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雾满拦江
来源:雾满拦江(ID: lwwuwuwu)
1
巴菲特,牛人也。
网上有文章说,每年,巴菲特都要去大学,和大学生们嗨皮。学生们逮到他,就会问许多奇怪的问题,比如说,有一次有个学生问他:老巴,您认为一个人,最重要的人品是什么?
这个……巴菲特说:人品这事咱不懂,要不咱们玩个游戏吧。
这个游戏叫:买卖人口!
买下你同学的10%。
现在,你可以买下你一个同学的10%,他的10%就归你了,一直到他生命结束,这10%的收益,都属于你。
你会买下哪个同学的10%?
我买……学生们顿时亢奋起来,纷纷在自已的同学们,摸摸捏捏,挑挑选选。最后购买的结果——如你所知,不是家里有最有钱的,不是长得最漂亮的,不是考试分数最高的,不是打架最凶的,而是为人沉静稳重,感觉上最有安全感、也最可能有大发展的那个。
然后巴菲特说:现在,你们又有一次机会,让你卖掉某个同学10%的股份,你会卖掉哪个同学?
卖掉同学……感觉这个段子,有点离奇,巴菲特好象不太可能出这种卖掉同学的怪题。
但这个题目的设计,是有价值的。我们继续考虑,卖掉哪个同学的10%涅?
——你猜也猜得到,你要卖掉的哪个同学,肯定不是家里最贫寒的,也不是长得最丑的,不一定是成绩最差的,也未必是和你打过架的。但肯定,是大家都不喜欢的。
于是你就知道了,考试分数不重要,相貌美丑也不重要。
重要的是,你是否具有让大家信任的能力。
还是要看人品。
2
大家最喜欢的,是方法论,有没有个好办法,让自己的能力嗖的一家伙,超过别人对自己的预期?有没有个好的读书法子,让自己刷的一声,就成为渊博之士学富五车?
大家看重自己的,是能力。
而我们看别人,看的却是人品。
——反过来也一样,我们总是强调自己的能力,而别人的眼睛,却盯着我们的人品。
这是为什么呢?
3
有个很著名的心理学实验,被广泛的用来改善夫妻——或是团队关系。
比如说,一对夫妻关系不和睦,天天打成一团。这时候,就可以请心理学家出场了。
心理学家对当事人,进行单独谈话,先问:你是不是感觉很委屈呀?
当然啦,我成天累死累活,忙的狗一样,而他却无所事事,闲的猪一样……当事人就开始了悲愤的控诉。
然后心理学家问:你们家里的家务,是怎样分工的?
分个屁工呀,差不多都是我做的……当事人更委屈了,满脸是泪。
那好吧,心理学家说:给你张纸,把你做的家务比例,比如说,你认为自己干了70%的家务,把这个比例写下来。
心理学家跟夫妻双方,各自谈话,要求各自写下自己所干家务的比例。
然后把这个比例加起来——不出所料,凡是打成一团,骂个不休,夫妻关系不和睦的家庭,两者的家务比例之和,都超过了百分之百。
至少有一个人,或是每个人,都把自己的付出,高估了。
——过于高估自己的劳作或付出,这是有些人心里幽怨的由来。
你可能只做了20%的工作,但感觉自己做了70%,心里当然委屈。估计的比实际越高,心里的委屈,就越是强烈。
委屈,当然有怨心——偏偏对方也高估了自己的付出,也是怨气重重,你想这日子,还能过下去吗?
——几乎所有的心灵鸡汤,所有的励志文体,都喋喋不休的告诉大家要付出,要无怨无悔的付出。还有什么感恩之心,就是因为大家不愿意付出,所以想忽悠大家感恩了,你感恩,就对付出没什么抱怨了。
但对于一个高估了自己付出的人来说,这些鸡汤励志,是不管用的。
不管用的原因是,我们不止是意识不到自己高估了付出,还会——
——高估自己的智力。
4
据说,超过一半的人,认为自己的智商,在平均线之上。
这个意思是说,有些人并不聪明的人,果断的认为自己很聪明,如果谁不承认这一点,他恨你一辈子。
瑞典有个不信邪的心理学家,叫彼得·约翰松,这厮跟人民群众玩了个偷梁换柱的把戏,把实验者坑惨了。
约翰松的实验,是这样子的,先找来实验者,坐下,看屏幕上疾速闪过的美女图片,一次闪过两张,然后问实验者:你喜欢哪一个美女?
美女……萌萌哒,都喜欢。
可是实验要求只选择一个最喜欢的,所以实验者们,就会指明其中一张。
然后约翰松把照片推送过来,请实验者做个解释:两个美女都蛮好,为什么偏偏就喜欢这个?为什么?
实验者就开始解释:因为那啥……所以哪啥……吭哧瘪肚的解释一番。
等实验者解释完了,约翰松就嘎嘎的怪笑起来:傻孩子,你中吾计矣,现在给你看的照片,是你不喜欢的那一张!
尼玛……这样玩也行?
约翰松说:人类,是这样一种动物,他们喜欢跟自己唱反调。
5
有些人,为什么喜欢和自己唱反调呢?
再来个实验就清楚了。
找两个旗鼓相当的辩论手,让他们抽签,进行辩论。
抽签,抽到什么主题,就分正反方展开辩论。
比如说,抽到这样一个签,正方观点是:爱笑的人运气不会差。反方观点则是,笑你妹呀笑,高冷才是王道。
论辨十分钟,双方已经交手几回合,不分胜负之际,突然叫停论辨。
现在,让双方交换场地,换位论辨——也就是说,对方转为支持你刚才的观点,而你要做的,是驳倒对方。
继续观看辨论,你会发现,双方并无丝毫心理不适,仍然是意气风发精神抖擞的利齿伶牙。
这个实验告诉我们,有些人,哪怕他意志再果决,态度再坚定的信奉某个观点,但只要他愿意——就可以轻松驳倒自己。
6
有些人并不在意观点,甚至根本没观点。
他们只是不喜欢、或是讨厌某个人,才会否决对方的观点。
在意的不是观点。
是好恶。
是输赢。
7
好了,现在我们知道这样几件事:
我们都知道,什么样的人才会获得公众认可,才会拥有更多可能的未来,但我们却不肯成为这类型的人。
之所以不肯成为这类型的人,有两个原因。
第一,我们有可能高估了自己的付出与劳作。
第二,我们有可能高估了自己的智力。
有关第二点,需要说明一下。
我们中有些人,总是感觉到义愤填膺愤愤不平,并非是谁亏待了他。而是他有可能脑壳空空,既无观点也无观念,但就是看不过有些人瞎显摆,所以冲上前去扁之,闹得昏天暗地却没什么结果。
最近有篇署名为尤瓦尔·赫拉利的文章,标题是《钱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强的信任》,在网上频频出现。
文章称,人类历史上,绝大多数战争,都不是为了争地盘和食物,而是为了一些虚构的故事。
尤瓦尔·赫拉利说,他是以色列人,比较了解巴以冲突,大家都以为巴以冲突,是争地盘。实际上根本不是。
冲突地带,土地足够多,够所有人用。而且也不缺食物。
大家非要冲突,是因为双方有完全不同的虚构故事,而且彼此不认同。
你居然敢跟我的想法不一样,那我就灭了你——人类历史,无日不战。至少有七成的战争,就是因为看对方不顺眼。
——巴以冲突,其实算是正常的了。现实中还有一种更有意思的人,他听了别人的话,就急不可耐的打断,滔滔不绝说上一番,可你仔细一听,他说的跟大家完全一样——有些人,根本不关心别人说的是什么,只是急于打断,急于否定,究其质因,不过忍受不了别人的炫耀。
8
巴菲特式的买卖人口游戏,其实每天都在进行。
我们的一言一行,都被别人看在眼里,感觉到你可靠、可信,就会果断压下筹码。
压你的人越多,你获得机会的概率,就越大。
古人说修德,说的就是这么个玩法。
而且古人说的更气人,太上者立德,其次立功,其次立言——这意思是说,人品大于做事,做事大于夸夸其谈。
许多年轻人在职场,往往生出愤愤不平之心。工作都是咱干的,可是加薪晋升,净是那些游手好闲的人,凭什么呀?
——不是古人故意气咱们,而是人类社会的规律,就是这样。人类的天性,对于别人的付出,总是无感的。但对别人的过失,却是耿耿于怀,念念不忘。
无论你付出多少,他人最不能忍的,是你的人性缺陷。
9
人品,与智慧同质,都是与人性相反的。
只有绕过人性陷阱,才有可能获得更充足的上升空间。
这个第一,我们要知道,这粒星球,在我们之前,曾有更多人生存过——那些曾经存在的人,他们也曾在这个世界上发奋努力,创造了极为丰富的物质文明。这些财富,没一线能够带走,全都留在了地球上。
我们生下来,就无条件的享用了前人的劳动成果。所以我们不需要茹毛饮血重新缔造文明,什么飞机火车轮船私家车,坐享其成就是了——占了这么大的便宜,感恩不感恩估且莫论,但再整天愤愤不平,这个真没必要。
第二,人类天性,易于高估自我付出或劳作。当我们因此生出怨心时,想想别人也这样,就应该释然了。
第三个,要知道,每个人都有一套自我语境的,哪怕是同样的故事,你讲出来,对方也不会认可,一定用他自己的语言方式来描述,这样他才爽快。固守自己的语境未必是错,但如果我们认可别人的表述,能够耐心的等别人把话说完,我们就算是赢了。
第四个,当人人都感觉存在感不足时,就标志着倾听者的稀缺。做个稀缺者吧,任何时候,稀缺总是昂贵的。
第五个,我们的现实机会,都是别人送来的。如果看别人不顺眼,冲上去给他添堵,实际上是堵死了自己的路。让自己更聪明点,沉静守拙,给别人以机会,我们才会有价值。
继续付出,但从此学会承认并接纳他人。后者的努力,不唯让你的人品加分,更能够让你的努力,体现出更高价值。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