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江西湖口12月24日电 (记者 姜涛)时值年末,走进位于中国最大淡水湖鄱阳湖畔的江西湖口县长江鄱阳湖水生生物保护基地,中华鲟、大鲵等各类珍稀鱼类在缸体内欢快游弋,前来参观的游客络绎不绝。
随着场馆内部打造进入收尾工作,位于该保护基地内的水生生物保护繁育科普教育基地等场馆24日首次开启试营业,为2023年元旦正式对外开放作最后准备,恰逢周末,百余名游客通过线上预约实地参观游览。
长江鄱阳湖水生生物保护基地项目总投资2.5亿元人民币,于2020年开工建设,是一座集科普宣教、水生生物保护救助、鱼类种质资源保护研究和开发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基地。
湖口县因鄱阳湖入长江之口而得名,近年来,当地充分发挥独特的地理区位优势,建成长江中下游区域性的淡水鱼种质保护基地、滨湖地貌农作物种子培育中心、林业育种中心,全力打造国家级水生生物多样性生态示范区。
在该基地保护研究专家团队负责人马光看来,打造该基地的初衷就是要把长江流域濒临灭绝的水生生物进行保护、繁育、种子资源储备和科普工作。“现在这里已经引进鲟鱼、胭脂鱼、大鲵、裸鲤等保护物种10类,把它们集中展现出来,让民众了解它们的重要性,唤醒大家的保护意识。”
在基地二楼,一处300平方米的鱼类救护中心现已建成,主要致力于长江鄱阳湖水生生物的养殖、保育及救助,现已救助过鲶鱼、中华鲟等长江水生生物物种。
“我们还专门建有长江江豚的救助室,可同时救助受伤江豚4—6头,在这里治疗好以后,会重新把它(们)放回鄱阳湖去。”据该鱼类救护中心养殖负责人周鼎介绍,他们团队共有17个人,有专业的兽医和潜水员。
据了解,2021年5月以来,湖口县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在建设长江江豚迁地保护基地、建设鄱阳湖国家科学观测实验站、建设长江鄱阳湖鱼类繁育中心、建立企业博士后工作站等方面深化合作,共同推动长江流域水生生物资源保护、研究和合理利用。(完)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