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忠教授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从事中医临床、教学工作 50 余年,学识渊博,医术精湛,机圆法活,知常达变,擅治内科疑难杂症,专长脑病。
咳嗽是临床上常见病证之一,本文辨证治疗咳嗽,主要是肺脏感受外邪及其他脏腑功能失调而累及肺脏,其病因病机错综复杂。笔者在长期临床实践中,针对不同的病症,拟定咳嗽辨治十法,仅供参考。
1.疏散风寒、宣肺止咳法
此证多由于外感风寒之邪、肺气壅遏不宣所致。风寒在肺在表之证,症见咳嗽痰稀、鼻塞流涕,或兼头痛身痛、发热恶寒、怕风无汗、舌苔薄白、脉浮紧。自拟方:荆芥10 g、防风10 g、薄荷9 g、杏仁10 g、前胡10 g、桔梗10 g、枳壳10 g、陈皮10 g、法半夏10 g、炙紫菀12 g、炙款冬花12 g、甘草6 g、大枣4枚、生姜2片。
加减:身痛无汗,脉浮紧,风寒重者,加麻黄、羌活;头痛重者,加白芷、川芎;若外寒里热,咽喉痛者,加生石膏、板蓝根、黄芩等。
荆芥
2.疏风清热、宣肺止咳法
用于伤风感冒初起,症见咳嗽,微热,头痛,鼻塞,恶风,有汗,舌苔薄黄,脉浮数。方选桑菊饮(《温病条辨》,桑叶、菊花、杏仁、连翘、桔梗、芦根、薄荷、甘草)加减治之。
加减:若咳嗽痰稠,咯痰不爽,加瓜蒌、川贝母;咳嗽痰多,舌苔白腻,加陈皮、法半夏、茯苓;痰多黄稠,舌苔黄者,加黄芩、冬瓜仁;痰中带血,加仙鹤草、桑皮、地骨皮,枇杷叶;伤津口渴,加麦冬、天花粉。
3.益气健脾、清热利咽止咳法
常由于感受风热之邪,未能及时解除,邪热郁久,肺气失宣,壅滞咽喉,导致咽痒而咳、痰少质黏,遇风邪,或刺激咽喉亦引起咳嗽,往往缠绵不解,10天至半个月,或月余不愈,甚则呈阵发性咳嗽,夜不能寐,舌红苔滑,脉滑细。
方选玉屏风散加味(《世医得效方》,黄芪、白术、防风),酌加桔梗、全瓜蒌、当归、牛蒡子、僵蚕、金银花、连翘、甘草。若咳日久,肺气上逆,胸闷,咳剧者,加苏子、莱菔子、炙紫菀、炙款冬花,以降气止咳化痰。此方对咽源性咳嗽效佳。
4.解表散寒、温肺化饮止咳法
由于外感风寒、内停水饮,症见恶寒发热,无汗,咳嗽,痰白清稀,微喘,甚则咳喘不得平卧,或肢体面目浮肿,口不渴,舌苔薄白而滑,脉浮紧。
方选小青龙汤加减治疗(《伤寒论》,麻黄、白芍、桂枝、干姜、细辛、法半夏、五味子、炙甘草),该方酌加丹参、枳壳、炒紫苏子、炒莱菔子、炙紫菀、炙款冬花、大枣、生姜等效佳。
凡咳嗽,痰白清稀泡沫,口不渴,舌淡、苔白滑者,不论有无恶寒发热,有汗无汗,均可使用本方加减治疗。恶寒重者,重用麻黄、桂枝;恶风自汗,重用桂枝、白芍,再加大枣、生姜;外感已解,喘咳亦除者,去桂枝,麻黄改用炙麻黄;咳痰清稀,胸满,气急不得卧,舌苔白腻,而无恶寒发热者,重用细辛、法半夏、干姜以散寒、化痰、降逆。
常用本方治疗急、慢性气管炎和支气管哮喘等,均获良效。
下一篇
我们供养的是自己的心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