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著名词人苏轼,一生豪放不羁,嘉祐二年国考一举上榜,年少出名,然而身为一个官员,他却一点政治头脑都没有。
“不会站队、嘴炮”这个名声跟了他一辈子,王安石变法时,他跳出来大喊:“这个变法,要不得,伤害老百姓利益了。气得王安石直想弄死他,于是苏轼自请调杭州。
元丰二年(1079年),43岁的苏轼被调为湖州知州,按古人的道理,贬官也得谢恩,苏轼谢恩的方式也是别具一格,他写了首《湖州谢上表》,宋神宗看了,差点一口老血喷死。
信的内容如下:
湖州这个地方真不错。
我都40多岁了,在地方当官,
皇上你就放心吧,我不会惹事了!
总结:我在这个破地方也惹不出啥事,惹事的人都在朝堂呢!
结果:不到3个月,御史台请他喝咖啡,舒亶将他以前写的诗都扒拉出来,一句一句分析给神宗皇帝听:
皇上不是实行青苗法吗,他就说“赢得儿童语音好,一年强半在城中”;
皇上整顿吏治,他就说“读书万卷不读律,致君尧舜却无术”;
皇上不是要兴水利吗?他就说“东海若知明主意,应教斥卤变桑田”;
皇上不是要推行盐禁吗?他就说“岂是闻韶解忘味,尔来三月食无盐”。
总之,苏轼就是和变法过不去,气得宋神宗直接将他扔进了御史台后院,这地方经常有乌鸦栖息于此,因此也被称之为“乌台”。
乌台诗案爆发后,好在苏轼还有许多好友多方奔走,才将他救了下来。北宋有“不能杀文人”的不成文规定,而且苏轼名声在外,杀了容易引起文坛动荡,既然不能杀,那就贬吧。
苏轼就这样被贬到黄州了,就是今天的湖北黄冈。
王安石变法失势后,保守派又把苏轼拉了回来,毕竟他当年为反对变法出了不少力,得让他回来当大官。
都说吃一堑长一智,经乌台诗案后,苏轼并没有变圆滑,又跳出来说:变法还是有好处的,不能全部废除。
保守派一看,这人是傻了吧。
苏轼此时即不容于新党,又不容于旧党,再次自请外调,又来到旧地杭州,苏轼在杭州过得很惬意,自比白居易。
公元1091年,老友钱穆父亲经过杭州,要去瀛洲赴任,这是他又一次被贬外调,苏轼想到自己两起两落的经历,不免感伤,写下了这首《临江仙·送钱穆父》
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依然一笑作春温。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尊前不用翠眉颦。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这首诗从意境上来讲,很清丽淡雅,全篇无一个愁字,却写尽离别与不舍之情。特别是最后那句”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为点睛之笔。
这句话曾在《中国诗词大会》上难倒了百人团53位高手。
题目是这样的:
苏轼名句“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中的“逆旅”的含义是?
A.艰难行军
B.逆水行舟
C.旅馆
当时场上的选手张战锋,先是选了A,随后又改为B。
然而答案却是令人意外的C,当时百人团也有53人答错。
从客观的角度来讲“旅馆”这个选项是最不可能的,人生如旅馆,这比喻怎么读怎么觉得怪。
而这恰也是苏大才子高明之处,逆旅在古代有多种意思,除了用来形容旅店外,还可以用来表示时光匆匆,而苏轼这首词的目的就是要安慰这个失意的人,同时也是感伤自己命运多舛的仕途。
苏轼半生奔波的体验,悟尽了道家“人生不过天地一过客”的思想,每个人都过着旅居生活,大家都不过是一个行者,又何必为了离别而感伤呢。
说是不感伤,却又是自欺欺人,走仕途,常有不得意的心酸,生活中的我们又何尝不是呢?
但生活再难,总要走下去,遇到不如意的时候,读一下苏轼的词,反而能够启示自己。
这本《苏轼词传》记录了很多苏轼关于生活的诗句。
就像书的封面所说:
“一生沉浮,一路坎坷,
他却道,也无风雨也无晴。”
我读的这本《苏轼词传》,仍以苏轼的生活为蓝本,书中讲的不仅仅诗句,也是苏轼坎坷而不失精彩的一生。
苏轼的诗更豪放、宽心,也更让我懂得了生活需要自我安慰与放开,更能理解生活的真谛。
这套书共有六册,收录《李清照词传》、《李煜词传》、《纳兰容若词传》、《辛弃疾词传》、《仓央嘉措词传》。
《李清照词传》让我看到了一代才女可爱的一面,李清照不仅是一名词人,更是一个金石爱好者,她收藏数十屋的金石拓片、铜炉画作,就连皇帝都忍不住多次出千金想得之一二。
这六本书,如今的活动价只需要45元,每本仅需7元多一点,可以说是物超所值。
这个价钱也就是两顿饭钱,我们便能够领悟古代文人诗中的生活哲理,趁着活动价下单,实在是个好机会!
全6册 仓央嘉措诗+传纳兰容若词传李清照词传苏轼词传文学古诗词
¥45
购买
【END】
有话要说...