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养生 > 正文

周岱翰国医大师中医药治疗肾上腺癌肺转移案例1则

图片

[摘要]

郭某某,女,46岁,1994年12月15日初诊。主诉:左肾上腺肿物切除1年余,咳嗽、低热2周。

四诊信息患者1993年7月7日在外院行左肾上腺肿物切除术,术后病理:左肾上腺皮质腺癌(Ⅰ级)。术后未行放疗、化疗。近2周因咳嗽、低热入院,症见咳嗽,痰白,纳差,腰酸,夜尿2~3次,二便调,舌暗红、苔白,脉沉细。1994年12月15日CT:两侧肺野外带见数个小片状影,密度较低,边缘不清,直径约1 cm。符合两肺转移瘤;左肾上腺癌术后局部未见复发。

中医诊断:积聚、肺积,脾肾两虚,痰瘀互结证。

[干预措施]

一诊:千金苇茎汤合参苓白术散加减:苇茎30 g,桃仁15 g,薏苡仁30 g,黄芪30 g,党参30 g,茯苓20 g,白术15 g,法半夏15 g,山药15 g,枸杞子15 g,杜仲15 g,山慈菇15 g,马鞭草30 g,每日1剂,水煎服。西医治疗:抗感染、化疗及营养支持等对症支持治疗。

二诊:真武汤加减。(制)附子15 g,茯苓20 g,白芍15 g,白术15 g,生姜10 g,党参30 g,女贞子15 g,枸杞子15 g,杜仲15 g,山慈菇15 g,马鞭草30 g,15剂。

三诊:独活寄生汤加减:独活15 g,秦艽20 g,桂枝15 g,党参30 g,茯苓20 g,当归10 g,杜仲15 g,桑寄生15 g,牛膝20 g,土鳖虫6 g,桃仁15 g,15剂。

四诊:方用参苏饮加减:党参30 g,紫苏叶10 g,法半夏15 g,茯苓24 g,葛根20 g,木香15 g(后下),白芍20 g,瓜蒌子15 g,鱼腥草30 g,山慈菇15 g,蒲公英30 g,7剂。

五诊:补脾益肾,解毒散结:(制)附子15 g,党参30 g,当归12 g,女贞子20 g,杜仲15 g,牛膝24 g,山慈菇15 g,马鞭草30 g,白英20 g等。

疗效转归

一诊:1995年2月24日CT检查示左肾上腺癌术后肺转移,肺内病灶无进展。

1998年4月8日:患者自觉疲倦,乏力,欲寐,纳可,腰膝酸冷,畏寒肢肿,喜温喜按,二便调,舌淡红、苔白,脉沉细。

二诊:1998年4月8日,患者指关节发紧、微痛,足跟痛,纳眠可,二便调,舌淡暗、苔白,脉沉细

三诊:1998年8月12日,咳嗽、有痰,咽痛,鼻涕多,大便干结,纳尚可,上腹胀闷,舌淡红、苔白,脉浮而无力。

四诊:1999年2月复查CT,左肾上腺癌未见复发,原双肺多发转移病灶已消失。患者双肺转移病灶消失后仍在门诊随诊治疗。

五诊:双肺见散在多发条索状影。考虑双肺多发纤维灶;肾上腺未见肿物复发或转移征象。现患者一般情况良好,能从事家务。

郭某某,女,46岁,1994年12月15日初诊。

主诉:左肾上腺肿物切除1年余,咳嗽、低热2周。患者1993年7月7日在外院行左肾上腺肿物切除术,术后病理:左肾上腺皮质腺癌(Ⅰ级)。术后未行放疗、化疗。近2周因咳嗽、低热入院,症见咳嗽,痰白,纳差,腰酸,夜尿2~3次,二便调,舌暗红、苔白,脉沉细。1994年12月15日CT:两侧肺野外带见数个小片状影,密度较低,边缘不清,直径约1 cm。符合两肺转移瘤;左肾上腺癌术后局部未见复发。中医:积聚、肺积(脾肾两虚,痰瘀互结证)辨证为脾肾两虚,痰瘀互结。治拟健脾补肾,除痰散结。方用千金苇茎汤合参苓白术散加减:苇茎30 g,桃仁15 g,薏苡仁30 g,黄芪30 g,党参30 g,茯苓20 g,白术15 g,法半夏15 g,山药15 g,枸杞子15 g,杜仲15 g,山慈菇15 g,马鞭草30 g,每日1剂,水煎服。西医治疗:抗感染、化疗及营养支持等对症支持治疗。1995年2月24日CT检查示左肾上腺癌术后肺转移,肺内病灶无进展。1995年11月24日CT:原双肺多发小结节影仍存,大小、形态变化不大,右下肺前基底段见数个新出小结节影。双下肺转移瘤较前恶化,双下肺感染。经多次住院后症状好转,但双肺转移灶无好转,遂要求出院,后在门诊接受周教授中医药治疗。因治疗病程较长,短则每周1方,长则每月1方,不能详记。摘记具有代表性治法、方药如下。

1998年4月8日:患者自觉疲倦,乏力,欲寐,纳可,腰膝酸冷,畏寒肢肿,喜温喜按,二便调,舌淡红、苔白,脉沉细。中医辨证:脾肾阳虚,痰瘀蕴结。治拟温补肾阳,解毒散结。方用真武汤加减:(制)附子15 g,茯苓20 g,白芍15 g,白术15 g,生姜10 g,党参30 g,女贞子15 g,枸杞子15 g,杜仲15 g,山慈菇15 g,马鞭草30 g,15剂,每日1剂,水煎服。《伤寒论》曰:“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患者为肾上腺癌术后,有皮质功能减退的表现。中医辨证为肾阳虚。此诊患者脉沉细而欲寐,乏力、腰膝酸冷,畏寒肢肿等一派肾阳虚之象,方取(制)附子温肾暖土以助阳气,茯苓、白术健脾燥湿以利水湿,生姜辛温既助附子之温阳祛寒,又伍茯苓以温散水湿,白芍取其利小便、缓拘急,诸药相伍,温中有散,利中有化,脾肾双补,阴水得制,女贞子、枸杞子滋阴补益肝肾。酌加山慈菇、马鞭草解毒散结。

1998年8月12日:患者指关节发紧、微痛,足跟痛,纳眠可,二便调,舌淡暗、苔白,脉沉细。中医辨证:脾肾亏虚,瘀血阻络。治拟温补肾阳,活血通络。方用独活寄生汤加减:独活15 g,秦艽20 g,桂枝15 g,党参30 g,茯苓20 g,当归10 g,杜仲15 g,桑寄生15 g,牛膝20 g,土鳖虫6 g,桃仁15 g,15剂,每日1剂,水煎服。患者久病,筋脉失于濡养温煦,故见指关节发紧、微痛,足跟痛。故用杜仲、桑寄生、牛膝补养肝肾,独活、秦艽、桂枝祛风除湿,散寒止痛。1998年12月3日:咳嗽、有痰,咽痛,鼻涕多,大便干结,纳尚可,上腹胀闷,舌淡红、苔白,脉浮而无力。中医辨证:气虚感冒。治拟益气解表。方用参苏饮加减:党参30 g,紫苏叶10 g,法半夏15 g,茯苓24 g,葛根20 g,木香15 g(后下),白芍20 g,瓜蒌子15 g,鱼腥草30 g,山慈菇15 g,蒲公英30 g,7剂,每日1剂,水煎服。患者正气素虚,卫外不固,感受外邪,邪从热化,故见咽喉痛、咳嗽、痰黄,大便干结。肺与大肠相表里,腑气不通,肺气不降。故用瓜蒌子、蒲公英通腑,使大便通畅则肺气下降。患者治疗以温肾健脾为基本大法,或加浙贝母、法半夏、鱼腥草、山慈菇、葶苈子等化痰散结,随症加减,经4年多中医药治疗,临床症状好转,生活质量提高。

1999年2月复查CT:左肾上腺癌未见复发,原双肺多发转移病灶已消失。患者双肺转移病灶消失后仍在门诊随诊治疗。中药以补脾益肾,解毒散结为法。周教授拟方如下:(制)附子15 g,党参30 g,当归12 g,女贞子20 g,杜仲15 g,牛膝24 g,山慈菇15 g,马鞭草30 g,白英20 g等。2010年9月2日CT检查示:双肺见散在多发条索状影。考虑双肺多发纤维灶;肾上腺未见肿物复发或转移征象。现患者一般情况良好,能从事家务。

评析:本病为肾上腺癌术后双肺多发转移,经周教授中医药治疗后,肺转移灶消失,肿瘤未见复发转移。本病的发生,多为脾肾阳虚,痰 瘀 蕴 结。肾主水,主蒸腾气化,元阳的蒸腾气化作用有助全身阴液的化生。肾阳虚,气化失司,水湿泛滥,痰饮内生。痰饮为阴邪,最易凝滞经络气血,郁积为毒,痰湿瘀毒互结,发为肿瘤,本病本虚标实,寒热错杂,治疗难度较大。肾阳虚,真火不能温脾土,脾肾阳虚,痰湿内生,上贮于肺。故治疗应着眼于温补脾肾阳气,化痰散结。药选党参、茯苓,黄芪健脾益气,女贞子、杜仲、牛膝、附子滋肾阴、补肾阳,滋补先天,山慈菇、马鞭草解毒散结,浙贝母、法半夏、鱼腥草、葶苈子等化痰散结。(注:本例为长期生存案例,2020年底电话随访存活,生活自理。)

图片

( 所有作者均声明本文章不存在利益冲突 )

你可能想看: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