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所有世界级企业家中,有一位在中国几乎是家喻户晓,他的书籍常年霸榜机场或者高铁的书店,他就是稻盛和夫。
到2020年为止,他亲自写作的书籍,全球累计发行量已经超过了2000万部,除了在日本以外,其余的销量94%都在中国,稻盛和夫在中国有着大量粉丝。
稻盛和夫先生
其中不乏一些今天在叱咤风云的商界大佬,任正非、马云,软银的创始人孙正义都曾对他推崇备至。
任正非先生甚至直言:“稻盛和夫是华为的榜样,我们赶不上他,只能跟在他的后面追随”,
如此评价是绝无仅有的,然而推崇稻盛和夫的不光只有企业家,还包括学者,1996年,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季羡林先生,专门为稻盛出版的新书作序。
季羡林先生
写道:“根据我七八十年来的观察,既是企业家又是哲学家,一身而二任的人,简直如凤毛麟角,有之自稻盛和夫先生始。”
如果你曾经看过稻盛和夫写的书,会发现一天就可以翻完一本,内容浅显易懂,以至于不少读者看完之后,感觉这些书和心灵鸡汤没什么区别,当你感慨外来的和尚好念经的时候,就有这样一种声音,我们是否高估了稻盛和夫?
但事实可能恰恰相反,稻盛先生作为企业家的成就太过耀眼,反而遮蔽了他真正的过人之处,一生白手起家创建了两家世界500强企业,在年近80岁高龄的时候,出山拯救濒临破产的日航集团,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让这家企业起死回生。
年轻时期的稻盛和夫
他的经历绝对是一个传奇,然而人们对他的解读过分的集中在“世界著名企业家”这个身份上,忽略了他的另外一个更重要的身份“哲学家”,这阻碍了人们认识全面的认识稻盛和夫。
这篇文章是我在看完稻盛和夫的著作之后写的,在他创办企业的过程中,形成了一套经营哲学,与中国古典哲学有着莫大的渊源,中国古典哲学究竟是如何影响稻盛和夫的? 这对今天的我们有什么现实意义?
稻盛和夫曾经说:“他的哲学只有中国人懂,他一生的偶像是王阳明。”
这句话背后蕴含着巨大的信息量,甚至毫不夸张地说,真的理解了这句话,我们就会更了解我们是谁?我们将要走向何处?
1987年,日本电视台听说央视要拍《三国演义》,立即表态愿意出资合作,只要答应他们一个要求就行,央视二话没说,很硬气地回绝了。
央视版三国演义
日本人对三国这段历史非常痴迷,曹操、诸葛亮、赵云、关羽、吕布等历史人物,在日本几乎是家喻户晓,以前我一直不明白背后的原因,在认真研究稻盛和夫之后,我恍然大悟。
稻盛的哲学对今天的我们意义非凡,因为他是我们认识中国古代先哲的一面镜子,而这一切需要从1840年以后,中国近代的衰落,而导致的文化不自信开始说起。
这段历史不只停留在黑白色的教科书里,今天的我们仍然能切身地感受到,尤其是在西方文化的裹挟和渗透之下,显得更为明显。
比如:前不久,某知名美院的一个雕塑引发了巨大的争议,将中国神话中的后羿雕成这副德行,手持西方直弓,卷头发、全身裸露,完全是西方雕塑的模样。
某著名美院的“后裔”雕塑
这种文化上的不自信,在高级知识分子或是学者中并不少见,只要一聊着哲学,开口就是柏拉图、苏格拉底,言必称康德、黑格尔。
但是如果谈到中国古典哲学,从儒家思想到中医,都会被批判得体无完肤,中国古代先哲留下来的经典,被他们弃如敝履,不屑一顾。
但是稻盛和夫用实践证明,中国的古典哲学一样可以缔造世界级的科技企业,一样能在经济建设中大放异彩,稻盛和夫以中国古典哲学为底色,塑造了东方式的企业价值观,同时吸纳了西方的管理学的精髓。
他认为企业家要超脱私心,志存高远,全身心为社会做贡献,只有为更多的人考虑,才能赢得更多优秀员工追随,这是企业家成就一番事业的基础,拥有财富的同时,需要善于运用财富,才会继续播下财富的种子,放下小我,才能成就大我。
稻盛强调经营企业不应当以私利为目的,应该从国家和民族的角度去看待企业经营问题,这种志存高远的企业价值观,让人振聋发聩,醍醐灌顶。
今天的中国正逢百年未有的大变局,迈上了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一带一路战略呼唤更多的中国企业走向世界,召唤更多的企业家走向星辰大海,那么必然需要一种伟大的企业家精神,而稻盛和夫的哲学对于今天中国企业家精神的形成,借鉴意义难以估量,这么说的理由是什么呢?
一带一路
首先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西方的企业管理理念是其社会伦理背景为基础,衍生出来的一套体系,固然有很多内容值得学习借鉴,但是不能完全照搬。
因为西方的企业经营理念与基督教伦理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如果在一个普遍不信仰基督教的社会里,这套企业经营理念未必有效果,这种意识形态上的差异,注定在借鉴的过程中,不能生搬硬套,否则结果就是“邯郸学步”。
当抛弃中国传统道德,又无法领会西方宗教伦理的时候,会出现一个更坏的结果,比如,企业经营者的道德沦丧,之前出现的三聚氰胺、瘦肉精、地沟油等现象的根源就在这里。
其次,中国的企业家精神既不是无水之源,更不是无本之木,这种精神不可能凭空产生,必然来源于中国的传统文化,这种精神可以概括为士大夫精神,那么什么是士大夫精神呢?
“为天地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事开太平”—— 张载
士大夫是一群有担当,有抱负,敢于牺牲,无私奉献的人,在2300年前的先秦时期,孟子曾高喊:“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这种以民为本的思想,在中国有着极其广阔人文土壤。
士大夫精神
中国古代的士大夫精神,视国家和百姓的利益高于一切,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苟利益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正是因为有了这种精神,在历史长河中,才会涌现出无数仁人志士。
所以今天中国企业家精神的塑造必然也离不开这种士大夫精神,稻盛的哲学之所以能在中国引发剧烈反响,原因就是他将中国的这种士大夫精神,用在了企业经营上,并且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对今天中国企业家精神的形成,极具借鉴意义。
稻盛和夫那种带有浓厚中国古典哲学色彩的经营理念,是他在经营企业的实践中摸索出来的,与目前盛行的西方企业管理学有着巨大的差异,那么中国古典哲学到底和稻盛有什么渊源?他是如何将其运用到企业的经营管理之中的呢?
中国明代的儒学大家王阳明对稻盛和夫的影响最为深远,1932年稻盛和夫出生在日本鹿儿岛,这里也是“维新三杰之一”的西乡隆盛的老家。
西乡隆盛痴迷于阳明心学,写了一本《南州翁遗训》流传后世,以至于青少年时代的稻盛和夫深受其影响,他创办的京瓷集团的社训“敬天爱人”正是来源于西乡隆盛。
京瓷的社训
“敬天”是指企业在经营的过程中要“取财有道”,不要为了一己私利做有害社会的事情,“爱人”是指要把员工,客户放在首位,常怀利他之心,为员工的幸福殚精竭虑,这种思想也成为了稻盛经营哲学中最核心的理念。
他认为企业经营的本质就是管理者自身品质的经营,就是“先做人,再做事”,其思想根源来自于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王阳明的心学对稻盛和夫的影响是巨大的,其中的“知行合一”与“致良知”让他对于经营企业有着独到的见解。
良知就是道德意识,王阳明认为,良知人人具有,个个自足,是一种不假外力的内在力量,所谓“致良知”,就需要通过做具体的事情来磨炼自己,以达到“知行合一”的境界,在心学的引导之下,经营企业本身在稻盛看来是一种自我修行,磨炼心性的方法。
王阳明的心学
每当企业遇到难以抉择的事情,稻盛就会问自己,作为一个人,这样做到底对不对?他相信按照这样的指引,能做出正确的决策,他非常强调在企业经营中所秉持的价值观。
有一次京瓷集团的一个部门经理,在上报经营数据的时候出现了问题,只要多报100万日元,这个月就可以获得高奖励,也就相当于今天4.8元人民币。
即使被人知道了,这种非常小的金额也无足轻重,但是受到稻盛和夫经营理念的影响,这个经理开始开始扪心自问,作为人这样做到底对不对,这本身就是弄虚作假,想到这里,他果断放弃了这个念头。
稻盛在企业经营中,很多地方都折射出王阳明”致良知”的影子,王阳明认为每个人都有良知,人之所以会做坏事,是因为被恶习蒙蔽了良知,而儒家思想可以帮人恢复善的本性。
王阳明对稻盛的影响不仅局限于价值观层面,还包括具体的企业经营方法,王阳明不仅是儒学大家,而且是一个军事家,用兵如神,几乎每战必胜,无一败绩。
公元1519年,宁王造反,他率领10万大军,攻下了九江、安庆,当时王阳明手上无一兵一卒,他带着从兵部尚书借来的令牌,就地征兵,仅用了35天就成功平息了叛乱。
王阳明曾经将部队划分成10到20人一个小组,组长有绝对的军事指挥权,对战役的结果负责,有点像今天的特种作战部队,以机动、高效、灵活著称。
王阳明平叛
稻盛和夫在创办京瓷集团的过程中,借鉴了王阳明在军事上的做法,形成了独有的“阿米巴经营模式”,阿米巴在日语中是细胞的意思,稻盛将公司部门分成若干个小单元独立运营,每个部门对自己创造利润的结果负责,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
而组长对部门的经营结果负责,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方便管理,而且极大地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为能力出众的员工提供了一种企业内部创业的机会。
当每个阿米巴小组都有利润的时候,公司的利润自然就扩大了,这种管理方式也成为京瓷集团的一大利器,我国的海尔集团在走向世界的过程中,学习了京瓷的“阿米巴经营模式”。
儒家的“利他思想”成为了稻盛创办第二家世界五百强企业的动机,他先后赤手空拳先后创办了两家500强企业,而且两个行业几乎不相干,他将中国的古典哲学运用到了企业经营的大小事务之中,这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
上世纪80年代,通信巨头日本电报电话公司NTT垄断了整个市场,导致通讯费高昂,面对这种情况政府不得以将经营权下放给民营企业,但是由于有巨头垄断,所以民营企业的经验风险极大。
稻盛和夫为降低国民的通信费用,决心进军通信行业,但是他没有马上成立公司,而是扪心自问,进军电讯行业的初衷和动机是什么?到底是不是从个人利益的私心出发的?
经过长达半年时间的“自我追问”,他最终确信“动机至善,私心了无”,因为高昂的电话费会阻碍社会发展,所以在1984年,成立了日本第二电话电报公司。
从一开始稻盛就断了为自己谋求私利的后路,将股份全部分给员工,确保自己真的了无私心,然而毕竟这是跨行业的二次创业,在一个全新的领域与垄断巨头挑战,谈何容易呢?
抱着降低全民通信费的目的,稻盛开始主动降价,迫使电信巨头NTT跟着降价,就这样在双方有来有往的商业竞争中,日本迎来了全民低通信费的时代。
很快第二电电就在日本通信行业站稳脚跟,跻身世界五百强,2000年与其他两家电信公司合并成了KDDI公司,稻盛和夫担任名誉会长。
王阳明的儒家心学认为“人人皆可以为圣贤”,这种理念让稻盛和夫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积极入世去作为,王阳明的儒学传到日本之后,在漫长的历史中,形成了众多流派。
稻盛的哲学思想并非来源一家之言,而是博采众长,西乡隆盛提出的“敬天爱民”,包含了大量的封建糟粕,稻盛和夫取其精华,受到佛教禅宗“众生平等”的影响,回归“敬天爱人”,提倡人人平等,此外其思想还受到了石田梅岩的影响。
石田梅岩以儒家学说为基础理论,融合了道教、佛教学说,开创了“石门心学”,在强调商业赢利正当性的同时,强调商业规则与伦理,反对通过卑劣的手段追求利益,就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石田提倡与竞争对手实现双赢,而非你死我活。
稻盛和夫是一个世界级的企业家,而不是资本家,儒家思想强调“入世”,强调有所为,积极为社会做贡献,他也因此受人尊敬。
但众多中国企业家推崇稻盛和夫的还有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稻盛和夫在取得巨大成就之后,能够淡泊名利,这与佛教禅宗的“出世”有关。
1997年,65岁的稻盛和夫被检查出胃癌,那个时候得了癌症几乎就相当于判死刑,面对如此噩耗,他表现得异常平静,并不想把宝贵的时间浪费在病床上,就这样他放弃了化疗,并做出了两个惊人的决定。
出家为僧的稻盛和夫
第一个就是将京瓷集团的所有股份全部分给员工,他认为创业者要超脱私心,不能将公司看成是自己的,要以为员工、社会谋福利作为事业的目的,同时要善用财富,济世利人,这样的人生才更有意义。
第二个决定就是退出经营一线,出家为僧,潜心修炼自己的内心,准备从容地面对死亡,禅宗注重对心的探究,能够让他明心见性。
在出家期间,他与普通僧人一样,天天背诵佛经,上街化缘,有一次遇见一位扫大街的老妇人,她看见在寒风中化缘的稻盛非常可怜。
并不知道这个眼前的老和尚,是世界著名企业家,于是便给了他100元硬币,让他去买吃的,这个举动让稻盛十分感动,因为她也并不富裕,却还帮助他人,这一段经历更加坚定了他践行“普度众生”的想法。
2010年世界第三大航空公司,日本航空由于经营问题宣布破产,时任首相的鸠山由纪夫登门拜访,希望稻盛能伸出援助之手,拯救日航,此时的稻盛和夫已经78岁高龄。
而且终其一生,他都没有涉足过航空领域,但是他没有任何犹豫,毅然决定接手日航,因为他知道拯救日航关乎国家经济与国民生活,于是他要求零薪水任职,并深入业务一线解决问题,
不久之后,日航不但起死回生,从破产的困境中走了出来,还创造了历史最高利润,稻盛和夫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儒家思想并没有过时,当今天有些人过度批判儒家的思想的时候,他们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忘记了自己是谁?陷入一种精神的迷茫。
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文明与智慧,在鼎盛的汉、唐时期对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发挥了关键作用。
尤其是中国古代的丝绸之路,开创性地打通了东西方的贸易大通道,首次构建了世界交通线路的大网络,它宛如一条巨大的传输带,连接着东西方经济贸易、文化交流的通道,将中国的瓷器、丝绸、冶金技术、传入西域。
这段历史说明,受儒家思想熏陶的中国古人完全可以自信地走向世界,中华文明是无神论,是以人文本的“人本主义”。
西方的基督教世界和中东的伊斯兰世界都是一神论的“神本主义”,彼此之间水火不容,两大文明之间的矛盾和纠葛跨越千年,而中国的儒家思想却包容并蓄,求大同,而存小异。
如果再结合今天中国的“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和民族复兴使命,中国古典哲学的现实意义不言而喻,稻盛和夫的经营哲学,以及他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为今天的中国古典哲学复兴意义非凡,非常值得学习。
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民族伟大复兴的前提是文化的复兴带来的民族的自信。
三国这段历史之所以在日本非常火热,原因就是这些历史人物,无论是文臣还是武将都有强烈的士大夫情怀,“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马上定乾坤”
看完之后,是否有一种热血沸腾的感觉?对,没错,那就是骨子里的文化基因在跳动。这就是中国文化的魅力。
感谢阅读,全文完,谢谢点赞支持,文章视频版请点击以下链接。
上一篇
清代山水画家概略(四)
下一篇
一文了解黄河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