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星座运势 > 正文

《了凡四训》:改命最好的方式,凡事向内求

作家费勇,在一次线下课堂上,探讨过“命运”这一话题。

上课前,满屋子的年轻人还有说有笑,朝气蓬勃的。

可一听到命运二字,都渐渐皱起了眉头。

有人说自己出身不好,没拿得出手的背景,打工好几年了,还在底层徘徊;

有人说再怎么努力,咱们普通人,也比不上那些出生在罗马的幸运儿。

见学生们如此颓废,费勇连连摇头,对大家说:

命运,是你看待生命的角度,完全可以自己设计。

随后,他讲了明代袁了凡的故事,并结合自己对《了凡四训》的解读,深刻剖析了何为命运。

其实,多年前,费勇就写过一本《了凡四训详解》。

在书中,他结合哲学、心理学,从不同角度阐述了《了凡四训》的核心要义——

“命由我作,福自己求。”

当你看完这本书,就不会再纠结命是天定,还是人定。

而是会换一个全新的视角,将命运还原为内在的生命走向。

只要凡事向内求,去成长、去改变,命运就永远是一个变量。

而这,才是一个人改命的最好方式。

困住你的不是天命,是认命

在《了凡四训详解》里,作者先讲了袁了凡的故事。

袁了凡本名袁学海,十四岁那年,遵从父亲遗愿,走上了行医的道路。

一天外出采药时,他在山中的慈云寺,偶遇了一位得道高人。

这人能掐会算,只端详了他一会,便说:“你是做官的命,明年就能中举!”

而后,又将袁学海哪年当贡生,哪年做县令,每次科考的名次,悉数告知。

最后,老神仙还悠悠地说:

“你这辈子入得了仕途却做不得大官,娶得起妻妾却生不出儿子。”

袁学海听罢,半信半疑,但也打算试试。

果不其然,就在第二年,他中了举。

而后人生的每一步,都被老神仙一一说中。

袁学海就此认了命。

既然当不得大官,就不必刻苦努力,混混日子就好;

既然命中无子,就不必正身立己,反正也没人传承。

就这样,整整20年,袁学海过的是浑浑噩噩、毫无建树。

如此颓废,他自己也很痛苦。

毕竟,他也有光宗耀祖的鸿志,也不想蹉跎大好时光。

但每次要争取点什么,他想想自己的命,就顿时泄了气。

讲到这里,作者很是感慨。

他觉得人要是认定这辈子就这样了,就会不自觉地去过模式化的、被规定的一生。

这不免令人疑惑。

到底是既定的命运,限制了我们的人生走向,还是我们当下的念头意识,反过来影响了人生抉择。

而书里给出的答案是,命运其实没有这么玄乎其神。

真实的情况是:

人的念头决定了行为,行为决定了习惯,习惯又决定了命运。

恰如哲学家荣格所说:当你的潜意识没有成为意识时,那就是你的命运。

对既定命运越是执着,宿命感就越强,人生也就越无力越痛苦。

到头来,即便没有外界的牢笼,我们也会把自己牢牢困住。

真正的绝境,从来不在外面,而是那个一成不变的自己。

《了凡四训》:改命最好的方式,凡事向内求

天命由我,命运全靠自己创造

心灰意冷的袁学海,后来沉迷于打坐参禅中。

1569年的一天,栖霞山的禅房里,他屏息静坐着。

在他对面,同样端坐着的,是一位云谷禅师。

二人闭目缄口,兀自打坐,已经三天三夜了。

最后,还是云谷禅师率先放弃,开口说话。

他大赞袁学海,觉得他如此入定,将来必成圣贤。

但袁学海却说:我之所以心静如水,全因命有定数,没什么可盼的了。

随后,他将自己如何遇老神仙,如何得命数,娓娓道来。

谁曾想,云谷听罢,大喝一声:

“本以为你是豪杰,原来只是凡夫!被一个算命的算定,可悲可叹!”

遭此棒喝,袁学海也忽然有了一种如梦初醒的感觉。

他不由得想起此前种种,与其说是命定,不如说是自己不争气。

他反复思忖着:“自己的命怎能被旁人左右呢,何不试着争取一下。”

从那天起,他将名字改为了凡,了却此前,重振旗鼓。

他不再不学无术,开始博览群书,渐渐精通法律、理数、兵备、河渠等各方面;

他不再无所事事,而是修路铺桥,接济灾民,帮扶孤寡,渐渐得到了百姓的爱戴。

结果,只一年后,在原本算定只能考第三的礼部考试中,他就考了第一名。

紧接着,他被调往京城,凭借着出众的政绩,升任至兵部主事。

想当年,那算命的老者断言,他最高也就是偏远小城的县令。

而今看来,袁了凡已完全突破了仕途上的命格限定。

更不可思议的是,年近半百时,他竟老来得子,又打破了命中无子的结局。

袁了凡的传奇经历,果真应了那句:

凡富贵功名,皆有命定,半由人力,半由天事。

人一旦觉醒,每一天,每一处、每一事,都藏着重生的契机。

在书里,作者也提出过一个“今日生”的概念。

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

过去的那个你,已随时间走远,明天什么样,自己说了算。

蔡崇达在《命运》一书中说:

“我们生出了自己的命运,我们是自己命运的母亲。”

人生,由多种因素聚合而成。

只要其中的一个变了,人生的境遇就会重新排列组合。

兴衰荣辱,福祸成败,像流动的水,没有定势,亦没有定局。

所以,没有一成不变的命格。

在岁月的涛浪中,你完全可以靠自己改变人生的流向。

《了凡四训》:改命最好的方式,凡事向内求

改命最好的方式,凡事向内求

解读《了凡四训》时,作者体悟到一个“立命”的规律:

“每天去做一件小而切实的事,生活肯定有所改变。”

过去,他觉得自己本性孤僻,在生活中总是格格不入。

悟透这个规律后,他一改心中傲慢,时刻提醒自己与人为善。

在家对待女儿,他不再苛刻,结果女儿和自己亲近多了;

在单位对同事,他开始谦逊起来,结果团队合作也顺利了。

如今,他人缘好,朋友多,完全摆脱了孤独的命运。

为了帮更多人,作者直接在书里提供了改命的方法,即袁了凡先生的“三改”。

做到以下三点,人生境遇大有不同。

1. 事上改

在作者看来,所谓“事上改”,就是改正根深蒂固的坏习惯。

袁了凡分析过他当年做不得大官的原因。

那时的他,既没有突出的功绩,又不愿意做烦琐的小事;

还心胸狭窄,恃才傲物,说话轻率,随意议论……

而后为什么官运亨通,就在于他改了这些毛病。

他耐下性子处理积攒多年的讼狱,带领全县百姓疏通河岸开垦废地。

在做人上,他也放低姿态,虚心向有德行的人请教,说话办事都小心谨慎。

仕途顺遂后,他曾感慨:“今欲获福而远祸,未论行善,先须改过。”

也就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把旧习惯改掉,再确立新习惯。

然后你就会发现,新习惯凝聚了新力量,撬动了命运的齿轮。

2. 理上改

更深一层看,改命,是思维模式的转换。

所谓理上改,本质上是认知迭代。

在书里,作者引用了卡罗尔·德韦克的“终生成长”的概念。

人的命运之所以不一样,是因为不同的思维模式造成的。

思维固定的人,默认一切天定,因此放弃了挑战,变得逆来顺受;

而成长型思维的人相信自己的力量,会抓住机会,争取一切想要的。

袁了凡也曾笃信,人被一种名为“天理”的神秘力量控制着。

但在云谷禅师的提点下,他明白,所谓的“天理”,不过是种规律。

比如在成事的逻辑上,他明白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没有捷径,也没有绝境;

比如在个人成长上,他明白要多读书,多思考,不能盲信经验,要看到万物的本质。

袁了凡说:“夫血肉之身,尚然有数;义理之身,岂不能格天!”

透过修习提升认知,让自己的言行合乎规律,人就可以超越命数。

驾驭命运的力量从来不在别处,它就藏在你的思维里。

《了凡四训》:改命最好的方式,凡事向内求

3. 心上改

除了云谷禅师,袁了凡还有个老师——王畿。

王畿是王阳明的弟子,经常对袁了凡说: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而做到至良知,还得回到本心的修行上。

在书里,作者列举了袁了凡的三个修心秘诀。

分别是写日记、念清净咒、写符箓。

写日记,是为了反省自察,而念咒写符,是为了锻炼专注力。

受此启发,我们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

比如,在家里打造一个独处的角落,每天冥想十分钟;

比如,发展一项爱好,每周抽出时间,沉浸式地做事;

再比如,去读一些修心的书籍,采纳融合先贤的智慧。

只要有了修心的意念,命运也将随心而动。

禅语有言:一切福田,不离方寸;从心而觅,感无不通。

为人一世,心修好了,命就好了。

在《了凡四训详解》的最开始,有句话很扎心。

作者说:我们之所以一辈子过得平庸,甚至不如意,是因为我们把自己框定在一个叫“命运”的格局里。而等看完这本书后,我对所谓的命与运,又有了新的理解。

当人面对一件事,按照过往的习惯与思维做出的行为,就是命。

如果我们所做的行为,不再按部就班,而是吐故纳新,创造出了新的机会,而这个机会转机就是运。

所以,命是定数,运是改变。

所谓逆天改命,逆的不是外面的天,而是内在的自己。

《了凡四训》中说:趋吉避凶,断然由我,从心而觅,感无不通。

休言万般皆是命,我命由我不由天。

点个在看,只要学会向内求,乾坤变数则尽在掌控之中。

你可能想看: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