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 > 正文

从心理学游戏看股市心理障碍

(一)

51日,我在公众号上发起了一个投票。这是一个著名的心理学测试,发明者是行为经济学家卡尼曼。卡尼曼是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心理学教授,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得者。在他设计的这个测试中,第一种情况,大多数人选A,第二种情况,大多数人选B

我是在花荣老师的《百战成精》上看到这个游戏的(详见《百战成精》280页),我拿这个游戏和我身边一些朋友玩过,大部分人也是选1A2B,因此我就把它放到公众号上让大家一起玩。

截至发稿时间,公众号的投票结果是这样的:

从心理学游戏看股市心理障碍

看来这个测试结果对大部分人都是适用的。

在发起这个测试后,我对这个测试做了进一步的思考。下面我将带着大家一起继续深入的玩玩这个游戏,同时把我的一些思考结果和大家分享。需要说明的是,我的水平有限,事先也没有研读过卡尼曼的著作,有些思考可能比较幼稚,有些结论可能比较偏颇,还望大家以宽容和游戏的心态来对待。

(二)

我们首先用通俗的语言来解读一下这个测试。

在第一种情况下,选A,获得10万元,选B,小概率获得15万元,大概率一无所获,但也没有损失。

和这种情况比较接近的游戏,像打麻将。上家放炮,打出了你要胡的牌,如果选A,意味着你选择胡牌,如果选B,意味着你放弃胡牌,选择去自摸,因为自摸能赢得更多,就算没摸到,也没有损失。

以我糟糕的麻将生涯来看,我好像很多时候都在选B。特别是上家坐着老妈或者丈母娘的时候。

再来看第二种情况。在第二种情况下,选A,损失10万元,选B,小概率没有损失,大概率损失15万元。

继续用打麻将来做比方。你手中两个都是炮。如果放上家,是放小炮,上家必胡。如果放下家,是放大炮,但下家可能由于博自摸而放过你。如果选A,就是打出上家要的牌,如果选B,就是打出下家要的牌。

据说麻将高手有生死章的绝技,关键时候要放小炮而避免大牌,少输当赢。可惜以我的麻将水平,很多时候自己胡什么都搞不清楚,所以以上纯属想象。

不过,对应到生活中的场景,对这个测试的理解,是不是就更加生动了?

下面我们来一起研究,这个测试中的六个条件。

(三)

这个测试的第一个条件,在于每个问题有两个选项。第一个选项是100%概率的结果,第二个选项是二元的不确定的结果,分为大概率结果和小概率结果。

这个世界上有什么是100%概率的结果吗?

有的,就是已经发生的事情。

“从现在开始我们就是一分钟的朋友,这是事实,你改变不了,因为已经过去了。”

这段台词,是不是很熟悉?撩妹必备啊。

至于抛出这样台词后,是不是能从一分钟的朋友,做到一小时的朋友,那就是概率了。

不论你是张国荣还是宋仲基,还没有发生的事情,终究不是100%的事情。

还是让我们说回股市吧。

对应股市的情况,已经发生的事情,就是现在的股价,还没有发生的事情,就是未来的股价。因此,用股市的语言来翻译,这个测试题就变成了:

  • 在盈利的情况下,你是选择马上止盈(A),还是在保本的前提下去追逐更大的盈利(B)?

  • 在亏损的情况下,你是选择马上止损(A),还是在设置止损线的前提下去期待回本的可能(B)?

让我们再做一次投票吧。

投完票后再往下看哦。

(四)

在这篇文章发出之前,我并不知道投票的结果。

但我猜测,第一种情况下,选B的人会变多,第二种情况下,选B的人会更多。

这是因为文案中有意模糊了两个条件,一个是概率的分布,一个是风险和收益的绝对值。

在没有给出条件的情况下,我们只能靠脑补来完成这个测试。

而在这个脑补的过程中,我们一定会朝对自己有利的那个方向去想象。

这种想象完全是正常的,是符合人性的。

因为人的天性就是趋利避害的。

那如果,只模糊一个条件,会怎么样呢?

(五)

其实,不管是模糊其中一个条件,还是两个条件都模糊,我们都必须靠自己的脑补,才能完成这个测试。而在这个脑补的过程中,我们一定会朝对自己有利的那个方向去想象。

比如,在模糊了概率的测试中,我们会更加关注,扩大盈利对我的影响,减小损失对我的好处,而不会去仔细思考背后的概率问题。

就好像,很多人在买彩票的时候,不会去认真计算中奖的概率的。在买保险的时候,也不会去认真计算出险的概率。

事实上,对于概率和绝对值这两个条件来说,只给出其中的一个是没有意义的。必须两个同时给出才有意义。

他们的乘积之和,叫做变量的期望值。

(六)

在概率和统计学中,期望值是指在一个离散性随机变量试验中每次可能结果的概率乘以其结果的总和

51日的测试题中,第一种情况下,选A的期望值是10万元,选B的期望值是15*20%+0*80%=3万元。第二种情况下,选A的期望值是-10万元,选B的期望值是-15*80%+0*20%=-12万元。

也就是说,如果你有100次机会,在第一种情况下,选A可以获利1000万元,选B只能获利300万元左右。在第二种情况下,选A会损失1000万元,选B可能损失1200万元左右。

关注我公众号的朋友,和一般参加测验的随机挑选的人群,应该是不一样的。你们肯定能算清这个帐。因此,在第一种情况下,选择A的占据了绝大多数。

但为什么在第二种情况下,选择B的居然是大多数呢?

我想,应该是受到这个测试的另外3个隐藏条件的影响。

在做具体的分析之前,我们再做一次模拟:

如果有一个完全公平猜硬币游戏,猜中得1万,猜错赔1万,你愿意玩吗?

(七)

对于抛硬币的结果,按照有关测试数据,大部分人是选择不玩的。

如果依据期望值来比较,应该是两种选择均衡的情况,但为什么选择不玩的人会更多一些呢?

那是因为,人们在心理学上会有损失规避的倾向。大多数人对损失和获得的敏感程度不对称,面对损失的痛苦感要大大超过面对获得的快乐感。

在股市里,对大部分人来说,一个股票跌停的痛苦,要远远超过一个股票涨停的快乐。

比如这个测试,对于第一种情况,还有一个版本。

如果选A可以100%获得10万元,选B可以80%获得15万元,20%一无所获但不会亏损。

你会怎么选?

(八)

相信看到这里的朋友,应该会更多的选择B选项。不过,根据普通大众的测试结果,实际上是选择A的更多一些。

因为在期望值相同或者接近的情况下,面对盈利,更多的人会选择风险规避,面对亏损,更多的人会选择风险偏好。

反映到股市上,就是在股价上涨时更容易选择卖出,而在股价下跌时更容易选择坚持。

但,我们买入一个股票,不就是判断它会上涨吗?

如果股票上涨,就说明我们的判断正确,这个时候应该要坚持啊?如果股票下跌,就说明我们的判断错误,这个时候应该要改正啊。

可见这个“损失规避的倾向,放到股市,就是必须要克服的心理障碍。

如果结合这个测试的三个隐藏条件,对股市的心理障碍就能理解得更透彻一些。

这三个隐藏条件,一个是顺序,一个是次数,一个是参照。

(九)

顺序,就是把盈利的选择作为第一种情况,把亏损的选择作为第二种情况。

如果把顺序调换一下,先做亏损的选择,再做盈利的选择,结果会怎么样?


实验证明,投票比例会发生微妙的变化。

用生活中的场景来理解,就是牛市入市的新股民,会比熊市入市的新股民,交更多的学费。



(十)


次数,就是测试中强调,只给一次机会。


如果一开始告诉测试者,要连续做100次选择,大家就会更关注概率和期望值。

比如,作为一个观光的游客,消费往往会比较不敏感。因为潜意识会告诉他,这个地方可能以后就不会来了,所以钱花了就花了吧。


但如果是这条线路的导游,呵呵。



(十一)


参照,就是第一种情况下,两个选项的期望值差异,远大于第二种情况下,两个选项的期望值差异。


第一种情况下,A选项的期望值是10万,B选项的期望值是3万。差距是较大的。而第二种情况下,A选项的期望值是-10万,B选项的期望值是-12万,这是比较接近的。


在绝对值的设置上,也是有意为之的。比如第一种情况,很容易让人联想,我花损失10万的风险,却只能多赚5万。第二种情况,则是我只花多亏5万的风险,却可能赚回10万。

放到股市里,就是在行情好的时候,就算股票上涨,如果没有跑赢大盘,你也会觉得不开心,而在行情不好的时候,虽然股票下跌,但因为比别人跌得少,甚至可能沾沾自喜。


也正因为如此,在持续阴跌的熊市,普通股民的创伤,可能比急跌的股灾中的股民创伤来得更大,不管是财富上的还是心理上的。

(十二)

基于人性的损失规避倾向,再加上这三个隐藏条件,虽然我的股友大都是身经百战的老股民,这一次也有不少人中招了。

最理性的答案,应该是A/A

不过,最标准的答案,应该是A/B

问问你身边的朋友,看看他们会怎么选?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