后脚尖离地;落步时,伸背、落胯、出腿,脚尖先着地,然后脚跟踏实,一连串动作一气呵成,连贯协调,迈步悄无声息。尤其是在纵跃奔跑时,这种现象尤为明显。
笔者孩提时代非常顽皮,听人说猫摔不死,很好奇。于是,有一天逮了一只猫,带到三楼,从窗口用力将这只猫往楼下扔去。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只见猫在空中翻滚了一下,身子一弓,然后前脚先着地,愣了片刻,突然一溜烟地窜走了。除了受了惊吓,无丝毫损伤,真神了!确实没摔死,这是咋回事儿?令我百思不得其解。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人类是否也有某种迈步的动作和猫很相像呢?有的,最像的应该是潜行了。当蹑手蹑脚地迈步时,全身的配合和落脚时的动作非常像猫接近猎物时的样子----弓背、猫腰、收胯、提腿、脚前掌先落地,然后整脚踏实,悄悄地来,悄悄地去。也有人用“如履薄冰”来形容。还有一种比较形象的比喻:当一个人的脚陷在泥潭里时,如何解脱?如果直接屈膝提脚,则不易拔出,反而很费力。此时如果先把身体重心移到另一腿上,完全站稳后,用腰胯上抽的方法带动整条腿的上提,才能不太费力地把深陷泥潭的脚拔出。
笔者在自己的《练习太极拳心得体会》中记录着这样一件事:1994年4月的一天,我拜访了王成杰师叔,他就如何做到“迈步如猫行”对我进行了言传身教。他说:提腿跨步,应以腰背为主宰,并非简单的曲伸腿。收腿时,应弓背、收腰、收胯;伸腿时,需伸背、放腰、放胯,就像猫行走时的样子。猫就是通过伸缩背来带动四肢运动的,故轻灵、敏捷且洒脱。他还建议我上楼梯时,不妨用上述方法有意识地练习提腿迈步时的整体配合。
我们在习拳中,师父田颖嘉(田兆麟之次子)同样也解说过《行功心解》中“迈步如猫行”的要求,目的是在交手、转身换步中起到轻灵稳捷、变幻莫测、人不知我,我独知人的作用。所以在田师父教的太极拳中,凡是暗(偷)步一定要求上步的脚前掌先着地,然后踏实。这样出脚既显轻灵,在实战中又可探虚实,对方不宜察觉,应敌变化反应更快,游刃有余。初学时,做不到,没关系,慢慢来。等腿部有了一定力量,拳架熟练后,再注重猫行的要求。因为,要做到迈步如猫行,没有一定的腿部支撑力是不行的。
在两位前辈的言传身教下,通过多年习练,认识渐深,逐渐掌握了迈步如猫行的方法和要求。现举传统杨氏太极拳中的搂膝拗步一式为例予以说明之。之所以选该式为例,是因为其有左右式,可连续反复练习。再者,该式为整套拳架中,步幅最大的前弓步之一。如按杨家早期“四平架”的要求演练的话,没有相当的下盘功底的人,很难做好该式,收腿和出腿大有力不从心之感,更不用说迈步如猫行了。换言之,如果练好该式,则演练整套拳架,会给人以稳健而又轻灵的美感。
由于杨氏太极拳的特点为宜慢不宜快,故做此式的难点在于收腿和出腿。笔者在多年的教拳中,发现在做左搂膝拗步到右搂膝拗步的转换过程中,常易犯的身法和步法上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收腿时:
1、身子先向左前倾斜,以便借力收回后腿,有失中正;
2、臀部外凸,有失尾闾内收,敛臀提肛的要求;
3、身体重心尚未完全移到左腿上落实坐稳,便急于收右腿,以至于立身不稳;
4、收回右后腿时,右脚蹬地,有借力之嫌;
5、仅以腿部的力量曲膝收回右腿;
6、右腿收回途中,右足前部几近地面,有拖地之状;
7、收腿前及收腿时,右膝内扣(即往左前下弯曲),以致产生夹裆(或谓尖裆)之形。
迈步时,除上述1和2项的现象外,还有:
1、出腿速度偏快,脚跟落地也偏快,有往前跌出的感觉;
2、右脚跟刚着地,便有部分身体重心移于其上,这体现在脚跟落地后右膝即刻向前弯曲上;
3、出腿时,左膝盖内扣了(往右前下弯曲);
4、没开胯,就提腿出步了。
以上这些现象是导致不能正确做好迈步如猫行的主要症结所在,找出了问题,就得对症下药,以解决之。针对上述现象,有以下一些规避方法可供参考:
1、行拳盘架子时,首先须时刻留意太极拳的各个要领,在收腿和出腿时,尤须注重虚领顶劲、松腰松胯、敛臀提肛、尾闾中正等要领;
2、收腿和出腿时均须保持开胯圆裆、松腰坐胯,而不可出现夹裆的毛病,因为开胯圆裆有助于气沉丹田,裆劲下沉,能加强单腿支撑的稳定性,使身子不至于偏倚摇晃;
3、收腿和出腿的肢体运动顺序是:收腿时,以腰带胯、以胯带膝、以膝带脚,脚跟先抬起,最后脚尖离地;出腿时,松腰、落胯、伸腿、脚跟着地,最后脚掌踏平。身体不应有明显的起伏,即不应借身体的上升和下蹲之势来收腿和出腿;
4、在提收右腿前,先将重心缓慢匀速地移到左腿上,等感觉左腿支撑稳定了,再提收右腿,不应借助后脚的蹬力收腿,要做到慢、匀、稳地转换重心;
5、收腿时,仍须保持左右膝尖与左右脚尖的朝向一致;
6、出腿时,也应保持两膝尖与两脚尖的朝向一致;
7、出腿前身体重心应坐稳于左腿上,切勿随着右腿的前伸而向前偏移,即出腿时不应牵动重心,否则会有向前跌出的感觉和样子,右脚则会快速着地,而显得滞重;
8、前脚落地后,重心的中垂线随着支撑脚的下蹬缓慢匀速地往前腿转移,直到完成前弓步;
9、提起后腿时,脚尖不可耷拉着拖地,而应与地面保持一定的高度,这不但是练武时对腿形和脚形的要求之一,也是应敌时体现精气神的一个部分。
然而,要想真正做到迈步如猫行,还得加强腿力训练,这是关键。好比造楼房,楼层越高,桩基必须打得越深越扎实。如果练拳时间充裕的话,可练习站静桩,单双腿桩都得轮换站,站姿高低、持续时间长短,视腿力而定。双腿桩主要为马步蹲裆式。单腿桩的动作可用拳架中的某些定势来练,比如:提手上势、手挥琵琶、白鹤亮翅、退步跨虎等川字步式子(站桩的具体要求在此恕不详述)。
凡习杨氏太极拳者都知道“如封似闭”这个式子,该式在田兆麟大师所传的中架子太极拳中,在完成搬拦捶后,右脚往前跟上半步,两手前按前,左脚再往前跨出一小步,我们称之为暗步或偷步。如果能用“迈步如猫行”的意识来做,此式就会显得更轻灵完美。在对“如封似闭”一式如何应用的交流中,我曾用过这种步子,配合上体的动作,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我们不但在盘架子中,而且在活步推手、大捋中始终贯穿这一意识,尽可能地做到迈步如猫行,并获得了一定的体会,确实有一种轻灵、进退自如的感觉。
一管之见,不足为新,惟愿抛砖引玉,与同好携手共进。
评论处大家可以补充文章解释不对或欠缺的部分,请勿谩骂。这样下一个看到的人会学到更多,你知道的正是大家需要的……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