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养生 > 正文

因是子静坐法

呼吸和生命的关系;

身体的基础和中心:在肚脐;

静坐和生理的关系:静坐如何调整内脏和新陈代谢;

静坐和生理的关系:精神对于肉体的影响。

1.静坐前后的准备:

2.静坐的姿势:

l 腿部姿势:

双盘:左脚放右大腿再右脚放左大腿上,最端正。但不必勉强。

单盘,左脚放右大腿上,或右脚放左大腿上。

现代,也常提倡散盘,两小腿前后平放地面。

l 身体姿势:

蒋维乔先生强调:

(1)胸部微向前俯,使心窝下降。

(2)臀部宜向后稍稍凸出,使脊骨不曲。

(3)腹之下部宜镇定。专注一念于脐下一寸三分之地位,重心自然镇定。

l 两手姿势

(1)轻轻交握,贴于小腹之前,垂置小腿上。交握法,两手四指上下叠,两拇指相抵。

(2)或以左手握右手,右手握左手,均各随意。

l 头部和呼吸

(1)头颈正直,面向前。

(2)两耳宜如不闻。

(3)眼宜轻闭。

(4)口闭,舌抵上腭。

(5)呼吸用鼻,不可开口。

3.静坐时之心境

(1)宜一切放下,勿起妄念。(其实就是放松)

(2)用返照法,使妄念自然不生。(返照,就是观察妄念)

(3)静坐可增进健康,然此等要求宜屏弃勿思。

(4)纯任自然,勿求速效;如一叶扁舟漂河中,不去管它。

(5)外界声响生妄念,宜收视返听,虽有音,置诸罔闻。

(6)静坐者有效与否,全视信心。

4.静坐的呼吸法

蒋维乔先生推荐两种呼吸法:自然呼吸(顺腹式呼吸)和正呼吸(逆腹式呼吸)。

自然呼吸:

(1)呼气,脐下腹部收缩,横膈膜向上,肺底浊气挤出。

(2)吸时,自鼻徐入新空气,充满肺部,横膈膜向下,腹部外凸。

(3)呼息吸息,均渐渐深长,达于下腹,腹力紧而充实。

(4)呼吸渐渐入细,出入极微,反复练习,久之不觉,宛如无呼吸。

正呼吸

(1)呼气宜缓而长,脐下腹部膨胀,其结果腹力满而坚。

(2)吸息宜深而长,空气满胸,胸自膨胀,此时脐下腹部收缩。

(3)肺部气满下压,腹部收缩上抵,横膈膜上下受压逼,运动更灵敏。

(4)胸膨胀时,腹部虽缩而非空,无论呼气吸气,重心常安脐下,使充实。

(5)呼气吸气,宜细宜静,以静坐时自己亦不闻其声为合。

以上细节,请各位看官注意。如何缓慢而深细。

蒋先生初学静坐时很认真,自定功课,早上三四点就静坐一两个小时。坐后洗漱,出门向东,迎初升太阳缓缓行一个小时。回家吃饭后,学习工作后再打坐。一天至少三次几个小时。

三、因是子静坐的高级方法

蒋维乔先生静坐法被追捧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他讲到腹部的几次震动,然后身体发生转化,这个可以不理会。一般人坚持都可以有腹部震动或者身体自动抖动,热气升腾等等。

第一次出版的静坐法,对于坐前后调和讲得比较简单,以简化入门。续编中,则增加了调和功夫和止观法门。

调和法主要讲一些常识,现代人多熟悉了。如调饮食宜清淡,调睡眠,调三毒,调身,调息,调心。

其中,调身细节可参考:

静坐开始时,姿势摆好,手势放好。后左右摇动身七八次,即端正其身,令脊骨勿曲勿挺。次正头颈,令鼻与脐如垂。次开口吐气,吐毕,舌抵上腭,由口鼻徐徐吸入清洁之气,如是三次。

静坐毕,开口吐气数次。后微摇其身,次动肩胛及头颈。次徐舒放两手两足。次以两大指背搓热,摩两目,后开眼。次以指背擦鼻,擦两耳轮。次以两手搓热,遍摩头及腹背手足。坐时血脉流通,身必发汗,待汗稍敛方可随意动作。

蒋维乔后来北京学习高级法门后,讲静坐的高级法主要还是:止观的方法。

1. 静坐的修“止”法

这主要是针对妄念升起的具体心理管理办法。有通过头顶、发、鼻端、脐下、地上。但一般采取肚脐下,即小腹,将注意力专注在小腹。就降低升起其他念头的几率。

又更进一步的是“制心止”,就是通过注意到念头,让念头停止。其实这也属于观法一种。

再更进一步是“体会真”,这个过于复杂,不详解。

2. 静坐的修“观”法

蒋先生的角度,是转化身心来说观,其实对于静坐而言,有点复杂了。主要介绍了,不净观来理解自身、慈悲观以共情他人、因缘观通达世界。

事实上,止观一般都是同时作用。对于静坐而言,通过观察升起的念头,让念头自动消灭,已经是很好的方法了。

后来,20世纪80年代后,一直到现在,火爆全球的正念冥想,其实是通过“与呼吸在一起”来止妄念,通过“身体扫描”来观察自身,并通过瑜伽动作来理解身体。

对于初学静坐而言,能够用关注腹部呼吸,达到初步入静也已经很好了。

你可能想看: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