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 > 正文

古代执行死刑为何要“秋后问斩”?

我们在看一些古装剧的时候,遇上皇帝要处死死刑犯,通常都会吩咐官员一句“秋后问斩”,那“秋后”指的一定是在秋天之后吗?为什么一定要在秋天之后问斩,那春天和夏天不行吗?

古代执行死刑为何要“秋后问斩”?

古代处以死刑,画面通常十分凄惨,行刑者通常被称为刽子手,官兵们押着囚犯跪在高出地面一截的处刑台上,刽子手肩扛大刀,刀刃无比锋利。要行刑时,刽子手们通常还喝一口烈酒、对着刀刃喷吐,再一刀落下、人头落地,血溅三尺,围观的百姓们无疑不被这壮烈的画面惊到,随后又拍手叫好。

古代执行死刑为何要“秋后问斩”?

而至于一定要“秋后处斩”的原因,古时候讲究传统,而传统最开始又源于讲究。这个说法最早起源于西汉,经过一段时间的无为而治后,汉武帝开始思考不同于秦朝、要以儒术治国,而当时尊崇儒家礼节的大臣中,有人向汉武帝提出建议,就是斩首犯人要遵循“时节”,以秋后问斩为佳。

古代执行死刑为何要“秋后问斩”?

最开始的讲究是,秋天是万物凋零、落叶归根的季节,秋日的时节节气寒凉,宜行哀悼、丧葬之事,斩首犯人也不例外。被处决的犯人亦有鬼魂,而如是春夏、容易让这魂魄的气息躁动,不利于落叶归根一说。但秋后问斩,犯人人头落地,气息魂魄自然归根归祖,得到净化,来生不会再行恶事。

古代执行死刑为何要“秋后问斩”?

不过儒家的这种学说,最早还是起源于《周礼》,意思是在更久远的周朝,人们就有了秋后问斩的习惯。《周礼》中书,处刑亦为杀戮,而杀戮必须要选择恰当的时机和时节,应为每年的七月、八月和九月为佳,这三个月份为一年之中的秋季。秋季的时候,万物开始逐渐失去生息,在万物失去生息的节气杀伐犯人,将不会违背万物的生长规律。如果在春天和夏天、万物茂盛生长的时节处刑犯人,将有违这一规律。而古时候的人们遵循自然时节和作息习惯,如果违背了自然,也就是违背了上天的旨意,到最后必然会迎来不好的结果。

古代执行死刑为何要“秋后问斩”?

作为这样一个曾经于文有据的规定,“秋后问斩”也就逐渐地出现在历朝历代的法律里,也被各个帝王作为不成文的习惯履行。秋后问斩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在古代注重农业的社会,春天夏天,人民百姓都忙着在田里劳作种植,是没有机会来观看行刑的。古时候处以死刑基本都会设在闹市和街口,第一起到以儆效尤的作用,第二则是给百姓一个交代。只有在农活都忙完了、收获完成的秋季,百姓才有空闲脱开手中繁忙的事务,抽空观看死刑犯斩首。

你可能想看: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